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難看的肚臍眼各有不同。
江湖上流傳著許多關於肚臍眼的傳說:
摳肚臍眼會拉肚子
肚臍露在外面肚子裡會進風
肚臍眼不好看,是醫生打結的手藝不好
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神秘的肚臍眼。
一、肚臍眼是怎樣形成的?
當小BABY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時,通過臍帶和媽媽連接。
臍帶裡有3根血管,1條靜脈、2條動脈,它們用來給寶寶輸送營養。
等到寶寶出生後,臍帶在一分鐘左右被醫生剪斷,留下2-3cm,消毒後包紮,期間注意保持臍帶周圍乾燥,避免紙尿褲的摩擦,1—2周後,臍帶脫落,周圍的組織皮膚向中間生長,傷口癒合,就形成了肚臍眼。
因此,人人都有肚臍眼。
但長相卻不盡相同。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難道跟醫生的手藝有關?
這個真沒有!
基因是影響肚臍眼長相的唯一因素。
也就是說,無論醫生給你打成蝴蝶結還是中國結,最終,它還是會倔強的長成自己的模樣。
要找到自己肚臍眼長相的答案,可以試著去研究下爸爸媽媽的肚臍眼,也許能發現微妙的結論。
就算跟父母的都長得不像也不用慌,畢竟每個肚臍眼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有一種肚臍的長相需要警惕!如果肚臍眼上鼓出來一個小包,就像這樣:
這個叫做臍疝,在新生兒身上比較常見。
表現為柔軟的隆起或者突出,在哭鬧、咳嗽等腹部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會出現,安靜入睡時可以縮小或消失。
嬰兒的臍疝隨著年齡的增長,多數可以自愈,少數需要手術幹預,而成年人如果出現臍疝就需要手術處理了。
二、肚臍眼到底能不能摳?
肚臍眼作為我們身上的第一道疤,似乎具有某種特殊又神秘的力量,我們總是被叮囑,千萬不能摳!摳了會怎樣呢?
會拉肚子!這是真的!
肚臍眼看起來深不可測,其實非常薄。
它後面幾乎沒有皮下脂肪,直接和筋膜、腹膜相連,很容易接觸到內臟。
我們下手太重可能會刺激到內臟,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肚子痛或者拉肚子。
那這麼說,便秘豈不是摳摳肚臍眼就解決了?
一旦摳破,後果很嚴重!
肚臍眼這個洞洞,很容易藏汙納垢。
據調查,肚臍中能被辨識出的細菌共有2368種,平均每個人會攜帶67種。
人的手指也攜帶著各種細菌,當我們摳肚臍眼時,各種細菌在肚臍眼處「聯誼」。
如果摳破了皮膚,細菌趁機進入腹部,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感染、膿腫,腹膜炎甚至敗血症。
三、肚臍眼到底要不要清理呢?
這個問題,純屬個人愛好!
正常情況下,不清理也不會影響健康。
肚臍眼裡的黑泥,就跟身上其他地方搓出來的差不多。
但是,如果有異味的話,還是建議清理一下。
怎麼清理呢?
用棉籤蘸清水或酒精輕柔擦拭的方法,如果黑泥比較頑固,可以抹一點點橄欖油先軟化它,再用棉籤擦拭。
洗澡的時候也可以稍微衝洗下,但時候要記得吸乾水分。
四、臍眼好像並沒有什麼用?
說來說去,這個小小的坑似乎並沒有什麼作用, 還有藏汙納垢的!
在外科醫生的眼裡,它可是個好東西!
由於肚臍緊靠內臟、是腹腔的天然孔道,在外科醫生看來,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手術入路點。
以前做個闌尾切除、膽囊摘除的手術,往往要在腹部拉很長一道口子,留下難以消除的疤痕。
現在運用單孔腹腔鏡技術,從肚臍眼開孔進入腹腔,進行手術,創傷小、恢復快,連傷口都可以隱藏在肚臍眼裡了。
不過,這種手術方式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肚臍眼!
所以,保護肚臍,人人有責!
小摳怡情,大摳傷神,強摳送進醫院。
做人不要太「摳」!
▲本文專業內容由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外科主任醫師周小漁教授、產科副主任醫師鄭嵐琳審核。
(編輯zebra。)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婦女兒童醫院 姚煙如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來源:湖南醫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