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晶
「雖然這是錄製於1929年的唱片,但音質依然清晰、層次分明。」12月18日晚,上海市民許慎帶著父親許步曾生前珍藏的兩張黑膠唱片捐贈給上海交響樂團,同時捐贈的還有父親年少時收藏的1943年至1944年音樂會節目單。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這份捐贈不但對上交的歷史是一種補充,同時也為中國交響樂唱片研究提供了珍貴史料。」
許慎(左)與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
據考證,許慎捐贈的這兩張唱片由德國高亭唱片公司錄製於1929年,唱片原為3張,演奏的是西班牙作曲家瑪努埃爾·德·法利亞所作芭蕾舞曲《魔法師之戀》的音樂。同上交博物館所存史料比對後發現,這應是已知現存的上海交響樂團(當時還是上海工部局樂隊)最早錄製的唱片。此前記錄最早的唱片由工部局樂隊錄製於1935年,這兩張黑膠唱片的發現將這一歷史往前推進了6年。
黑膠唱片的原主人許步曾是翻譯家、音樂學家、猶太文化學者。1949年開始,他在電臺擔任音樂編輯工作,對唱片的鑑別和管理相當有經驗。他藏有上千張黑膠唱片,《魔法師之戀》收藏於1940年代後期。
許慎指著黑膠老唱片上的細微劃痕,給記者講解追根溯源的根據
「父親生前就有意要把唱片交由上海交響樂團收藏。去年年初,父親去世了,我想完成他的遺願。」為了弄清唱片歷史,許慎和上海交響樂團檔案室分頭行動,查閱典籍並聯繫海內外學者。在這段追根溯源的過程中,實物和檔案相互對照,揭開了一段上海音樂生活的塵封往事。
1928年10月7日晚,上海工部局樂隊在上海蘭心劇場演出法利亞的《魔法師之戀》節目單
上海交響樂團藝術檔案室負責人胡逆敏表示,工部局樂隊1929年的年報有過相關記述,「當時,工部局樂隊正在舉辦『梅百器任職十年』系列慶典音樂會。錄音師來上海後,錄了不少內容,而且是在現場錄,不是在錄音棚,《魔法師之戀》反響最好。」
「反響好」還可以從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湯亞丁的文章裡找到佐證:「1929年是工部局樂隊進入新媒介——唱片和廣播業——的起點。這支樂隊的高水準得到了世界著名產品公司——德國柏林高亭·帕羅風公司的青睞,為其1929年8月的演出錄音,曲目中尤以西班牙作曲家法利亞的《魔法師之戀》組曲最為成功。這些唱片在全世界發行,上海工部局樂隊也因此列於世界著名交響樂隊之列。」
胡逆敏說:「以前,我們只是從歷史資料知道,有這樣一張唱片,但沒有實物。《魔法師之戀》的回歸,填補了歷史的空白。」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龔衛鋒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李思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