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小Re,今天聊十二國記
陽子的初敕,無論看多少次都幾近淚流滿面。《十二國記》這個故事,我還是傾向於認為它講述的是人的成長成熟等等,而不是什麼政治戲,它的政治戲毫無疑問比那些偶像劇要有原則和接地氣,但是確實不老練和深刻。風黎這一章首尾呼應,三條故事線以及許多角色匯聚起來,最後達到陽子的初敕這一段話上。
人面對他所尊敬的人,會自然而然低下頭;無論帶有什麼樣的好意,謾罵不會是好的做法;每個人都應該成為統轄自己這個領土上的自己的王。最後的畫面,鏗鏘的bgm響起,這個結尾是我看過的最喜歡的故事故事結尾之一。
說一說大家質疑為什麼這麼久海客還學不會語言,這幾個人裡除了已經升仙的陽子和大木玲,真正學會語言的只有雁國那一位,首先他本來以前就是大學生,有文化基礎,再者,他要感謝上天讓他到的是雁國,而不是其他幾個國家,因為雁王和臺輔都是胎果,所以對海客的態度是最寬容的。
兩人甚至在國內設定了一系列海客的優待政策,其他國家多多少少對海客都有歧視,不過玲升為仙人以後可以說有一定的條件了,但平民思想,只想安穩生活,沒有什麼大的想法,或者是仙人的身份限定了她,比如只能聽懂和說兩種語言,但不能分辨有什麼不同,這種情況下就算主動去學,也只能學習書寫了
玲之後在城樓上與陽子交心時也感慨了,自己一直在翠微君手下幹活時,一直把自己的境遇放在不幸的位置上,所以沒有想過做任何改變的努力,更沒有想過去學習語言,從而也被失去仙位這樣的可能性綁住了手腳,翠微君也是看不起她的這份不思進取,所以才故意折磨她來著。
另外,其實海客山客去到十二國後,語言是非常非常非常難學的,樓主提到的那一位雁國海客,窮盡幾十年,最終也只學會了十二國語言中較為簡易的聽說讀,書中說他對於十二國的文字還是無能為力的,可見其困難程度。
「淺野」加的沒有意義的原因是這個人物既沒有引出新的理念也沒有引出新得角度,這個人物的故事就是「大木鈴」的角度引出了故事最後關於自尊獨立的一部分,嚴格來講是重複的,就故事整體的表達方法上甚至是逾越了界限的。
但是以動畫的角度來看是完全可以加這麼一個人物的,因為載體與篇幅所限動畫易於變現直白的思想,「風黎」的最終思想是全篇所有故事的總結在全篇故事中沒有直接提及,用「淺野」的故事來把故事中心思想演示一下便於最後的敘理。與「優香」不同,「淺野」的故事符合原作的中心思想所以單看動畫的話,這個角色很少有違和感是融合度不錯的原創人物。
個人覺得這裡的平等應該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平等,比如廢除伏禮是為了不讓高位的人作威作福,隨意踐踏他人的尊嚴,也讓低位的人明白自己的尊嚴不應被任何人踐踏,說白了,這個敕令是想要喚起臣民的獨立意識,你的命運取決於你自己,你要做你自己的王,總想著去依靠別人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對十二國記的故事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補番,十二國記有太多無法全部講述的地方,而正是這樣才讓故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