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FIFA世界年終排名的公布,中國男足排名第75位,亞洲排名第9位,相比起2019年亞洲排名不變,世界排名上升了一位(去年為亞洲第9,世界第76),在世界排名方面,前四位依舊是比利時、法國、巴西、英格蘭,前五名唯一的變化是葡萄牙來到第五,此次年終排名進步最大的為匈牙利,他們在今年的國際比賽中狂攬44分,世界排名上升到了第40位,亞洲排名前十(前綴為世界排名):27-日本、29-伊朗、38-韓國、41-澳大利亞、58-卡達、67-沙特、69-伊拉克、74-阿聯、75-中國。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足協於2017年制定的《2020行動計劃·中國男足篇》中提到的中國男足國家隊排名進入前70,中國國奧,國青,國少參加2020年奧運會、U20、U17世界盃等6大目標全部落空,一起來看下完成情況:
目標1:參加FIFA U-20世界盃(暨亞青賽前四),結果:亞青賽小組出局
目標2:參加FIFA U-17世界盃(暨亞少賽前四),結果:未通過亞少賽預賽
目標3:U23亞錦賽八強,結果:小組出局
目標4:亞洲杯4強,結果:亞洲杯8強
目標5:力爭奧運會參賽資格,結果:奧預賽小組賽出局
目標6:FIFA排名進入前70,結果:排名比去年上升一位,中國位列第75
六大目標全部沒有完成,不知道當初制定這個目標的人,還在崗位上,看到這樣的成績,讓人不忍直視,要知道中國成年國足的國腳們,動輒千萬年薪,人均工資排名世界第6位,僅次於5大聯賽,平均年薪為846萬人民幣(約和120.72萬美元),排在全部被調查的18個體育聯賽中的第11位,而同處亞洲的日本職業足球聯賽(J聯賽)的球員平均年薪為32.6839萬美元,僅為中超球員平均年薪的四分之一。換句話說,也就是中超球員的收入是日本J聯賽球員的四倍,可以說身價和實力並不符合。
為此,中國足協將上賽季推出四大帽,即:「注資帽」、「薪酬帽」、「獎金帽」和「轉會帽」按照限薪令規定,中超國內球員的稅前最高年薪不得超過1000萬人民幣,國腳可以上浮20%。也就是說,普通球員稅前最高可以拿到1000萬,而國足可以達到1200萬,然而這樣並沒有帶來新的效果,新版的限薪令也即將出爐,國腳達到500萬人民幣,外援300萬歐,這樣一來中超降徹底告別大牌外援,欣賞下降,胡爾克喝佩萊的離開只是超級外援離隊的開始。
中國足球運動員踢得好有上千萬,踢得差可能只有幾千上萬,說到底球員薪資也是俱樂部所給但是球員們為國出戰時能否多點榮譽感和使命感,然後俱樂部也可以擬定一些鼓勵條款,高薪應該成為一劑催人奮進的良方,而不應成為相互攀比的毒藥。在高薪的激勵下,能煥發運動員的鬥志和責任感、使命感,讓中國的男子大球項目儘快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這才是高薪的意義所在,不然等待國足的只有參賽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