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是2010年日本上映的一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小說的《挪威的森林》,陳英雄任導演,村上春樹親自擔任編劇。
懷著好友木月自殺身亡的陰影,渡邊高中畢業後進了東京的大學,在沒有半個熟人的城市展開新的生活。東京的日子過得很平穩卻又仿佛缺失了什麼。
這天,渡邊偶然與直子重逢。直子是木月的女朋友。只有木月一個朋友的渡邊和直子也相熟,以前三個人經常一起玩。同病相憐的渡邊和直子越走越近,渡邊愛上了有著一雙清澈眼眸的直子。在直子二十歲生日那天,兩人共度一宵。然而渡邊的感情越深,直子所抱有的喪失感越強。最終直子不辭而別住進了京都的療養院。
渡邊在大學裡邂逅了綠子,一個宛如初春時節重歸大地的小動物的可愛女孩。因為見不到深深思念的直子,渡邊開始頻繁接觸與直子截然不同的綠子。綠子請渡邊來家裡吃飯,兩人自然而然地吻在了一起,那是一個溫柔平和卻不知何去何從的吻。
不久後,渡邊收到了來自直子的信。他前往療養院探望直子。直子的同屋人玲子正在用吉他彈奏披頭四的《挪威的森林》,這是直子最愛的歌。
「聽到這首歌,感覺自己仿佛在密林裡迷了路。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只覺我孤單一人、又冷又暗,沒人來救我,但是這確確實實是我最喜歡的歌。」
聽到《挪威的森林》總會流淚的直子說道:「只要有渡邊在就不要緊了」,可她依然無法止住泉湧的淚水。
看過小說後的人再看這部電影,或許會感到失望。至少,筆者自己是這般感受的。電影偏離的敘事手法完全走到了一條自我的道路上。或許陳英雄的文藝要這樣走吧。當然,小說漫長的篇幅也一直在訴說著,青春的疏離與愛情的漂泊,個體生命的脆弱宿命論使得《挪威的森林》電影版註定成為一部文藝片。
然而,在觀影過後筆者卻很難定義此片,這有著拖拉般訴述的文藝框架,卻裝滿了情慾細節漫長的冗長電影。陳英雄的江湖地位曾經,讓我們幻想著一部佳作的誕生。而《挪威的森林》的世界聲望也頗讓筆者期盼一部可以劃入史冊電影的經典誕生出來。至少,這些如此多的猜測在電影開拍前,筆者是翹首期待的。
整部電影下來,細節語言佔據了大量的篇幅,然而文藝得不似王家衛的自我和疏離。這部電影最大的優點或許是演員的。男女主人公的設置確實很接近小說的本身。最大的問題在於,陳英雄無法拿捏到這部作品的點,他不知道要放在哪裡?影片選取的意象是紫陽花,初夏少女的短裙,遊泳池碧藍的水面。但一切戛然而止,木月的自殺打破了一切。選擇這樣的敘述方式,陳英雄自認,「是想要重新創造新鮮傷口的疼痛,這也是要用現在時態寫劇本的最大原因,做出這個決定非常困難。」
村上春樹在他寫於23年前的小說裡,寫出了年輕人無可救藥的孤獨、無可排遣的空虛、無可言喻的無奈和悵惘。但文字巨大力量是任何藝術無法衡量的!文字比音樂具象,卻比其他形式的藝術抽象。這就使得小說裡的情感不是冷冰冰的字體,而是撲面而來的氛圍。電影比文字更具象,它把文字裡的場景和氛圍已經安排出來,卻有著引人進入畫面沉醉於環境的美好氣氛,也包含著將觀眾跳拖劇情的殘酷危險。事實上,這部小說換成當今任何一個導演都難以逾越這條鴻溝。經過陳英雄的轉述小說留給人充足的想像空間,付諸影像後自然難以滿足每一個人的期許。問題就在於,《挪威的森林》實在太經典了,再現原貌是何等困難?是的,在兩三個小時裡,將這麼多的文字演出來何等困難。
村上春樹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首先是理性的,在這部作品裡他的文字克制又相當的到位,但卻能抓住青春的尾巴,找到所有年輕人的精神共鳴。然後,他的文採才慢慢披著美麗的衣裳,裝飾在這部作品的結構點上,點綴出精彩的細節。這就使得感性的東西也滲透到我們感動的深處。但自始至終,他都沒有亂,沒有忘記怎麼控制。顯然,三分感性七分理智,就成就了這部傑作。而陳英雄卻相反,他一開始就是感性的!這沒有錯,可以吸引人。但中間他肆無忌憚,結尾他也毫無保留。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收」過一次!所以他是感性到底!事實上,感性到底其實沒有什麼錯!許多文藝片導演正是如此,王家衛就是典型!他的無劇本無時間概念拍法,讓人無法忍受,卻幾乎部部經典!但王家衛聰明,他的故事基本自己寫,他的個性化語言自己編輯,所以他的東西喜歡你就看,覺得悶你也就嘆聲「王家衛就是看不懂」而已。但陳英雄錯就錯在他拍的是《挪威的森林》,他的文藝片遇上真正的文藝精品,實在是難以拿捏!
筆者覺得這部電影奉獻出的最大貢獻是由松山健一和菊地凜子扮演的男女主人公。菊地凜子細膩生動的表演和松山健一拿以言表的壓抑演出相映成趣。松山健一仿佛就是村上春樹附體,克制中蘊涵著巨大的能量,靦腆細心冷靜,又有著重重心事。羞澀卻直白的性格讓松山健一演繹得立體。菊地凜子深情又寂寞的眼神,困惑又迷茫的肢體則完全是直子附體。在這起風的荒原野嶺,在這無法抗拒卻也無法走近的挪威的森林裡,我們一起迷失,或者泅渡著。
-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