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蘇麻喇姑不止一年只洗一次澡的這種奇特的習慣,還有她一生幾乎不吃藥,也是她的一大奇特習慣。下面就來說說蘇麻喇姑為什麼會有這兩大奇特習慣,以及蘇麻喇姑在清朝歷史上的地位。
蘇麻喇姑的怪癖好其實是來自於她的民族傳承
蘇麻喇姑本名叫作蘇茉兒,是蒙古人,她的名字屬於蒙古音譯過來,蘇茉兒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叫作口袋,蘇茉兒上了歲數以後在康熙初期改滿語名字為蘇麻喇,這個名字的漢語意思叫作大口袋,其實想想也很符合她的本名。至於姑字則是由於蘇茉兒常年宮中生活服侍孝莊文皇后,資格非常老,所以宮中都尊稱她為蘇麻喇姑,姑的意思就是類似於嬤嬤,是對年長女性的尊稱。
蘇麻喇姑自幼生長在蒙古一個貧困的蒙古遊牧家庭,由於家中貧困,所以她自幼就被送給了科爾沁貝勒府上做丫環,也是在這種情況下蘇麻喇姑自幼就成為了科爾沁貝勒宰桑布和之女布木布泰也就是後來順治的老媽、康熙的奶奶孝莊的貼身丫環。
蘇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並且還要喝掉洗澡水這一奇特習慣是記錄在史書上的,禮親王代善第六世孫、嘉慶時期的禮親王昭槤曾經寫過一部筆記類歷史書籍《嘯亭雜錄》,別看這本書雖然不是官方史書,但是《清史稿》中很多史料都是取自於這本書中,所以這部書中記載的一些史實可信度很高。在這部書中就記載了蘇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且還要喝光洗澡水的事情。
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嘯亭雜錄》
其實蘇麻喇姑這些怪癖好和她的蒙古族傳統風俗密不可分蒙古草原是內陸地區,水源非常稀缺。那個時代又不比我們現代科技發達,那個時代由於水源稀缺,所以蒙古中下層人群早已養成了少洗澡甚至一年都不洗澡的習慣,而且洗完澡還要將剩下的汙水喝掉就是為此。
將汙水喝掉這個風俗是因為蒙古人認為本來就缺水,自己還用來洗澡是浪費水,怕遭受神明譴責,因此洗完後將汙水喝掉,以贖自己浪費的罪孽。
當然,這個習俗現在早已沒有,即便在當時也只限於中下層人民,在貴族階級身上是不存在這些問題的,所以同為蒙古族孝莊卻不像蘇麻喇姑那樣一整年才洗一次澡,就是因為孝莊出身於蒙古貴族。如果孝莊也像蘇麻喇姑一樣一年洗一次澡,估計皇太極肯定不會去寵幸她,也不會和她生出順治了。
蘇麻喇姑的另一大奇特習慣就是常年不吃藥,即使生病也堅持不吃藥。其實這也是蒙古人的風俗,當然,這個風俗也是中下層民眾的專屬。說這個風俗就要從現代的一個貶義比喻「蒙古大夫」說起。
為什麼會把亂給人看病的人稱之為「蒙古大夫」,就因為真正的蒙古大夫擅長接骨正骨且蒙古大夫開出的藥效都非常猛,所以造成了大家覺得蒙古大夫很生猛的印象。
蒙古大夫很生猛就在於蒙古人少食豬肉,多以牛羊肉為食,所以蒙古人的身體素質非常好,生病以後大多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很少吃藥,因此凡是找到大夫去看病的蒙古人大多都是很嚴重的重症了,這時候蒙古醫生為了重症下猛藥,所以開出的藥方藥效很猛。
因此來說蘇麻喇姑堅持不吃藥也是信奉自身民族的風俗,認為如果神明保佑自己自會沒事,如果神明要懲罰自己就算是服藥也沒有用。
而且蘇麻喇姑後來在孝莊和順治的影響下開始喜好佛法,在佛法和自身民族習俗的雙重影響下,使得蘇麻喇姑對這些深信不疑,因此才有了蘇麻喇姑幾乎從不吃藥的習慣。蘇麻喇姑直到去世前都幾乎沒有吃藥,即便康熙勸她吃藥都沒有成功。
不過蘇麻喇姑身體確實非常好,也證明了蒙古人免疫力很強,她的年紀大概和孝莊差不多,頂多和孝莊相差一兩歲左右。孝莊於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去世,享年75歲,而蘇麻喇姑卻在孝莊去世後又活了17年,直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才去世,蘇麻喇姑去世時至少在92歲或93歲左右。
蘇麻喇姑是清朝歷史上最為特殊也是地位最為尊崇的宮女
除了兩大奇特習慣之外,蘇麻喇姑也是清朝歷史上身份最為特殊和地位最為崇高的宮女,她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受皇室尊重的宮女。
說蘇麻喇姑最為特殊是因為她對順治和康熙兩代帝王都有大恩,尤其是康熙更是稱其為額娘,所以蘇麻喇姑在皇宮中雖是宮女卻和其他宮女待遇並不一樣。
說蘇麻喇姑地位最為尊崇因為她是清代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宮女身份死後以嬪級之禮被安葬,康熙在蘇麻喇姑去世後下詔以嬪級葬禮將其安葬。
說蘇麻喇姑最受皇室尊重因為康熙對她母子般的感情極其深厚,所以蘇麻喇姑在皇宮中以宮女身份卻很受康熙的眾妃嬪尊重,可以說算是非常少見。
這主要因為是蘇麻喇姑與孝莊的主僕情誼深厚,以及她對順治和康熙兩代帝王的恩惠所得到的結果。
蘇麻喇姑自幼成為孝莊的丫環,孝莊對她非常好,兩人感情如同姐妹,孝莊31歲守寡,蘇麻喇姑終身未嫁,可以說兩人從年幼一直相伴到老,兩人雖非血緣親屬,但感情卻更勝血緣親情。
蘇麻喇姑從小就非常聰敏機智,她很有才能,可以精通滿漢蒙多種語言,為人善良低調且品行端方持重,因此孝莊對蘇麻喇姑是十分信任和倚重。
皇太極去世後,他的弟弟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位,孝莊派蘇麻喇姑冒險去見多爾袞,勸其放棄爭位,最終多爾袞在外有鰲拜、索尼等功臣阻撓下,加上蘇麻喇姑的勸說,罷了自己繼位的想法,改為擁立皇太極和孝莊所生的幼子順治繼位,但多爾袞為攝政王,獨攬大權。
多爾袞為了更好地操控年幼的順治,阻止孝莊與順治母子二人見面,在這種情況下蘇麻喇姑成為了孝莊與順治母子二人之間的傳話筒,時常前往探望順治,可以說蘇麻喇姑代替了孝莊給予了順治母親般的關愛。
後來順治生下了康熙,在康熙幼小之時曾患有天花,這種病在當時是不治之症,順治很多孩子都是死於天花,而他本人最終也死於天花。所以天花在當時是十分讓人聞之色變的疾病。
得了天花的康熙自然會被「隔離」起來,但是康熙還得有人照顧,這個每天關懷照顧康熙的人正是蘇麻喇姑。
她每日騎馬往返於孝莊居住的慈寧宮和康熙「隔離」的居所,其實康熙雖然是一代雄君帝王,但是他的身世也很可憐,自幼就沒怎麼和父母團聚過,他的天花好了之後不久順治就去世了,順治去世不到兩年,康熙的母親孝康章皇后也去世了,康熙可以說是8歲喪父10歲喪母。
在康熙悽慘的幼年能給予他父母般關愛的人只有蘇麻喇姑,因為孝莊讓蘇麻喇姑為年幼的康熙啟蒙,教導他學習漢語和宮廷禮儀以及寫字。
仁皇帝幼時,賴其訓迪,手教國書,故宮中甚為高品。——《嘯亭雜錄》
因此康熙對蘇麻喇姑感情極深,他長大之後對蘇麻喇姑以「額娘」相稱,可見康熙心目中已經把蘇麻喇姑當成了母親。
蘇麻喇姑對孝莊忠誠,對康熙照顧的無微不至,她最終為了這祖孫二人而終身未嫁,這也是最讓康熙感動的地方,所以康熙在後來給予了蘇麻喇姑很高的尊崇禮遇。
在孝莊去世後,蘇麻喇姑一度意志非常消沉,畢竟她與孝莊相伴大半生,孝莊的去世對她打擊很大,康熙不忍看蘇麻喇姑如此消沉,擔心她的健康受到影響,於是康熙為了轉移蘇麻喇姑的心思,將十二子胤祹交由蘇麻喇姑撫養。
按照清宮規矩只有嬪以上的宮人才有資格撫養皇子,更何況蘇麻喇姑只是一個宮女,但康熙為了蘇麻喇姑打破了這個規矩,將胤祹交由蘇麻喇姑撫養。這無不說明了在康熙心目中蘇麻喇姑就不是外人,就像是他的母親,將胤祹交由蘇麻喇姑撫養就好像兒子不忍母親傷心,讓其幫忙帶哄孫子一般。
胤裪的到來使得蘇麻喇姑的人生又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她為了不辜負康熙對她的託付,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撫養教育胤裪。在蘇麻喇姑的影響下,胤祹從小就養成了佛系性格,沒有參與康熙晚年諸子的皇位之爭,遠離政治,最終胤祹得到了哥哥雍正和侄子乾隆的善待,安享晚年,在乾隆年間以79歲高齡去世,是康熙諸子之中最為長壽的一位。
蘇麻喇姑去世時,康熙不在京城,得訊後的康熙特意指示不得安葬蘇麻喇姑遺體,一切等自己回京再定,康熙回京後看了蘇麻喇姑遺體最後一眼之後才下旨將蘇麻喇姑風光大葬,康熙按照嬪級的待遇將蘇麻喇姑厚葬。
康熙要求蘇麻喇姑的葬禮所有皇子和嬪妃都必須參加,出殯當天除了三位皇子身有要事不能到場,其餘的皇子和康熙的妃嬪全部出席了蘇麻喇姑的葬禮。
而且蘇麻喇姑還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死後由皇子守靈的宮女,蘇麻喇姑去世後她一手拉扯大的胤祹也是十分悲傷,向康熙提議自己要給蘇麻喇姑守靈,康熙十分高興胤祹有這種孝義精神,於是批准了胤祹為蘇麻喇姑守靈,並且讓皇子們每天一人輪流陪同胤祹一起守靈。
由於孝莊死後陵寢沒有修好,因此一直沒有安葬,是停放在清東陵昌瑞山下的暫安奉殿內,所以康熙也將蘇麻喇姑與孝莊的棺槨停放在一起。此後每年康熙去去祭拜祖母孝莊都會連同祭拜蘇麻喇姑,皇帝祭拜宮女這是古今極為罕見的事情。
寫在最後
蘇麻喇姑一生深得孝莊和康熙的信任,並且二人對待她就如同家人一般,從來沒拿她當成宮女或下人,康熙更是給予了蘇麻喇姑很高的禮遇和尊崇。
在這種情況下蘇麻喇姑依舊謙謹對待紫禁城中上至皇后嬪妃下至宮女太監,所以不光孝莊和康熙祖孫二人尊重蘇麻喇姑,紫禁城上上下下都非常尊重她。
其實從蘇麻喇姑這一生堅守著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就能看得出來,她是一個忠貞善良的女人,她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忠貞善良。
可以說蘇麻喇姑是清朝後宮最善良的女人,她卑微的出身絲毫不能掩蓋她的高尚品德。
也正是蘇麻喇姑的忠貞善良才能讓她被康熙視為親人,才能讓她成為清朝宮廷中身份最為特殊的宮女,一生與清代皇室結下了不解之緣。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