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2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呼和浩特市科協
邀您關注科普知識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學闢謠平臺 ,作者劉小紅
科學闢謠平臺
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
過敏是生活中很難避免的一種突發情況,無論是吃某些食物才導致的過敏,還是因為藥物治療甚至是某些季節特有的一些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的過敏,都很常見。對於這些不受歡迎的意外情況,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家裡備上一些抗過敏藥物來救急。不過你們是否想過,治療過敏的藥物會不會也有可能導致我們出現過敏呢?
圖蟲創意
過敏的本質
是免疫系統的過度緊張
我們人體內有一套完整的自我保護免疫系統,行使著衛兵的職責,時時刻刻守護著整個身體的健康情況。不過有時會由於過度警惕,免疫系統會錯誤地對無害物質進行攻擊,這就是所謂的變態反應。過敏作為速髮型變態反應的主要代表,顧名思義,就是免疫系統「過度敏感」了。
過敏在臨床上大致分為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前者是機體對致敏原作出異常反應的全身症候群,後者則是過敏累及特定器官及組織,導致某種疾病(如過敏性哮喘)的發生。
圖蟲創意
體質和過敏原
都可能導致過敏
導致過敏的原因有外因和內因兩種:
1.外因
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叫做過敏原,是造成過敏的罪魁禍首。常見的過敏原有食物(小麥、花生、大豆、堅果、牛奶、雞蛋、魚和甲殼類動物等)、吸入物(花粉、蟎等)、微生物(黴菌、細菌等)以及昆蟲毒素、藥物(如青黴素、磺胺等)、異種血清和物理因素等。
圖蟲創意
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理可分為三個階段:
(1)致敏階段:過敏原進入機體後可選擇誘導機體產生抗體,此類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的表面相結合,而使機體處於對該過敏原的致敏狀態。
(2)激發階段:當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使這種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如組胺、前列腺素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它們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大和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物增多。
(3)效應階段:生物活性介質作用於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
圖蟲創意
2.內因
在同樣的情況下有的人過敏,有的人不過敏,其內因就是「過敏體質」。過敏體質是指某類人群的免疫系統存在缺陷,容易做出「不辨敵友、無端攻擊」的舉動,從而導致過敏的發生。
有些人有過幾次過敏的經歷之後,就會給自己準備一些抗過敏的藥物,但抗過敏藥物本身會不會引發過敏呢?
抗過敏藥物也可能導致過敏
特別是過敏體質更要小心
常見的抗過敏藥有抗組胺藥、過敏反應介質阻滯劑、鈣劑、免疫抑制劑四大類,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抗組胺藥,例如大家熟悉的撲爾敏、異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開瑞坦)等。抗過敏藥物的有效成分、藥用輔料(如玉米澱粉)、生產過程中的雜質以及藥物體內代謝產物等均可能成為過敏原。
圖蟲創意
在過敏反應中起作用的生物活性介質種類多,而且過敏反應的過程也極為複雜,受到抗原性質、抗體和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抗過敏藥只能阻斷過敏反應的某一環節,或者只能阻止某些化學介質的釋放,而不能阻斷全過程,阻止所有化學介質的釋放,所以服用抗過敏藥物後,過敏反應仍然可以發生。因此,大多抗過敏藥物說明書注意事項指出「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且已有文獻報導氯苯那敏、阿司咪唑等抗過敏藥物致過敏的病例。
綜上所述,抗過敏藥物也會引起過敏,尤其是過敏體質的人,過敏的發生率更高。
作者 | 劉小紅 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
審核 | 夏永華 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可能還想看
▽
增高藥能讓骨骼二次發育 人人有機會當超模?
不同睡姿不同性格?你是怎麼睡的
來源:科學闢謠平臺
原標題:《【科學闢謠】抗過敏藥物也會引起過敏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