前些日子去了無錫探訪,這座城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喜歡到處探訪找尋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恰好,在無錫就碰到了一處,最具吳越美學傳統的蠡園對面,竟然隱藏著一座荒廢的土耳其蘇萊曼清真寺。
蠡園是當地朋友帶我去的,他說比起其他地方,蠡園是真正能夠體現吳越文化的美學精華的。對於我們這些北方人來說,吳越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是異質的,但是通過吳越高度的經濟文化繁榮而產生的全國影響力,有讓人們把吳越地區的審美視為某種標準,比如園林藝術。
蠡園其實跟範蠡沒什麼關係,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地的士紳富商們修建的私家園林。特點是與自然精巧融合,儘量減少人工雕琢的痕跡,大量取材太湖石等當地原材料,同時又因為時代關係吸收了西洋園林的某些元素,頗有樂趣。
在蠡園內漫步中,朋友突然讓我朝遠處眺望,我仔細一看,是一根尖塔式建築,通體黃色。「那是清真寺的宣禮塔嗎?這附近竟然有清真寺?」「一會兒我們過去看你就知道了,那還不是一座普通的清真寺」。
離開蠡園,出西北門沿著環湖路走,穿過馬路前行幾十米,有一道路邊的大鐵門半開著,儼然裡面是一座公園,還傳來犬吠聲。門口有一個老大爺看門,問我們幹嘛的,我們說就是想進去拍兩張照片,老大爺一擺手讓我們快點。
進門之後左轉是一座小橋,遠處就是這樣的景象:
這當然不是一座普通的清真寺,這明明就是伊斯坦堡的蘇萊曼清真寺!
下圖是真的蘇萊曼清真寺:
怎麼會在蠡園的對面有這麼一座建築?我走進這座建築內一探究竟。
下圖這根塔柱就是我在蠡園裡看到的那個尖頂。
可以看出建築已經廢棄多年了,牆壁斑駁,但主體結構保存完好。
室內地面是軟包裝的地墊,走上去沒有聲音,室內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剝離,但基本保存完好,樣式非常精美。
這個看起來像是傳說中的獅鷲,這種動物的形象是不該出現在清真寺裡面的,所以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座真正的清真寺。
是的,這確實不是一座真正的清真寺,而是一座廢棄的主題公園。在這座公園裡有很多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築,在剛進來的那座小橋上,另一邊就是波斯帝國的都城——波斯波利斯的建築樣子。
這個地方叫「世界奇觀歐洲城」,是中央電視臺當年的影視拍攝基地,也是央視太湖影視城總體規劃的一部分,如今已經廢棄了。據說之前是九十年代澳門人在這裡投資修建的主題公園,後來央視旗下的太湖影視城與其合作經營,但最終還是荒廢了,變成了蠡湖公園的一部分。
從審美角度看,這座假的蘇萊曼清真寺製作確實精細,缺點是外觀的配色上比較粗糙簡單(也可能原本很不錯,但年久失修被衝刷了),真的蘇萊曼清真寺那種巖石色很難模仿。我猜測很多部分並不是真正的石材,而是用了石膏板。
這座建築內部裝飾非常漂亮,而且地面採用了軟包(我覺得真的清真寺地面也可以這麼裝修,方便跪拜還不需要拜毯容易清潔),一些細節的問題是採用了動物形象,這也是主題公園的審美要求,但一下就看出不是真的清真寺了。
如果真的是澳門人修建的主題公園,那也就說得通這座建築的審美和還原感還是非常用心的,澳門人在做主題公園方面確實水平很高,看他們那些各種主題的賭場就能發現這一點。
我朋友說也許伊斯蘭協會真的可以把這座建築買下來改造成真正的清真寺,我想那就真的成為一件頗有傳奇的事情了。這便是此次無錫之旅最驚喜的一個發現,傳統吳越園林藝術的蠡園對面竟然隱藏了一座荒廢的」蘇萊曼清真寺「。
這又引起我另一個思考,在中國建起的那些哥特和巴洛克風格的教堂、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往往與所在城市的主體景觀風貌並不一致,有一些還成為婚紗攝影景點,考慮到教堂和清真寺本身具備的社區公共職能,這算不算另一種形式的主題公園呢?
提醒大家:這座公園現在理論上應該是不允許進入的,而且現場看起來也基本成為危房,還是比較危險的,所以如果有朋友真的打算千萬探訪,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是白天前往跟看門人打好招呼,他有惡犬不知道會不會晚上放出來巡視。
徵集一下:你的家鄉有什麼類似的隱秘有意思的地方嗎?可以告訴我,沒準我可以去探訪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