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表達的愛情,用兩個詞概括就已足夠

2020-12-26 時光溯洄者

#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1987年創作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小說《挪威的森林》的名字來源於20世紀60年代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樂隊的同名音樂,歌詞展示了年輕的「我」在挪威木屋裡與一個女孩相遇的場景。這是一個安靜、悲傷和令人陶醉的曲調。

30年來,以《挪威的森林》為代表的村上春樹的作品不同程度地影響了都市青年的審美風尚、生活方式和精神品位。伍佰的經典歌曲《挪威的森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可以這樣說,《挪威的森林》,已經成為「小資格調」的參照版本,成為一些人心目中的文化符號。美國著名華裔學者李歐梵稱該小說為「20世紀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文學翻譯之一」。

01

除了《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的作品大多表現出典型的後現代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他用溫婉通俗的筆調描繪了青年時期難忘的風景和主人公孤獨的心情。

《挪威的森林》講述了主人公渡邊和兩個患有精神疾病、情緒不穩定的女孩之間的故事。與此同時,渡邊在困惑和猶豫中成長。

這是一個溫柔感人,略帶感傷的愛情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渡邊以第一人稱與兩個女孩展開了一場愛情糾葛。渡邊的初戀情人直子是他的高中朋友木月的女友,只是木月後來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和直子意外相遇。直子變得安靜而害羞,她美麗而晶瑩的眼睛裡有一種難以捕捉的影子。

他們只是在東京無葉的街道上日復一日地肩並肩走著。直子在她20歲生日那天做愛,但她不知道第二天該做什麼。渡邊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有了成熟女人豐滿而細膩的美貌。晚上,他們在同一個房間裡,而渡邊卻克制了自己的欲望,說他會一直等著直子再分手。

回到學校後不久,渡邊偶然遇到了小林綠子,並開始與她交往。綠子和內向的直子,恰恰相反,「她像一隻鹿在春光中跳進了世界」,村上春樹這樣寫道。在此期間,渡邊非常沮喪。一方面,他無法忘懷直子纏綿的愛戀和柔情,另一方面,也無法抗拒小林綠子豪放的熱情和迷人的生命力。而直子的去世,卻給渡邊之後的人生鋪了一條陽關大道。

在璀璨的霓虹燈下,永澤和渡邊感受著無邊的荒涼,繁華的世界就像荒野。我們可以看到花、鳥、蟲、魚、禽、畜、人之間坦誠相待,也許你可以發現,誰的缺點都看不出來。在一片鹽漬土上,能一瞬間種下蔬菜嗎?那麼只擁有回到世界的一瞬間,回到封閉空間的精神枷鎖。

當我用世俗的眼光審視這些活生生的人時,心裡的枷鎖卻無法打開,這只是一聲吶喊。這是一個醫學問題,一個家庭教育問題,或者一個學校氛圍問題。可是世界這麼大,為什麼要去那片古老的森林?

02

明知相愛而不去愛,明知謠言而又相信,明知沉淪而不知返,明知荒唐卻還要去做……他們應該盡他們所能。如果他們不這樣做,他們應該做一些讓他們不清楚的事情,難道這是人類發展的結果嗎?這許就是人性的悲哀!在感情事件的交錯中,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聲音。

人們讀書有很多目的,比如娛樂、休息、數據搜索、解決問題、思考生活、追求刺激,說白了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

《挪威的森林》銷量很大,影響面廣,這與其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性有關。人們的理解總是有接受的欲望。最親近的人群,最親近的事物,卻發生在現實社會最普通的群體中。

書中沒有講他們生活的物質壓力,道出的卻是「精神難民」最後的死亡。什麼是人性?書中的死者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善良和天真!我們可以發現裡面的文字沒有描述親人的痛苦,當然也沒有描述死者的不負責任,所以這些明顯的東西是故意渲染的嗎?個人感覺並不是無病呻吟,而是各有各的看法。

《挪威的森林》裡的年輕男女無論是愛情於他們而言是什麼,總之,他們在青春的匆匆旅途中,形成了一道失落與憂傷、充實與孤獨、無助與悔悟的風景,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提醒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年人。

相關焦點

  • 重訪挪威的森林
    本期同時亮相了兩個奇襲歌手,2018年在《即刻電音》上表現搶眼的太一奇襲華晨宇失敗;而換了兩個初始成員的聲入人心男團則成功地奇襲了蕭敬騰。不過老規矩,以上這些我們都不聊,今天我想聊聊伍佰。Last Dance伍佰 & China Blue - 愛情的盡頭臺灣電視劇《想見你》在易雲音樂《愛情的盡頭》的這張專輯的評論區裡,最高贊的一條是「以前的人在這裡是為了挪威的森林,現在是因為lastdance」。
  • 綠光閃耀在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最初是甲殼蟲樂隊的一首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以挪威的森林為名,寫了著名的長篇愛情小說;而伍佰的成名曲挪威的森林更是深深印在我們心中只有親自來過挪威的森林,才明白什麼是挪威的森林,才能體驗那種孤寂的落寞吧
  • 走進挪威的森林
    挪威七日,無論於挪威電影還是挪威本身都只能止於走馬觀花,而挪威的森林作為這個北歐國家特有的意象卻深植於心,它更像一個巨大的迷宮,引誘著人們的探尋之心。 培爾·金特的迷幻叢林 挪威的森林,並非單指這個北歐國家的某片森林,也不是通常概念裡的樹木林場,某種角度說它已超越了具體稱謂,變成了另有所指。
  • 《挪威的森林》讀後
    很多人把Norwegian Wood翻譯成挪威的森林,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把Norwegian Wood直譯成挪威的森林作為自己的小說名,臺灣歌手伍佰讀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之後感動的寫了一首同名歌曲《挪威的森林》,在許多人心中挪威一直都有一片令人魂牽夢繞的神秘森林。
  • 伍佰《挪威的森林》經典之作!
    讓你平靜的心再起漣漪只是愛你的心超出了界限我想擁有你所有一切應該是 我不該問不該讓你再將往事重提只是心中枷鎖該如何才能解脫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也許是伍佰是受到了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影響,於是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名字,就直接用了書籍的名字《挪威的森林》。  歌曲出自伍佰《愛情的盡頭》專輯裡,整張專輯都是訴出一種離愛情遠去的情感,所以,這首歌曲所要表達的迷離情感,是伍佰對於愛情的一種態度,人與人之間,就算是再親密,但心裡也會有一個別人永遠也無法走進的森林,那裡是每個人心靈最深處的一片淨土。
  • 《挪威森林》中的愛情
    《挪威森林》日本作者村上春樹的作品,書中描寫渡邊君19歲到21歲的感情經歷。書中內容這裡不詳細講自已可以百度查。這裡要說的是作者繼承了日本作家細膩 平實的寫作風格,讀完此書讓人感覺真有一個叫渡邊君的青年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那樣的生活過。
  • 林少華與他的《挪威的森林》
    1987年9月,村上春樹的作品《挪威的森林》由日本講談社出版,至今已過去30個春秋。
  • 「挪威的森林」還是「挪威木的小屋」
    挪威的森林還是挪威木的小屋提起《挪威的森林》,不知道有多少人理解他的意思,反正我搞了好久都不知道啥意思。我們知道,「挪威」是北歐的一個小王國,與1954年與中國建交,也是我國的一個友好國家了。「挪威的森林」字面意思,肯定是挪威這個國家的森林了。
  • 看罷《挪威的森林》,合上書,把玩孤獨
    《挪威的森林》簡單介紹一下:《挪威的森林》是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寫於1987年。本書講述了20歲左右的主角渡邊君,在如神一般供著卻患有精神病史的直子與開朗活潑真實立體的綠子之間徘徊又糾結的故事。
  • 每個人都會找到你的挪威森林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 小說推薦:《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
  • 《挪威的森林》:選角全體失敗的電影,村上春樹也救不了的劇本
    《挪威的森林》原著是村上春樹,曾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知名作者。但令人沒想到的是,《挪威的森林》被改編成電影後,卻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連演員的選擇都有許多令人詬病的問題。尤其是渡邊直子,完全顛覆了大家心中的女神形象。
  • 好電影推薦丨《挪威的森林》:唯美愛情故事
    電影《挪威的森林》電影《挪威的森林》是由小說改編成電影,電影開場小清新,拍的很美,構圖精緻,色彩柔和而清新,大片的綠撫摸著觀者的心,男女主人公都靚麗且憂傷,小說中給人與真實感的,還有那些地點的標記。整部電影把《挪威的森林》純愛化了。把它簡化成了一部愛情故事。在《挪威的森林》 有很多經典臺詞:1.喪失至愛的哀傷,是無法治癒的,不管是什麼樣的真理,什麼樣的誠實,怎樣堅強,怎樣溫柔,也無法浮萍這哀傷,我們只能夠……從哀傷中掙脫出來,從中領悟點什麼,但無論領悟到什麼,下次哀傷襲來時,還是派不上用場。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
    列儂唱了一個憂傷的撩妹的故事,而有了吉他伴奏的輕搖滾樂——《挪威的森林》;喜歡披頭四和列儂的村上春樹因為聽了這首歌曲而產生靈感,創作出了深受眾多青年男女喜歡的愛情小說;伍佰在後來被問起為什麼創作《挪威的森林》的時候,也說自己非常喜歡村上春樹的這本小說,由此受啟發,寫出了這首歌曲。從英倫三島到臺灣,挪威森林的風靡由音樂始,由音樂終,然而它被賦予的情感和意味早已經改變。
  • 《挪威的森林》:一部看了就想談戀愛的電影
    看了就想談戀愛關於看完就想談戀愛的電影,那必須是《挪威的森林》呀!第一次看小說(林少華譯版)是在我高二的時候,當時看了小說感動得不得了,也充滿自己的不知所云的思考,隨即看了同名電影。《挪威的森林》有關發布會關注點在哪裡說實在的,到底還是年少輕狂,還是太年輕,以前當小黃片看的《挪威的森林》,現在再回憶,覺得如果真的只關注影片中的那些擦邊片段,確實是太可惜。
  • 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The 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這首歌在書中被反覆提到,從開篇到結尾。37歲的渡邊在機場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想起1969年的秋天,快滿20歲的自己。 想起木月、直子、綠子、玲子、永澤、初美…… 想起那段陽光怎麼都曬不幹的,潮溼發黴的青春。
  • 書薦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小說主人公渡邊以第一人稱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裡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後或並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
  • 夜半歌聲丨挪威的森林
    這不是驚恐的經歷,而是森林裡自然的一部分。挪威樂隊Ulver是公認的大師級樂隊。1993年成立,他們的風格十分多變,從早期的黑金屬到純粹的民謠,又歷經實驗、前衛、電子、氛圍,還做過電影原聲,難以用某一標籤來定義。挪威樂隊Ulver今天說的這張專輯,是Ulver出道之初仍為「黑金屬」樂隊時期的《Kveldssanger》(暮歌)。
  •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一年後,渡邊同直子巧遇開始了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眸子裡不時掠過一絲陰翳。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還認識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離開前渡邊表示永遠等待直子。
  • 讀書、電影| 《挪威的森林》
    還是越南餘緒,看到陳英雄拍了《挪威的森林所以首次閱讀小說《挪威的森林》,一定早於1997年。根據林少華的「後記」,他的翻譯完成於1989年4月19日,所以我應該是在1990-1997年之間,讀過不下2遍。 那時候,更接近男女主人公生活的20歲,從人生閱歷上看,正是從文學作品裡瘋狂吸取營養的年紀;而從閱讀體驗而言,難免產生強烈的嵌入感。 所以我當時究竟讀到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