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沉默!遭校園欺凌長達十年,她將帶頭者送進牢獄

2021-01-18 新華社

一個剛上高一的普通姑娘,被說成「炫富女」「出賣身體」「受包養」,她突然好像成了「全校公敵」,並通過網際網路的發酵成為眾矢之的。高中畢業後,欺凌從網上到網下一直沒有停止,幾乎持續了十年。她究竟該怎麼辦?


沉默的受害者

被污衊「小學整容,男友成群」

高中女生數次企圖自殺


王女士生於1993年,家境普通,2008年考入溫嶺某著名中學的高中,剛開始她的成績在班級前幾名,比較自信,愛表現,上課回答問題很積極。另外,王女士相貌也不錯,在學校比較顯眼。


圖片來源:揚子晚報


2009年2月份,一個在外人看來可能根本就不算什麼的小意外,讓王女士突然成為了焦點人物。兩個同學打碎了王女士一個杯子,同桌開玩笑說這個杯子值300萬。結果這句話被人發到學校的百度貼吧上,說她自稱杯子要300萬。她雖然一再解釋沒講過這樣的話,但被幾個人一口咬定「就是你說的」。


話越辯越黑,她的所有言論都被人翻出並曲解,幾次傳播後變成了「高一某班出了一個神奇的女子,自稱所用茶杯300萬,父母年收入幾億,小學就整容,男朋友成群……」至今在網上搜這所中學,有「神女」的帖子依然排在前列。


王女士:我那個時候也是自尊心蠻強的,也挺虛榮的,我就告訴他們,其實我家不窮。之後就開始編一些謊話,說我的家境還挺好的。其實是為了維護面子,但他們還是步步緊逼。

現在,搜索當年還沒有被刪除乾淨的帖子,以及那之後延續多年的來自好事者的所謂「考據帖」,我們還能依稀看出當年的那一波聲勢,給王女士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壓力和現實影響。其中一個帖子裡有一張照片,顯然是當年中學生常用的百萬像素手機拍攝的。一大群學生擠在王女士班級的門口,像參觀動物園一樣來「參觀」王女士這個「炫富女」。



很快,這群中學生的攻擊的焦點就從單純的「炫富」、「撒謊」升級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此後,王女士幾乎淪為了「公敵」。曾經被一位學姐打過數十個耳光,被謠傳成賣淫女,數次受到羞辱。


期間,也有一些善良的同學支持她,但這部分同學很快就會被欺凌王女士的大多數人所孤立,甚至一些正義的同學也會被打入到被欺凌對象的隊伍中。在這種輿論壓力、心理壓力和現實壓力下,王女士出現了抑鬱傾向,多次企圖自殺,一度休學,最後勉強畢業。在她自己寫的一篇帖子裡,說到醫生給她開了一袋子藥片,而這種藥是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的。


圖片來源:揚子晚報


學校的百度貼吧管理團隊都是本校學生,他們沒有刪除人身攻擊的帖子,反而主動進行詆毀。後來被王女士起訴的蔣某,就是當時的一個管理員。


從上大學到結婚、生子、工作

欺凌還在繼續


然而,噩夢並未就此終結。在上大學後,有人到王女士所在大學論壇宣揚她的「過去」,指名道姓地攻擊。後來,她玩微博會受到攻擊,有孩子後上母嬰網站被攻擊,玩知乎照樣被攻擊。無論在哪裡,總有認識她的人不厭其煩地到處複製粘貼她過去的經歷。


網上如此,網下的實際生活中也是這樣。王女士開過兩家店,都在生意最好時因為受到校友或其他認識她的人攻擊,導致抑鬱症復發而結束經營。


少數校友當時幫助過王女士,其中一位校友告訴記者,欺凌持續的時間很長,他2010年上高中時就已經聽說。最近一兩年,又有人出來翻舊帳,導致攻擊議論再一次集中爆發。


攻擊者竟在網上炫耀「成就」

受害人忍無可忍反擊


去年3月,忍無可忍的王女士聯繫到了微博上的知名法律博主,決定拿起法律武器。王女士認為,這背後最賣力的推手,就是當年在學校貼吧上瘋狂詆毀自己的同學蔣某。由於蔣某最近是在知乎APP上發的帖,王女士在去年6月先起訴知乎,要求提供發帖者的註冊信息和帖子瀏覽量、轉發量數據。


圖片來源:揚子晚報


王女士說,她和蔣某並不是同一屆,以前根本不認識,只知道他在貼吧上罵自己。


那位在學校裡幫助過王女士的校友告訴記者:「這次被王女士起訴的被告(蔣某)是學校貼吧的一個管理員,非常有話語權,非常有影響力。他的追隨者就跟他一起發表言論,有很強的粉絲效應。」


圖片來源:揚子晚報


王女士到法院起訴蔣某,並向法院提交了14頁在知乎上發表的人身攻擊帖子截圖,還有一張光碟,以及知乎網站母公司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情況說明,還有發帖人註冊的手機號碼。


法院委託公安機關調查該註冊手機號,證實持有人為被告人蔣某,通過戶籍資料證明被告人的身份情況。


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出,上述證據來源合法,證據之間能夠相互印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足以認定王女士指控的事實系被告人蔣某所為,且構成誹謗罪。


沒能固定更多證據,維權留下遺憾


4月12日,溫嶺市人民法院先對此案的刑事部分宣判,判處被告蔣某三個月拘役。


判處蔣某三個月的拘役是否合理?記者也向法律人士詢問這個問題。他說,對於這個判決結果,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客觀事實,一個是法律事實。


可能這個案件客觀上給當事人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但由於王女士起訴的時候,只計算了知乎一個網站的瀏覽量,沒有計算百度貼吧上的瀏覽量,所以導致證據是有缺失的。


最終法院根據她提交的證據所形成的法律事實,作出三個月拘役的判決,從法律上說是非常公正的。


對於這一點,王女士也有些遺憾。她說,剛開始時對法律不太懂,只起訴了知乎,沒有起訴百度。如果把百度貼吧上的證據固定下來,可能判決結果就不僅僅是三個月了。


蔣某對判決表示不服,已經提出上訴。但法律人士認為,此案證據鏈清晰明確,蔣某想證明自己無罪不太容易。


有律師認為,這個判例的更大意義在於,提醒社會、學校和家長,網絡暴力也是校園欺凌,網絡同樣不是校園欺凌的法外之地。


律師:往常的校園欺凌很多是暴力性。在網上散布謠言詆毀他人名譽的,往常有也僅僅是適用民事侵權,進行賠償、賠禮道歉這樣的民事責任。這兩年我們看到,涉及校園欺凌的案件,基本上都會判處實體刑,不是緩刑,而是必須直接去服刑或者服拘役。在這種情況下,對震懾和威懾校園欺凌者,都有一定作用。


來源:央廣新聞(ID:cnr_cnr)、綜合中國之聲《新聞縱橫》、揚子晚報等

監製:於衛亞

編輯:李永錫、錢泳文、徐祥達、王朝

實習:雷雯雯、姜忠奇

相關焦點

  • 遭欺凌10年,她把兇手送進了監獄
    當不含惡意的誤解轉為飽含惡意的曲解——十字架就來。走在路上,被人莫名其妙的叫住,狂扇十幾個巴掌,只要有一點反抗,就被污衊成她在打人。而同學們,沒有一個人相信她。無端的被全校同學刁難,謾罵,毆打,王晶晶也曾試圖解釋這一切,卻被有心人又一次拿來斷章取義。
  • 十年之後,她親手將當年的霸凌者送進監獄
    除了本校,周圍高校的同學也有不少對她有所耳聞,甚至還有人發起了「千人圍觀神女」的活動。10年前,正是網際網路論壇、貼吧、BBS興起的時候,網絡輿論的力量日漸凸顯,它能推動事態發展,也積聚著摧毀一個人的力量。如果說,凌遲這種刑罰,可以將人的身體切成3357片,而語言暴力則能將一個人的內心、尊嚴千刀萬剮。「一大群人詛咒我去死,你不死就是譁眾取寵!」
  • 校園欺凌難遏制:宿舍裡遭圍毆 睡覺不敢關燈
    回訪1遭同宿舍5名女孩群毆17歲女生不再上學5月20日,《華商報》報導了西安工程技師學院17歲女生小宜連續兩次遭同宿舍5名女孩群毆,出現表情呆滯、問話少答、全身震顫、哭泣等症狀一事。小宜母親表示,女兒已經不再上學了。
  • 沒有誰是天生的校園欺凌者
    繼《悲傷逆流成河》、《少年的你》後,又一部圍繞校園暴力為主題的網劇《刺》開始播出。一直以來,我對這塊主題就比較關注,這部劇也必然不能錯過。我還是肉疼地充了VIP看了幾集,這部劇與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跨度很大。這意味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曾經的校園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她們十年後在生活、職場的模樣。
  • 校園欺凌受害者回訪調查:被欺凌改變的人生
    這項研究經過長達50年的追蹤發現,童年時遭受欺負,可對人的精神健康造成長達約40年的持續影響。那些經常被欺負的孩子在45歲時會有更大的抑鬱、焦慮和自殺風險。  近年來,校園欺凌案層出不窮。圍毆、逼迫喝尿、下「春藥」,不斷出新的欺凌招數挑戰著社會道德底線。曾經被欺凌的孩子,隨著新聞的火爆廣受關注,又很快淡出視野。他們成為不斷累加的案例中的一個數字。
  • 當校園欺凌轉變為社會欺凌
    ——孩子自閉症、家長遭「圍攻」釀慘劇引發的思考25日在廣州南沙某居民樓,一名孕婦和其上幼兒園的兒子被發現在家中身亡。事發十多天前,明明與班上女孩發生推搡。明明母親在家長群裡溝通時,透露了明明有自閉症的信息,遂被其他家長群起攻之,更有家長找到幼兒園要求讓明明退學。
  • 初一女生遭校園欺凌索賠20萬 欺凌者代理律師:雙方都承受壓力和損失
    賦能每一位教師成為校園法治文明傳播者 校園欺凌由於其群體的特殊性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以往看到相關的信息均來自影視作品或新聞報導,但校園欺凌切切實實發生在我們的身邊。11月28日,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去年發生在東莞市某中學的一起校園欺凌事件。原告小玉(化名)從去年9月進入東莞市某中學上初一開始,被同班同學趙某、李某(均為被告)以性格不合、打擾舍友睡覺等各種藉口打耳光、踢腿部、謾罵等方式進行欺凌,甚至強行使用原告小玉的飯卡消費,強行使用原告小玉的零食,直至最後將混有洗衣夜的水從原告小玉頭頂澆下,導致原告小玉眼角膜受傷並住院治療。
  • 央視《守護明天》第三集:《持續欺凌之後》,聚焦校園欺凌話題
    央視《守護明天》第三集:《持續欺凌之後》,聚焦校園欺凌話題 2020-11-26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少年的你》:撕開校園欺凌的外衣,是家庭教育的缺位與失敗!
    校園欺凌的本質遠不止一方對另一方施加暴力這麼簡單,而是為什麼千千萬萬個孩子裡面,施害者和受害者偏偏是他們?這背後隱含了什麼?又會指向什麼?01、他們為什麼要欺負別人?電影中,家境優渥、成績優異、長相出眾的魏萊是校園欺凌的帶頭者,她表面上乖巧懂事,私底下卻喜歡欺負弱小,是導致胡小蝶自殺的元兇。
  • 2020公務員面試熱點: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整治校園欺凌刻不容緩
    校園欺凌和暴力發生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青少年中,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一份全球校園欺凌現狀報告顯示,每年約有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學校暴力和欺凌。儘管這樣的數字看起來難以置信,可這只是冰山一角。更為痛心的是大部分遭受欺凌的孩子都選擇了沉默。
  • 祁縣一職業中學學生自曝遭校園暴力長達一年!
    校園暴力何時休6月18日,山西祁縣,一位自稱是山西祁縣職業中學學生發帖,稱遭211天校園欺凌。曾向班主任反映問題,但遭遇更加嚴重的報復。目前,該學生被診斷出患有中度抑鬱、中度焦慮。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警方刑拘,孟某、吳某取保候審。
  • 【正義貓】別讓校園欺凌傷了孩子
    經過了半年的審判,三名主要嫌疑人最終被判處了6~13年的監禁,花樣年華將在牢獄中度過。社會的激烈反響______本喵當時還記得,因為此案被告年齡小及犯罪手段的殘忍,在我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大家不免將美方對校園欺凌的處置與我國進行了對比。相比於我國對校園欺凌犯罪的「寬容」,美國對待校園欺凌的態度基本是「零容忍」。
  • 《刺》:韓曉婷被欺凌,劉濤保持沉默,要不要被原諒
    繼《少年的你》之後,《刺》又是一部校園欺凌的懸疑劇。兩部劇中有個共同的角色,那就是朋友。在《少年的你》這部劇中,小北為了保護陳念,不惜一切代價。她和韓曉婷相比,雖有爸爸媽媽,但得到的還不及在韓曉婷身上的溫暖和關懷。一個未成年怎麼能正確判斷出爸爸的說法是正確的呢?她只能相信爸爸,相信忍讓不會帶來欺凌,可她的沉默對韓曉婷,卻是更大的傷害,劉濤自己心靈的愧疚和懊悔也是身負一生的。
  • 少年如你,做到這四點,遠離校園欺凌
    故事男女主角,陳念(周冬雨飾)和張北山(飾),陳念母女遭父親拋棄,依賴母親買衣服生活,全家人的指望在於陳念高考考入北京大學。巧了,張輩山母子也遭父親拋棄,母親無力養活他,後自己一人出去闖,再回老家母親已經搬走。一個是三好學生,一個是小混混,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卻因為彼此給予的溫暖走到了一起。說真的,整個觀影過程中,很難感同身受。
  • 「300萬」的杯子引發校園霸凌,當年受欺負的女孩,後來怎樣了?
    在此之前,姑娘緘默了很久很久,而今,她第一次透過公眾媒體,講出那個暗色調的故事。網上輸入「王晶晶校園霸凌案」,隨手一搜都能跳出許多驚悚標題的文章。「一個水杯引發的校園欺凌案,竟然持續十年」「26歲女孩被霸凌十年:傳不雅照,扇嘴巴,終於將施暴者送上了法庭!」
  • 《少年的你》都談校園欺凌,也談談魏萊的幫兇們
    電影講述高三復讀少女陳念陷入一場校園欺凌,一次偶遇,陳念認識了名為小北的小混混,小北暗中保護陳念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事件。陳念作為校園被欺凌者,在反抗中付出慘重的代價。片中胡小蝶因魏萊,羅婷和徐渺的欺凌跳樓自殺;陳念因反抗「三人幫「欺凌深陷牢獄。這部電影引起人們對校園欺凌的極大關注。
  • 用愛融化校園欺凌,用愛鑄就防護牆|《少年的你》,校園欺凌
    但他們是欺凌事件中變數最大的角色,如果他們能改變對於反抗欺凌的負性預期,那麼將會起到積極作用。目前為了躲債遠赴他鄉,留她一人在家,既要承受高考的壓力,又要面對債主上門時候的恐懼,母親大字報被瘋傳時候的羞憤,以及被欺凌的痛楚。她迫切地想要逃離,將全部希望寄託於高考,她只想安安穩穩地度過高考。在母親面前,她更像是個大人,所以即使遭遇欺凌,她也選擇隱忍,獨自承擔痛苦、恐懼。
  • 《少年的你》欺凌的世界 不止存在象牙塔校園裡
    隨著陳念眼光的回憶,她在高中時候的故事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陳念是一個品學兼優的高中生,即將面臨高考。可是在這緊張關頭,她卻陷入校園暴力。她的好朋友因不堪忍受欺凌,跳樓自殺了。一個花季少女在還未綻放之時便已凋零,不得不讓人唏噓。可是,雖然鬧出了人命,可是學校裡以魏萊為首的幾個人卻又在尋找下一個目標—陳念,這個三好學生。
  • 校園欺凌何時休?每次欺凌事件都令人觸目驚心
    但是,由於某些原因,一些本不應該出現在校園的案例卻出現了,如個別學生與同學發生糾紛,一般情況下就是學生之間發生糾紛,即打架現象,但是,有的學生依仗身體高大、或武力值較高,在學生中稱王稱霸,欺凌學生,或讓學生貢獻財物,或讓學生買煙買酒買零食等,有的學生長期處於欺凌之下,受欺凌過度時,易于于衝動,有時難一些木棍、床腿等還擊,造成傷害事件,更有甚者受欺凌時間長了,或暗藏小刀等工具,以防再度受到欺凌。
  • 普法這件事兒它也來參與啦〜《對校園欺凌say「no」》!
    有人說,童年時光充滿著詩意和希望但是有些人的童年卻並不美好被嘲笑、被毆打、被孤立……校園欺凌給本該快樂的童年蒙上了陰霾《對校園欺凌say「no」》新新說法—普法手偶劇教你如何分辨及應對校園欺凌這樣屬於校園欺凌嗎?屬於!這是校園欺凌中的社交欺凌及網絡欺凌,皮皮在班上散布謠言,導致魯魯沒有朋友。這屬於社交欺凌。而拍攝說魯魯吃蟑螂的視頻並發布到網上這屬於網絡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