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倉庫(八佰勇士防禦基地)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你還記得在四行倉庫保衛戰期間,和八佰勇士棋逢相向的對手—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嗎?
1937年11月,隨著日本陸、海、空力量在淞滬戰場的優勢逐漸凸顯,中國軍隊在抵抗近3個月,付出傷亡近30萬人的代價後,準備撤出淞滬戰場,向國統區進行戰略轉移。
當時,恰逢布魯塞爾會議(九國公約)將要召開之際。
裝備精良的德械88師
所以,國府當局為了能夠讓英美等國出面調停中國和日本的戰事,便決定留下88師守衛在閘北一線,讓列國看到中國的不幸而感同情(也就是想以88師的犧牲換取想像的和平調解),以此達到停戰的目的。
但是,孫元良認為既然是出於政治目的的防守戰,留守的部隊自然越少越好,沒必要付出沒有實質回報的籌碼!
最終,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孫元良只留下了524團第一營作為留守部隊。作為團副的謝晉元也隨之成為了這支孤軍的最高指揮官,他們將以四行倉庫作為防禦基地阻擊日軍,掩護大部隊撤回淞滬戰場。
謝晉元和他的四位連長
由此,浩浩蕩蕩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便拉開了帷幕。
在電影《八佰》中,雖然我們發現了海軍特別陸戰隊的影子。但是,它卻變成了陪襯日本陸軍第3師團68聯隊的輔助進攻部隊。
其實,在歷史上,日本陸軍第3師團68聯隊根本沒有出現在四行倉庫戰場,因為他們當時有更重要的軍事任務,那就是進攻蘇州河南岸。在進攻蘇州河南岸過程中,這支部隊付出了數千人的戰損代價。
在四行倉庫保衛戰期間,日軍的主要進攻部隊是隸屬於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的第10師特別行動大隊。
(日本)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
簡單來說,這支海軍陸戰隊是屬於日本帝國海軍的附屬部隊。相比較陸軍成熟的陸地作戰體系,海軍陸戰隊更多是承擔防衛港口基地,屬於警衛部隊序列,並不屬於野戰部隊。
如此分析來看,海軍陸戰隊的陸地作戰經驗、能力自然比不上陸軍。當然,至於日本陸(百姓、商販等底層社會群體)、海軍(武士、中產階層)的矛盾我就不用細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整齊列隊的上海海軍日本特別陸戰隊
那麼,我們首先來簡單了解一下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的建制那些事,這對於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陌生的歷史知識!
1927年,日本針對當時歐美等國阻擋北伐軍進攻之際,便先行在上海和漢口進駐了部分海軍陸戰部隊,這便是(日本)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的前身。
直到1930年1月,駐守上海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此時並沒有成建制)整編至3000人,在一二八事變中,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在八字橋一帶發動全線進攻,最終卻被19路軍迎頭痛擊,戰損嚴重,其戰鬥效率儼然不比日本陸軍。
一二八事變中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身後還有裝甲車)
1932年6月,按照日本帝國海軍令的規定,正式將陸戰部隊命名為「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並且以建制軍隊駐防上海虹口周邊地區和長江流域。
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期間,日本海軍還不斷向陸戰隊輸送兵源和補給,可見他們對於海軍陸戰隊的登陸後戰場的重視。
但是,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的戰鬥表現往往讓人頗為遺憾。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淞滬會戰初期,國軍派遣了最精銳的德械師87師和88師協同攻擊日軍陣地,日軍在虹口一下節節敗退、損失較重。
其實,本來中國軍隊還可以一舉殲滅處於包圍圈中的日軍陸戰隊。
提供岸基火力支持的日本軍艦
不過,作為日本帝國海軍的寶貝。在被圍殲之際,海軍特別陸戰隊不僅得到了來自停泊在黃埔江畔上軍艦的艦炮火力支持,而且還自身帶有豐富的武器儲備用於特別防衛(主要包括43門各類口徑重炮、山炮、步兵炮和裝甲車、坦克20餘輛等)。這也必然給中國軍隊持續作戰造成了不小的挑戰!
在淞滬會戰後期,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的兵力已經從原有的3000人增添至8200餘人,這也無不透露日本海軍高超的登陸能力,也是得益於日本海軍的艦船規模強大,甚至也反映了當時中國海軍的孱弱和落後。(江陰海戰後,中國海軍力量幾乎不復存在)
其實,早在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被圍(被87師和88師兩支國軍德械精銳部隊包圍)之際,陸軍便接受任務協同海軍作戰。但是,日本陸軍和海軍互相都看不起對方。
中國軍隊正在發射迫擊炮
所以,日本陸軍便在心裡打了一個如意算盤。這就是直接以上海海軍陸戰隊作為誘餌牽制國軍的精銳部隊,以此給其他進攻部隊減小軍事威脅。
按照當時日本內閣及時修訂的關於淞滬戰場陸、海軍的共同作戰協議,日本陸軍(正面主攻部隊為日本陸軍第3、第11和第19師團)可以從吳淞口登陸攻佔寶山地區,徹底切斷內外國軍的軍事聯繫。
但是,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只要防守住第二線陣地,承擔相應的警戒任務就行了,這也勢必讓日本海軍內心有一點不平衡。
正在進行襲擾作戰的日本陸軍(五人組小隊模式)
此時,日本海軍心想,淞滬會戰的功勞總不能全是你們陸軍的吧,要不然我們海軍的面子往哪擱啊,再怎麼說我們海軍也是最為高貴的軍種!
最終,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在閘北一帶精挑細選後,終於將四行倉庫定為他們的翻身仗場所。
但是,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的作戰能力確實過於偏弱,最終還是依靠了陸軍部隊才完成對四行倉庫的全方位佔領。
彈孔密布的四行倉庫
按照歷史資料來看,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時間為1937年10月26日—11月1日。但是,其真實的戰鬥過程似乎並沒有像電影《八佰》中那樣全程高昂。
根據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隨軍記者著有的《閘北進攻戰》記錄:從27凌晨4點30分起,海軍特別陸戰隊正式向閘北地區進攻,先後佔領了造幣廠和鐵路管理區。
直到27日的晚上,四行倉庫外圍陣地才全部陷入日軍手中,四行倉庫成為一座飄零在蘇州河北岸的孤島,也成為數百中國軍人的集中營。
正在行進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
你以為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會急著發動攻擊 ,其實不然。從28日伊始到31日凌晨1點左右,中、日軍隊並未在四行倉庫一線爆發激烈戰鬥,也無具體作戰任務。
直到31日凌晨,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才開始發動新一輪的進攻,這次進攻便攜帶了小規模使用的重武器,以此更好地對四行倉庫樓體進行爆破。(凌晨2點,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正式向四行倉庫發動攻擊)
同時,在經過近10分鐘的作戰後,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終於佔據四行倉庫(在最後一天的作戰中,還有部分日本陸軍協同海軍陸戰隊作戰)。針對這一戰鬥過程,當時時任524團第一營營長的楊瑞符也在實錄中證實了這一說法。
在進行四行倉庫戰役末尾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
也就是說,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主要攻防時間就集中在27日和31日這兩天。有可能剩餘的天數也有槍械衝突,但是勢必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攻防戰鬥,否則也便會被寫進相關文獻當中。
那麼,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和八佰勇士在四行倉庫一線的實際傷亡有多少呢?說出來你有可能不信,這和電影《八佰》展示的犧牲人數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整個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中國軍隊參戰423人,其中398人安全撤入租界,而進入孤軍營的士兵為350人。
場景復原
也就是說,中國軍隊的實際傷亡人數應該在30以內。(注意:實際犧牲人數為9人,其餘大多輕、重傷,最終成為掩護八佰軍隊撤入租界的孤軍)
不過,日軍的損失數據在國軍內部通報為200人(可能存在虛報現象)。根據日軍戰史資料,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第10師特別行動大隊的重傷人數為3人,輕微傷總共近38人。
雖然說兩項戰損數據都有待考證,但是我們能夠清楚的就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確實振奮了國人的抗戰信心,也讓日本侵略者明白,中國軍隊甘願為國慷慨赴死,中華民族永遠不可戰勝。
那麼,現在的日本還有海軍陸戰隊嗎?其實,根據日本戰敗時接受的波茲坦公告,日本不得在戰後發展具有進攻意圖的海軍陸戰隊。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伊勢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是,他們又十分喜歡玩文字遊戲。協約規定他們不得發展航空母艦,他們便建造了一艘排水量和輕型航母差不多的直升機驅逐艦—出雲號(之前也有一艘直升機航母,即伊勢號),以此掩耳盜鈴。
最終,在2016年,日本軍方為發展兩棲部隊,便開始籌備建立水陸機動團(也有人說其是陸軍海戰團,即陸軍兼職打海戰,和主流的海軍兼職打陸戰形成對比)。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無非就是給海軍陸戰隊換了一個名字而已。
二戰日本海軍陸戰隊的延伸-水陸機動團
如此來看,日本現今日漸發展的軍國主義傾向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警惕,歷史不忘、未來不懼、警鐘長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