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個社區微型消防站的300餘名「民間消防員」切磋技能。
互動、觀摩、知識宣講、比武競賽……一場場安全教育活動正愈發頻繁地走進市民的日常生活,讓人能應急懂避險、知自救會互救,遇事不慌亂、心中有對策。
這正是安全宣傳「五進」工作持續開展的成果。所謂安全宣傳「五進」,即讓安全教育走進企業、農村、社區、學校、家庭。今年9月,我市印發《廈門市推進安全宣傳「五進」工作實施方案》。市安委辦、市應急管理局牽頭推進全市安全宣傳「五進」工作,各區各部門卯足幹勁、協同發力、創新舉措,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安全宣傳活動,推動安全意識在百姓心中落地生根,提升全民安全素質和社會安全水平,切實維護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為提升居民安全感、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進社區
活動形式多樣 提高居民安全感
社區是防災減災的「最後一公裡」,與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形式多樣的社區活動在全市各區遍地開花,將安全意識根植在百姓心中,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安全素質和應急能力。
今年10月,湖裡區舉辦2020年「119」消防宣傳月啟動儀式暨社區微型消防站比武競賽,來自55個社區微型消防站的300餘名「民間消防員」聚集在廈門國際遊艇匯中心廣場,比拼「生死時速」,切磋提升消防業務技能,現場加油聲此起彼伏,氣氛活躍。金山街道後坑社區、殿前街道北站社區、殿前街道高殿社區分別獲得團體積分前三名,在各社區營造了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這樣的比拼切磋,全方位檢驗了隊伍的防火、滅火和突發事件處置水平,一方面可推動民間消防員提升專業技能,築牢社區安全防護網,另一方面也可吸引市民觀摩、學習。」湖裡區應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市安委辦、市應急局牽頭下,我市還積極推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創建102個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今年還有8個社區在爭創申報,將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的安全感。家住集美的陳女士在社區組織的應急演練中,學會了火場逃生自救方法,了解了滅火器、煤氣罐的安全使用方法,「這些知識在關鍵時刻能派上用場,讓我們學會如何規避安全風險、更好地保護自己。」
進家庭
研發小遊戲 助家庭提升安全技能
▲「逃生寶」小遊戲走進家庭。
家庭是組成社會安全的重要單元,結合家庭特點,各區應急局創意新穎,開展許多個性化、親情式的安全教育活動,築牢家庭的安全意識。
在思明區,一款名為「逃生寶」的火災自救小遊戲一上線即受歡迎——遊戲設置了低層逃生、高層逃生、校園、商場、公交、隧道6個關卡,涵蓋居民樓、人員密集場所、公共運輸3大類型場景,以闖關形式進行,將安全意識和逃生技能相結合,讓玩家在遊戲過程中掌握應急反應的基本常識。
這款防災減災救災主題遊戲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尤其受到親子家庭的關注。據思明區應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逃生寶」上線當天,玩家即達到7.5萬人次,10天內訪問量破百萬;截至目前累計註冊逾21萬人,累計訪問量達146.35萬人次,最高日均活躍用戶46.38萬人。「通過遊戲互動體驗,無形中提升了家庭成員對不同類型場所的應急自救知識和技能」。
集美區應急局則借力新媒體平臺,將安全教育觸達更多家庭單元。「集美應急管理」「廈門集美消防」「集美平安校園」「集美交警大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不間斷推送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防災減災等特色活動信息;在重大節日、重要時段,應急、消防、公安等部門在全區範圍發送安全簡訊速遞和溫馨提示共1260餘萬條,助力家庭成員提升安全技能。
進企業
深入一線服務指導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企業是落實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一環,重視企業安全教育對於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結合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各區各部門深入一線、走進企業,強化服務指導,健全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及管理制度,助企業增強防控安全風險和應急處置能力。
今年11月,海滄區執法人員走進中坤化學有限公司,查看公司油罐安全管理情況,引入專家指導,協助企業完善危化品倉庫管理的制度機制和安全風險評估;並通過發放2000餘份宣傳圖冊和用品、會議宣講等方式,向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從業工人傳授安全法律法規、安全知識技能、危化品企業監管的經驗做法等,以執法帶動宣傳,強化企業安全意識,確保生產安全。
火炬高新區、象嶼保稅區也充分發揮其服務、監督企業的職責,面向園區企業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培訓。「通過開展多樣化宣傳活動,號召企業築牢安全防線、凝聚安全發展共識,為區域性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據火炬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火炬高新區通過開展企業負責人與安全管理人員培訓、安全大講堂宣講、安全生產志願服務、119消防技能比武競賽等活動,普及安全生產相關知識、傳播安全文化,覆蓋受眾人數達5萬餘人;同時加大簡訊、微信平臺關於安全常識、防洪防颱風預警及節假日期間溫馨提醒的發送頻次,截至目前已累計發送簡訊量超過30萬條。
進校園
引入科技體驗 寓教於樂築牢校園防線
▲學生們在娛樂中學習安全知識。
安全教育須從早抓起、從小抓起。市教育局聯合消防救援支隊,在教育系統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今年10月,我市舉辦首屆「桃李杯」消防安全大比拼活動,來自市屬及各區的21支隊伍、91名師生參加了知識競賽、微型消防站比武,掀起校園消防宣傳熱潮;11月,廈門市教育系統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達標創建推進會在廈門外國語學校舉行,全市師生代表200餘人共同觀摩全市教育系統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參與現場消防救援演練,推動安全理念深入校園。
同安區則充分利用新建的7座校園安全生產科技體驗館,開展「沉浸式」安全教育宣傳。據悉,這7座校園安全生產科技體驗館由同安區應急局牽頭建成,設有模擬滅火系統、結繩訓練系統、急救體驗系統及VR火災逃生體驗室等。「通過視頻及模擬設備,學生可面對面交流互動,寓教於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同安區應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該區還將投入建設3間安全教育體驗室。
在學府雲集的集美區,區教育局聯合相關部門舉辦了8場微型消防站業務培訓,涵蓋校園消防安全理論課、跑水帶技能培訓、現場急救知識講解等,確保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學校能高效有序應對,進一步築牢了校園安全防線。
進農村
「流動宣傳車」走街串巷 安全意識深入民心
▲「流動宣傳車」開進農村。
安全無小事,警鐘需長鳴。市農業農村局積極推動安全宣傳「進農村」,在翔安區新圩鎮初心館廣場開展安全生產諮詢活動,通過擺放宣傳展板、播放宣傳視頻、發放宣傳材料、組織有獎問答等方式,全面宣傳生產安全、農機道路安全、消防安全、農業生產防火安全等內容,共發放宣傳材料800餘份,有效提升了農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
「遇濃煙,馬上停!低姿勢爬行走,頭部儘量貼地面……」8月底以來,翔安區應急局組織宣傳小組開著「流動宣傳車」深入馬巷鎮、內厝鎮、新店鎮、大嶝街道和大帽山開展安全宣傳活動,持續近100天。流動宣傳車「對症下藥」,針對各鎮、街道、村居特點定製宣傳內容——在馬巷鎮人口密集區域重點宣傳消防安全,內厝鎮加大交通安全宣傳;新店鎮重點宣傳建築施工安全,大嶝街道針對性開展防溺水、建築安全宣傳教育;大帽山加大森林防火教育,新圩鎮加大自然災害避險自救常識宣傳等,營造了有文字、有聲音、有畫面、有提示的安全宣傳氛圍。「吸引眼球,也好記,說的都是我們關心的內容。」家住翔安馬巷鎮的林女士表示。
安全教育走進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工廠車間,為預防安全事故打下了堅實基礎。翔安區應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人人監督、人人自律的安全生產新風正氣逐步形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安全支撐。」
文/廈門日報記者 黃語晴 通訊員 吳升涵 圖/市應急管理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