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出兩張黑膠唱片,改寫了中國交響樂唱片紀錄

2020-12-22 新聞晨報

晨報記者 殷 茵

幾天前,許慎出現在上海交響樂團後臺,帶著兩張用報紙包裹的舊唱片。泛黃的報紙上,用紅筆寫著「FOA唱片」(Arrigo Foa阿里戈·富華,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首席)。

這套由他父親許步曾在上世紀40年代偶然淘到的唱片,錄製了西班牙作曲家瑪努埃爾·德·法利亞所作芭蕾舞曲《魔法師之戀》,梅百器指揮,富華擔綱小提琴獨奏,上海工部局樂隊(上海交響樂團前身)演奏。

輕輕打開,許慎小心翼翼地向記者展示著唱片上小小的「密碼」——唱片A面一點鐘的方向,一道淡淡的「劃痕」。

這些只有內行才能讀懂的「神秘暗號」,為這套看似不起眼的唱片「驗名正身」——它由德國高亭唱片公司錄製發行於1929年,成為目前已知上海交響樂團(當時的上海工部局樂隊)最早錄製的唱片,或許也是中國交響樂歷史上錄製最早的唱片。

此前,紀錄的保持者被認為是現今保存於上交博物館由工部局樂隊錄製於1935年的唱片。

(一)

今晚,許慎就將正式把這套唱片捐獻給上海交響樂團。

十歲那年,許慎曾聽父親提起過這套唱片,當時他並沒有放在心上,甚至並不太理解學物理的父親,為何如此痴迷音樂。

他只記得,父親許步曾總帶著他一起曬「寶貝」。兩塊十毫米厚的玻璃,上下夾住五張黑膠唱片,放到太陽底下曬二三十分鐘,把上層玻璃抬起來,把唱片翻個面再曬。曬完後,父親拿起一把絲絨刷子,輕輕拂去表面的灰塵。那時候的許慎就已牢牢記住——唱片的密紋凹槽,不能隨便碰。

「聽伯伯說,從十幾歲開始,父親就把我奶奶給他的零花錢都用來買舊唱片和音樂會的門票。那時,他自學了德文。後來我又總見他捧著本義大利書愛不釋手,他說,『學好義大利語,才能真正聽懂歌劇』。」

(二)

上海解放伊始,許步曾就職於人民廣播電臺,從事音樂編輯工作。上世紀80-90年代,許步曾總愛拿著一臺普通卡式機,用最原始的方式,錄下許多電臺廣播的古典音樂節目,並整理成系列的錄音磁帶。

到了晚年,許步曾的身體每況愈下,眼底病變導致失明,又因為腦梗失去了語言能力,耳朵成為他唯一和外界溝通的媒介,「那時候,他的身邊永遠開著電臺947頻道。」

這時,許慎才知道音樂對於父親的重要性。於是,父親過世後,他決定找出這兩張唱片,讓它回到更合適的地方,並開啟了一趟「解碼之旅」。

他一邊通過父親的老友陳慧爾的兒子,上海四重奏的李宏剛、李偉綱兄弟,找到了上海交響樂團;另一邊,又輾轉聯絡到德國唱片研究專家、高亭唱片編目研究學者克裡斯蒂安·澤沃格,他想知道這張唱片錄製的確切年份。

一封附有唱片清晰照的郵件發到德國後,僅僅兩個小時就收到了回信。克裡斯蒂安的欣喜,溢滿文字,他沒有想到,中國居然在那麼早就錄製了西方古典音樂唱片,「我幾乎可以肯定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完整錄製的《魔法師之戀》。」

隨後,在克裡斯蒂安的指點下,許慎找到了這套唱片獨有的密碼——A面「一點鐘」、BC面「兩點鐘」以及D面「11點鐘」的位置上,細不可見的幾道劃痕。

(三)

特寫照片發送過去後,克裡斯蒂安很快確認,這些劃痕屬於德國工程師古斯塔夫·貝爾斯的「獨家印記」。這位出生於1902年的德國工程師,於1928年11月從德國啟程來遠東,1929年曾出現在上海,並於1930年返回德國。據考證,這套唱片應有三張,採用電子拾音方式錄製,而許步曾購得的是前兩張,第三張下落不明。

與此同時,一段記錄在案的文字也佐證了克裡斯蒂安的推論。上交方面翻閱史料找到了上海音樂學院湯亞丁教授關於這張唱片的記錄:「1929年是工部局樂隊進入新媒介——唱片和廣播業——的起點。這支樂隊的高水準得到了世界著名產品公司——德國柏林高亭·帕羅風公司的青睞,為其1929年8月的演出錄音,曲目中尤以西班牙作曲家法利亞的《魔法師之戀》組曲最為成功。這些唱片在全世界發行,上海工部局樂隊也因此列於世界著名交響樂隊之列。」

這套唱片的生辰年份終於被敲定——1929年。

(四)

值得一提的是,法利亞的這套《魔法師之戀》創作於1915年,隨後修改版於1927年在巴黎首演,僅僅兩年後就漂洋過海來到上海,並由工部局樂隊首演,可見,當時這支中國最早的交響樂團已然不滿足於僅僅演繹古典作品,而是緊跟時代步伐,成為敢於試水當代作品的「弄潮兒」。

「這份捐贈不但對上交的歷史是一種補充,同時也為中國交響樂唱片研究提供了珍貴史料。」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

而對許慎而言,將這段歷史碎片拼湊完整是一段有趣的經歷。如今他將唱片捐獻給上交,也是為父親圓夢,「我只是做了一番搬運工作,把唱片重新擺了一下位置,讓它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殷茵

相關焦點

  • 這兩張黑膠唱片或改寫中國交響樂錄製史
    市民許慎把父親許步曾生前珍藏的這兩張黑膠唱片,捐贈給上海交響樂團。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 (李秋瑩張亨偉)「這是錄製於1929年的交響樂唱片,時間已過去90年,但音質依然清晰、層次分明。」
  • 這兩張黑膠唱片或改寫中國交響樂錄製史_文化_中國西藏網
    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 (李秋瑩張亨偉)「這是錄製於1929年的交響樂唱片,時間已過去90年,但音質依然清晰、層次分明。」當晚,上海市民許慎把父親許步曾生前珍藏的這兩張黑膠唱片,捐贈給上海交響樂團。
  • 上海爺叔捐出的這兩張老唱片,有可能改變中國交響唱片史
    「你們聽,雖然這是錄製於1929年的唱片,但音質依然清晰、層次分明。」昨天,上海市民許慎帶著父親許步曾生前珍藏的兩張黑膠唱片來到上海交響樂團,為即將於後天舉行的捐贈儀式做最後的準備。許慎展示父親許步曾生前珍藏的 ▲兩張黑膠唱片 朱淵 據考證,這兩張唱片由德國高亭唱片公司錄製於1929年,演奏的是西班牙作曲家瑪努埃爾·德·法利亞所作芭蕾舞曲《愛情魔法師》的音樂。
  • 兩張黑膠唱片上的「神秘暗號」,揭開一段中國交響樂唱片新歷史
    這些只有「內行」才能讀懂的「神秘暗號」,為這套看似不起眼的唱片「驗名正身」——它由德國高亭唱片公司錄製發行於1929年,成為目前已知上海交響樂團(當時的上海工部局樂隊)最早錄製的唱片,或許也是中國交響樂歷史上錄製最早的唱片。 在此之前,記錄的保持者被認為是現今保存於上交博物館由工部局樂隊錄製於1935年的唱片。
  • 他捐贈的兩張上交老唱片,或把中國交響唱片史向前推進六年
    圖說:許慎展示家中珍藏的上交錄製於1929年的黑膠老唱片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攝 據考證,這兩張唱片由德國高亭唱片公司錄製於1929年,唱片原為3張,演奏的是西班牙作曲家瑪努埃爾德法利亞所作芭蕾舞曲《愛情魔法師》的音樂。
  • 兩張黑膠老唱片,牽出一段百年前的中國交響之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晶「雖然這是錄製於1929年的唱片,但音質依然清晰、層次分明。」12月18日晚,上海市民許慎帶著父親許步曾生前珍藏的兩張黑膠唱片捐贈給上海交響樂團,同時捐贈的還有父親年少時收藏的1943年至1944年音樂會節目單。
  • 中國唱片重啟黑膠唱片生產線 生產「中國製造」的黑膠唱片
    據新華網上海消息,5月9日,剛剛完成從中國唱片總公司整體改制更名的「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在滬宣布,推出中國唱片黑膠復興計劃,時隔20年後在上海重建黑膠唱片生產線,正式生產「中國製造」的黑膠唱片。中唱集團總經理樊國賓介紹說,在上海市文創資金的支持之下,中唱集團從德國引進了一條由全自動黑膠唱片壓片機、刻紋聲學系統及母版製版系統組成的生產線。5月9日,這條黑膠生產線在上海虹漕路421號正式投入生產運行。中國黑膠復興計劃也隨之啟動。
  • 【談黑膠】黑膠唱片的「顏值」
    值得一提的是,此規格為中國唱片大量用於錄製單聲道黑膠、薄膜唱片並一直沿用至1980年代;後者一面錄音時間也僅有約5分鐘,通常用於錄製交響樂,此尺寸成為日後立體聲LP的標準規格。此外,還有6又二分之一英寸規格(類似後來EP的規格),但因錄音時間太短,並未廣泛採用。可見,早在粗紋唱片時代,唱片的尺寸標準就基本形成。而唱片的中心孔徑為7.24毫米。當然也有一些特殊尺寸的唱片。
  • ...依然層次分明 市民捐贈老唱片刷新上海交響樂團現存最早唱片紀錄
    62歲的上海市民許慎,日前在父親遺物裡找到兩張特殊的黑膠唱片。父親生前喜歡音樂,家裡收藏了1000張唱片,唯獨這兩張被泛黃的舊報紙層層包裹,單獨存放。父親許步曾生前不止一次提及這兩張唱片。日前,許慎將兩張唱片捐贈給上海交響樂團,同時捐贈的還有父親收藏的1943年至1944年音樂會節目單。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這份捐贈對上交的歷史是種補充,也為中國交響樂唱片研究提供了珍貴史料。」破譯神秘「暗號」許慎輕輕打開兩張唱片,向記者展示唱片上的「暗號」——唱片A面1點鐘方向,有肉眼難以辨認的淡淡「劃痕」。
  • 黑膠唱片發音原理|黑膠唱片,怎麼把聲音留住的呢?
    黑膠唱片的發音原理(來源:科普中國)黑膠唱片,屬於純物理髮聲,發聲時主要依靠唱針磨擦唱片的片紋:唱片片紋在唱片內成45度,一邊左一邊右,唱針就磨擦這些片紋而發聲。黑膠唱片的實質是用磁記錄聲信息的過程。用磁來記錄信息是一種常見的信息記錄方式,比如磁帶、磁卡、磁碟。
  • 全球黑膠「回潮」 周杰倫一口氣出了28張唱片
    這一次他選擇了復古的黑膠,將出道至今的14張專輯做成28張唱片套裝。不少音樂評論稱,這位偶像天王帶領了黑膠唱片又一次回潮。  黑膠唱片作為一種舊的音樂載體,因為獨特的質感和儀式感滿滿的播放過程,讓00後也愛上了父輩們聆聽的黑膠唱片。
  • 黑膠唱片咖啡廳復活
    記者 張瑜杭州和睦路2號元谷創意園內有家咖啡店,咖啡口味不好說,但二樓一間4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卻非常獨特——一套專業的黑膠唱片播放器、2000多張黑膠唱片,是一間地道的黑膠唱片聽音室。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風靡全球的音樂格式,但唱片不易保存、攜帶,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慢慢消失。
  • 十大天價黑膠唱片一覽
    你家收藏的黑膠唱片中最貴的是多貴呢,它們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這些賣出天價的黑膠唱片究竟是何來路?1980年,前Beatles主唱John Lennon在暫停演唱事業之後,乘著遊艇遠航百慕達群島,差點命喪大海。他回去之後,與他的妻子小野洋子合作推出了《Double Fantasy》這張專輯。就在專輯推出三周之後,他竟然在自家門口遭到槍殺身亡。而兇手5個小時前還找他籤名。
  • 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
    今年是歌手周杰倫出道20年,他將於11月6日推出經典專輯黑膠唱片,供樂迷珍藏。14張黑膠唱片,預售價格超7000元,仍然有不少粉絲忍不住「剁手」。在全球黑膠回潮的環境下,中國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從德國購入黑膠唱片生產線,2018年投入生產。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等流媒體平臺也都設立了黑膠服務專區。    上海黑膠文化研究會成立的同時,「時光流轉120年黑膠文化展」也在藝倉美術館拉開帷幕。黑膠唱片已誕生150年,在中國也走過了120年。1897年,南京路上的謀得利洋行開始銷售蠟筒留聲機和蠟筒唱片。
  • 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
    原標題: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 在全球黑膠回潮的環境下,中國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從德國購入黑膠唱片生產線,2018年投入生產。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等流媒體平臺也都設立了黑膠服務專區。 上海黑膠文化研究會成立的同時,「時光流轉120年黑膠文化展」也在藝倉美術館拉開帷幕。黑膠唱片已誕生150年,在中國也走過了120年。1897年,南京路上的謀得利洋行開始銷售蠟筒留聲機和蠟筒唱片。
  • 黑膠唱片|古典名盤
    /大衛·門羅:《格勒諾布爾六天》/等作品 大衛·門羅:指揮 倫敦早期音樂協會 品相9成新 260 (注本唱片:45轉)EMI 天使美版 立體聲 黑膠LP 45011裡姆斯基·科薩科夫:西班牙隨想曲/格林卡:羅斯蘭和盧德米拉/穆索爾斯基:荒山之夜/   羅斯託羅波維奇:指揮 巴黎歌劇院管弦樂隊品相9成新 260 (注本唱片:45轉)EMI 天使美版 立體聲 黑膠LP
  • 世界最大黑膠唱片收藏家擁有600萬張唱片
    原標題:世界最大黑膠唱片收藏家擁有600萬張唱片   世界最大黑膠唱片收藏家擁有600萬張唱片   世界最大黑膠唱片收藏家擁有600萬張唱片 他現在已經在計劃一個非營利展覽和唱片租借館。   他自小熱愛音樂,1956年開始用零用錢購買唱片,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到高中畢業他已經有3000張唱片。此後十年間,他的唱片收藏量一直都在不斷增長。唱片數量之多以至於需要幾個倉庫來存放。   數量眾多的唱片中,現在只有25萬張唱片被歸類放在架子上。為了加快整理進程,有15名實習員工每天兩班倒來清理、歸類、並將信息錄入電腦。
  • 激活中國唱片百年記憶 上海重啟黑膠唱片生產線
    新華社上海5月9日電(記者 孫麗萍)今年是唱片在中國誕生110周年。5月9日,剛剛完成從中國唱片總公司整體改制更名的「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在滬宣布,推出中國唱片黑膠復興計劃,時隔20年後在上海重建黑膠唱片生產線,正式生產「中國製造」的黑膠唱片。
  • 黑膠唱片
    音樂在沒有載體傳播的年代只有現場版,隨著音樂載體的發明,世界留下了聲音今天說的是一個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載體-黑膠唱片1887年德國發明家愛米爾-貝利納(Emile Berliner)設計出了薄形錄音圓盤,取代了愛迪生十年前發明的管狀錄音圓筒,自此唱片誕生了1945年英國臺卡公司使用新技術擴展高頻錄音範圍,有了78轉/分的粗紋唱片
  • 張信哲虧本做「黑膠」唱片 稱是在完成自己的音樂夢想
    黑膠唱片總是有著一點過時的浪漫。雖然早已淡出主流市場,但靜靜地望著唱針一圈圈轉過片紋的舊日時光,仍然是許多人心中溫暖的回憶,絕佳的音質更是讓黑膠一直受到音樂發燒友的追捧,著名歌手張信哲也是其中的一員。出道前幾年,張信哲趕上了「黑膠時代」的尾聲,唱片還存在,但也很快就將被淘汰,「大部分黑膠碟都是出給電臺做宣傳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