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ta,卡梅隆和Weta工作室可以說的秘密

2021-02-18 cgview

昨天fox放出了一個官方的幕後花絮,可以一睹為快,重點是對新的捕捉的精細度的提升,以及對CG和真實表演的選擇。

weta絕對配的上他官網的solgan:

Artists and Innovators in the World of Digital Entertainment

上周小編有幸受到工業網的邀請,對weta總監和weta的大師班做了單獨的採訪。以下為大師班文字整理內容,假期大家可以隨手看看


《阿麗塔:戰鬥天使》由詹姆斯·卡梅隆編劇兼製片,《罪惡之城》導演羅伯特·羅德裡格斯執導,根據木城雪戶創作的日本動漫《銃夢》改編,講述了在公元26世紀,一名在垃圾堆上被人發現的半人半機器少女阿麗塔如何尋找自我,為改變世界而不停戰鬥的故事。


在吉爾莫·德爾·託羅的推薦下,卡梅隆很早就買下了版權,並打算自己指導這部電影,卡梅隆知道,想要拍好這部電影,電影技術又得進行一次大改革,當時的電影工業技術,無法完成他心中的宏圖大業。他放話說等到《阿凡達2》拍攝完成。磨鍊技術成熟之後,再開動此片。

隨著《阿凡達》系列的跳票和越玩越大,他的精力也終於吃不消,詹姆斯·卡梅隆寫了《銃夢》劇本的大部分內容,但他從沒能完成這個劇本(因為他太忙了)。直到2015年,這個項目轉手交由了《罪惡之城》、《殺出個黎明》的導演羅伯特·羅德裡格茲,自己則作為製片與編劇的身份繼續參與項目。而所謂的技術部分,很大一部分就是交給了維塔工作室。關於維塔工作室也不用多介紹了,從《指環王》中的咕嚕姆到《猩球崛起》中的凱撒,和《阿凡達》中的納美人,都是他們的成果,在人物製作上,他們真的是NO1。

前幾天,維塔工作室的動畫主管Mike Cozens和視覺主管Eric Saindon來到了北京,分享了他們是如何製作《阿麗塔:戰鬥天使》的。在這兩位的演講中,他們用到了非常多的「第一次」「史無前例」,這個真的不是吹牛,因為他們也是第一次完美的製造了一個類人類(humanoid)的角色,並且可以實現CG人物和真人演員實景同步拍攝,他們也認為,他們創作的人物超越了恐怖谷理論。

以下內容是來自大師班的現場記錄,因為很多資料還處於保密期,本期的內容會主要展示出維塔工作室所攻克技術的難度,詳細的技術解析,我們會在後面【跟小楓學視效】欄目中進行播放,所以你可以下載影視工業網·幕後英雄APP進行關注。

先介紹下《阿麗塔:戰鬥天使》的世界觀:沙雷姆是在廢鐵城之上飄浮在空中的一個城市,這是擁有特權人生活的地方。而廢鐵城像一個熔爐一樣,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生活在這裡。廢鐵城把產品物資供給到上面的沙雷姆,沙雷姆的垃圾就被放到了廢鐵廠,電影的主角Alita就是在廢鐵城被依德醫生發現,依德醫生把她帶到了自己的家,把她放到一個改造人的身體當中。

這部電影的概念創作工作是在2005年開始的,光風暴團隊(Lightstorm Entertainment,卡梅隆的公司)做了很多的概念設計,直到2015年導演羅伯特·羅德裡格斯加入,電影才正式進入籌備期。

製片人喬恩·蘭道之前告訴影視工業網說,《阿麗塔:戰鬥天使》講述了一個:一個女孩的自我發現,關於一個父親得到了再次成為父親的機會,關於一個男孩愛上了他一直以來憎惡的一類人,而這種憎惡源於不了解。漫畫原作者木城雪戶創造了一個能夠讓人感同身受的核心人物,故事講的是一個年輕女孩,或者說年輕人如何努力尋找人生的目標。這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受。

他還認為,「觀眾去看電影,是為了讓人物帶著自己踏上一段旅程。而《阿麗塔:戰鬥天使》的市場元素就是故事核心——讓人所感同身受的人物。」所以,主角Alita不論從劇作還是技術塑造上,都變的至關重要。「觀眾可以通過Alita的眼睛感受這個城市,這部電影它實際上更加注重的是人物和原漫畫的契合感。」也就是說,這個人物如果技術做不好,故事就不會好看。

《阿麗塔:戰鬥天使》各方面數據都有點驚人。在角色塑造上,阿麗塔製作了包括眉毛和睫毛在內的47種毛髮造型,在她頭上有超過13.2萬根頭髮、2000根眉毛、480根睫毛,臉和耳朵上有近50萬根「桃色絨毛」。工程師們實現了一種新的毛孔生長技術,在每個毛孔中放置單獨的毛髮,使得阿麗塔的皮膚更加的細膩緊緻;71件數字特效服裝,女主角共計使用了125種不同的穿法;超過2500張面部表情的定幀圖組成了她的各種表情;

阿麗塔的一隻眼睛由將近900萬個像素製作,而《指環王》整部才動用了15萬像素。眼睛的近景鏡頭沒有用傳統的動態貼圖製作,而是完整的創建了包括虹膜內的絲模型在內的整個眼球結構。觀眾在銀幕上只能看到金屬質感的機械身軀,卻無法體會到阿麗塔實際是由8000多件數字製作的模擬人偶合成,她的身體擁有大大小小800多個內部零件、狂戰士的身體更是運用了2700部件組裝。所有的零件隨著人物的每一個動作高速運轉。

《阿麗塔:戰鬥天使》在維塔工作室使用的磁碟空間是《阿凡達》的3倍、全公司有近800人投入該項目、動用三萬臺電腦進行運算製作、團隊對特效場景渲染時間總計為4.32億小時。

演員的表演是「表演捕捉」(performance-capture)的核心

維塔工作室花了很多的時間創造像Alita這樣的CG人物,但他們工作所圍繞的核心就是依據演員羅莎·薩拉查的表演開展。

主角阿麗塔由演員羅莎·薩拉查扮演,在表演的基礎上,再通過表演捕捉技術轉化成CG人物。

表演捕捉需要演員穿上表演捕捉特製的服裝,上面製作了很多的反射標記,現場會有幾十個或者是十幾個攝像機拍攝,運用遠紅外追蹤捕捉信號,當然,這時候攝影機所捕捉到的都是一些位置和動作。維塔拿到這些數據之後,就可以把這些標誌物和骨骼連接在一起,然後再形成一個CG的模型。這一切只是製作一個CG人物的基礎,但是這個環節可以讓維塔把演員的表演轉換給CG角色。在這個階段比較重要的事情是,面部表情的捕捉和動作捕捉」(motion-capture)必須同時進行,因為人的身體動作對面部表情是有影響的,人的面部表情也會對身體的動作形成影響。

電影中有Alita跳到水中的鏡頭,其實特效是很難對水的環境進行很好的仿真,尤其是對人物進行仿真。因為在水裡角色衣服、頭髮都會產生不同的移動,這些細節是非常難仿真的。所以拍攝現場真的請了一個能夠秉住八分鐘呼吸的演員,在水底進行實拍。這個細節證明了,水下的表演要讓人可信的話,就必須要真的請一個演員進去,不然做不到。在可能的情況之下維塔儘量的使用真實的人真實的演員或者是參考真實的演員,再加一些細節到角色中,如果沒有這層細節,大家就會覺得缺少真實感,於是這次就做到了前所未有的互動。

在工作正式開始之前,維塔工作室要先對演員進行人像掃描,去抓捕演員很多的臉部表情細節。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在去建造一些肌肉的網絡,創造臉部的表情再做一個臉部人偶。這個環節,對牙齒和牙齦的掃描非常重要的,也就是,CG人物說嘴巴內部的一些動作也必須是準確的。在《阿麗塔:戰鬥天使》中,Alita這個角色使用了演員羅莎的眼睛和嘴巴,而原因就是這些細節非常重要,如果說不用羅莎真實的動作,數字的人物的細節就不可能看起來真實。

然後下一步會做壓力測試,這是測試人偶能夠有多大程度上的動作。演員羅莎做了很多大的表情,還有很多細膩的表演,這是在製作CG人物上第一次來關注語言表情,維塔工作室說Alita的臉部肌肉的動作要比阿凡達的娜蒂瑞多三倍左右。而且Alita還有1000萬根頭髮,全身的每個毛孔都被植入了絨毛,甚至臉上,所以在不同的光源下面會呈現不同的樣態。

在過去,塑造臉部的時候,基礎會是大的表演,比如說悲傷的表情,或者大笑的表情,這樣就可以去研究肌肉應該怎麼運動,而《阿麗塔:戰鬥天使》裡,是需要通過看嘴的結構,有很多細節都是圍繞著嘴來進行的。所以這個嘴維塔花了很多時間,嘗試了176次。片中名有個吃橙子的鏡頭,維塔做了2000多個版本,最後才得出了電影中大家看到的動作。

臉部的表面動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之一,維塔非常重視這個人物的臉部表情,前面說過,這個人物對於故事非常重要,如果觀眾不能感受到Alita思考或動作,那這個角色就是失敗的。而如果想要做好這一部,就需要清楚皮膚下面肌肉、骨骼都是如何工作的。所以是先去創造一個頭顱,然後保證所有的位置、細節都是正確的,然後再去創造臉部的肌肉,最後生成一個合適的臉部表情。

因為導演羅伯特·羅德裡格斯和監製卡梅隆總是希望這個人物有很多的眼睛特寫或中近景鏡頭,所以維塔也放了很多的精力在眼睛上。如果把一個人的眼睛放大,其實是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質感。

圖片來自網絡

在《魔戒》中咕嚕也有很大的眼睛,到那時對比Alita來說,它的眼睛就非常簡單了,只有兩種質感。因為《阿麗塔:戰鬥天使》需要拍到特寫,所以維塔這次也更新了他們的技術。為了得到虹膜中需要的細節,他們需要在纖維血管層做一個模擬,這個被稱為基層。然後把所有的線條來做一個模擬,模擬睜眼睛睜開和閉眼的細節,這樣就得到了有反射、光影的虹膜。當光照進眼睛是可以看到這個眼睛的線條。咕嚕姆的眼睛裡只有250000個多邊形,而阿麗塔的虹膜就有830萬個多邊形。

維塔也試驗過不同大小的眼睛,包括眼睛的大小、間距、瞳孔的大小、虹膜的大小,這些眼睛如果只看一幀靜止畫面還沒有問題,比較自然,但是當動起來就會讓人不舒服。特別是當她旁邊有一個真人時。所以維塔花了很多時間來修改瞳孔、眼睛、虹膜的大小,讓她在銀幕上顯得比較自然。當放出第一支預告片的時候,很多觀眾反饋她的眼睛太大,當時維塔也和導演和卡梅隆進行了討論,最後的結果是瞳孔和虹膜變的更大了。他們把Alita的虹膜變大,這樣眼白就變少了,會讓她顯得更加自然。

除了表演捕捉,動畫部門也使用了關鍵幀動畫。關鍵幀動畫就是在一幀在一個時間點將一個角色擺姿勢,在另外一個時間點擺另外一個姿勢,建立一系列的姿勢串在一起,就變成了動畫。所以為了Alita這個角色他們用了:關鍵幀動畫、表演捕捉、增強表演捕捉,很多工作來形成這樣的一個角色。

關鍵幀動畫的工作時是從導演畫的故事板開始,動畫組從漫畫裡提取出一些圖像來得到一些動作的印象,然後就開始做一些視效預覽,去嘗試這個動作可能會是什麼樣的。一旦有了一個片斷,如果導演喜歡,認為合適,那就開始在動畫裡繼續的處理。

鋼鐵城有很多不同的環境,劇組搭建了一個實景拍攝地,佔地9600平方英尺。維塔把整個環境做一個掃描,拿到了一個3D模型,這樣就有環境的基礎,然後其他的工作時在這個基礎之上繼續(就是打地基)。為了這個讓個城市看起來更加真實和生命力,他們設置了很多電纜穿過建築物,讓這個城市可以有很多光。這樣這個城市的每個地方都有細節出現,細節是可以突出真實的。比如這個城市有很多改造人,這些改造人他們有的手,腳,腿等等,是裝了異肢,那現場表演的演員也會裝上義肢,這樣他們走路就非常像機器人。雖然現場看起來有點傻,但是到了成片中就會看上去非常的自然。

 

城市有非常的建築物,這就需要渲染,維塔就用了另外一個方法,是一個比較新的技術。他們先拿15到20個非常簡單的建築物的結構,在上面進行處理,然後增加一些管道或者細節。這樣這麼大城市的渲染卻不需要太多的內存,維塔用了(OSM)一種緩存的系統,只需要緩存一次,就可以放在不同的大樓上,所以這麼大城市的渲染只用了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另外,城市的設計維塔使用了真實城市作為基礎,提取一個叫OSM的數據,也就是通過街景的數據就可以了解街道的類型是什麼樣的樓,就可以建造鋼鐵樓。

導演和卡梅隆在就下過「命令」,一切都要尊重漫畫,要保證所有的動作都是源自於漫畫。所以對於維塔來說,他們不僅要尊重演員的表演,去捕捉這些表演,還需要忠實於漫畫。他們在拍攝的過程當中總是會去參考漫畫,去尋找一些動作、鏡頭,或者是調整攝像機的路徑,從而還原木城雪戶的想法。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在拍攝時候要能夠做到演員、角色之間的互動,就是數字人物和真人進行互動。做到這一點是非常難的,可是如果做不到,其實角色之間的互動就會減少很多。可以只有做到了這一步,電影才會更加的生動,才不會認為Alita是一個CG人物,這樣才會跟著主角產生共鳴。 片中有一個鏡頭,Alita抱起了一隻小狗,小狗在舔舐著阿麗塔的臉部。為了這個鏡頭,他們真實拍攝了狗和演員互動的畫面,但是到了成片中,只有小狗舌頭被保留了實拍數據,小狗的其他部分全部由CG版製作替代。但是我保證不說大家覺得看不出來,那隻狗只有狗頭是真的。

單獨採訪的部分,請關注年後的更新。

Enjoy

小編現在致力於深入的打入歐洲帝國主義的影視行業內部,為大家多扒一扒帝國主義的高科技再回饋給奮鬥在祖國前線的電影工作者們。

喜歡小編在公眾微信中搜索cg_view,或者右上角的小箭頭點擊添加公眾帳號添加微信號就可以找到。

或者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體的cgview添加關注。

不喜歡的也歡迎大家一起來吐吐槽....

微信ID:cg_view  



相關焦點

  • 【阿麗塔】Weta大師幕後採訪-戰鬥天使Alita的誕生
    相信很多小夥伴看完Alita之後,很想了解這部電影是如何被製作的,
  • 【採訪】又一次Weta深入人心的採訪-戰鬥中的天使Alita
    相信很多小夥伴看完Alita之後,很想了解這部電影是如何被製作的,weta工作室的視效總監Eric Saindon和動畫主管Mike
  • Weta朝聖之旅
    大家好,從上個月情人節到最近一直在紐西蘭北島浪,從奧克蘭一路南下到惠靈頓,現在安頓下來,終於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次旅行的心得。本片分享的是我們CG工作人員的勝地 weta工作室內。但是實際上,weta主要分為兩個兄弟公司組成。一個是weta workshop:主要是做概念設定和實體道具,比如指環王系列中的盔甲武器,科幻電影中的機甲和車輛等。
  • 卡梅隆2018科幻力作——《Alita》預告片
    起初,電影本將由卡梅隆執導,但因忙於「阿凡達」(2009年)及其續集的工作而延遲;直到2016年,羅裡葛茲才確認接手,電影於2016年10月17日在德克薩斯州的奧斯丁開拍。該片由二十世紀福斯製作和發行,並定於2018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
  • 【微精品】Weta Digital技術展示66部合集大全(附1080P高清下載)
    當然對於做後期特效製作人員,weta digital才是我們真正嚮往的地方。Weta是包括兩個兄弟公司 weta workshop和weta digital,分別製作實體道具和三維資產(包括特效)。老闆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導演Peter Jason(指環王系列的導演)。
  • 全球特效最牛的WETA,帶你感受超五感的視覺盛宴
    ↓↓↓給你看看它用周邊做出1:30的《霍比特人》短視頻真正的周邊,是可以再次重現作品的現場!苦於想買到weta的手辦,除了代購只能海淘了,再等上個十天半月的時間,這簡直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盼快遞,望盡天涯路。」
  • Weta和Pixomondo眷養的龍
    ,不管是GOT,還是Hobbit,還是harry potter,還是馴龍高手,大家龍做的都各有特點,帶著濃重的地域特色。(當然道具不是為了來確定演員的eyeline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也是為了在小演員身上得到正確的光反射信息)Oscar提名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Eric Saindon是不會允許這麼平凡的龍出現在在中土大地的,所以他們希望來自中土大地的龍要跟其他地方的龍不一樣,誰說龍不能有毛。
  • 特效時間4.32億小時,維塔工作室如何打造卡梅隆的「夢中女神」阿麗塔 | 專訪
    20年前,當宅男吉爾莫·德爾·託羅把一部叫作《銃夢》的日本漫畫書偷偷塞到詹姆斯·卡梅隆手上時,卡梅隆立刻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一直以來,眼前的這位小摯友與自己有著一致的審美愛好和創作理想,在誰更「怪咖」這件事上,兩人不分伯仲。作為一個資深科幻迷,卡梅隆深深為《銃夢》著迷,立刻萌生了將其拍成電影的想法。
  • Weta digital 關於《阿麗塔 戰鬥天使》技術講解5集全
    她的人性化表達是影片成功的關鍵,她的角色代表了真實照片和擬人化CG角色實現的新標準。看看我們如何利用最先進的VFX工具和藝術技藝將她的故事栩栩如生。本次5集內容涵蓋了alita仿真角色製作,鋼鐵城場景製作,合成,鏡頭和動畫等介紹。特別是alita角色製作,有非常多的技術亮點,包括如何與真人匹配以及互動,臉部肌肉和標籤設置,以及瞳孔特寫等,都非常值得學習。
  • 卡梅隆和他的女人們(組圖)|卡梅隆 琳達 女人們_網易新聞
    本屆頒獎禮,兩位導演及兩部影片之間的爭奪戰成了最大的看點和懸念——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凱薩琳·畢格羅執導的《拆彈部隊》都獲得了9項提名。而眾所周知的「八卦」是,這兩位風頭正勁的導演原來還是兩口子。  被稱為「世界之王」的詹姆斯·卡梅隆,同時在好萊塢也有「魔鬼」的稱號。他因過分關注影片的細節而被磨得失去了耐性。他曾在工作室奪過特效師的筆,親自繪製道具手稿。
  • 卡梅隆這樣說~
    在演講中卡梅隆分享了他經歷的一些事情和他過去,近期以及未來電影製作的一些見地。我整理了他關於電影製作方面的看法,在這裡分享給CG世界的小夥伴們。1. 《阿凡達》2、3、4、5仍然使用3D技術拍攝。《阿凡達》的上映加速了3D影院的井噴式增長,但也從此進入了衰弱期。卡梅隆一直希望3D電影有著更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 一周新片 卡梅隆深潛 Vs. 寶萊塢阿湯哥
    《深海挑戰》原本去年8月有望引進,拖延至今,像卡梅隆一樣的深潛迷早該看過。能夠花多年時間研發深潛器,首先源自進入深淵的個人慾望,這種瘋子式執著,孤獨而危險,還管它有多少人看有多少票房,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出不了卡梅隆拍不了《阿凡達》的原因。
  • 卡梅隆和施瓦辛格回來了,終結者的「黑暗命運」就此結束?
    在卡梅隆的堅持下,施瓦辛格還是把這句話練了出來,畢竟以後他要面對媒體和影迷,一次次地說出這句經典臺詞。1984年10月,影片終於要上映了,製片方獵戶座公司對影片的前景非常沒信心,甚至只舉行了一次媒體看片會。但影片上映首周在北美拿到了400萬美元票房,第二周繼續好成績,《終結者》是在暑期檔和聖誕檔之間的「垃圾檔期」10月上映,這個票房表現讓卡梅隆本人非常滿意。
  • 卡梅隆攜新作《阿麗塔:戰鬥天使》來襲
    在依德醫生與好友雨果的幫助下,她逐步適應著新生活和街頭險惡。一次偶然的機會,阿麗塔發現自己竟有著驚人的戰鬥天賦…… 卡梅隆也沒有讓木城雪戶失望。在影片還未完成製作的時候他就看過了半成品,並表示,「讀了卡梅隆的劇本後,仿佛看到了我曾經想像到的影片實體布景。電影製片人如此忠實於我創作的角色,感覺很興奮!」 機械改造人精細考究 「動作捕捉」升級至「表情捕捉」 科幻片最炫的是什麼?當然是視覺效果!
  • 《阿麗塔》的這30件事證明,卡梅隆又甩開了世界一大步
    娛理工作室收集了以下這30件關於阿麗塔的幕後小事,或許可以讓你快速了解這位完美的戰鬥天使是如何誕生的。,科幻也是卡梅隆做導演的源動力。卡梅隆心動不已,但當時他已經有了拍《阿凡達2》的計劃,在《銃夢》和《阿凡達2》之間糾結了很多年,最終決定還是專心籌備《阿凡達2》。2015年,卡梅隆約了羅伯特·羅德裡格茲吃午飯,邀請他接手《阿麗塔》擔任導演,卡梅隆自己則轉做製片人和編劇(當時他已經完成了很多設計工作,不是親爹也勝似親爹了)。
  • 三萬臺電腦,4.32億小時,卡梅隆復活《阿麗塔》!
    卡神與羅德裡格茲羅伯特同樣對《銃夢》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保留核心主題的前提下,才華橫溢的羅伯特對卡梅隆的原劇本進行了提煉和重寫,順利從卡梅隆手中接下了導演權,卡梅隆自己做起了監製。因此說,《阿麗塔》從一開始就流著卡梅隆的血液~
  • 專訪卡梅隆:阿麗塔比《阿凡達》裡的納美人更生動
    撒冷、鋼鐵城和鋼鐵城下的地下世界組成了一套等級森嚴的生態系統。每天,撒冷城的垃圾投向鋼鐵城,被鋼鐵城拋棄的廢物又流向更卑微的地下世界,成為那裡的生命供給。在來自火星的女主角加裡(gally)出現之前,所有人都習以為常,沒有人知道這套系統背後隱藏的巨大秘密。電影相對完整地呈現了原著漫畫前三本中的主線故事,女主角阿麗塔(原著中的加裡)是這部電影的靈魂。
  • 卡梅隆 骨子裡的傳統主義者? | 封面人物
    舉著手機的攝影師不知所措,氣氛陡然緊張,卡梅隆和羅德裡格茲聽不懂中文,但憑肢體語言也明白眼前正在發生什麼,本來擺好的表情有點僵住,面面相覷了一下。想合影的女孩賴著沒有走,還是直視鏡頭擺著笑臉。笑容很快在卡梅隆臉上恢復了,示意攝影師可以拍一張。按下快門只是一秒不到的事。插曲迅速結束,卡梅隆笑著說出了開頭的評價。
  • 《終結者6》撲街的黑鍋,不能由卡梅隆和施瓦辛格來背!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卡梅隆導演也與《終結者》電影系列如影隨形,即便是後來他有了震撼世界影壇的《阿凡達》。《終結者》系列電影至今已經成功拍攝了6部,而卡梅隆只是擔任了前兩部的導演工作,其後的幾部他也是隨機性的擔任編劇和製片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