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將軍的「滑鐵盧」——簡述梅斯戰役

2021-02-13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修改自

巴頓大軍飲恨梅斯

——記1944梅斯戰役

原作者 鴻漸


凡論及諾曼第登陸之後的西歐戰事,通常呈現出一派盟軍勢如破竹高歌猛進的畫面。而美軍由巴頓將軍指揮的第3集團軍更是所向披靡、戰功卓著。這些當然大體也都是事實,不過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就在1944年的9月至11月間,巴頓的部隊曾在法德邊境一個名叫梅斯的地方,遇到過大麻煩。

巴頓大軍的新目標

傳奇將軍巴頓的大軍在法國大地姿意推進著。距離諾曼第登陸發生兩個月後,他的部隊已經越過了萊茵河,並於8月31日進至法國東北部城市蘭斯。第二天,這支美軍又在科梅斯和凡爾登兩地建立了越過默茲河的橋頭堡,準備進一步殺向東面的德法邊境線。

當然,美軍也有自己的麻煩,他們一直奮勇追擊敗退中的敵人,導致自己的補給線已經拉得過長。那時,盟軍的補給物資還是先得運到諾曼第卸貨,然後由卡車長途運送到不斷延展的前線去。因為供應不上的原因,巴頓的第3集團軍不得不在原地停留了好幾天,直到通過空運的方式將燃料送到蘭斯附近的機場後,才得以恢復前進。

巴頓當然知道這幾天停頓等於給了德軍幾天寶貴的喘息時間,他們有機會進一步加強戰備。不過在這位鐵血將軍看來,當面德軍已不可能在法國境內再組織什麼有效抵抗了,他們一定會退入到德國的那條「齊格菲防線」中去。

當然,有人提醒他在齊格菲防線之前還有一處梅斯要塞,巴頓對此不以為然,他知道當地都是一些老舊的防禦工事,估計已經派不上什麼用場了吧!

真正令他心煩的還是後勤保障問題。由於蒙哥馬利主導的「市場花園」空降戰役即將打響,盟軍把大部分的補給都優先供應給了那個方向,而供應不足的巴頓則受命要「暫停攻勢」。巴頓當然不打算這樣做,他集中起手頭的物資,下令手下的第20軍軍長沃克少將「推進得儘可能遠」,最好是在摩澤爾河對岸打出一個橋頭堡。

而要做到這一點,美國人就得先拿下梅斯。

要塞化的邊城

梅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因為控制著摩澤爾河上的重要渡口而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通過普法戰爭佔據此地後,德國人就開始在城西的高地上構築一系列碉堡體系,這項工程一直延續到1914年一戰爆發。

城西高地是抵擋自西面來犯之敵的理想位置,這片高地從梅斯以西的小城格拉維羅特開始一路走高,到梅斯城西形成一處樹木茂盛的高地,德國人的主要工事也就建在那裡。而在高地的背面,地勢迅速走低直入摩澤爾河谷,那裡密布多處深溝構成對敵軍開進的天然障礙。

一戰結束後,法國人收復了梅斯失地,法國在1940年向納粹德國投降,於是此地又重新被德軍佔據。之後幾年,鑑於「西線無戰事」的德國人將梅斯防禦工事中的部分裝備和材料拆除,移去建設大西洋防線,而到了西線戰局吃緊之後,才又對其緊急補強。總體上看,德軍在梅斯城外的築壘防禦體系是由多個火力支撐點構成的,這些支撐點包括藏身於裝甲炮塔內的火炮、混凝土構築的兵營和倉庫、連接炮塔和兵營的交通壕與地道,以及地雷場與鐵絲網。

到巴頓的部隊逼近梅斯時,城西高地上一共分布著17處這樣的防禦支撐點。至於守軍,則是由數支從前線敗退下來的殘兵和若干缺乏經驗的補充單位構成的,梅斯城本身交由第462步兵師把守,而一些強悍的武裝黨衛隊部隊也投入到了城外的工事裡,比如經歷過好幾場硬仗的第17SS「格茨·馮·伯利欣根」裝甲擲彈兵師。


德軍死守梅斯

美軍在9月7日對梅斯以西的德軍陣地發起了第一次進攻,沃克投入了第5步兵師和第7裝甲師的部分兵力,而把第90步兵師做預備隊。

第5師的第2步兵團沿著指向梅斯的公路向前推進,他們很快就在地雷場、鐵絲網和火力點的阻擊下寸步難行,而這些還只是德軍防禦支撐點的外圍設施而已。

第7裝甲師派出一批坦克試圖從城西高地的南面攻擊前進,結果被猛烈的炮火打得同樣寸步難行。打向美國坦克的火力來自一處名叫德裡安的堡壘,這裡正是梅斯城外防禦體系的核心,是十餘處支撐點中配置最強的所在。不服輸的第7裝甲師又採取了幾次進攻,但全都被黨衛隊發起的猛烈的反擊打退,當然,德裡安堡的大炮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第2團也繼續著他們的猛攻,他們召喚來了自己的炮兵,深信這些大炮能夠敲掉德軍的掩體和工事。可是當這個團在9日發起衝鋒時,三個營的步兵全部都被藏在高地斜坡上的德軍火力點所痛擊。夜色降臨時,團長魯菲上校報告自己手下已經有14名軍官和332名士兵陣亡,他斷言用步兵去攻佔這些「古老的碉堡」是根本不可能的,並強烈要求派飛機來解決問題。

對進攻受挫感到吃驚的沃克軍長又投入了生力軍,他用第90師替下了第5師,但是這支部隊一直打到24日都很難獲得進展,沃克只得在那時暫時叫停了攻勢。

美軍的進攻稍歇之際,德軍陣營中則在對梅斯的地位進行重新評估。按照此前的預想,德軍將不在此地做過多糾纏,而是徑直退入德國境內,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似乎值得在這裡好好守上一守。梅斯所在的G集團軍群司令布拉斯科維茨上將據此向柏林發電,請求固守梅斯。這個建議直接送到了希特勒手裡,而這個獨裁者的反應是:死守梅斯,戰鬥到最後一人!


浴血德裡安堡

9月下旬,全線盟軍都飽受後勤乏力之苦,第3集團軍被「限制行動」,最多只能實施「最低限度的試探性進攻」。對此,巴頓將「試探性進攻」定義為攻下德裡安堡,確實,這個堡壘的火力籠罩著大部分戰場,是德軍工事群的重中之重。

這時美軍已有了一些準備。原來,一名掌握著梅斯要塞建設要目的法軍工兵軍官在南錫現身,他聲稱自己把相關圖紙藏在了裡昂。當這批圖紙被找出來並匆匆送到巴頓手中後,他就覺得拿下德裡安堡大有把握了。

巴頓決定改變戰法,投入營以下規模兵力實施定向突擊。9月27日晨,數架P-47低空飛掠德裡安堡,投下了1 000磅炸彈和燃燒彈,但幾乎沒有對堡內的德軍造成任何殺傷。之後,兩個美軍步兵連便在一隊坦克殲擊車的伴隨下投入進攻,德國人一直到距離足夠近時才開火,到傍晚時擊退了美軍。

下一場進攻在10月3日到來,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支援下,2個步兵連一度衝過了德裡安堡的外圍戰壕,可是正當攜帶著炸彈和火焰噴射器的工兵準備對堡壘內部實施爆破時,卻被德軍狙擊手挨個打倒。接下來便是一場拉鋸式混戰,一直打到5日拂曉都未分勝負。

就在這天上午,附近幾處堡壘突然開始向德裡安堡開炮,原來後者的守軍擔心難以為繼,而在無線電中大呼「向我開炮」!面對這種不顧敵我的拼命打法,巴頓告訴沃克,「必須拿下德裡安堡,哪怕是要動用這個軍的最後一個人也在所不惜。」

沃克下令第5師抽調老兵組成一支突擊隊,於7日晨發起殊死進攻。激戰4小時後,終於有一個排殺入了堡內的一條地道,他們發現終點的鐵門被反鎖上了,用爆破炸開後,發現裡面又是一堆廢鐵阻路。美國人直到中午才清出通道,他們認為地道將直通150毫米大炮的炮臺,結果卻發現這是一條早已廢棄的死路。

這樣,戰至10月9日上午,德裡安堡的爭奪仍然陷於膠著,這樣一個彈丸之地已令美國人吃足苦頭,付出了21名軍官和485名士兵傷亡的代價。午飯時,沃克召集他的軍官們開會,最後的結論是:強攻此地代價太大。12日夜裡,攻打德裡安堡的美軍部隊全部撤退——這是第3集團軍進入歐陸戰場以來的第一次失利。


迂迴包抄

10月剩下的時間歸於平靜,德軍抓緊時間加強部署,但是戰場形勢的變化對他們不利。戰線其它地段的德軍已紛紛後撤,使得梅斯成為一個孤懸在外的突出部。最後一趟運輸專列於10月底駛入梅斯,卸下了可供三到四周之用的彈藥和食物。守將海因裡希·基特爾中將——一名東線防禦戰的老手——決心帶著他的1.4萬名守軍固守到底。

美軍這邊則在醞釀著打法變化。在德裡安堡磕掉了牙齒之後,巴頓才正視到,從正面強攻梅斯要塞絕非上上之選,現在辦法唯有從其兩側包圍才有可能解決問題。繞行側翼,意味著部隊要走很長的冤枉路,而且得承受「攻不下德軍工事」的指責,不過所謂「繞」一步海闊天空,這樣的繞行能夠減少傷亡,更能夠達成戰役目的,很快就會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妙招。

於是巴頓發布將令,以第95師一部佯攻要塞堡壘,另以第90師和第5師分別在工事群的北面和南面渡過摩澤爾河,然後在梅斯城東面會師從而將其截斷為孤城。新命令特別指出:「重點是奪取或摧毀梅斯,而不是攻取梅斯西面的堡壘體系。」美國人終於吃一塹長一智,不再糾纏於炮臺和碉堡的得失,而是要通過側翼大包抄來奪取城市本身。致於那些致命的堡壘,在梅斯陷落後也就失去了依託,就留待下一步再收拾吧。

這次美軍投入了30個步兵營、500輛坦克和700門大炮。戰鬥在11月9日開打,此後的發展可以說是一路順風。第90師在13日鞏固了摩澤爾橋頭堡,第5師在14日開始向縱深推進,而與堡壘群對峙的第95師也獲準以一部兵力從要塞南翼推進。

為了不使當面的德軍察覺自己的動向,第95師師長特瓦德爾少將把師裡的廚師、駕駛員和文員等全部留在原陣地上,自己則悄悄率領主力繞道而行。不久後,他的第379、378、377團便依次渡過了摩澤爾河,到18日夜裡與第90師會合,從而完成了對梅斯城的鎖閉。

這樣一來,守城德軍已無退路而走,美軍從19日清晨開始攻打梅斯城本身。由於大部分居民都未遷走,美軍無法使用飛機和大炮,只能依靠步兵們的強攻。到這天中午,第377團率先突入城區,此後的巷戰持續了兩天,德軍的抵抗基本被肅清。德國人最後據守的是穆德拉兵營,美國人調來了坦克,把那裡炸為平地。戰鬥將盡時,美軍在一處由菸草工廠改成的戰地醫院裡發現了基特爾中將,他負了傷,拒絕向部屬發出投降命令。他對美國人說,「這座城是被你們攻下的,而不是被我放棄的。」

梅斯城區的戰鬥,到11月22日午後正式結束。接下來,一如巴頓所預料的那樣,城西的那些仍然在堅持的堡壘成了無本之木,由於補給斷絕,這些工事最遲到12月9日全部宣布投降。之後,美軍工兵對曾困擾他們許久的德裡安堡實施了爆破試驗,結果發現連2 000磅的炸彈都難奈它何。

梅斯之戰結束了,它只是1944年末西線戰局的一個小插曲,但卻有其獨特地位:此役是自諾曼第登陸以來未遇敵手並且被冠以名將光環的巴頓將軍的第一次真正挫折。在這個地方,1萬多德軍二線部隊就擋住了整整一個美軍集團軍,難怪有人評價說,如果所有地方的德國守軍都有這樣的表現,那麼西歐戰場的進程都有可能要被改寫了。

相關焦點

  • 《巴頓將軍》:還原一位暴戾的「軍神」
    美國故事片《巴頓將軍》是一部以真人真事為依據的戰爭電影。根據著名的軍事歷史學家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頓:磨難與勝利》和巴頓的戰時同僚和上級,五星上將奧馬爾·N·布萊德雷所著的回憶錄《一個士兵的故事》兩書內容所創作。布萊德雷同時也是影片的高級軍事顧問,這保證了影片人物與情節基本上忠實於歷史。
  • 巴頓將軍二戰秘聞 曾派兵營救女婿
    「堅忍行動」的效果卓越,德國第15集團軍一直在加來省等待著巴頓率軍進攻,甚至在1944年6月6日盟軍進攻諾曼第後還繼續等待。一個月後,巴頓飛往法國回歸作戰指揮任務。美軍攻克聖洛後,巴頓指揮美軍第3集團軍橫掃布列塔尼半島,隨後又發明了坦克開路,機械化步兵和步兵在後面的類似閃電戰的戰法。該戰法卓有成效。巴頓最後的功勳戰役是突出部(阿登)戰役,用幾個軍和101空降師成功擊敗了希特勒的反撲。
  • 突出部之役 巴頓將軍的神跡之戰 這一戰役 揚名千古
    歐洲戰區司令艾森豪將軍聞訊急調101空降師前往此地的交通樞紐——巴斯託涅駐防,德軍聞訊,集中7個師的兵力圍攻。和德軍比起來,盟軍兵力處於1:5的劣勢,而且當時大雪不斷,盟軍難以空投支援,情勢危急。巴頓將軍似乎早預料到了即將到來的戰況,他將第三軍團分割成幾個不同的戰術單位,又召集所屬師長,預先規劃了向北部行軍的預備命令。
  • 本是巴頓手下布萊德雷,在一場戰役之後,搖身一變成了巴頓的上司
    在美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將軍,他一生戰功赫赫,成為了許多人的榜樣和崇拜者。二人敘了一番舊之後,艾森豪就將布萊德雷派到了第二軍擔任第二軍的副軍長一職,而第二軍的軍長就是巴頓,這三個美國的大將終於湊在了一起去進行作戰了。
  • 巴頓將軍的耳光:一巴掌打掉了自己的集團軍司令!
    喬治·史密斯·巴頓  有著「戰神」之稱的美國名將喬治•巴頓將軍,因為打了一個普通士兵的耳光,差點葬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1943年,對於美軍的二號人物巴頓將軍來說,有兩件事最令他難以忘懷。艾森豪對巴頓將軍的行動給予了高度評價:「不但大大減少了傷亡,而且強烈地動搖了整個義大利政府,使墨索裡尼在7月下旬垮臺」。  而恰恰是在這次戰役中,發生了第二件令他難忘的事情——著名的巴頓將軍「巴掌事件」。當時戰鬥進行得異常艱苦,美軍官兵傷亡慘重。8月10日,巴頓到一所戰地醫院探望傷員,很快接連發現兩個沒有明顯受傷的人。  遇到第一個人時,巴頓問他為什麼住院。
  • 開國少將鍾偉——中國的巴頓將軍
    鍾偉少將  二戰時,美國的巴頓將軍以英勇善戰、個性張揚、經歷傳奇而蜚聲中外。殊不知,中國也有位「巴頓將軍」。1975年解放軍總參放映內部譯製片《巴頓將軍》,一些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同志看過後,嘴一撇:有什麼稀奇,這樣的人物我們也有。誰?少將鍾偉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軍的行列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鍾偉。有人說他是帶兵打仗的天才,戰場上的悟性無人能比;有人說他狂妄霸道,粗野蠻橫,其功過是非至今評說不一……  鍾偉,原名鍾步雲,1911年生,湖南平江人。
  • 《巴頓將軍》觀影感
    》,now,讓我們一起感受巴頓將軍經久不衰的影響力吧。  巴頓將軍的故事早已聞名遐邇,通過本次觀看電影《巴頓將軍》後,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巴頓將軍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 是一個能嚴格履行軍人使命的楷模。巴頓將軍一上任就開始整頓軍紀,制訂嚴格的訓練計劃,進行雷厲風行的作風整頓。最終使全體官兵一掃悲觀畏戰的情緒,成為一支紀律嚴明、鬥志昂揚、驍勇善戰的鋼鐵軍隊,並立下了赫赫戰功。巴頓將軍是一個對工作要求高標準的人。
  • 電影的力量(一):《巴頓將軍》!
    第二天的6月7日,我又重看了《巴頓將軍》 !順便說句,這部經典也是馮小剛的啟蒙電影!相信但凡看過該片的朋友,一定不會忘記裡面的開場戲:以巨幅美國星條旗為背景, 巴頓將軍在莊嚴敬禮以及之後發表演講。影片結尾巴頓獨白: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
  • 電影《巴頓將軍(PATTON)》(中英字幕)
    《巴頓將軍(PATTON)》是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於1970年出品的歷史片,該影片由弗蘭克林·斯凡那執導,喬治·C·斯科特、卡爾·莫爾登、詹姆斯·愛德華茲等主演。 影片主要介紹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軍遭到綽號叫「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率領的德軍反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戰鬥,結果美軍遭到慘敗陷入了困境的故事。該片於1970年02月04日在美國上映。
  • 巴頓將軍的幾個巴掌險讓美軍失去這位天才
    「去你的,你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懦夫,」巴頓將軍在戰地醫院狠狠抽了炮手伯奈特一個耳光,「你立馬回到前線去,」他掏出手槍,「我應該親自斃了你
  • 【隨筆篇】男人必看的電影上篇——《巴頓將軍》
    巴頓將軍可是條漢子,凡是有英雄情結的男人都喜歡他。你看,僅僅因為總統剛提名晉升為中將,參議院尚未通過任命,他已經擅自戴上了早已準備好的三顆星(美軍實行準少中上四級將軍制度,並且美軍有自購非標配裝備的傳統)。他總是穿戴整齊,愛出風頭,影片開頭他去接管慘敗的某坦克師(有譯成軍的)。一路上他站在吉普車上手扶防空機槍威風凜凜地進入營地,但之後他再也沒這樣站著過。
  • 久負盛名的巴頓將軍,為什麼沒有被評為五星上將的軍銜?
    久負盛名的巴頓將軍,為什麼沒有被評為五星上將的軍銜?文/無計讀史巴頓將軍是美國歷史上特別優秀的一位軍事戰略指揮家,而且在世界範圍內,都特別的出名,這與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的表現不無關係。不過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則是,為何這位鼎鼎大名的巴頓將軍最後卻只有一個四星上將的軍銜?沒有達到美國的最高軍銜五星上將。
  • 美國電影《巴頓將軍 Patton (1970)》原版高清
    富蘭克林·沙夫納編劇: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埃德蒙·H·諾思主演: 喬治·C·斯科特 / 卡爾·莫爾登 / 史蒂芬·楊 / 麥可·斯特朗 / 凱裡·洛夫廷類型: 劇情 / 傳記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德語 / 法語 / 俄語 / 阿拉伯語上映日期: 1970-02-04片長: 172 分鐘又名: 鐵血將軍巴頓
  • 巴頓為何沒有晉封五星上將
    我們糾結於粟裕是否應該封帥,也同樣糾結於巴頓是否該封五星上將,但在美國自己的軍政兩界卻沒有這個看法。小布希在2001追授斯普魯恩斯為五星上將,而沒有提巴頓就說明了這一點。巴頓為何沒有晉封五星上將。
  • 「鐵膽將軍」巴頓 :為戰爭而來,隨戰爭而去
    文|暴風雨 (讀史專欄作者)有人說他是千年不遇的軍事天才;有人說他是一個只顧衝鋒的戰爭狂徒而已;有人說他為了取得戰爭勝利卻枉顧士兵死活的魔鬼;有人說他是一個愛家庭,愛妻兒老小,愛兵士的柔情將軍;有人說他是有人格分裂病的暴虐偏執狂;還有人說,他生為戰爭而來,死隨戰爭結束而去。集如此多矛盾於一身,集如此多傳奇於一體,除了美國四星上將巴頓將軍,還會有誰呢?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不背鍋!他不輸於成吉思汗,卻用錯了人
    1815年6月18日,25萬名步兵、10萬名騎兵以及990架大炮將決定整個歐洲大陸的命運,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歐洲的小戰場上,一個叫做滑鐵盧的地方。滑鐵盧戰役進行四個小時之後,兩支龐大的軍隊終於展開了殊死決戰。
  • 西西里島戰役,蒙哥馬利為什麼要推翻美軍計劃?他的水平不如巴頓
    自美英兩國聯合作戰以來,兩國軍隊就已經開始暗暗較勁了,誓要通過非洲戰役打出各自的實力和戰鬥力,從而確定本國在盟軍中的主導地位。作為美方的代表人物巴頓,打心眼裡就沒有看上自以為是、因循守舊的蒙哥馬利。 但他對「沙漠之狐」隆美爾有一種「英雄惜英雄」的感覺和一決高下的想法。可惜這位「高手」因病離開,巴頓十分失望。
  • 譯製片:美國電影《巴頓將軍 Patton (1970)》高清完整版
    譯製片:美國電影《巴頓將軍 Patton (1970)》高清完整版導演: 富蘭克林·沙夫納編劇: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埃德蒙·H·諾思主演: 喬治·C·斯科特 / 卡爾·莫爾登 / 史蒂芬·楊 / 麥可·斯特朗 / 凱裡·洛夫廷類型: 劇情 / 傳記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德語 / 法語 / 俄語
  • 德軍這支傳奇裝甲師,戰術超群四處救火,巴頓將軍都讚不絕口
    這位美軍指揮官就是時任美軍第3集團軍司令官的著名將軍喬治巴頓。那麼,這支德軍裝甲師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竟然能讓自負的巴頓將軍不吝讚美。這支部隊就德國國防軍第11裝甲師,一支以驍勇善戰,戰術靈活而聞名的德軍王牌部隊。
  • 【回眸】巴頓的祈禱
    讓我們得以真切地見識這位桀驁不遜、威嚴傲慢的傳奇將軍。巴頓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軍人世家,曾祖父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一位準將,祖父和父親都畢業於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巴頓19歲進入西點軍校。1909年西點軍校畢業後,開始了自己的爭戰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