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音樂版:張惠妹《春天裡》 夢想的聲音161118
近年來,音樂類綜藝節目一直是電視螢屏上主流的節目類型,受到年輕群體的追捧。由此,音樂綜藝在節目類型上也衍生出大型選秀、競技PK、歌手競猜等各類形式。但在追求眼球效應的前提下,部分音樂類綜藝節目的過度形式開發,卻漸漸脫離了節目應以音樂為核心的初衷。於是,怎樣的音樂綜藝能夠突破過往、回歸初心,引領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的審美取向和價值方向,成為當下許多電視製作人的心頭之問。
進入藍莓視頻觀看《夢想的聲音》最新一期完整視頻>>
浙江衛視最近推出的大型音樂圓夢節目《夢想的聲音》,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創新示範。節目首先抓住了年輕人熱愛音樂、樂於在音樂道路上追尋夢想這一主題訴求,讓節目立意明確。在頂級唱將和素人歌手的歌技「切磋」中,觀眾看到的不是競爭和膜拜,而是素人作為愛音樂者勇闖上遊的夢想以及明星追尋音樂夢的初心。可以說,勇於追夢的節目主題,是對年輕群體價值觀上的一次可貴引導。
其次,《夢想的聲音》在音樂品質和品味上的把握,也體現出了創作者的自我要求和審美標準。節目並未迎合當下網絡上流行的一些「神曲」風格,對音樂經典的改編和重塑力求音樂性、審美度和傳唱度的巧妙平衡,並不是為顛覆而顛覆,而是將重心放在歌者自我超越和突破的主題之上,每一個歌者在挑戰和改編中不斷改變自我,勇於嘗試一些從未嘗試過的曲風和風格,讓觀眾在好看好聽的基礎之下,看到一個撕掉過往標籤、拓寬自我邊界的演唱者。這樣的音樂表達,讓節目既新鮮有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觀眾的音樂素養與音樂審美得到提升。
音樂類綜藝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皆是因為歌唱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更為難得的是,《夢想的聲音》前期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一臺最終「星素同臺」的萬人公益演唱會。屆時,從未有過演唱會經驗的平民歌手將登上萬人演唱會的舞臺高歌,而臺下的觀眾則將是從未有機會聽過現場演唱會的老百姓。這樣的公益主題,讓節目擁有了更廣闊的外延和更落地的社會意義,也讓老生常談的音樂夢想有了分享與公益的追求。
這檔節目以夢想為題、音樂為體,展現了不同階段的歌者對音樂夢想的詮釋和理解,也透過這些歌者,向觀眾傳達音樂應該承載的美好主題,將社會需求、創新形式與人文內核進行了有效結合。(張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