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你買的親戚朋友或商家會說:哄睡神器,獨自帶娃必備。
妞妞滿月的時候,就收到一個二手的費雪的搖搖椅——朋友說她家寶寶不喜歡用,給我試試。結果她送來的當時把妞妞放進去,就在我們眼皮子底下,妞妞就睡著了……
面市以來,像這樣的「搖搖椅」迅速成為了飽受睡眠不足折磨的父母的喜愛。它的結構呈「巢狀」,看起來很舒服,靜止狀態下呈平緩的傾斜狀,並具有搖床功能,據說能夠讓嬰兒更快入睡並睡得更久。
還有一些產品可以模仿大人抱著寶寶的「抖動」方式,讓寶寶像在媽媽的肚子裡一樣。並且可以定時,能夠連續晃動45分鐘、1小時或更久。還能夠播放白噪音、音樂。對於睡眠不足的父母來說,這真的太具有吸引力了!
然而,就是這個再尋常不過的嬰兒用品,最近在美國爆出至少導致73名嬰兒猝死。各大知名嬰幼兒玩具、用品公司已經從今年4月開始,陸續對嬰兒搖椅進行了召回。
其實嬰兒搖椅上市以來就一直具有爭議。最終,兩周前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嬰兒搖椅設計具有固有危險性——嬰兒搖椅、搖床存在讓寶寶意外窒息的危險。
美國聯邦安全監管局在上周五(2019年11月8日)發出警告:消費者應停止使用所有類似產品,包括那些還沒有被召回的型號。
注意,這已經不再是針對某款、某品牌嬰兒搖椅的召回問題了,這次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做出的警告適用於任何允許嬰兒以大於10度的傾斜角入睡的睡眠產品。這就幾乎包括了所有的嬰兒搖椅,並且多數嬰兒搖床/搖椅的傾斜角甚至高達30度。
事件始於2019年4月,Fisher-Price公司和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表示,有10名嬰兒(3個月或以上)因在搖搖椅上翻身睡覺而死亡。
幾天後,《消費者報告》的一篇文章披露了更多類似產品導致嬰兒死亡的案件,文章指出:Rock'n Play至少導致了32名嬰兒死亡(有些還不到3個月),且翻身並不是唯一的致死原因。
隨後,美國兒科學會即刻要求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召回該產品。
美國兒科學會嬰兒猝死症候群特別組主席、美國兒科學會成員Rachel Moon博士在一則報告中聲明:
「必須立即將這些危險產品在市場中撤回,避免給更多孩子帶來生命危險。搖搖床必須馬上下架,這款產品完全不符合美國兒科學會的嬰兒安全睡眠環境建議。嬰兒應獨立採取仰臥姿勢,在平坦、牢固而乾淨的睡眠表面上入睡,並避免使用多餘靠枕。」
△CPSC費雪召回報告截圖
https://www.cpsc.gov/Recalls/2019/fisher-price-recalls-rock-n-play-sleepers-due-to-reports-of-deaths
Fisher-Price公司很快於4月12日正式對其470萬個報出和死亡有關的某系列搖搖椅產品進行召回,並建議父母立即停止使用該產品。中國官網上,同系列的搖搖椅也停止銷售了。
但是其他系列的搖搖椅仍然在售,並且有大量其他品牌的同類型的產品仍然在售。
當時的召回聲明指出:自2009年推出該產品以來,由於嬰兒在未系好束縛帶或其他情況下翻身睡覺,Rock'n Play 已導致30多名嬰兒死亡。
注意這個措辭,似乎不是產品的問題,而是產品未被正常使用——最新的研究表明,所有的搖椅都存在致命風險。
在費雪召回Rock'n Play的幾周後,Kids II公司也於2019年4月26日因同樣原因召回了694,000輛嬰兒搖搖椅。此前《消費者報告》在四月初指出,有四名嬰兒的死亡是由於使用該產品導致的。
△Kids II召回報告截圖
https://www.cpsc.gov/Recalls/2019/Kids-II-Recalls-All-Rocking-Sleepers-Due-to-Reports-of-Deaths
產品撤櫃行動並未就此結束。Fisher-Price於6月份召回了71,000個搖搖椅配件,因為這些配件與引起嬰兒猝死的睡眠產品相關。
7月,Dorel Juvenile集團也召回了24,000個嬰兒搖椅。
其實,美國兒科學會幾年來一直認為這種嬰兒搖椅產品存在安全隱患,並建議讓孩子在嬰兒床或搖籃上平坦的床面睡覺,避免長時間在嬰兒吊椅或汽車座椅中睡覺。
美國兒科學會對嬰兒睡覺的表面的建議是:平且穩(不會軟塌下陷)。
其實早在今年的召回事件一年前,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已經注意到可能由搖搖椅引起的嬰兒死亡事件,但在此之前,商家一直都在試圖找藉口解釋嬰兒為什麼會死亡。
這類產品在設計和上市之初,都沒有經過醫療安全性測試或兒科醫生的認可,而是直接將產品推向市場的。
上個月,阿堪薩斯大學醫學部開展了一項研究,監測了10名嬰兒在此類設備中的移動模式及其血氧水平。研究人員發現,嬰兒容易在傾斜的床面上發生窒息危險,此類產品會讓嬰兒更容易翻滾到不安全的面部朝下的姿勢。
召回這些嬰兒搖床/搖椅的直接原因是這些產品會導致嬰兒猝死綜合症(SIDS)。嬰兒猝死綜合症指嬰兒在睡眠中意外死亡。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美國每年約有3500名嬰兒死於SIDS。
實際上,目前我們並不能完全確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SIDS。SIDS被定義為原因不明的嬰兒死亡。但大量研究已經確認了許多危險因素,其中就包括以側臥和趴著的姿勢睡覺。這有可能是因為嬰兒在努力呼吸時無法醒來,而俯臥的姿勢又增加了缺氧的可能性。
嬰兒應始終在堅硬、平坦的表面上仰臥睡覺,除了貼身衣褲不需任何其他東西。
很明顯,搖搖椅不符合這些標準,它是一種傾斜、彎曲的吊椅,還有大量柔軟的填充物。
使用搖搖椅入睡時,嬰兒的頭部可能會向前或向一邊傾斜,從而阻塞氣流並容易引起體位性窒息。側臥或俯臥睡覺也是使用搖搖椅的死亡原因之一,這些也屬於已知的嬰兒猝死綜合症危險因素。
2013年10月19日,Texas的一位媽媽把她2個月大的女兒放在費雪嬰兒搖床上睡了一晚,早上4點時,孩子一切都很好,但是到了早上7點,嬰兒被發現死於體位性窒息,她的下巴靠在了肩膀上,壓迫了呼吸道。
2014年7月25日,來自Greenville, S.C的奶奶Jan Hinson在照顧孫子時,發現孩子躺在費雪嬰兒搖床上滿臉青紫,快沒呼吸了,幸好Jan及時把孩子抱起來送到醫院,才搶救過來。
據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警告,請停止使用任何傾斜角度大於10°的嬰兒搖床/搖椅等睡眠產品。這些產品可能導致嬰兒入睡時頭部向腹部或側面傾斜,從而阻塞呼吸道,引起嬰兒體位性窒息。
近期的關於嬰兒搖床的研究發現,在超過20起嬰兒搖床意外事件中,嬰兒在死亡時呈俯臥姿勢,這與嬰兒搖床的傾斜設計有關。
側臥或俯臥睡覺是嬰兒搖椅致死的原因之一,這也是已知的嬰兒猝死綜合症危險因素。
嬰兒俯臥時,臉會緊緊壓在搖椅的表面,這會大大增加二氧化碳重新吸入的風險,從而導致窒息。另外俯臥對嬰兒來說也是一種新的姿勢,會對他們的肌肉群帶來更大的壓力,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肌肉疲勞,同樣有窒息的危險。
即使沒有翻滾到俯臥姿勢,嬰兒搖床也存在危險。在搖晃時,孩子的頭會向前或向一邊傾斜,從而可能阻塞呼吸道,不利於氧氣流動,這對於嬰兒來說尤其危險。
研究監測了10名2至6個月大的嬰兒在嬰兒搖床內會如何運用肌肉移動身體。結果發現:在傾斜的床面上,嬰兒能更好地激活腹部肌肉,他們會更容易抬起頭,甚至翻身(即使他們以前從未做過),從而翻滾到不安全的俯臥姿勢。相關研究表明,孩子入睡時的傾斜角度不應超過10°。
總的來說,多數嬰兒搖椅/搖椅存在三個致命缺陷:
1. 傾斜角度超過10°,容易導致孩子頭部傾斜或俯臥,堵塞呼吸道。
2. 織物表面透氣性不好。某些嬰兒搖床在設計時為了追求填充物的柔軟舒適,而忽略了織物表面的透氣性,導致嬰兒重複吸入二氧化碳。透氣網眼設計同樣也會帶來窒息危險。
3. 床面不夠堅硬。大多數嬰兒搖床的表面沒有安全的嬰兒床床墊堅固,在被搖晃傾斜時,嬰兒無法找到合適的受力點來換動作,從而側臥或俯臥睡覺。
嬰兒最安全的睡眠姿勢是仰臥。嬰兒應始終在堅硬、平坦的表面上仰臥睡覺,除了貼身衣褲不需任何其他東西。
淘寶搜索「嬰兒電動搖床」,有近100頁商品可選,而這些銷量成百上千的嬰兒搖床中大部分都存在同樣的安全隱患。
傾斜角度
嬰兒搖床/搖椅等睡眠產品的傾斜角度不應大於10°,然而市面上的這類產品的傾斜角卻普遍在20-40°不等,傾角過大很容易導致孩子頭部傾斜或俯臥,堵塞呼吸道,這對於小嬰兒尤其危險。
一些商家在產品描述中會加上「防吐奶」的字樣,但沒有確鑿證據表明睡覺時抬高嬰兒頭部能減少孩子吐奶(胃食道返流)。
吐奶是嬰兒的正常生理現象,多達60%的嬰兒可能會每天都吐奶,這不是威脅生命的,但新生兒猝死綜合症卻是。
2011年9月23日,Sara Thompson 15周的兒子Alex在費雪嬰兒搖床上單獨待了15分鐘後被發現死亡,Sara在採訪中表示因為孩子是早產兒並且經常吐奶,所以才選擇給孩子用嬰兒搖床。
過大的傾斜角度會讓孩子容易下滑,還有很多搖椅搖椅角度設計不合理,背部臀部銜接處存在一塊凹陷,小月齡的寶寶會深深地「陷進去」,這個姿勢容易造成脊柱壓迫。
同時不建議1歲以下的寶寶使用搖椅配套的枕頭。美國疾控中心有報導過由於睡眠姿勢調整枕頭導致的窒息死亡,因此不推薦這類產品。
安全帶
大多數電動搖床都配備五點式安全帶,防止孩子摔下搖椅,也能避免孩子傾斜身體導致窒息風險,但很多搖床的安全帶不夠結實,並不能固定住孩子。
搖晃檔位
能輕柔地搖晃寶寶,幫助寶寶入睡是電動搖床最大的賣點,不少搖床都有3-5檔的檔位選擇,來控制搖晃幅度。但有些搖床搖晃地過於猛烈,可能造成「搖晃嬰兒症候群」。
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們的頭是非常重的,幾乎佔到體重的25%。他們的脖子和相關的肌肉,還不能支撐起自己的頭部的重量。如果來回用力搖晃寶寶的頭,只需要幾秒鐘就可能造成不可逆腦損傷,或者終身殘疾。
△寶寶的頸部肌肉力量不足,很難支撐起他們的沉重的大腦。如果人為地搖晃嬰幼兒頭部,他們脆弱的大腦就會前後撞擊到頭骨,這樣會導致淤血,腫,出血。
框架安全性
大多數嬰兒搖床框架採用四點支撐或C字型大底座設計,材質有鋁合金、鋼管、鐵管等,框架的結實性也需要特別注意:
噪音
很多搖床都自帶安撫音樂或白噪音,能幫助孩子入睡,但音樂的音量和馬達的噪音過大就會擾民,而不是哄睡神器:
如果要給寶寶使用嬰兒搖床,請一定選購傾角小於10°,安全鎖扣牢固,可以固定住寶寶,同時搖床表面織物透氣性良好,床面堅硬,框架牢固的產品,另外一定一定要在家長的監護下使用。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在非二手菸環境中,嬰兒最安全的睡眠姿勢是獨自以仰臥姿勢在嬰兒床或搖籃中平躺。
在中國,很多家庭聽從」過來人「的建議,都不會購買嬰兒床,即使購入,很多家庭的嬰兒床也都是閒置的。寶寶從出生起就和大人睡在同一張床上。一個來自中國的調查發現,高達79%的孩子會和父母同床睡,到了學齡後,仍然有高達53%的孩子仍然跟父母同床睡。
能夠做到讓孩子在一個光禿禿沒有任何柔軟包裹的嬰兒床裡獨自入睡、只用可穿戴式睡袋保暖的家庭,估計是鳳毛麟角。
在國外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有研究顯示,在英國和威爾斯,每年有一半的嬰兒會和父母同床睡覺,包括有意和無意的(比如照顧寶寶是睡著)。
在英國的調查發現,任何一個晚上,都有22%的嬰兒和父母同床入睡。
美國也有多達50%的父母未遵循嬰兒安全睡眠準則。雖然這個數字可能會嚇你一跳,但站在那些睡眠不足的父母的角度而言,「犯錯」實在是太容易了。
全世界母嬰同床的概率熱點圖
來源:Mileva-Seitz, Viara R. ; Bakermans-Kranenburg, Marian J. ; Battaini, Chiara ; Luijk, Maartje P.C.M. Parent-child bed-sharing: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burden of evidence. Sleep Medicine Reviews, April 2017, Vol.32, pp.4-27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並非故意忽略安全睡眠建議。夜復一夜的睡眠不足不斷累積,會導致父母要麼抱著孩子不小心睡在了不安全的地方(如躺椅或沙發),要麼出於絕望只能把孩子放在床上以不安全的方式入睡。實在是沒有其他辦法。
有的媽媽怕自己睡著,就坐在床上餵奶。然而,一旦她不小心睡著,坐著是比躺著更容易讓寶寶陷入危險的姿勢。
還有的媽媽怕自己餵奶時睡著,把寶寶抱到椅子或沙發上坐著餵奶,好讓自己保持清醒。然而研究卻發現,如果夜間照顧寶寶時睡著,椅子和沙發是比床更加不安全的地方。
如果不要母嬰同床只是一句無法落實的口號,又有什麼意義?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2016年,美國兒科學會關於睡眠安全的指南修改過一輪,在新版的建議裡,美國兒科學會表示:
1. 他們意識到了,媽媽會在哺乳時睡著,會不可避免地「同床」,他們建議醒來後將寶寶放回到小床。儘量減少同床的時間;
2. 嬰兒在大人床上的SIDS風險比在沙發、椅子上低;
3. 如果睡小床難以實現,母子拼床是一種選項。(有研究發現拼床睡並不會影響母乳餵養)
SIDS的概率大約是0.03% ,因為一些生理方面的原因,可能無法被降低到0。但是,如果我們對危險因素足夠敏感,排除儘可能多的危險因素,我們能將SIDS的風險減少近90%。
爸爸媽媽也需要知道,儘管SIDS的概率很小,但是在以下情況下更容易發生,所以儘量避免這些情況:
在沙發上和椅子上和寶寶一起睡著是非常危險的,應該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如果父母抱著寶寶睡著了,在床上比在沙發或者椅子上更安全。但是,也需要知道,我們成人的床在設計上是不能確保寶寶的安全的,讓寶寶睡符合國家標準的嬰兒床是最安全的。
這裡結合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寶寶睡覺,和可能會睡著的地方應該是平的(傾斜角度小於10度),且穩固的。
在飲酒和用藥後和寶寶一起睡,寶寶發生SIDS的概率更高。健康工作人員應該和父母開誠布公地對話,讓父母清楚了解並且要非常小心,不要在飲酒和用藥後和寶寶一起睡。飲酒和用藥也會影響正常的思考和決策能力。在飲酒和用藥的情況下,安排好寶寶的照顧非常重要,比如請親戚朋友幫忙照看。
儘早開始。建議父母從醫院回家的第一天起就開始遵循嬰兒安全睡眠準則。
用兒歌或噓聲讓嬰兒平靜下來。
學會包裹襁褓,或者使用嬰兒睡袋。不僅保暖,還能防止嬰兒手臂晃動把自己弄醒。
團隊合作。父母雙方從一開始就共同承擔夜間看娃的任務,以防其中一個太過疲憊。
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正在積極推進新聯邦法規的制定,要求所有嬰兒睡眠產品的傾斜角不得超過10度。
也就是說,在美國,所有的嬰兒搖床/搖椅都將被列入不合格產品。但法規的制定流程預計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建議父母避免使用此類產品。
最後,關於已經購買的嬰兒搖椅,如果不符合安全標準,爸爸媽媽們最好是儘快扔掉,因為無論出售、送人或捐贈都是不道德的。
助理編輯:夢婷
參考資料:
1.U.S. CPSC. CPSC Cautions Consumers Not to Use Inclined Infant Sleep Products. https://www.cpsc.gov/Newsroom/News-Releases/2020/CPSC-Cautions-Consumers-Not-to-Use-Inclined-Infant-Sleep-Products
2.Rachel Rabkin Peachman. Inclined Sleeper Deaths Rise to 50 as Industry Continues to Sell the Products. https://www.consumerreports.org/child-safety/inclined-sleeper-deaths-rise-to-50-as-industry-continues-to-sell-the-products/
3.Webmd. Sleeping on an Incline Not Safe for Baby. https://www.webmd.com/parenting/baby/news/20191107/cspc-sleeping-on-an-incline-not-safe-for-baby
4. Todd C. Frankel.
How Fisher-Price invented a baby sleeper without safety tests and kept selling it, even as babies died. https://www.smh.com.au/world/north-america/how-fisher-price-invented-a-baby-sleeper-without-safety-tests-and-kept-selling-it-even-as-babies-died-20190531-p51t0z.html
5. ABC news. Parents should not use inclined sleepers, federal agency warns, citing 73 infant deaths since 2005.
https://abcnews.go.com/US/parents-inclined-sleepers-federal-agency-warns-citing-73/story?id=66712626
6. Mileva-Seitz, Viara R. ; Bakermans-Kranenburg, Marian J. ; Battaini, Chiara ; Luijk, Maartje P.C.M. Parent-child bed-sharing: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burden of evidence. Sleep Medicine Reviews, April 2017, Vol.32, pp.4-27
7. Xiao-na Huang, Hui-shan Wang, Li-jin Zhang & Xi-cheng Liu (2010) Co-sleeping and children's sleep in China, Biological Rhythm Research, 41:3, 169-181
8. Unicef. CO-SLEEPING AND SIDS
A GUID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 https://www.unicef.org.uk/babyfriendly/baby-friendly-resources/sleep-and-night-time-resources/co-sleeping-and-sids/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復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復【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復【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復【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復【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復【溼疹】了解嬰兒溼疹;
回復【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復【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復【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
回復【食譜】輔食食材與食譜目錄;
回復【兒歌】兒歌精選與推薦;
回復【繪本】 繪本推薦、書單、親子共讀等;
回復【雙語】 雙語、英語學習;
回復【刷牙】 兒童牙刷的選擇,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復【語言】 語言學習、語言發育遲緩;
回復【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遊戲;
回復【生長曲線】 正確解讀生長曲線,判斷孩子的發育狀況;
回復【不吃飯】 孩子不吃飯怎麼辦;
回復【輔食】 了解關於孩子輔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