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綠媒的「大陸打壓」說、乃至臺衛福部門主管的「不惜蹭會」說等戲碼後,眼看臺灣拿到WHA邀請函的機率愈來愈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親自上陣「向國際社會喊話」,開始用社交媒體出招了。
4月29日,蔡英文在社交媒體上連發3條英文帖子,先說「很高興在臺灣和莫健(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見面」;隨後又說「對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我們很感謝國際社會持續支持,謝謝你們幫臺灣發聲!」下一分鐘再連發兩篇聲稱,「臺灣致力於協助其他國家面對衛生挑戰,積極對世界上的衛生項目作貢獻。」「臺灣今年不應該因為任何理由被排除在世界衛生大會之外,衛生議題不應有疆界,臺灣對全球衛生扮演重要角色。」
對於蔡英文的動作,今天(1日),臺外事部門主管李大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策略之一,如果8日仍未收到世界衛生大會邀請函,會有行動,也有備案,但目前無法透露內容,因為「打牌前不能把牌翻給人家看」。
雖然臺當局聲稱有對策有備案,但臺灣各界普遍對於是否能收到世衛邀請函感到悲觀。
■
■
臺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則明確說,這段時間,她拜訪了幾個「重要國家駐臺機構」,得到的訊息是不太樂觀;她甚至擔心,世衛旁聽席進不進得去,也是變數。
■
擔任臺衛生福利部門「世衛顧問團」召集人的高英茂,則呼籲臺衛福部門與臺外事部門要採取積極的行動,他還建議分三個階段策略,第一個階段是,520以前,在臺灣以及國際社會發動支援的聲音;第二階段是520以後,在日內瓦的那一周的表現、訴求;第三個階段就是在5月底回臺,向臺立法機構報告,並召開國際記者會,對民眾與國際社會有所交代。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自1997年起,臺灣方面每年都嘗試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但均遭拒絕。直到2008年馬英九上臺後,在「九二共識」基礎上,2009年起,臺灣方面得以「中華臺北」的名義、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去年世衛大會在蔡英文就職的第3天登場,世衛組織採取在邀請函上加注「一中原則」的方式,對馬當局發出邀請函,蔡當局則以不否認的方式,成功與會。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於4月26日記者會上說,關於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我們已經多次表示,「應該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通過兩岸協商來做出安排。」
民進黨當局實際上很清楚:臺灣方面得以參加WHA,完全是大陸方面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所採取的善意安排,而蔡英文至今不承認「九二共識」,臺灣當然無法出席WHA。在這麼透徹的因果律之下,蔡英文還要發出「臺灣今年不應該因為任何理由被排除在世界衛生大會之外」的「呼喊」,是不是顯得格外無中生有、無病呻吟?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蔡英文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曾提到,「今年臺灣能否參與WHA,是兩岸關係上非常重要的指標。如果中國(大陸)的決策有所偏差,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將會很大。」
這句話說白了或許就是,「如果臺灣今年不能參加WHA,兩岸關係的方向就會再往下走,而且責任不在臺灣」。任誰都能從這句話中聽出「威脅」和「叫板」,如此機鋒,顯見蔡當局在兩岸關係性質上的看法仍是本末倒置了。臺灣《聯合報》據此指出,若臺灣無法參與WHA,蔡當局很有可能火力全開批判大陸;又或者是,臺灣收到了WHA的邀請函後,仍在搞「去中國化」的「柔性臺獨」,未進一步對大陸釋出善意,以致大陸「收回答卷」開始全面批判,兩岸關係將有「輪番升級」的風險,而這幾天,就是兩岸關係的轉折點。而針對臺灣參加世衛大會話題,廈門大學臺研院政治所所長張文生則說,「臺灣能不能去WHA,蔡英文說了算嗎?」
張文生指出,臺灣參加WHA的前提是承認「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蔡英文想排除前提條件參加,這是不現實,不可能的。國際社會對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有共識,聯合國2758號決議也解決了中國參與聯合國及其下屬組織的代表權問題。對於臺灣參與WHA,必須符合國際法,必須符合兩岸共同參加的特殊安排,否則任何一個國家的地方政府都想無條件參加,WHA就亂了。
看來,如何過WHA這關,蔡英文須審慎以對。不挑釁,願意承認一中原則,則WHA這事兒仍留有轉圜空間;但若選擇跟大陸「攤牌」,後果恐怕不是蔡當局能承受得了的。綜合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