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去臺灣已經是一年半以前的事了,2013年11月。卻都還記得,吃了什麼,做了什麼,遇到了什麼人。花蓮,是一個安靜得讓人有歸屬感的城市,這算不算所謂的「宜居」?
嗯,就想賴著,不走了。
花蓮民宅
因為日據是時間很長,這裡和風老宅林立,隔三差五出現在眼前,帶著淡淡的春意。整個花蓮都是草綠色的,乾淨甜美。
花蓮街頭
花蓮的節奏很慢,所有人都面帶微笑。不是日本人禮貌的笑,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質樸,因為口音的關係,他們問我是不是臺中,是不是臺北來玩的。我說不是呀,我是廈門人。他們笑得更歡了,「我們知道!對面嘛!很厲害誒,自己一個人來!」(開啟閩南對話模式blablabla~),定的民宿有些難找,我也沒有流量,一路走一路問,終於是找到了!
居所
酒瓶做的燈,水泥糊的佛像,小魚缸的潺潺流水聲。花蓮人讓我知道,不是學藝術的人才可以是藝術家。
「巷小」是一間年過七八十歲的老宅,坐落在新港街的巷子裡,有歷經了花蓮颱風地震還震不倒的竹編老土牆, 兩間和風客房,有老闆阿南的木作、彩繪和老闆娘手染被單和窗簾。
一屋子的破爛舊物,古早木頭電線桿、海膽殼、老馬桶、玻璃瓶…經過阿南的手竟然讓老宅搖身一變化為珍寶。
老闆老闆娘只是喜歡,所以不管有沒有人買有沒有住有沒有人買都一切如常,做著喜歡的事 ,打理自己的家。其實他們夫婦只是眾多花蓮人之一,不沾染一點城市的喧囂,像蓮花。
那張木作高床,讓人一坐下老是賴著不走;那個窗臺,點起燈,是朋友旅人的卸下背包放鬆小酌的居酒屋,只不過燒酒烤串是來自巷口的阿嬤啦~hhhhha~
雨後巷小的夜
可能我這麼愛花蓮,跟花蓮細細密密的雨也有點關係。喜歡空氣裡有小雨的味道。
覓食
慢慢走,把一整個花蓮逛了一圈。其實我是沒有想說花蓮有多好吃,因為先到了臺南,再來花蓮,除了一口下去唇齒留香的蹦康肉圓和猶如火山爆發的炸彈蔥油餅,也沒什麼可驚豔的了。
#蹦康肉圓
無 法 定 義 的 美 味 肉 圓 ~
肉圓很大一顆!好像水晶包子...皮厚Q彈完全不粘牙!店家會把皮剪開,端上來的時候就能看到這醬肉交融的畫面,迫不及待咬了一口發現肉圓是炸過的,搭配甜甜鹹鹹的醬汁一點也不油膩!臺南很夯的克林臺包,還有名不副實的公正包子,瞬間都不知道是個什麼鬼了!
#炸彈蔥油餅
還沒開門就開始排隊了,吃貨迅速站隊!炸彈蔥油餅的奧妙在於這半生不熟的蛋黃在剛起鍋的情況下一咬就炸的神奇口感,我勒個去..火山噴發..當下那個感覺也還蠻清晰的!離舊時光書店很近,以至於時光書店門口寫著「禁止食用蔥油餅"...
閒晃
#「時光」二手書店
傳統的和式木造建築,木質招牌上刻著「時光」二字,有些掉漆露出了木頭的原色,更顯懷舊。嘿,難怪是賣二手書的,像時光機一樣的書店~
之前對二手書店的看法都是一摞摞書隨意放在地上供人淘,很髒很亂很破,從來沒有耐心去翻騰。而在這裡,每一本書都像找到了家一樣,有不同的分類不同的標籤,體現了自己價值和尊嚴。
每本書都是用心花時間淘來的,除了花蓮大大小小的資源回收場,甚至在世界各地收集,只為了能讓每本書找到新的主人,創造其更大價值。
從時光書店裡淘來的《歷史珍聞事典》
#花蓮文創園區(前身舊酒廠)
轉悠著到了舊酒廠,就不得不提起臺灣文創,保留早期的建築風格,延續文化的生命力。雖然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整個城市沒有高樓大廈,完全沒有現代化氣息,但那又如何?古樸本真的藝文氣質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舊花蓮酒廠)
原本計劃看田村映二的畫展,卻看了「方法之外」 ,是策展人張羽一直探討的學術方向 其目的是走出中國繪畫史以及西方藝術發展中所有經歷過的表達方法 建構我們個人的表達及方法。
文化創意是在每個角落生發,男女廁的招牌是用酒瓶做成的,垃圾桶是用木造的米酒看板,水溝蓋的圖樣則是不同的酒標籤製作而成,遠處的交通號誌牌不起眼,定睛一看上面寫的是「前有創意」。
分享
巷小:
花蓮市新港街61巷7號
電話:+886 953 759 000
蹦康肉圓(已經搬家惹,下面是新地址)
花蓮縣吉安鄉莊敬路1號
營業時間:12:00 ~ 22:00
炸彈蔥油餅
花蓮市復興街102號
營業時間:13:00 ~ 賣完為止
時光二手書店:
花蓮市建國路8號(花蓮公所旁7-11對面巷子)
電話:03-8358312
營業時間:13:00 ~ 22:00周一休息
花蓮文化創意園區:
花蓮市中華路144號
開放時間:9:00 ~17:00 周一閉館
本文內容原創!原創!原創!
❤️此處應有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