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第八期,《中餐廳4》的平淡已經成為定局。不但豆瓣評分停留在5分以下,就連湖南衛視的實時收視率也降至0.67%,被友臺強勢壓制。
在《中餐廳4》的簡介中,這是一檔以「講好中國故事,展示文化自信」為目標的節目。
如果說過往三季《中餐廳》討論的是「中餐到哪兒去」,第四季的《中餐廳》則因為世界疫情原因,開始尋根長江這條「母親河」。在努力去探尋「中餐從哪兒來」的同時,去探究美食的起源、尋找可愛的人物,以及展現蓬勃的時代、領略深厚的文化、挖掘閃光的精神。
21天的航程,7大港口,停靠的不只是美食,還有對長江這條「母親河」、中國這個「大家庭」的熱愛。
如果不是第一期佔據節目一半時長的「搬行李下百步梯」刷新了一波觀眾的噁心度的話,《中餐廳4》的伊始,對長江一帶文化的探索、精神的傳承還是夠的。
無論是長江三峽大壩的波瀾壯闊和匠心獨具,還是三峽人家巴王寨土家族文化的自然呈現,藉助出門攬客這一節目設置,通過嘉賓的視角得以呈現。
但是這些內容,在進入宜昌、嶽陽等都市後,因為缺乏了村鎮的展示土壤,而變成了進小區攬客,使得節目不知所云。
而在尋找可愛人物上,三峽蟻工、帶貨縣長、國家友誼獎獲得者、江豚保護者……每一期的「特殊嘉賓」,也帶來了不一樣的長江故事,關乎生態、關乎人文、關乎自然。
但對這些可愛人物的挖掘卻不足。只是給出1-2分鐘的鏡頭,讓嘉賓跟這些特殊人群聊一下,沒有更多的環節設計和價值普及。
作為一檔餐廳經營體驗性綜藝,《中餐廳4》在經營上的呈現越來越少。
首先,本季的兩萬元營業額特別敷衍,買菜也可以由各個大廚進行微信墊付,這也使得啟動資金成為空談。
其次,節目一開始只知道炒作「財務總監」趙麗穎的焦慮情緒。但黃曉明作為店長、趙麗穎作為財務總監、李浩菲負責前臺的職責卻並沒有分工明確,尤其是店長黃曉明,對於餐廳沒有一個明確的經營規劃,更像是個甩手掌柜。
第三,不同於前幾季(飛行)嘉賓需要親自上陣炒菜,比如《中餐廳2》蘇有朋、趙薇、王俊凱、白舉綱等都有自己的拿手菜品,《中餐廳4》請來了兩個大廚——林述巍和張亮,做飯雖然不再是負擔,但也讓節目少了一個看點。
即使節目組安排了「大廚每一站需要更換至少一半菜單」,但菜單的變化是否充分體現了當地特色,沒有任何說明。
不過,必須得說,林述巍和張亮作為本季節目的最大看點,貢獻了最多的節目效果。
走到第八期,儘管可以看到《中餐廳》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大幅減少了進小區拉客的時間,比如加強了嘉賓的責任感,但口碑已失的《中餐廳》,平淡結尾已成定局。
原本有可能複製《極限挑戰寶藏行》的成功,但太過看重「魔鬼剪輯」,讓《中餐廳》徹底失了先機。
這或許就是「No zuo,NO die」的真實寫照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