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在沒有載體傳播的年代只有現場版,隨著音樂載體的發明,世界留下了聲音
今天說的是一個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載體-黑膠唱片
1887年德國發明家愛米爾-貝利納(Emile Berliner)設計出了薄形錄音圓盤,取代了愛迪生十年前發明的管狀錄音圓筒,自此唱片誕生了
1945年英國臺卡公司使用新技術擴展高頻錄音範圍,有了78轉/分的粗紋唱片
1948年,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發行,經過幾年的發展,單面可錄音時間將近30分鐘。這種新唱片被稱為Long-Playing,現在通行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所以黑膠唱片就被直接稱為「LP」
其實,黑膠唱片正確的稱呼是Vinyl (乙烯基),這是各種規格唱片的總稱
早期壓制黑膠唱片的母盤是用蠟膜刻成的,發展早期的黑膠唱片因此被稱為Wax ,現在很少有人會這樣稱呼黑膠唱片
Records也是黑膠唱片的一種習慣稱呼。黑膠迷認為只有賣黑膠唱片的店才算是Record Store(唱片商店)
黑膠唱片的厚度為0.8毫米到2.2毫米;重量在80-220克
因為黑膠唱片使用的材料主要是Vinyl (乙烯基)而唱片的顏色通常為黑色,所以會得名「黑膠唱片」,不過也有較小一部分的黑膠唱片是彩色的
唱片發展初期,唱頭製作和唱片刻紋技術還不夠發達,只能以提高轉速增長音軌來保證頻率響應,所以最初的黑膠唱片轉速定為78轉/分鐘,這也成為了當時的標準,所以被叫做Standard-Playing,縮寫為「SP」。
78轉/分的高轉速,使得錄音時間受限,78轉的SP唱片每面只能記錄5分鐘左右的音頻信息
唱頭的製作和唱片刻紋技術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不斷提高
1948年開始,33又3分之1轉/分的唱片記錄時間可達30分鐘左右,LP出世了!
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目前在整個黑膠唱片的發展史中持續時間最長,發行量最大,聲音品質最好。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可以說是黑膠唱片的發展頂峰
45轉的唱片通常用於灌錄流行歌曲,每面一曲。也有少數錄有古典小品的45轉唱片。唱片製造商給45轉唱片定義為 Extended Playing,縮寫為「EP」,意在相對於SP時間延長了
1977年,美國發射的「旅行者1號」太空船上搭載了一張銅質磁碟唱片,唱片內記錄了55種人類語言錄製的問候語和各類音樂。外徑為12英寸,鍍金表面,內藏金剛石留聲機針,這意味著即使是十億年之後,這張唱片的音質依然和新的一樣,這張唱片是世界上最耐用最長壽的唱片
黑膠唱片放唱的過程中是有磨損的,只要系統調校正確,磨損的程度是很小的
二十世紀唱片發展到巔峰,同時期的還有一批無與倫比的音樂演奏家。時光總是不等人的,傑出的音樂家也會逐漸消失。幸而有唱片能夠記錄那個時代輝煌而美妙的聲音
黑膠唱片留下的不只是音樂家精湛的技藝,還有那個時代的錄音技術、唱片生產技術、美學設計等專屬於那個時代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符號
一張黑膠唱片帶來的歷史感、儀式感或許就是現在人們再次喜歡上的原因吧
後臺留言你感興趣的博物話題或有趣提問,
我們會儘可能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微博關注 @D姑娘早安 @豆鯊工作室 與我們實時互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