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資源經費快速上升 《2019年上海市高校圖書館發展報告》發布

2020-12-24 騰訊網

進入專業圖書館界交流平臺,分享交流一手館情

敬請關注圖書館報微信

為配合「一流本科教育」建設發展戰略,更好反映上海市高校圖書館發展的現狀,以及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幫助各高校圖書館制定合理的發展策略,並為圖書館主管部門進行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基於「教育部事實資料庫」,上海市高校圖工委2016年開始牽頭編撰「上海市高校圖書館年度發展報告」,主要對上海地區高校圖書館發展情況進行年度統計,並在每年的高校圖工委年度總結會上進行發布。在2020年年會上,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蔡迎春介紹了《2019年上海市高校圖書館發展報告》的編纂情況,並對2019年上海市各高校在資源建設、讀者服務、人力資源三個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匯報。現將報告中的主要內容和大家較為關注的數據進行匯總,供各位圖書館同仁了解。

《2019年上海市高校圖書館發展報告》分為上、下兩編及附錄部分。上編為年度報告篇,主要包括資源建設、讀者服務、人力資源三部分;下篇為基礎數據篇,分別列出前三個部分的基礎數據統計表;附錄部分為年度報告中的圖表索引。上海市各類型高校圖書館共64家,2019年向「教育部事實資料庫」提交數據的共有42家,其中本科院校27家、民辦及高職高專院校共15家。

一、資源建設報告

主要從經費使用情況、當年文獻購置數量、資源累積總量三方面進行分析。各類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購置經費,最多的達6010餘萬元,最少的20餘萬元,差別顯著;紙與電平均佔比為30:70,其中電子資源最高佔比99.57%,最低佔比0%;當年紙質圖書購置數量最多的超過10萬冊,最少的僅為1100冊,差別也非常明顯。

1. 經費概況

圖書館經費>3000萬元的有4家,1600萬元-2999萬元的6家,1000萬元-1599萬元的4家,500萬元-999萬元的10家,100萬元-499萬元的9家,不足100萬元的9家;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4家原「985」高校圖書館經費均超過3000萬元,與往年一致;其他高校與「985」高校相比差距較大,排名最高的非「985」高校與排名最低的「985」高校之間,經費相差超過780萬元;經費低於400萬元的,多為民辦院校圖書館。

圖1-1:上海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經費分布圖

本科院校上海4所原「985」高校的文獻資源購置經費,全部超過3000萬元,且4所高校2019年經費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除4所原「985」高校外,共有10所高校圖書館經費投入在1000萬元以上,其中包括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東華大學4所原「211」高校,其他普通高校,如上海師範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的文獻資源購置經費排名也比較靠前。10所高校經費大部分有漲幅,其中上海財經大學經費漲幅較大,達40.98%。僅華東政法大學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經費較去年有不同程度降幅;其他本科院校經費大部分在500萬元-1000萬元之間;普通本科院校中,最少的圖書館經費僅為200萬元,與其他高校的差距相對較大。

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文獻資源購置經費普遍不高,上海建橋學院文獻資源經費最高,其次為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其他民辦院校中,尚有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經費超過100萬元,其他9所院校經費均在幾十萬元至100萬元間,最低的圖書館經費總額僅為20萬元。

以下為排名前10位的本科及以上院校和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的文獻購置經費情況,以及2016-2019年上海地區各高校文獻資源經費變化趨勢:

表1-1:排名前10位的本科院校文獻購置經費情況

表1-2:排名前5位的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文獻購置經費情況

圖1-2:2016-2019年上海地區各高校經費變化趨勢

2. 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經費比

在紙電經費佔比方面,2019年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經費的平均佔比為30:70,較之2018年48:52的紙電比,2019年紙質資源的經費降幅較大,電子資源經費快速上升。其中電子資源佔比超過70%的圖書館17家,50-70%的圖書館9家,不足50%的圖書館16家。

以下為本科及以上院校和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的紙電比例情況:

圖1-3:本科及以上院校電子資源佔比情況

圖1-4: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的電子資源佔比情況

整體而言,電子資源佔比最多的高校基本上都是理工類或專科類院校,而綜合及文科類院校對電子資源的需求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紙電比逐漸拉大。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從紙電經費佔比來看,目前還是以購置紙質資源為主。

3. 紙質資源經費情況

2019年紙質資源經費的平均值為324萬元(2018年的平均值為339萬元),平均值較2018年略有降低,說明各高校在紙質資源方面的經費投入持續減少且經費投入的差距在逐漸拉大。

以下為排名前10位的本科及以上院校和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的紙質資源經費情況:

表1-3:排名前10位的本科院校紙質資源經費情況

表1-4:排名前5位的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紙質資源經費情況

4. 電子資源經費情況

電子資源經費的平均值為753.99萬元(2018年的平均值為659.35萬元),較2018年提高95萬元,增幅超過14%,表明上海市高校圖書館2019年度電子資源經費有小幅增長且經費投入的差距在擴大。

以下為排名前10位的本科及以上院校和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的紙質資源經費情況:

表1-5:排名前10位的本科院校電子資源經費情況

表1-6:排名前5位的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電子資源經費情況

5. 紙質圖書購置數量

當年紙質圖書購置數量10萬冊以上的僅有復旦大學1家。5萬-9.9萬冊的9家,2萬-4.9萬冊的19家,2萬冊以下的13家(其中不足1萬冊的4家)。

當年紙質圖書購置數量的平均值為36010冊(2018年的平均值為39547冊)。2019年平均值較2018年有所降低,表明紙質圖書購置數量略有縮減,圖書購置數量的差距略有擴大。

以下為排名前10位的本科及以上院校和排名前5位的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的紙質圖書購置數量情況:

表1-7:排名前10位的本科院校紙質圖書購置數量(冊)

表1-8:排名前5位的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紙質圖書購置數量(冊)

6. 紙質圖書累積量

紙質圖書累積量超過400萬冊的4家,比2018年增加1家。200萬-399萬冊的6家,100萬-199萬冊的13家,低於100萬冊的19家。紙質圖書累積量平均值為1502516冊,其中中文圖書平均值1369766冊,外文圖書平均值132750冊。

圖1-5:紙質圖書累積量分布圖

以下為排名前10位的本科及以上院校和排名前5位的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的紙質圖書累積量情況:

表1-9:排名前10位的本科院校的紙質圖書累積量(冊)

表1-10:排名前5位的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紙質圖書累積量(冊)

二、讀者服務報告

從讀者情況、文獻借閱量、電子資源使用量、開館時間和特色服務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提交數據的讀者總人數接近75.3萬,其中學生讀者佔比86.5%。2019年共借出書刊408.74萬冊次(與上年相比有所下降),館際互借4000餘冊次,電子資源下載總量超過1.5億篇次。100%的普通本科高校圖書館一周開館7天,而民辦及專科高校圖書館為66.7%,81%的圖書館一周開館小時數≥90小時。特色服務方面,主要分析各圖書館信息服務以及開展素質教育課的情況。

1. 本科院校

(1)讀者情況

25所本科院校圖書館的讀者總人數為643495人,平均人數為25740人。排名前5位的高校圖書館讀者總人數合計達277864人,佔總人數的36.93%。讀者總人數超過4萬的有6家,2萬-4萬的有7家,1萬-2萬的有9家,1萬以下的有3家。與2018年相比基本上有所增加。教職工讀者人數差距較大,綜合性及原「985」高校教職工讀者人數較多;學生讀者人數最多的為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和同濟大學圖書館;有13家院校提交了校外讀者人數,與上年數量相同,校外讀者人數有明顯增長,尤其是上海大學圖書館,校外讀者達到5227人。

表2-1:本科院校圖書館讀者人數情況

(2)文獻借閱量

27家本科院校圖書館合計借出書刊376萬餘冊,佔2019年度總外借量的92%;排名前5位的高校依次為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與2018年相比,校均借出書刊冊次略有所上升,其中書刊外借量最多的是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為530373冊次;最少的是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為3653冊次。42所高校中,書刊外借量超過10萬冊次的高校圖書館共16家,佔比38.10%,其中15家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圖書館,1家為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

(3)電子資料下載量

24家本科院校圖書館合計下載量1.48億篇次,佔全部高校下載量的98.99%,校均約618萬篇次,較2018年有所增加;排名前5位的高校依次為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等圖書館;綜合類大學對電子資源的需求量、使用頻率要遠大於其他類高校。

表2-2:排名前10位的本科院校圖書館電子資源下載量

(4)開館時間

27家提交數據的本科院校圖書館,周開館小時數總計2686小時,校均99.48小時,與2018年相比有所增加;除上海公安學院圖書館以外,均達到90小時以上。其中最長為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等,周開館達112小時(一周7天平均每天開放16個小時),周開館小時數最短的為77小時。

圖2-1:本科院校圖書館開館時間統計情況(小時)

(5)特色服務

26家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課聽課總人數為13.1975萬人,佔比約84.69%。聽課總人數最多的是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三種服務方式中,其中採用講座形式的圖書館最多為24家,必修課方式的有13家,選修課方式的有23家;同時採用三種形式的有11家,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公安學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東華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和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圖2-2:本科院校圖書館信息素質課聽課人數分布情況

2. 民辦及專科院校

民辦本科和專科院校圖書館教職工總人數合計為6598人,校均412人。讀者總人數超過1萬的有4所,比去年增加2所。但是讀者總人數與校均人數均遠小於普通高校圖書館。教職工讀者人數最多的為上海杉達學院圖書館,在總排名中位列第19位。學生讀者人數最多的為上海建橋學院圖書館,在總排名中位列第13位。有5所院校圖書館提交了校外讀者人數,最多的為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在總排名中位列第9位。

表2-3:民辦本科和專科院校圖書館讀者人數分布

在文獻借閱量方面,合計借出書刊31.9631萬冊次,與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與普通本科院校圖書館外借量相比較,也相對較少。其中外借總量最高的是上海建橋學院圖書館,在總排名中位列第9位;在電子資源使用量方面,合計下載量是普通本科高校下載總量的1.17%,此佔比比上年有所下降。專科院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下載量高於民辦本科院校,排名前三位的學校合計下載量佔比79%;在開館時間方面,周開放7天的有10家,開放6天的有4家,開放5天的1家。周開館小時數館均83.63小時,周開館時間達到90小時以上的8家。時間最長達98小時,最短的為40小時;在特色服務方面,民辦和專科館素質教育課聽課總人數為普通高校館的18.08%,比上年有所下降。有10家館開展相關講座,而開展必修課的僅2家。信息素質教育課教師人數較少。

三、人力資源報告

從館員數量、性別、年齡、學歷、職稱結構、館長基本情況六個方面進行分析。在編館員共1792人,男職工比例約為33.98%,女職工佔比達到66.02%;老中青年齡段比例約為4:9:1,青年職工人數偏少;本科院校館中碩士館員為在編職工主體,而民辦及專科院校館本科和大專學歷館員仍佔很大比例。中級職稱館員人數佔比為54.32%,是所有職稱中佔比最多的;正職館長男性居多,以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正高級職稱、非圖書館學科背景的專職館長為主。

1. 館員數量

本科院校館在編館員為1651人,館均61人(2018年為62人)。超過100人的5家,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同濟大學圖書館、上海大學圖書館和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最多是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有211人,最少是上海商學院圖書館僅7人。

表3-1:本科院校館工作人員分布情況

民辦及專科院校館在編館員總人數為141人,館均9.4人(2018年為9.58人)。除了上海建橋學院圖書館在編職工為22人外,其餘所有館在編職工人數都在20人以下,人數最多的為上海建橋學院圖書館22人,人數最少的是上海行健職業學院圖書館2人;排名前5位的圖書館中,人數接近20人的有2家。

表3-2:民辦及專科院校館工作人員數量分布情況

2. 性別結構和年齡結構

男性職工平均佔比33.98%。與2018年相比,總比例正在繼續減少。本科院校中上海海事大學圖書館和上海商學院圖書館男女職工比例最為平衡,而東華大學圖書館僅有24%。民辦及專科院校中,均有全為男性或全為女性的情況出現,如上海興偉學院圖書館和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圖3-1:館員性別結構分布圖

老中青三代人的年齡結構比例約為4:9:1,青年職工的人數偏少。16家圖書館無29歲及以下年齡職工,此年齡段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和復旦大學圖書館佔比較高。50歲及以上年齡段職工佔比最高的是同濟大學圖書館和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和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整體偏年輕化。

圖3-2:館員年齡結構分布圖

3. 學歷結構

本科院校中,碩士學位人員數量最多,其次是本科,兩者合計達到1240人,佔比75%;大專學歷人員和博士學歷人員數量較少,前者佔比10.22%,後者佔比9.38%;大專以下學歷人員數量最少,僅佔比4.84%。2018、2019兩年均提交過有效學歷信息的本科院校圖書館有25家,通過對比,可以縱向了解上海市本科院校圖書館學歷結構的變化情況。

圖3-3:本科院校館員學歷結構對比情況

與普通本科院校館不同的是,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館的學歷分布以本科為主,大專次之,本科及以下合計佔比75.61%。碩士和博士學位人員佔比22.53%,第二學士學位人員3人,高學歷職工數量及佔比偏低。2019、2018年兩年均提交過學歷信息的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圖書館有13家,通過對比可以縱向了解上海市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圖書館各學歷人才的變化情況。

圖3-4: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館員學歷結構對比情況

4. 職稱情況

27家本科院校圖書館擁有正高職稱的共41人,佔比約2.48%;副高職稱的273人,佔比約16.54%;中級職稱的人數是所有職稱中最多的,達到914人,佔比55.36%;初級及以下職稱的人佔比25.62%。

15家民辦本科及專科院校館,副高及以上職稱的人數佔比不到15%,中級職稱人數佔比41%左右,其他人員佔比約20%。初級及其他職稱的人數佔比約為45%,這與本科院校館有明顯差別。

圖3-5:館員職稱結構分布圖

編輯:路月

關注我們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新華書店總店

圖書館報

國際出版周報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數字圖書館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全民閱讀下相關...
    1、中國國民數字閱讀接觸率顯著提高2019年4月16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綜合閱讀率為80.8%,數位化閱讀接觸率為76.2%,較2017年上升3.2個百分點,紙質圖書閱讀率為59%,與2017年基本持平。
  • 2019年紙質圖書館配市場數據報告
    進入專業圖書館界交流平臺,分享交流一手館情敬請關注圖書館報微信TIPS:打開手機自動旋轉開關,微信開啟橫屏模式,還可以點擊圖表放大仔細看。本報告由《圖書館報》聯合中金易雲共同發布。目錄一.2019年館配整體市場二.2019年館配市場TOP出版機構概況三.2019年館配暢銷書四.2019年各主要類別出版機構排名及簡析五. 2020年館配市場預測12019年館配整體市場1.
  • 《粵港澳、京津冀、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報告》發布
    6月17日,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大數據研究中心、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研製發布《粵港澳、京津冀、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著重從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兩個方面,系統全面地分析三大區域高等教育狀況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 2019年教育行業運行報告:高校數量、學生人數及經費投入情況
    一、高等學校數量情況概覽2019年全國高校數量為3005所,同比增長1.66%,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740所,佔高校數量的91.2%;成人高等學校265所,佔高校數量的8.8%。從招生數來看:2019年全國高中學生畢業生有8394949人;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畢業生有6003657人;初中學生畢業生人數為16388487人。從在校人數來看:2019年全國高中學生畢業生有24184287人;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畢業生有15764713人;初中學生畢業生人數為48271362人。
  • 2020年中國高等教育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高等教育已步入...
    此外,伴隨國家財政資源的傾斜力度不斷加大,我國高等教育學校機構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其中普通高校、研究生培養機構數量逐年穩定增加,造就我國高校機構能夠容納更多的受教育者。但是我國教育資源在高校間分配不均,頭部高校資源傾斜嚴重,造成了嚴重的政策偏斜,是目前阻礙我國高校平衡發展的一大問題。
  • 第二屆中國高校智慧圖書館(館長)論壇成功舉行
    11月26日,由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中國傳媒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高校智慧圖書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姜緒範副書記指出,高校圖書館是高等教育的文獻資源中心,對於學校教學科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現優秀校園文化、凝聚大學精神及師生共享精神家園。
  • 華東政法大學承辦上海市圖書館學會「滬上圕林」交流研討會
    近日,由華東政法大學圖書館承辦的上海市圖書館學會「滬上圕林」交流研討會在線舉行。研討會主題為「推進上海市各圖書館『十四五』規劃制定」,旨在推動上海市各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編制,更好助推各界圖書館未來五年發展。
  • 上海2019屆高校畢業生平均每月起薪7103元,你應該心動!
    引言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會同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9日聯合發布《樂業報告》系列之《上海市201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報告顯示,長三角生源高校畢業生留滬就業意願強,2019屆高校畢業生平均起薪為每月7103元(人民幣,下同)。應屆畢業平均每月7103元,不是所有的省市都可以據上海市教育部門統計,2019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共17.56萬人,初次就業率達96.38%。
  • 《中國大氣環境資源報告2019》發布
    12月17日-19日,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0年會暨第二屆氣象產業發展大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召開。會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氣象事業發展諮詢委員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鐵塔智聯技術有限公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單位聯合發布了《中國大氣環境資源報告2019》,這是這個系列報告第二次發布。
  • 2020前三季度中文圖書館配分析報告發布,哪些書哪些社受圖書館歡迎?
    2020年前三季度參與館配的圖書單冊平均價格為52.14元,較2019年前三季度上升2.21%。(2019年前三季度1300所圖書館入藏圖書的單冊平均價格為51.01元。)從新書品種數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參與館配的新書共48883種,受疫情影響,新書品種數較2019年同期下降28.51%。
  • 《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發布
    2020年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組織國內外相關學者共同編撰而成。
  • 《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8日訊 11月8日,2019第六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在京舉辦。會上,《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針對當前我國音樂產業的發展現狀,匯集行業聲音與訴求;圍繞「音樂+」泛娛樂消費經濟的發展模式,聚焦音樂產業鏈發展變革的新動態與新格局,尋求解決音樂產業發展困境的路徑與方案。
  • 電規總院《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發布
    圖集 2020年7月30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下稱電規總院)在北京召開線上發布會發布了《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和《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從發展環境、需求分析、電源發展、電網發展、供需形勢、電力技術、電力經濟、電力改革、政策解讀、觀點彙編等多個方面,對2019年我國電力發展狀況進行全面梳理;分析預測了未來3年電力需求水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各類電源、各級電網發展展望;深入解讀了過去一年重點行業政策及電價政策;在全面總結電力體制改革進展與成效基礎上,分析展望了近期改革重點
  • 國外免費學術文獻、電子讀物、電子圖書館資源分享——系列二
    來來來,國外免費學術文獻、電子讀物、電子圖書館資源趕快分享給你。、技術報告等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也包括大學學術研究的手稿及圖片的電子版收集。網頁連結:http://cogprints.org/ DLESE地球系統教育數字圖書館這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資助致力發展的目前由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的計算和信息系統實驗室和NCAR
  • 【BIM客網】深度解讀2020年《上海市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與發展...
    BIM客網今日同步推文,敬請關注: 【BIM客網】運用BIM可以降低造價成本 【BIM客網】深度解讀2020年《上海市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與發展報告》 【BIM客網】CAD操作記不全?看這個就夠了!
  • 《安徽省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19)》發布
    安徽省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會近日發布《安徽省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安徽環保產業保持快速發展,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較大貢獻,江淮大地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並有所改善。
  • 振有電子2019年淨利8410.05萬增長90.29% 訂單量不斷上升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 4月28日消息,振有電子(839559)近日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447,000,155.31元,同比增長37.8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4,100,454.37元,同比增長90.29%
  • 最新發布 | 2019年上海文化貿易發展報告
    8月,2019全球電競大會在浦東舉行,以「競道非凡」為主題,立足全球電競市場,闡述全球電子競技產業的卓越創新、發表全球電競產業發展的前沿觀點。同月,作為全球最高水平的電競賽事,DOTA2國際邀請賽(TI9)在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辦,作為Ti系列賽事首次在中國舉辦,三萬張門票在53秒內售罄,每天有近一萬三千名觀眾來到現場,更有超過4500名DOTA2粉絲從海外趕來,成為申城夏日的一大重要賽事活動。
  • 2020年度山東省高校圖書館館長工作會議在青島召開
    李霞處長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向圖書館界各位館長表示歡迎,指出山東省高等教育發展進入高速推進期,我省高校圖書館在基礎設施、資源建設、技術手段、服務轉型、管理創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進展,表示在新的形勢下,教育廳高教處將和各高校共同努力,共同為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做出貢獻。
  • 《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9)》發布_中國貿易報
    1月10日,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上,《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國內展覽向高質量軌道轉型。在此大背景下,廣西會展規模穩步提升,聚焦貿易投資促進,推動了「一帶一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