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國慶檔上映的《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英倫對決》可謂此間絕世而獨立的動作大片,成龍與皮爾斯·布魯斯南中西兩大動作巨星血腥對決,好萊塢商業片聖手導演馬丁·坎貝爾傾情執導,讓這部一改成龍幽默風格的復仇片,憑添幾分期待。
導演馬丁·坎貝爾
即使電影處處都烙上了成龍的印記,但它終歸體現的是導演的意志、理念。
筆者覺得這位以暴力影片見長的導演,通過這部影片,向人們拋出了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即使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的高度,這個社會也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危機四伏。當正義淪為笑柄,復仇就是信仰。
他在向世人示警:對別人的不幸、災難置若罔聞,下一個可能就是你,全世界復仇者要聯盟起來。
電影講述了成龍飾演的唐人街小餐館老闆關玉明唯一的女兒,在恐襲中遇難,他需要有人、當局給出一個答案,一個解釋。在未果的絕望中,他唯有選擇復仇。
這部影片可以看成是成龍的一次轉型。以往的成龍電影雖說也有刺激的打鬥、驚險的特技,但整體風格是幽默輕鬆的。而這部電影展現的則是一場以眼還眼、以暴制暴的復仇之路,充滿了悲憤與血腥。
電影節奏十分緊湊,目不暇接的打鬥,壓抑緊張的氛圍,恐怖的爆炸場面,讓人一刻也不敢離開座位,這就是所謂的全程無尿點。導演的功力的確不一般。
一般好萊塢商業片的敘事結構是:鋪墊背景、面臨危機、靈魂黑夜、奮起反擊之類。
本片不同,它採用雙線敘事結構:
一邊是成龍飾演的父親追尋線索、接近真相、瘋狂復仇;
另一邊是布魯斯南飾演的英國政客漢尼斯不斷周旋於各種勢力之間。雙線敘事讓整個故事立體豐滿起來,容易牽動人心,有很強的帶入感。
但是雙線敘事結構也有它的問題。本片既有政治驚悚元素(涉及北愛爾蘭獨立運動),又有動作電影的元素,想要把兩方面結合併不容易。
成龍的那條線除了打鬥足夠精彩之外,劇情相對較弱:他一根筋地想從布魯斯南那裡知道恐怖分子名單,但整個過程顯得簡單而倉促。
而布魯斯南這條線過於複雜:政客,情人,妻子和侄子不倫,背叛等等,多得有點讓人喘不過氣,差點兒讓人誤以為他才是主角。
而且對於不了解北愛爾蘭運動歷史的人,看著不免有些吃力。
成龍的打戲一向真槍實彈上陣,但會有種在嬉鬧中輕鬆完成的感覺。這次的打戲卻給人一種超乎尋常的真實感。片中設定成龍的角色年齡很大,所以打戲看起來並不輕鬆,挨揍和揍人的比例都很大,拳腳打在身上的疼痛,讓人有種感同身受的錯覺。
尤其是旅館逃生和叢林對戰,幾個人在狹窄封閉的空間裡短兵相接,各種武器,椅子、樓梯、窗戶充分利用。搏鬥鏡頭的凌厲剪接和切換,色調偏冷的嚴肅風格,與倫敦溼冷陰鬱的冬天背景融為一體。
在刻畫人物方面,這部影片讓筆者看到了一個 「不一樣的成龍」。他在爆炸廢墟中抱起女兒的屍體,那一刻的眼神裡,絕望、呆滯、悲苦,全都有了,令人不忍直視。他問警察:「為什麼?為什麼是我的女兒?人老二十年,只需一瞬間。
這些都得益於導演馬丁·坎貝爾很善於挖掘演員的另一面,並且非常明確自己想要什麼。
拍攝過程中,只要成龍動作稍快,導演就會提醒他慢下來。「我不要Jackiechan,我要關玉明。」談到這種顛覆性的改變,馬丁·坎貝爾說:「我希望觀眾能夠看到成龍的另一面。他也會絕望,他也會受傷,他也會哭,他更會表演。」
馬丁·坎貝爾很擅長拍攝這類動作、諜戰、政治驚悚影片。他此前執導的五小時BBC迷你劇集《黑暗邊緣》,講述了英國的核汙染和高層暗殺等敏感事件問題,讓他贏得了六項英國電視電影藝術學院獎。
《黑暗邊緣》海報
馬丁·坎貝爾於1943年出生於紐西蘭,他在英國以一個攝影師的身份開啟了電影生涯。
讓馬丁·坎貝爾一舉成名的,無疑是曾成功打造了兩代007電影和兩代佐羅。
他執導的《黃金眼》,飾演邦德的布魯斯南開啟了007的一個新經典形象:瀟灑浪漫,成熟穩重。另一部007系列《007:大戰皇家賭場》,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完全與眾經典形象不同的新式007。這充滿彰顯了馬丁·坎貝爾在突破自己創作邊界上的無限張力。
《007:大戰皇家賭場》劇照
他執導的《佐羅的面具》,不僅獲得了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影片提名,更使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和凱薩琳·澤塔瓊斯一躍成為真正的國際巨星。
《佐羅的面具》劇照
馬迪昂·坎貝爾此番與成龍的「交心合作」,除了能夠讓更多的中國觀眾了解這位教父級導演的存在,也可為他和更多的中國演員、中國影視公司的合作,埋下一支伏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