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黑膠唱片入門——一個黑膠人的自白

2021-02-15 蒸汽工廠STEAMARTS

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會走一條與他人完全相反的道路,回溯著音樂的過去呢?

回想開始之時,有一日,無意中經過一個黑膠唱片店,播的是張國榮先生「童年時」SALUTE專集。我自己收藏了一張這專集的CD,但一聽之下,驚覺效果完全不同。

這黑膠唱片的聲音溫軟纏綿,聲聲切切,讓人難捨難離,兼唱片包裝精美,封套31釐米見方,視覺效果不同CD之小巧,內裡之大本歌書,哥哥風採躍然眼前,更是讓人愛不釋手。當下不及細想,一下就買了下來,拿回家中擺在顯眼位置,如獲至寶,內心欣喜不已。

過了一段日子,心情漸從最初的欣喜變得鬱悶起來,好好的這一張唱片,光只能看,不能聽,不可謂是愛樂者的一大憾事。

於是,拿著這張唱片跑到那間鋪子,幸得那老闆樂得清閒又好客,炎炎夏日之下,兩個男人摸著冰涼的啤酒杯,一張一張唱片地評頭品足,如此快意,倒是我涉足音樂十多年所未經歷過的淋漓體驗。

幾杯下肚,我的興趣自然從唱片轉至播放這些唱片的機器——黑膠唱盤。

店主介紹,黑膠唱盤以前給我們的概念只是巨貴的組合音響中的一個功能部件,但其實黑膠唱盤種類繁多,功能各有千秋,極品唱盤價值連城,光是唱頭上的一根針有時也要近萬大元,組合音響中的那種只不過是玩具,毫無價值可言。

如果我需要入門,最好原則是最小投資獲取最大的回報,從改造家裡的CD音響開始。只通過購買一個最低級別的MM唱頭放大器,解決現今放大器不帶PHONO接口的問題。

再配備一臺日本產的直驅金屬臂唱機,加起來投資不過千元,而獲得的享受已足可與價值幾千元的CD設備媲美。

如此美事,教人如何拒絕?當下,我使出銀行提款的絕技,在該老闆處買下了他幫我調整好的唱機和放大器,再挑選了自己最喜歡的鄧麗君和西崎崇子的梁祝等幾張心頭所好,並與他相約,如不滿意,就拿回來退貨。

其實如何會不滿意呢?鄧麗君小姐的聲音在黑膠唱盤中出來的效果甜美圓潤,齒聲玲瓏,唇如拂耳,一張唱片帶出萬般風情,遠超吾望。

梁祝小提琴,琴聲悽美繞梁,綿綿汩汩,委婉不絕,流轉不散,相比之下,CD中小提琴的聲音竟絀劣如刀鋸鋼絲,是我之前所想像不到的。

為什麼會如此,我開始向行家打聽和上網查找答案。

原來,不堪之故是CD採用的是數碼01長方形的漸高漸低的形式去近似記錄一個音的正弦波形,所得的形狀雖可在內容量增大的情況下與該正弦波可以無限接近,仍呈階梯型。

更兼如採用數碼錄音,聲音的採樣源盤內記錄本已是階梯型,則再怎麼精細,也無法把錄音現場環境還原得真切;而黑膠唱片多採用模擬錄音形式,唱頭處與黑膠摩擦產生電壓的升高降低為完美正弦波,經過放大出來的這個波形也是近乎完美的正弦波形式,這是數碼形式所不可能代替的最接近錄音環境現場的表現形式。

也就是說,我們熟知的CD只不過是人類快餐文化中一個唱片公司圈錢的陷阱。我們聽到的聲音,甚至被製作人員用混音設備調整過,去避免數碼形式本質的缺陷。

倒頭來,我們可能聽到歌手令人驚嘆的聲音,哪知道這個人可能5音不全,唱得亂七八糟,跑調從C到F。

我雖不至越想越氣,把所藏CD都從窗口扔下大街,但也從此開始檢討聽音樂的意義所在。擺在面前的兩條路,到底是為了逞隨手之快,不斷被無良唱片商欺騙下去;還是重新作個選擇,寧願精挑慢選,憑聽覺為準,回歸樸真。

這探索之路一路走來,步履蹣跚,磕磕碰碰,不過捧黑膠的雙手小心翼翼,自知世界之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如望井見天之蛙,音樂之路,尋找完美之路,終生未盡,唯盼越一山登一樓,更有青山在不遠處,與黑膠相伴,永不作別。

編輯本段比較CD

這個問題,是發燒界永恆的話題。CD和LP的愛好者也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爭辯。

我的觀點是,無所謂好不好,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只有喜歡不喜歡,是不可比較的。

我本身自己就收集了幾千張CD,對於我來說,CD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唱片,CD是Compact Disk的縮寫,有佔空間小的碟的含義。

一張縮小了,可一隻手指穿著放進機器的碟,便攜性是LP無法比擬的,但也由此我觀感裡產生了它是玩具多於唱片的感覺,正如把一堆MP3都COPY進一張碟裡,你說它就可成為唱片了麼?

LP我們叫黑膠唱片,有些權威有些忌諱「黑」字,於是說這是不正規的說法。

在下卻覺得這個叫法很直觀,很利於人們重新認識這一事物,很喜歡這個叫法,以下都用這個叫法。LP就是Long Play的縮寫,有人解作密紋唱片,EP就是Extended play record,通常是45轉/分鐘的密紋唱片。

外觀而言,黑膠唱片又比CD有更有欣賞性,一張封面設計優良的黑膠唱片,往往本身就是一張吸引感官的藝術品,一幅畫卷。

歡迎關注蒸汽工廠微信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黑膠唱片入門手冊
  • 黑膠唱片入門裝逼指南一
    雖然這兩個世界的人基本毫無交集,可是就連最不在乎音質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在聽音樂的世界裡有一個看起來巨屌拿起來巨屌聽起來屌不屌不知道的存在- 黑膠唱片說起黑膠唱片,一部分人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上個世紀的產物,技術落後,又大又重又貴,還不容易保存:可是還有一部分人的反應是音質逆天,封面漂亮,適合收藏(和裝逼)。
  • 聽黑膠好在哪?怎麼入門黑膠坑?
    但黑膠對於許多人而言,也是一個讓人望而卻步的門,上網搜索一下,我們總能看到的是各種專業的黑膠機,壓電型唱頭、光電型唱頭、電池型唱頭、唱臂唱盤唱針…….一系列的名字撲面而來,總讓人感覺難以入門。而黑膠又好在哪呢?個人認為,黑膠唱片最大的魅力,在於其的不可逆性,可以完全記錄現場發生的一切聲音,有著其不一樣的魅力,而黑膠的情懷屬性,更是其讓人久久不能釋懷的地方。
  • 黑膠唱片真的這麼難入門?聽聽她們是怎麼說的.
    這個時代太快了,什麼都缺乏儀式感,比如早餐只是一個包子、一袋豆漿就糊弄過去了。現在大部分人聽歌都是用手機,直接到聽歌軟體上搜自己喜歡的歌就行了。而在聽黑膠唱片的過程中,你仔細從一排藏品中挑選出今天想聽的那張,然後慢慢從封袋裡拿出來,小心翼翼的擦拭著,然後放到唱片機上,把唱針輕輕的搭上去,當音樂響起那一剎那,真的感覺很滿足。聽黑膠的過程感覺就很有儀式感,感覺是對生活的一種尊重。
  • LP黑膠唱片製造揭秘 第二輯
    ,黑膠唱片逐漸回潮,這不只是簡單的黑膠文化復興,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回歸。  那麼充滿儀式感和對聲音真實還原的黑膠唱片是怎樣製造完成的呢?相信很多樂友對此充滿好奇。  上一期,小編為大家解秘了黑膠製造第一輯,錯過的請點擊查閱《LP黑膠唱片製造揭秘-第一輯》,這一期我們繼續分享達人藝典黑膠唱片歐洲製造揭秘。 為母盤鍍一層銀,使它變成導電體,把它放到電解槽中電鍍,鍍鎳。幾個小時之後,母盤上面鍍了一層厚厚的金屬。
  • 破舊黑膠唱片廢物利用19法
    家裡倉庫有很多廢舊破損的黑膠唱片麼?
  • LP黑膠唱片製造揭秘-第一輯
    由製作人劉達赴英國進行母帶製作,精雕細琢打造的風雅饕餮《琴歌》,自2010年上市以來,廣受發燒友好評,基本人手一張,首版黑膠也早已搶購一空,缺貨很久。2013年這張專輯被列入劉漢盛嚴選棒喝100CD榜單中,是國內唯一入選的新民樂專輯。
  • 黑膠入門系列篇(一) 黑膠唱片與發聲原理簡介
    因此,對於國內年輕族群而言,接觸黑膠唱機的概率相對較小,現將黑膠做一系列簡單說明,讓大家對黑膠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也更能夠體驗把玩黑膠的樂趣。先介紹什麼是黑膠唱片以及黑膠的發聲原理。(1) 78轉唱片在唱片發展的初期,唱頭的製作和唱片刻紋技術還不是很發達,只有以提高轉速增長音軌來保證唱片的頻率響應,黑膠唱片轉速定為每分鐘78轉,這是當時一個標準,因此英文叫做
  • 「黑膠唱片」到底是啥?
    上一期入門三十三問,我們講述了黑膠唱片是不是有錢人的遊戲。在後臺留言中,我們發現不少朋友對黑膠唱片有著極其模糊的認知,比如把膠木唱片與乙烯基唱片、SP與LP混為一談。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黑膠唱片」到底指的什麼?
  • 黑膠機之ion Max LP評測
    自從去年年底開始迷上黑膠音樂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了解黑膠唱片、唱片,購買唱機、唱片。
  • 【談黑膠】黑膠唱片的「顏值」
    黑膠唱片的尺寸黑膠唱片直徑常見10英寸和12英寸兩種規格,前者大量用於錄製流行音樂,錄音時間較短,一面一般只能容納一首歌曲,早期飛利浦、德律風根 (Telefunken)等廠牌出版的單聲道LP也有採用此尺寸。
  • 黑膠唱片真的不耐用?我們找了60人聽了聽播放100遍後的黑膠
    在第二期黑膠入門33問中,我們詳細介紹了黑膠唱片的種類和發展簡史。 這期我們來探討一下,一張黑膠唱片到底能用多久?
  • 黑膠唱片
    音樂在沒有載體傳播的年代只有現場版,隨著音樂載體的發明,世界留下了聲音今天說的是一個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載體-黑膠唱片1887年德國發明家愛米爾-貝利納(Emile Berliner)設計出了薄形錄音圓盤,取代了愛迪生十年前發明的管狀錄音圓筒,自此唱片誕生了1945年英國臺卡公司使用新技術擴展高頻錄音範圍,有了78轉/分的粗紋唱片
  • 認識、了解黑膠唱片
    從你78歲的祖母到45歲的獨身者,黑膠因為聽覺上感覺更保真而且更便宜所以完美的涵蓋了所有年齡段的人。儘管黑膠仍被DJ們和電臺所使用,但是它們已經降級為了車庫裡的處理品。黑膠又稱LP,long play, 是立體聲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
  • 黑膠唱片的歷史
  • 關於黑膠唱片的一些問答
    從你78歲的祖母到45歲的獨身者,黑膠因為聽覺上感覺更保真而且更便宜所以完美的涵蓋了所有年齡段的人。儘管黑膠仍被DJ們和電臺所使用,但是它們已經降級為了車庫裡的處理品。黑膠又稱LP,long play, 是立體聲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
  • 資深黑膠「發燒友」陸善存:23年收藏3萬張黑膠唱片
    一套完整的黑膠唱機由唱盤、唱臂、唱放(功放)等組成。1997年,剛入門黑膠唱片的老陸,花2000元買了一臺二手設備,邊玩邊研究。2000年後,音響行業又發展到了一個小高潮。2003年,他又花了2萬元買了一臺國內歐博品牌的唱盤,搭配丹麥morch唱臂,高度風royal唱頭,DIY自製了一臺唱機。
  • 黑膠很難入門?這款索尼黑膠唱片機能讓你輕鬆聆聽高品音樂
    錯了,在這個擁擠而忙碌的社會生活,依然有很多人追求閒暇時光中慢節奏的懷舊步調,聽黑膠唱片就是這樣一種很好的方式。在這個高度發達的資訊時代,黑膠唱片散發出那種空靈的現場感,依舊是單調數碼無法取代的。即便在這種「快餐式音樂文化」中,依舊掀起了一股復古潮:回歸聽歌的儀式感。
  • 巫1900:不傷唱片的可攜式黑膠唱機
    如今的市場,黑膠唱機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種消費類,即通過簡單的交互方式就可以播放黑膠,無須更多複雜的要求,相對應的另外一種則是專業類,專業類的需要玩家對黑膠唱機深入地了解認知,並且設備也比較繁瑣,唱機、唱放、功放、音箱才能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黑膠播放系統,而且對空間也有一定的要求。
  • 中國唱片重啟黑膠唱片生產線 生產「中國製造」的黑膠唱片
    據新華網上海消息,5月9日,剛剛完成從中國唱片總公司整體改制更名的「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在滬宣布,推出中國唱片黑膠復興計劃,時隔20年後在上海重建黑膠唱片生產線,正式生產「中國製造」的黑膠唱片。中唱集團總經理樊國賓介紹說,在上海市文創資金的支持之下,中唱集團從德國引進了一條由全自動黑膠唱片壓片機、刻紋聲學系統及母版製版系統組成的生產線。5月9日,這條黑膠生產線在上海虹漕路421號正式投入生產運行。中國黑膠復興計劃也隨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