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導演宋文:從挑電影,到拍電影

2020-07-30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實習生 劉東皖

由宋文執導,謝飛監製,李現領銜主演的電影《抵達之謎》7月31日正式公映。這部電影兩年前已經完成,是李現的電影處女作,也是導演宋文的。

專訪|導演宋文:從挑電影,到拍電影

《抵達之謎》海報

電影《抵達之謎》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小城青年趙小龍因心愛女孩冬冬的突然失蹤,在十幾年裡堅守追尋,在愛情與友情間掙扎博弈的故事。導演宋文用90年代的時代背景賦予了這個故事最純真的情感,懷舊質感中摻雜年少輕狂與幾分中年回望的感慨。

7月19日,在被告知電影《抵達之謎》作為疫情後首批上映的國產新片之後,宋文的心情是複雜的。由原來的情人節撤檔到最終定檔7月31日,經歷了一系列波折之後,他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

專訪|導演宋文:從挑電影,到拍電影

宋文在微博分享定檔心情

這個夏天對宋文來說必定是不同尋常的,一方面他的電影歷經幾番周折等待終於上映,另一方面,由他創辦的FIRST青年影展也在西寧正式拉開大幕,這是今年難得不受影響如約舉辦的電影盛宴之一,而這個屬於青年導演的影展舉辦到14屆,已經當之無愧成為中國電影最「生猛」最具活力的一方陣地和樂土。

從FIRST青年電影展創始人到導演,身份在不斷的變化,不變的是宋文對電影事業的熱愛。在2003年加入IDG投資公司之後,他第一次接觸到了電影行業,從此產生了為藝術電影革新的想法,隨著對工作的投入,宋文發現自己對人的本質的轉變變得非常感興趣,坦言稱自己「想要說話」的想法變得極為迫切,於是便開始了他的導演生涯。

心理現實主義反思愛情與成長

《抵達之謎》講述了一段遺憾的愛情故事,在上世紀90年代,四名少年在小城廝混,伴隨著一起少女失蹤案,在男主小龍不斷執著地尋找中,從而揭開過去的故事。宋文的原計劃是電影會在情人節上映,他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是,如果真的愛一個人,在愛情來臨的時候就需要自己勇敢一點。在宋文看來,愛情對他來說就像一塊冰糖,說到這裡他笑了笑,「可以慢慢地去回味,它肯定不是那種撒在哪個焦圈上的糖粉入水即化的愛情。比較像70後那個時代,我們那時候告白的時候還在寫信,哪怕就約對方去幹個什麼,都很含蓄的。」這是70後的愛情觀,於是他將自己年輕時的體驗也融入到了電影裡。這也是一開始,這部電影選在情人節和觀眾見面的原因。

不過,由原來的「野蠻生長」到現在的「抵達之謎」,宋文稱除了青春愛情,他其實更想要訴說的是成長——「不管是在什麼年代,每個人成長都是有痛點的,需要付出一些代價。」

「我拍這個電影的時候已經38歲了,從年輕時代,到接近中年,我們慢慢就融合到這個世界裡面了。但是我想最可怕的是當你越來越麻木的時候,你卻不能夠做到知己。假如人生是一場戰役的話,我們應該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不斷地爭取自己要成為一個個性化的人,要把自己從那個庸常的社會分離出來,但是我們紛紛都倒下了。」 宋文這樣說。

專訪|導演宋文:從挑電影,到拍電影

《抵達之謎》劇照

電影裡的三個主要人物,實際上傳達了宋文對成長以及自我分析的理解,或許每位觀眾都可以從趙小龍、三皮、大四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成長之後要經常自省和修正,這是宋文對自己的警惕,也想讓觀眾能夠切實的感同身受。

這是一段對成長隱痛的記錄,講述著人無法抵抗謊言的壓迫,無法面對內心的自私和怯懦。宋文想要給觀眾帶來更好的體驗和樂趣,於是影片便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描述過去發生的一切,「按照自己的利益,自己價值的最大化去描述過去的事情。」他希望通過充滿懸疑感和戲劇性的表現手法,觀眾最終也能抵達自己心中的那束光。

除了多線敘事,電影在光影方面也做足功夫,「在攝影上我們也是選擇了黑白的方法,更偏向心理現實主義,彩色的部分是想回到彼時的現實世界。色彩轉變相對的自由一點為敘事來服務。」

李現是我心中「趙小龍」的最佳人選

令這部電影獲得最多關注的點是主演李現。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李現還沒有憑藉《河神》《親愛的,熱愛的》等熱門劇集躋身「國民老公」的行列。

說起對李現的選擇,宋文說,「他在外部形象上非常符合趙小龍這個角色,腦後有反骨。當時的文本還叫『野蠻生長』,我希望他非常的能打,非常的灑脫,就有點那個青春暴力的那種感覺,本身李現也有那種古希臘的力量感的男性形象,臉部的結構也非常有力量。」

不僅僅是外部形象與男主角非常相同,宋文覺得李現的內心也非常有故事,眼神憂鬱,「好像是生活教會了他演戲,有那種質感。70後當時最喜歡穿的黃軍褲白襯衫項鍊,白色的彈力背心,這樣的造型一做完,我覺得就是他了,沒有其他的選擇。」 正是因為李現與趙小龍是如此的相同,宋文很慶幸自己5年前的選擇。

專訪|導演宋文:從挑電影,到拍電影

《抵達之謎》劇照

電影的主人公趙小龍承載了宋文想要傳達的主題,在別人眼中趙小龍雖然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但在宋文看來小龍是一個有道德情操、有品格,甚至是性本善的人。在最初選角的時候,宋文便先聞其聲與李現通了一個很長的電話,隨後便迅速展開合作。整個劇組在長江邊度過了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為了能夠更好進入氛圍,宋文會放一些音樂以及相似風格的影片,將所有人拉入到情境當中。同時他在拍攝過程中不會做過多的協調,他希望整個的表演是對生活情感的自然流露,就像是年輕人無聊地荒廢度過大把的時光。當劇組人員之間產生微妙的衝突時,宋文選擇冷眼旁觀,他希望演員可以將情緒代入到角色當中,從而產生更好的效果。

宋文還記得,在拍攝期間,一次李現經過一家餐廳,看到《阿飛正傳》的海報,「他就主動停下來了,對那個海報做了一個觀察,我覺得這個小細節是他自己找的,劇作裡並沒有寫,他可能當時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對這個東西感興趣。」在宋文眼中,這種演員自己的發揮,「特別棒」。

專訪|導演宋文:從挑電影,到拍電影

宋文談選擇李現的原因

願做所有青年電影導演的同行者

作為FIRST青年電影展的創始人,宋文很多年都在焦慮和歡喜中度過。他焦慮的時候會覺得有很多的作品實際上浪費了社會資源,這一點非常可惜。但是當看見有很多令人驚喜的作品出現時,他甚至都會激動到把自己桌子上的筆扔掉。「這也是影響我要把這個影展持續地辦下去,甚至給了我某種激勵,同時也是對整個行業的激勵,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看到有力量的,有趣的,有意識的,有刺激性的這樣一些作品。」

專訪|導演宋文:從挑電影,到拍電影

FIRST青年電影展海報

做電影策展的工作經驗當然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補充到宋文的創作上。在舉辦了這麼多年的影展之後,宋文看到的更多是關於電影的「精神」,「做電影還是要有一種死磕的精神。在我們的平臺上,那些作者的精神倒是可以,對我來講互相激發,共同去抵抗那些疲憊不堪的審美。」他希望與奮鬥者一起同行,一起去體察生活的各個角度,或是批判,或是發現那些隱秘的故事。和所有青年電影導演一樣,宋文願意做一名同行者。

和做導演不同,做策展人是更理性的事。「導演工作是因為你自己有話要說,並且這個想說的話變成一個衝動型的行為。你要把自己想說的話準確地傳遞出去,是一個更加私人化的視角。而策展人是一個公共的工作,他要從電影批評的角度或者電影評論的角度去工作,有時候你還要去說一些『不』。你要選擇不同的影片,傳達給更廣泛的年輕的觀眾,需要有更大的,更強的敏感性去捕捉到更多的作者他們想說的話。」

作為一個常年和中國的青年電影作者「同行」的人,宋文也是同通過自己實際的創作實踐去更加接近創作者的狀態。「我可能更近距離地感受到整個這個過程的痛點在哪裡或者說他的某些問題在哪裡,我自己有沒有解決,解決到什麼程度,我的經驗能不能分享給其他的夥伴們,我想在這個角度是非常實際的吧」。

專訪|導演宋文:從挑電影,到拍電影

今年FIRST的青年導演訓練營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似乎延長了中國電影的「寒冬」,而作為青年影人搖籃和平臺的FIRST依然是火熱的。宋文並不否認市場上的資金在減少,「但對於那些有強烈創作執念的青年作者,他們的融資並不是問題。我身邊圍繞的那群嚴肅的年輕作者,我反而覺得他們的融資是通暢的,他們有電影節和各種基金的融資渠道,以及個人的努力,沒有受太大的影響。而對於沒有強烈創作執念的作者,如果他的電影只是被賦予了其他的要求,比如說概念性的、所謂市場性、甚至說拼盤式的訴求,那他肯定進入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寒冬期。」上一輪的電影熱潮消散洗牌之後,宋文希望,「新的作者電影或者是藝術電影,能夠形成自我的循環系統,真正熱愛電影的應該在一個細分的渠道上可以看到。」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欒夢

相關焦點

  • 獨家專訪FIRST宋文:我心中的好電影一定是言之有物的
    本屆FIRST,臺灣新電影運動開創人陳國富先生出任評委會主席,評委成員包括:紀錄片導演周浩、伊朗作曲家裴曼·雅茨達安尼、臺灣導演蘇照彬、影像藝術家楊福東、臺灣攝影師廖本榕、金棕櫚獎《方形》法國製片人Philippe Bober。作為FIRST的創始人,宋文每天要處理的工作紛繁複雜,即便不出門,也在頻繁處理微信和電話,這段時間已進入到爭分奪秒的狀態。
  • 專訪《抵達之謎》導演宋文:殘酷青春紀實|匠人說
    作為已經功成名就的FIRST青年電影展的創始人,宋文為什麼會為自己的處女作選擇這樣的內容?他又想通過這部電影表達什麼?告訴觀眾什麼? 帶著這樣的疑問,導演幫對宋文進行了專訪。在採訪前,影片工作人員向記者提到,宋文導演人非常隨和。事實證明,果真如此。當專訪時間超時半個小時後,宋文導演仍然充滿熱情,並耐心回答問題。
  • 專訪《抵達之謎》導演宋文:殘酷青春紀實 | 匠人說
    作為已經功成名就的FIRST青年電影展的創始人,宋文為什麼會為自己的處女作選擇這樣的內容?他又想通過這部電影表達什麼?告訴觀眾什麼? 帶著這樣的疑問,導演幫對宋文進行了專訪。在採訪前,影片工作人員向記者提到,宋文導演人非常隨和。事實證明,果真如此。當專訪時間超時半個小時後,宋文導演仍然充滿熱情,並耐心回答問題。
  • 獨家| FIRST創始人宋文:拍電影挺操蛋的,你得把自己翻開
    我還要繼續拍下去。」和宋文老師聊到興頭上,他像個大孩子似的,「耍」起了小脾氣。因為《抵達之謎》終於在今天(7月31日)抵達電影院,這部從2014年就開始規劃的電影,讓號稱「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青年電影節」西寧FIRST影展的創始人宋文正式追加了一個新身份。導演。
  • 專訪 | FIRST影展創始人宋文:電影是一種小宗教,FIRST是虔誠的信徒
    從忻鈺坤的《心迷宮》,到馬凱《中邪》,一年一度的FIRST青年電影展上,都會出現一批新導演新作品,以各自強烈的作者表達,為國產藝術片愛好者所追捧。 FIRST進入第12年,獲獎作品和影展本身的受關注度越來越高。眾多從FIRST走出的導演,被稱作「FIRST系」,FIRST自身也被稱作「小金馬」。
  • 對話《抵達之謎》導演宋文 | LONG TIME NO SEE
    至今做了 13 屆青年影像節,看過的電影成百上千,見證許多青年導演的成功,也做過電影出品人,因為有著非拍不可的衝動與欲望,在不惑的年紀人生的第一部電影才正式上映。對於別人而言或許太晚,對宋文沒有早晚之說,因為電影一直就是他的 「遠方」,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生活的理解慢慢都將放在電影作品裡。
  • 平庸之惡|對話《抵達之謎》導演宋文
    「影片從拍攝到上映,經歷了審審改改,改改審審,又遇特殊疫情,作為我的first,要感謝所有幫助過這部影片的人。」 在得知《抵達之謎》「突然」定檔7月31日之後,宋文的心情是複雜的。作為其導演處女作,影片可看做是宋文對自己年輕時代的書寫和告別。
  • | 對話《抵達之謎》導演宋文
    「影片從拍攝到上映,經歷了審審改改,改改審審,又遇特殊疫情,作為我的first,要感謝所有幫助過這部影片的人。」 在得知《抵達之謎》「突然」定檔7月31日之後,宋文的心情是複雜的。作為其導演處女作,影片可看做是宋文對自己年輕時代的書寫和告別。
  • 《抵達之謎》導演宋文:李現有種古希臘力量感,他絕不是小鮮肉
    「他們(指FIRST影展同事)會擔心我的工作不能夠聚焦在影展上……所以,我都38歲了,我拍部電影又怎麼了?我還要繼續拍下去。」和宋文老師聊到興頭上,他像個大孩子似的,「耍」起了小脾氣。幻燈片的開關要是關了,這事就結束了,所以你看我拍了一場著火的戲,幾個哥們看著那個船熊熊烈火,特別有儀式感。02.與火為伍:拍電影挺操蛋的,你得把自己翻開第一導演:說到燒船的那場戲,看著就拍得挺難的。
  • 矢口史靖:不拍電影必死無疑
    放完了自己的影片,矢口史靖就站到影廳外的電影節背景板前,沒有太多表情,卻又無比謙遜,一個接一個地跟觀眾合影。陸支羽專訪矢口史靖;視頻支持/ 巴塞電影 與這 「呆笨」 的宣傳方式相反 ,矢口史靖的處女作《雨女》是一部氛圍詭異頗有實驗性質的Cult電影,風格生猛獨特,跟青春、勵志的《五個撲水的少年》、《搖擺少女》等喜劇南轅北轍。
  • 實話實說,李現+First 宋文還是不及格
    這部被擱淺四年的片子,放到今天看,其實賣相不錯。導演宋文。你當然能明顯感知到導演強烈的、快要溢出銀幕的表達欲,然而,一張嘴,滿是廢話;一起身,滿是贅肉。他以彪悍粗糲的方式,套了一個懸疑犯罪的殼,穿起文藝表達的外衣,沉醉於自己的世界裡,自說自話地拍了一地關於青春的情緒宣洩。我不知道他是否拍得過癮。反正我是覺得挺遺憾的。
  • FIRST創始人宋文:好劇本是進入影視行業唯一的一把槍(1627期)
    有人問我說,你不是自己準備拍電影嗎,怎麼辦影展去了,這不是在給別人做嫁衣嗎?我真的沒有這樣想過,反而是在做影展的過程中,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但對於當下青年導演常受歐洲藝術片影響的現象,宋文並不介意,「如果說我們的青年導演天天都去模仿爆米花電影,或者說老去看那些言之無物的電影,就更可怕了。大部分歐洲電影還是在探討人類自身問題的,我反而覺得要多鼓勵我們的導演常去各種電影節看片。」
  • 專訪院線電影《首飾盒的秘密》導演周愉棲
    周愉棲導演周愉棲導演本次與製作公司-中影(深圳)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電影《首飾盒的秘密》,作為影片主創團隊之一,記者一方成功邀請到周愉棲導演進行話題專訪,向一眾媒體讀者講述《首飾盒的秘密》創作緣起與分享創作理念和心得
  • 《昆蟲總動員3D》導演專訪:喜歡香港邵氏電影
    《昆蟲總動員3D》導演專訪:喜歡香港邵氏電影 時間:2014.06.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王曉娟 分享到:
  • IM·2020專訪|丁建國:青年電影人怎麼做才能接近電影
    左:賈樟柯 右:畢贛我們知道無法再造一個畢贛,但我們還是很想知道,青年電影人怎樣做才能更接近電影夢。為此我們專訪到畢贛口中的師父,也是他的導師,山西傳媒學院的丁建國老師。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導演是不停的拍電影?
  • 專訪導演李霄峰:我再也不會這樣拍電影了
    荷花」在菸灰缸裡挑出沒抽乾淨的煙屁股再點上嘬兩口讓最後的灰燼重生拍電影網專訪導演李霄峰因為電影本體的建設對我來說是最享受的,所以我喜歡拍攝現場。一到拍攝現場,我整個人都活過來了。電影的第一要位是「拍」,不拍就根本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電影是個集體產物,一部電影能成功都是因為後面有一幫人,而不是我一個人。我不喜歡強調「作者性」,因為覺得這個事情不用強調,它就在電影裡面。
  • 專訪導演李霄峰:我再也不會這樣拍電影了
    拍電影網專訪導演李霄峰  這就像李霄峰導演的第二部電影作品一樣,從最初定名為《追·蹤》,四年時間經歷了「烈火燃燒」,最終《灰燼重生》。  電話另一頭的編劇沈禕,純粹、直爽。因為電影本體的建設對我來說是最享受的,所以我喜歡拍攝現場。一到拍攝現場,我整個人都活過來了。電影的第一要位是「拍」,不拍就根本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電影是個集體產物,一部電影能成功都是因為後面有一幫人,而不是我一個人。我不喜歡強調「作者性」,因為覺得這個事情不用強調,它就在電影裡面。  不要把導演神化,導演也都是人,是人就有優點也有缺點。
  • 學生說|從電影小白到短片導演,我經歷了什麼?
    在經過了兩年的系統性專業知識學習後,我逐漸明白從前的自己光有一腔想拍電影熱血還不足以支撐夢想,擁有靈感與想法是拍攝電影的前提,但電影藝術是一門集成藝術,每一部成功電影的背後都包含了無數電影人的努力與付出,拍攝電影的過程也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過程。在兩年的學習過程中,原本性格孤僻,不願與人交流的我逐漸打開心扉。
  • 環球時報專訪《金剛川》導演郭帆:拍抗美援朝電影是我的夢想
    」,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導演郭帆近日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這樣說。本片由管虎、郭帆和路陽三位導演聯合執導,兩個月內完成拍攝,首日票房破億,首日排片18.4萬場更是刷新國產電影首日場次紀錄。「修橋不是打仗,修橋也是打仗」環球時報:許多觀眾比較好奇,繼《流浪地球》之後,你為什麼會選擇拍攝一部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
  • 多倫多亞洲電影節《我的少女時代》導演:陳玉珊專訪
    小玄兒作為貓眼電影的駐地記者,借著第19屆多倫多亞洲國際電影節,《我的少女時代》11月8日晚北美首映,對陳玉珊導演,進行了一手的專訪。A:導演:陳玉珊據我所知,臺灣很多電影如果其中使用到新面孔的話,其實都會有一個前置的工作,我們的前置過程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長,但是在我決定用新人之後,前面的排戲對我的後期拍攝來說,就很重要。因為我也是第一次當導演,我希望在現場他們是新人,但是表現不可以像新人,他們要把演員的事情做好,這樣才能讓現場的工作人員不會質疑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