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3代都城,因盛產帝王被廢,這個省見證中華民族發源和融合

2020-12-24 南頭包子鋪

縱觀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至今,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地方是哪裡?

四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山西。

山西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博物館。

01中華文明發源地

現在的學者比較認同的說法是我華夏文明由多點起源融合而生的,並不是一個單一源點,即便是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說法,河洛、關中和河東誰才是中原的中心也一直爭論不休。

但至少,河東地區被稱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絕對當得起的,河東地區是指今天的山西西南部運城、臨汾等地,堯舜禹時期的都城臨汾、永濟、安邑都是在這個區域。

其中4500年前的堯都遺址陶寺文明持續了500年左右後,才跨過黃河來到河南誕生二里頭文化。

02歷史記載的山西

春秋到戰國的標誌性事件是「三家分晉」,山西這片土地見證著天下大亂向天下更亂的這一划時代變革。自此戰國七雄誕生,而中有三,都是從山西誕生,直到戰國中期才遷往河南河北。

我們今天單說下趙國。提起和趙國相關的城市,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燕趙大地的成語之城邯鄲。其實晉陽對趙國的意義絕不遜色,是趙國的發家之本。古人把水的北面稱作陽,趙氏孤兒的後代在晉水的北面建的城,被稱作晉陽。今天是太原的晉源區。

晉國內訌時三家圍毆晉陽一年多久攻不下,智伯提出狠招,引晉水圍灌水漫晉陽,不料韓魏倒戈被趙無恤策反,趙魏韓三家一舉瓜分晉國。

這一站也奠定了太原兵家必爭之地的地位,李淵起兵建立大唐,就是從太原作為大本營,太原在唐代一直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武則天定太原為北都,唐玄宗又將太原定位北京。

五代時期以太原為根據地建立過三個政權,都是佔山西控黃河而奪天下。

前文提到的趙國的大本營晉陽,讓北宋的趙匡胤吃盡苦頭,水灌晉陽都遲遲拿不下來。979年趙光義終於攻克晉陽後,下令大火燒城,燒完再淹,終於讓晉陽城變為廢墟,為什麼趙家皇帝這麼痛恨這裡?除了怕再被割據打不下來之外,還害怕一個傳說。

曾有高人對趙光義說,晉陽處在蟠龍中心,舟山是龍角,龍山為龍尾,凝聚帝王之氣,總有真龍天子會在這裡出現。

於是趙光義在晉陽不遠處重建太原城,修建了諸多丁字路口,就是釘住這裡的龍運。

好巧不巧,從那之後,之前孕育數位帝王的太原城,再沒出過一位天子。

03山西的民族大融合

山西南部的運城臨汾等地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就可以說是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

天龍八部裡帶頭大哥埋伏蕭遠山選在了雁門關,可不是金庸隨便找的地方,雁門關一直是漢人和遊牧遊牧民族交鋒天然戰線。這樣不同民族的交鋒,從秦漢對戰主要外敵匈奴帝國時就開始了,劉邦屈辱求和的白登之圍就發生在大同城東今天叫馬鋪山的地方。

而晉朝亡國後的中原大亂鬥中,鮮卑拓跋建立北魏政權一統黃河流域,才終於將五胡十六國那一百多年的亂世畫上句號。

山西這片土地從華夏文明的源頭逐漸演變為邊關地區,在相互爭戰的同時,又產生了相互的同化融合,這些也許就是中華民族從不間斷生生不息的秘密。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全國

說了說山西的人,下一期我們說山西的物。

說到山西,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從堯舜到大禹,五帝三皇神聖事【新】
    堯帝初不欲用鯀治水,但,共工和驩兜這些奸佞都推薦鯀,堯舜只好先用鯀。01 舜的一生舜20歲以孝順聞名天下,30歲被推舉給堯,50歲代天子處理政務。58歲堯帝駕崩,61歲舜繼承堯帝,登上天子之位。還記得多次,要殺害舜的瞽叟和象嗎?舜繼位後,又是怎麼對待倆人的呢?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
  • 清徐堯舜故地考察記
    上古時候的堯、舜、禹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有著不同凡響,影響深遠的三位賢人,是開啟中華文明繼炎黃之後的三位聖賢,是三皇五帝之一,被後世稱作「帝
  • 中華史志書·三代本紀
    【三代本紀】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人,言必稱堯舜,口必誦三王,可以說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典籍,和兩漢時期的各種文獻,全部都廣泛的提到了三皇五帝,,尤其是堯舜禹,湯文武的事跡。總之,不論現代人或專家信不信,古人都是相信堯舜禹和夏商周的存在的,今天我們就按古今的視角,去解釋夏商周三代。
  • 瑞恆幫你圓明星夢| |《堯舜傳奇》演員招募!不知道你是誰,但期待遇到你.
    四十五集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堯舜傳奇》演員招募開始啦!故事情節:故事介紹故事發生在四千多年前的遠古時代,講述了堯、舜、禹三代帝王歷經磨難、治理水患,為民造福、成就偉業的故事。堯是黃帝的後裔,自小聰明善戰,以仁德治天下,帶民治水、耕作、漁獵、制陶,並建立了帝都。
  • 黃河:一部中華民族的偉大史詩
    在中國古人的觀念中,「風水」「氣數」「時運」這些詞,是上自帝王下到黎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大禹治水、禹劃九州,就是這樣一個隱喻。馬克思所言的亞細亞生產方式,也含有這層意思。  中華文明之所以不曾中斷、氣韻悠長,也由於這個文明的尺度、場域、體量、結構和功能,給了她強大的生命力,使她在各種危難和挑戰中,擁有足夠的韌性,使她很難被扳倒、打敗,使她始終保有一口綿綿不絕的元氣,向死而生、反敗為勝,渡過重重劫難。
  • 銀川曾是西夏王朝的都城,因賀蘭山巖畫和天龍八部成為旅遊名城
    銀川鼓樓坐落在寧夏銀川市解放東西街和鼓樓南北街十字路交叉處。樓總高 36米,由臺基、樓閣、角坊組成。臺基呈正方形,邊長24米,高8.5米,用磚石砌築。銀川鼓樓東面門洞兩側各闢一券門,其中,入北券門可沿石階登至臺基之上。臺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頂重簷三層樓閣。
  • 詭異的堯舜禪讓,玩壞的世道人心
    對年輕氣盛,歷史知識多半停留在教科書中的螞蚱而言,這個衝擊是顛覆性的。這首詩裡,李白為提醒君王防止大權旁落,寫出「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而後竟然舉出堯舜的例子。難道那美好的禪讓故事背後,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難道古人對堯舜的看法和我們的連環畫、教科書不一樣嗎?
  • 元朝有3座都城,明朝也有3座都城,為什麼?朱棣表示,明承元制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 (感謝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哥提問)明朝有3座都城,元朝也有3座都城,是不是意味著明承元制?
  • 歷史知識·帝王世紀
    除此之外,還編撰了《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 、《列女傳》、《年曆》、《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在針灸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並被譽為「針灸鼻祖」。摯虞、張軌等都為其門生。《帝王世紀》是專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跡的一部史書,所敘上起三皇,下迄漢魏。
  • ...做客「天中講壇」,解讀都城考古視閾之下的「中」與「中和」
    本次講座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劉慶柱研究員、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劉慶柱以《都城考古視閾之下的「中」與「中和」解讀》為題,從考古學角度解讀華夏文明的「中」和「中和」。講座採用雲直播的方式進行。
  • 古徽州唯一西漢王國都城端午節預開放,實景搶先看!
    現在的黃山區、屯溪區、徽州區,和歙縣、黟縣的歷史也無法並論的。作為徽州最早縣治之一,西漢時,黟縣還曾是廣德王國封地和都城所在地。公元前19年至公元9年的28年間,該王國三立三廢、歷經三世四王。史料記載:當時,黟縣及周邊廣大地域是西漢廣德王國的封地和國都的所在地,都城原址就在黟縣城郊的古城村坡地上。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大帝王
    那麼,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大帝王是誰呢?第一位 秦始皇相信大家都不會有異議,這是公認的偉大的帝王,是他滅六國,統一天下,創建了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封建帝國,「皇帝」之名源於他,世稱始皇帝。他開靈渠(最早的人工運河)、建直道(最早的高速路),設立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廢除分封制(相當於廢除世襲制度),代以郡縣制(開創流官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北擊匈奴建長城、南徵百越,開五尺道,連通巴蜀與雲貴高原,讓華夏文化傳入邊疆,加快民族交流與融合,「統一」的思想從此紮根與中國人的內心,此後每一次大動蕩都會讓人們更加嚮往統一與和平。
  • 戰國七雄都城是哪,是現在什麼地方,有一國居然前後有過八個都城
    春秋和戰國都屬於東周時期,東周與西周一脈相傳,都屬於周武王姬發建立的周朝,周朝的體制是周天子統治之下的諸侯分封制,周天子將諸侯分封到各地建立「國」,諸侯再分封採邑給卿大夫建立「家」,無論是諸侯的國,還是卿大夫的家,都有一個政治中心,這個政治中心就是都城,也稱為建都或者封邑。
  • 堯舜與盜蹠
    不過,這個標題可算是「大逆不道」了。為何?堯舜者,萬世之聖人,緣何與盜蹠之徒相提並論!豈非別有用心?其實,第一次將他們相提並論的,並不是我,而是一段出處不夠明晰的古人之訓:「所言是,雖盜蹠之言不能為非;所言非,雖堯舜之言不能為是。」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所說的是真理,其實他是盜蹠,也不能說他所說的不正確。同樣,如果一個人所說的是謬誤,即使他是堯舜,也不能夠說他所說的是真理。
  • 南京的鐘山到底藏著什麼玄機,為何三代帝王級偉人都埋葬在此?
    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結束,死亡是可以把豐富的寶藏和美麗的希望埋葬在墓中的。所以,選擇埋葬之處需要有所講究。中國歷史上三代帝王級的人物,三國的東吳大帝孫權、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和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都選擇死後在鐘山落葬。這並不是巧合,與鐘山背後的玄機息息相關。
  • 這檔直播節目讓地面頻道有了「融合範兒」!
    黃河流域孕育而生的三晉大地,不僅有自堯舜禹至今的文化經脈,同時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遺產。當我們哼起《人說山西好風光》,映入腦海的是那太行與呂梁的首尾相牽,奔湧的黃河,漫天遍野的五穀良田和廝守相望的小村莊。山西的劇、山西的食、山西的古建築與燦爛的商業文化等等共同串聯起鮮活的文化記憶,歷久而彌新。
  • 堯帝和舜帝真的是和平過渡嗎
    傳說中的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軒轅黃帝以後,在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三位部落首領,分別是堯、舜和禹。堯又被稱為陶唐氏,出生在丹陵地區;舜又被稱為有虞氏,出生在姚墟。堯因為被封於唐,也被稱為唐堯,堯在位期間處事公正、團結各方族人,且又為人簡樸,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 簡析中國古代都城的建築風格
    至此,這座歷經六朝帝王的繁華古都被夷為平地,僅留下城南淮河兩岸的居民區。 經過數百年的戰爭,昔日繁華的長安城殘破不堪,所以楊堅稱帝後,在昔日舊城東南的龍首原南側選了一塊新的地方營造都城。因楊堅在北周曾經被封為大興宮,所以新的都城定名為大興城。
  • 蚩尤:上古叛亂者還是中華民族始祖?
    然而,在黃帝時,中華民族就有三個著名的偉大始祖,即黃帝、炎帝、蚩尤。但是,在我國歷來的官方正統史中,一直把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 祖,始君,後來炎帝也逐漸被確認。所以,這裡我們著重談談蚩尤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之一的問題。  首先,應當指出,蚩尤是中國苗族的先祖。因為如今的中國苗族的族屬淵源,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南蠻」有著密切的一脈相承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