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挪威的森林

2021-01-10 SZNEWS

◎ 王 樽

編者按

今年3月6日至12日,應挪威電影協會等機構邀請,本報資深記者、影評人王樽前往挪威進行以電影為主題的深度訪問,對挪威的壯麗風光、獨特民俗以及在發展電影文化、鼓勵電影合作的優惠政策方面有了多方面了解。

挪威七日,無論於挪威電影還是挪威本身都只能止於走馬觀花,而挪威的森林作為這個北歐國家特有的意象卻深植於心,它更像一個巨大的迷宮,引誘著人們的探尋之心。

培爾·金特的迷幻叢林

挪威的森林,並非單指這個北歐國家的某片森林,也不是通常概念裡的樹木林場,某種角度說它已超越了具體稱謂,變成了另有所指。正如長城、金字塔、富士山、艾菲爾鐵塔所蘊含的象徵性和符號性已遠非其自然或人造景觀所呈現的字面意思。挪威的森林,它既是一個國家的概念,也是某個地理方位的坐標,亦是某個民族的集體形象,還有更多,譬如說——某種電影的氣質,某出戲劇的布景,某類音樂的旋律,某種繪畫的色彩,抑或某些詩意的想像和情緒……總之,它頗似中國的禪意,既具體又虛無,既實際又縹緲,既無所不在又大象無形——什么元素都有,又什么元素都無。

早在沒有聽說這個概念之前,挪威的森林已經事實上植根於人們心中,只是當時沒有意識。我最早知道、看到或感受到挪威的森林,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時的中國有著空前開放的胸襟,以海納百川的氣度迎接來自各個時期各個國家的各種思潮與藝術流派,而今回望,常常會不禁為那個昂揚時代、充滿熱血的正能量而驚嘆。就是那個時期,我不僅讀到更第一次在舞臺上看到了偉大戲劇家易卜生的詩劇《培爾·金特》,至今我還清晰記得,除了第四幕的部分場景是摩洛哥海岸或埃及沙漠的風情外,整部戲的絕大多數場景都有挪威森林的意象。培爾·金特——一個沉溺於個人幻想與夢想的浪子,一個權迷心竅、色迷心竅的花花公子,一個粗野、狂妄、輕率、魯莽的冒險家,他飽受命運的捉弄,一生險象環生、顛沛流離,最終幡然醒悟,筋疲力盡地把臉貼在年輕時代的情人膝蓋上,得到了最後的安息。整部戲採用了眾多象徵和隱喻手法,作為中心意象的挪威森林,更如揮之不去的夢幻,讓整部戲充斥著複雜多變的迷離情境。就是在這部寓言性的史詩劇中,我聽到愛德華·格裡格後來為其譜寫的管弦樂組曲,在其中被公認的配樂傑作《索爾維格之歌》部分中,賢惠而美麗的索爾維格端坐在茅屋外等候培爾·金特的歸來,層層疊疊的森林就在身後不遠處,她吟唱著——冬去春來,周而復始,總有一天,你會回來。

《培爾·金特》的特定場景提示:挪威森林究竟象徵著什麼?從浪子主人公的角度看,那是存在主義的迷宮,欲望無限的陷阱,回頭是岸的綠洲;而從溫順純潔的索爾維格的視角,則是苦澀迷亂的猜測,忍讓寬容的撫慰,舒展沉靜的盼望。在那樣的時代,看到易卜生和他營造的挪威森林,就是看到了包羅萬象,看到蘊蓄了整個人類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的基本生存境況。

東西方意境裡的挪威森林

穿行在冰天雪地季節裡的挪威森林,到處是玉樹瓊花,到處是宛若天堂的盛景,到處是令人飛升出羽化而登仙的奇妙體驗。與挪威電影人交流,有個頗為尷尬的現實話題,幾乎所有的中國人對挪威森林的認知,都與其實體源頭無關。出處最多的,反而是與挪威毫無關係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從人物到故事,從文化到風俗,甚至連一個道具場景,這部小說都與挪威風馬牛不相及。

村上春樹的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充滿陰鬱和死亡氣息的性愛故事,兩男三女都處在生猛而生澀的青春期——木月和直子是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與渡邊常在一起遊玩。某天,木月突然在車內自殺。懷著好友自殺身亡的陰影,渡邊高中畢業後進了東京的大學,在陌生的城市展開新的生活。後來,渡邊偶然與直子重逢。同病相憐的兩人越走越近,在直子二十歲生日那天,兩人水到渠成地共度一夜。很快,直子不辭而別住進了京都精神病療養院。此後,渡邊在大學邂逅了活潑開朗的女孩綠子,因見不到深深思念的直子,渡邊開始與綠子相交。不久,渡邊收到直子的來信,就前往療養院探望。負責監護直子的玲子也很快與渡邊相熟。直子病況時好時壞,終於在抑鬱中自殺身亡。迷茫悲傷的渡邊也在與玲子的交合中開始重新審視愛情。

小說的故事與人物均與挪威的森林無關,之所以以此命名是因為直子喜歡披頭四演唱的一首名叫《挪威的森林》的歌曲。披頭四的歌曲講述的是一名男孩在街上約會到一名女孩,但最後被女孩拋棄的過程。所謂無疾而終的愛情故事,翻譯成中文歌詞大意是:我曾擁有一個女孩/她把我帶到她的房間/難道那不就是挪威的森林嗎//她叫我留下來/讓我隨便坐……/喝著她的啤酒/我們一直聊到凌晨兩點,她說/是睡覺的時候了/……我告訴她我不用上班,然後就到浴室去趴著睡了//當我早上醒來的時候,房間裡只有我一個人了/鳥兒已經飛走了/我就點上一支煙/難道這不就是傳說中的挪威森林?

2010年,越南導演陳英雄將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搬上了銀幕,其充滿陰冷的死亡氣息,以及直白淺露的哀慟和歇斯底裡,並沒有獲得期待的好評。片中有個點題的細節——玲子坐在榻榻米上彈吉他為直子和渡邊演唱披頭四的歌曲。直子說,這是她最喜愛的歌,「聽到這首歌,感覺自己仿佛在密林裡迷了路。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只覺我孤單一人、又冷又暗,沒人來救我。」

可見,即使是作為題目的披頭四歌曲也與挪威的森林沒有關係,只是作為一個比喻,且是一個頗為負面的比喻,象徵著冷寂、疏離、漠然和失落。

在與挪威電影人交談時,他們對這部小說和電影都表現出了某種無奈。

廣袤、博大、壯觀的挪威森林,本應有著更好的象徵和更意蘊豐厚的表達。

林海雪原的挪威之歌

挪威的森林如敞開的胸襟,正向中國電影人敞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觀影群體,中國影市的發展日新月異,成為備受矚目的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遺憾的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後,中國再沒有引進過挪威電影,在挪威電影行旅中,處處能感受到新一代挪威電影人希望與中國電影人合作的熱忱。挪威政府、國家電影協會也制定和啟動了諸多鼓勵兩國電影人攜手合作的優惠政策和獎勵計劃。

回望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影壇,也許可以給人帶來一些新的啟示。那時的中國,沒有今天這麼多銀幕,也沒有今天全球炙手可熱的巨大市場。但引進電影卻有著原生態的綠色,以及隨之而來的藝術性和高格調。當時的美國大片概念尚未出現,國家每年會進口世界各地不同風格的藝術電影,在那個配音譯製片的黃金時代,好萊塢電影全沒有今天在中國的霸氣,而只是進口片組成中的一小部分。從時間到空間,進口片的視野也遠比今天廣闊,完全不會被金錢所挾持、被商業時髦所左右,僅以1983年為例,當時的中國影院就能看到來自英國1980年攝製的《海狼》、1949年攝製的《第三個人》、1977年攝製的《鐵面人》、1965年攝製的《雪地英雄》、1979年攝製的《失蹤的女人》,還有法國1978年攝製的《國家利益》,德國1981年攝製的《屠夫》,義大利1963年攝製的《威尼斯麵包師的兒子》等。這一年,我在影院裡看到了不同時間出品的優秀美國電影——《愛德華大夫》、《情暖童心》和《挪威之歌》。

我想特別說說《雪地英雄》和《挪威之歌》,因為這兩部電影都是講述真實挪威歷史人物和傳奇故事。拍攝於1970年的《挪威之歌》是好萊塢導演安德魯·L·斯通執導的音樂劇情片,講述的是挪威作曲家格裡格的早年生活。該片1983年在中國公映,以優美的攝影和音樂,展現了挪威森林的旖旎風光和格裡格的傳奇生活。

《雪地英雄》是1965年英國拍攝的動作/戰爭片,根據二戰時期英軍和挪威抵抗組織破壞納粹德國重水生產的真實故事改編拍攝。當時,為破壞納粹製造原子彈計劃,美國和英國聯合組成情報小組,對挪威瑙爾斯克氫氣工廠作了周密調查。成立了代號叫「燕子」和「海緣」的兩個行動隊負責完成破壞計劃,經過曲折努力,最終將瑙爾斯克工廠的機器和三千六百加侖重水成功炸毀。德國納粹從此失去了重水來源,製造原子彈的美夢也隨之徹底破滅。此真實歷史事件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即被拍攝成黑白電影,英國拍攝的彩色版《雪地英雄》,將柯克·道格拉斯飾演的主人公塑造成一個性格鮮明的科學家,在驚險緊張的行動中,融合了愛情、友情等複雜情感,加之挪威冬季林海雪原的奇異風光,滑雪追蹤格鬥等細節,讓該片看起來尚算可觀。

徜徉在瑙爾斯克氫氣工廠原址改建的挪威工業博物館,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兩部國際著名的挪威題材電影,卻都不是挪威藝術家創作,而是融入了更多英美的電影俗套和類型片元素,它們與真實的歷史也正漸行漸遠。

時隔半個世紀,挪威的森林正以更加迷人的意境,呼喚各國電影人的通力合作,渴望製作出更加貼近地氣,具有獨特文化風貌的新時代電影精品。

相關焦點

  • 《挪威的森林》讀後
    很多人把Norwegian Wood翻譯成挪威的森林,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把Norwegian Wood直譯成挪威的森林作為自己的小說名,臺灣歌手伍佰讀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之後感動的寫了一首同名歌曲《挪威的森林》,在許多人心中挪威一直都有一片令人魂牽夢繞的神秘森林。
  • 重訪挪威的森林
    但那時候我也是第一次從書店的漫畫區走進小說文學區,因為一個早熟的同學推薦我去找一本叫《挪威的森林》的小說。當年第一次在書店看的那一版,是有這麼一張格外「引人」的封面我不知道對於大部分80後來說,是否知道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都要早於伍佰的《挪威的森林》,但對於出生於小城鎮的我來說,確實是因為那首火遍街頭巷尾的歌,才發現了那本「很好看」的書。
  • 伍佰《挪威的森林》經典之作!
    讓你平靜的心再起漣漪只是愛你的心超出了界限我想擁有你所有一切應該是 我不該問不該讓你再將往事重提只是心中枷鎖該如何才能解脫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也許是伍佰是受到了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影響,於是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名字,就直接用了書籍的名字《挪威的森林》。  歌曲出自伍佰《愛情的盡頭》專輯裡,整張專輯都是訴出一種離愛情遠去的情感,所以,這首歌曲所要表達的迷離情感,是伍佰對於愛情的一種態度,人與人之間,就算是再親密,但心裡也會有一個別人永遠也無法走進的森林,那裡是每個人心靈最深處的一片淨土。
  • 林少華與他的《挪威的森林》
    2017年12月10日,「我和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出版30周年分享會」在上海中華藝術宮舉行。村上春樹系列圖書翻譯出版的重要人物、中國海洋大學林少華教授應邀出席活動,並分享了他與《挪威的森林》之間的故事。緣起:無心插柳柳成蔭林少華與《挪威的森林》的相識,並不是讀者想像中的一見如故。相反,可以說完全是一場偶然。
  • 「挪威的森林」還是「挪威木的小屋」
    挪威的森林還是挪威木的小屋提起《挪威的森林》,不知道有多少人理解他的意思,反正我搞了好久都不知道啥意思。我們知道,「挪威」是北歐的一個小王國,與1954年與中國建交,也是我國的一個友好國家了。「挪威的森林」字面意思,肯定是挪威這個國家的森林了。
  • 綠光閃耀在挪威的森林
    一位印尼華人,為了探索他心目中的挪威的森林,也來到了挪威特羅姆瑟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最初是甲殼蟲樂隊的一首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以挪威的森林為名,寫了著名的長篇愛情小說;而伍佰的成名曲挪威的森林更是深深印在我們心中
  • 每個人都會找到你的挪威森林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 挪威的森林裡究竟有啥?
    沒多少人知道挪威在地球儀的哪頭,但大伙兒都愛挪威的森林。小時候,挪威的森林是一本寂寞的小黃書,男孩在這頭,紙巾在那頭。青年時,挪威的森林是搖滾樂的黃金年代,他在外頭,列儂在裡頭。長大後,挪威的森林是KTV酒後必點曲目,伍佰在這頭,那頭的微醺男子,走調走成了二佰伍。挪威的森林裡究竟有啥玩意兒,把文藝青年迷得七葷八素?
  • 生活在挪威森林裡的小貓咪
    小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寵物貓的一個品種,那就是挪威森林貓,這種貓看名字就知道它是生長在挪威森林裡的,是斯堪地半島的特殊品種,因為它的起源不能確定,所以,它經常和出現在北歐的神話裡,只是在這神話裡,它是妖精的化身,小編想,可能是因為挪威森林貓外表很是妖嬈,才會有這樣的形象,在這裡小編要插一句題外話,因為有一款蛋糕也叫挪威森林,小編對挪威的森林很是嚮往!
  • 影片推薦——《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是2010年日本上映的一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小說的《挪威的森林》,陳英雄任導演,村上春樹親自擔任編劇。
  • 看罷《挪威的森林》,合上書,把玩孤獨
    《挪威的森林》簡單介紹一下:《挪威的森林》是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寫於1987年。本書講述了20歲左右的主角渡邊君,在如神一般供著卻患有精神病史的直子與開朗活潑真實立體的綠子之間徘徊又糾結的故事。
  • 夜半歌聲丨挪威的森林
    今晚聽一聽森林。這裡說的不是村上的小說,而是真正的挪威山林。非常寂靜,實則萬物有聲。蒼苔翠綠,潮溼柔軟;湖水幽邃無色,惟見山巒倒影。山間的天氣多變,終年雲霧繚繞。直到今日,半數以上的挪威人依然相信地精和巨怪的真實存在。它們生活在山林間巨石下,與野獸和亡靈並存,旅人步入山間很可能與它們偶遇。
  • 挪威的森林-伍佰&china blue
    村上春樹聽了Beatles樂隊的《Norwegian Wood》(挪威的森林)創作了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伍佰看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創作了這首歌,一時間不知道起什麼名字,就叫《挪威的森林》吧。 這首歌和伍佰的另一首歌《浪人情歌》在《粉紅女郎》裡貫穿了男女主角王浩和小萍的感情線:
  • 《挪威的森林》:愛的傷痛,是最好的成長
    80、90後的愛情啟蒙:《挪威的森林》;文藝青年的必修課:《舞!舞!舞!》;現代人探尋精神成長和靈魂自由:《海邊的卡夫卡》;......可以說,他的書幾乎滿足了人們對文藝的幻想。今天呢,梅也就要帶大家一起走進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起來看。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
    千萬裡之外的北境之國挪威人一定想不到相比他們的維京鄰居,挪威在東亞文化圈有著非凡的知名度,背後的原因是因為一本書,或者說一支歌曲,或者說一個意向——挪威的森林。而大部分中國人也是通過」挪威的森林「認識了北極圈內的這個遙遠的國度。
  • 整點報時穿過挪威的森林解析
    整點報時穿過挪威的森林解析時間:2020-11-18 23: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馬思唯整點報時背景音樂是什麼? 整點報時穿過挪威的森林解析 馬思唯整點報時穿過挪威的森林什麼梗?明確當前時間,為你準確報時。通過文案的方式,展現不一樣的陳述,擁有新的效果。
  • 小說推薦:《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
  • 【電影推薦】挪威的森林
    綠子請渡邊來家裡吃飯,兩人自然而然地吻在了一起,那是一個溫柔平和卻不知何去何從的吻。 不久後,渡邊收到了來自直子的信。他前往療養院探望直子。直子的同屋人玲子正在用吉他彈奏披頭四的《挪威的森林》,這是直子最愛的歌。 "聽到這首歌,感覺自己仿佛在密林裡迷了路。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只覺我孤單一人、又冷又暗,沒人來救我……但是這確確實實是我最喜歡的歌。"
  • 《挪威森林》經典語錄
    《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本是披頭四的歌曲,書中主角直子每聽此曲必覺得自己一個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凍的森林深處,這正是年輕必經的彷徨、恐懼、摸索、迷惑的表徵。男主角渡邊多次想拯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但有時甚至他也迷失了方向。經典語錄1.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 「十方說」挪威森林裡的小屋
    森林Forest陽光下的大森林就像畫家精心繪製的一幅畫,總是那樣的詩情畫意,那樣的讓人流連忘返。走進森林,我們總共能感受到其中無窮的魅力,清新的空氣,美妙的聲音,這迷人的景色總是令人心醉。在這樣的環境中,設計師們設計了一座因地制宜的小屋。置身小屋之中總能讓我們的心靈靜下來,好好的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也能更好的將自己融入其中,慢慢品味生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