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原理:增長假設X事物的三種關係X貝葉斯公式

2020-12-23 運營之術

增長假設

提出正確的增長假設對增長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雖說寫增長假設文無定式,但從增長工作中,我摸索出一套增長假設的寫作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清思路,寫清楚增長假設。

公式 1 :

假設【某功能】的【某指標】跟【某元素】具有【事物的三種關係】,如果我們能優化【某元素】,就能提升【某指標】,進而提升【某指標】。

說啥子呢?舉個例子:

增長假設:假設購買按鈕的點擊率購買按鈕文案具有相關性,如果我們能優化購買按鈕文案,就能提升購買按鈕的點擊率,進而提升整體購買率

增長策略:測試3種文案策略的轉化率:製造緊迫感,製造場景,利益誘惑:

實驗方案:

對照組:立即開通

實驗組1:馬上搶購

實驗組2:開通看孩子

實驗組3:現在開通,立省500元

進階版:如果你能預估出增長的數值,你可以這樣子寫:

公式 2 :

假設【某功能】的【某指標】跟【某元素】具有【事物的三種關係】,如果我們能優化【某元素】,就能提升【某指標】,預計提升【某指標】【某數字】。

別說了,你舉例子吧:

增長假設:假設會員的購買率跟未付費用戶是否體驗過會員產品具有相關性,如果我們能讓所有未付費的用戶體驗過會員產品,預計能帶來會員開通率125%的增長。

增長策略:通過數據發現,日活的未付費用戶,從打開 App 到體驗會員,漏鬥轉化只有20%,所以我們將在未付費用戶的常用的功能或頁面上增加具有吸引力的入口樣式,引導用戶點擊體驗會員,通過實驗觀察上述假設的效果。

實驗方案:

對照組:首頁入口

實驗組1:首頁入口+我的頁面入口+信息流入口

事物的三種關係

在統計學中,認為事物間一共存在三種關係,分別是因果、共變和相關

因果,一個事物是另一個事物產生的原因。比方說溫度升高,你感覺到熱,前者就是因,而後者就是果。

共變,兩個事物間表面上看似有聯繫,實際上不存在直接聯繫,它們只是都和第三個事物有關。比方說溫度計上的數值和你熱的感覺,二者之間實際上並沒直接聯繫(如果你因為熱,就去把溫度計拆了,你不會感覺更涼快),這兩個變量只是和溫度有關而已。

相關,兩個事物在變化方向大小上存在一定的關係,但又不是很明顯的因果關係或是共變關係。比方說你熱的感覺和你心情的煩躁程度,不能說是因為熱,導致了你的煩躁,因為有時候即便你感覺很熱,你也會心情很舒暢(比方說泡溫泉),但二者間也並不是不存在直接聯繫。此時的關係就可以被定義為相關。

我們工作分析中,一般常用到因果和相關,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會聽過這樣一句話,老闆又把相關性當成因果性啦!其實我們可以用概率來理解這2個概念,發生概率小於30%,是弱相關,發生概率大於30%小於50%,為中等相關,發生概率大於50%,為強相關,發生概率100%,自然就是呈因果性了。

而共變性也是常見的歸因錯誤。11月用戶的使用時長漲了,訂單數也上漲了,所以是使用時長的上漲帶來了訂單數的上漲,我們下個月的 kpi 就定用戶的使用時長了。於是產品經理下個月上了多款休閒小遊戲,用戶使用時長大漲,但訂單數卻下降了。聰明的你一定一眼就看出來了,11月使用時長和訂單數上漲,是因為日活漲了,這兩個變量只是和日活有關而已。

貝葉斯公式

上面第二個增加假設,我們預估增長是125%,這個125% 怎麼來的,拍腦袋的嗎?當然工作中很多情況我們是可以拍腦袋的,但地球上有個預測未來的貝葉斯公式,可以讓我們更具科學的拍腦袋。

貝葉斯公式是用於當信息有限時,如何運用有限的信息預測未來事件發生概率的工具。

太玄乎了,你算命呢?舉個例子:

程式設計師小黃今天很苦惱,因為產品經理小徐見到他就笑的一臉邪魅,小黃很擔心這TM 都要上線了,小徐是不是又要改需求?於是他用貝葉斯公式計算了一下小徐改需求的概率:

根據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小黃這樣假設:

1)要求解的問題:小徐改需求,記為A事件

2)已知條件:小徐對小黃邪魅笑,記為B事件

所以,P(A|B)表示小徐衝小黃邪魅笑這個事件(B)發生後,小徐改需求(A)的概率。

上貝葉斯公式:

其中P(A),我們稱為先驗概率,即一個預估值。小黃按對小徐的了解,小徐每次需求都會有改動,所以這次至少有5成也會想改。

P(B/A) /PB,我們稱之為可能性函數,這是一個調整因素,即我們用這個來調整我們先前預估P(A)這個先驗概率,校正成比較準確值

小黃認為P(B/A),如果小徐改需求,肯定要來笑著來求他這個爸爸,所以這個概率是1。接著問了下其他的程式設計師同事,平常小徐會對他們笑的一臉邪魅嗎?反饋小徐平常還算正經,不多,大概就是20%吧。所以P(B/A) /PB 是5。

於是小黃現在可以得出:

P(A|B)=P(A)* P(B|A)/P(B)=50% *5=250%;

這傢伙鐵定要改需求。

小徐:Hey 小黃,我有個想法….

小徐:我大意了,沒有閃,程式設計師不講伍德,耗子尾汁。

回到我們一開始舉的例子:

增長假設:假設會員的購買率跟未付費用戶是否體驗過會員產品具有相關性,如果我們能讓所有未付費的用戶體驗過會員產品,理想狀態能帶來會員開通率125%的增長。

那這個125% 是怎麼得來的呢?

首先:

1)我們將開通會員,記為A事件

2)將體驗會員產品,記為B事件

請下貝葉斯:

P(A),因為會員開通率有歷史數據,拿11月的數據來預估,11月所有日活未付費用戶的會員開通率是4%,

P(B/A)因為根據11月的數據,90% 的用戶開通會員前,都體驗過會員產品,所以我們也可以記做 0.9;

P(B) 還是拿11月的數據來看,日活未付費用戶11 月體驗過會員產品的體驗率是40%,

於是P(B/A)/ P(B)是2.25;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未付費用戶體驗過會員產品,並且會開通的概率為:

P(A|B)=P(A)* P(B|A)/P(B)=4% *2.25=9%;

於是(9-4)/4=125%

因為水平有限,以上只是對貝葉斯公式的簡單解釋。

作者:Evan 產品sense

相關焦點

  • 貝葉斯分析解碼誰是臥底的遊戲
    貝葉斯公式,這個機器學習中最基礎的原理,也可以用在指導我們玩好這兩個遊戲。首先談概率,概率這件事大家都覺得自己很熟悉, 叫你說概率的定義 , 你卻不一定說的出,我們中學課本裡說概率這個東西表述是一件事發生的頻率, 或者說這叫做客觀概率。
  • CFA乾貨放送——貝葉斯公式
    高大上的公式跟我什麼關係呢?它除了是個公式還是個公式呀!NO!NO!NO!很多粉絲都是懸疑推理劇的鐘愛粉那你們是否知道CFA裡面的貝葉斯公式在偵破案件時十分有用!!!無論是要通過考試還是要成為小偵探都要來認識一下它所謂的貝葉斯定理源於貝葉斯生前為解決一個「逆概」問題寫的一篇文章,而這篇文章是在他死後才由他的一位朋友發表出來的。
  • 三種方式計算不定積分∫x√(x+1)dx。
    主要內容: 通過根式換元、分項湊分以及分部積分法等相關知識,介紹不定積分∫x√(x+1)dx的三種計算方法和步驟。 根式換元法: 設√(x+1)=t,則x=(t^2-1),代入得: ∫x√(x+1)dx =∫t*(t^2-1)d(t^2-1), =2∫t^2*(t^2-1)dt, =2∫(t^4-1t
  • 三種方式計算不定積分∫x√(x+1)dx
    主要內容:通過根式換元、分項湊分以及分部積分法等相關知識,介紹不定積分∫x√(x+1)dx的三種計算方法和步驟。根式換元法:設√(x+1)=t,則x=(t^2-1),代入得:∫x√(x+1)dx=∫t*(t^2-1)d(t^2-1),=2∫t^2*(t^2-1)dt,=2∫
  • 求y=√(x^2+1)+√(x-1)^2+1的最小值及x
    主要公式:1.兩點間距離公式|AB|=√[(a1-b1)^2+(a2-b2)^2];2.冪函數導數公式:y=x^(1/2),則dy/dx=(1/2)x^(-1/2)。方法一:兩點間直線距離最短根據題意,設A(0,1),B(1,1),C(x,0),則A,C兩點的距離為:|AC|=√[(0-x)^2+(1-0)^2=√(x^2+1);同理,B,C兩點的距離為:|BC|=√[(1-x)^2+(1-0)^2],=√[(x-1)^2+1]。
  • 求y=√(x^2+1)+√(x-1)^2+1的最小值及x值
    主要公式:1.兩點間距離公式|AB|=√[(a1-b1)^2+(a2-b2)^2];2.冪函數導數公式:y=x^(1/2),則dy/dx=(1/2)x^(-1/2)。方法一:兩點間直線距離最短根據題意,設A(0,1),B(1,1),C(x,0),則A,C兩點的距離為:|AC|=√[(0-x)^2+(1-0)^2=√(x^2+1);同理,B,C兩點的距離為:
  • 純貝葉斯神經網絡沒有意義?OpenAI科學家何出此言?
    貝葉斯定理的核心是條件概率分布之間的關係:毫無疑問,這是非常強大且基礎的關係,但任何「信念更新」(belief updating)或「可能世界分布」(distributions over possible worlds)的概念都只是後此謬誤(post hoc)的解釋。
  • 入門| 貝葉斯線性回歸方法的解釋和優點
    出於這種考慮,最近我努力學習和應用貝葉斯推斷方法,補充學校課程所學的頻率統計方法。貝葉斯線性模型是我最早對應用貝葉斯推斷的關注點之一。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許就是將一個概念介紹給別人。本文是我介紹貝葉斯線性回歸的一次嘗試。我會對線性回歸的頻率派方法做一個簡要的回顧,介紹貝葉斯解釋(Bayesian interpretation),並查看將其應用於簡單數據集的結果。
  • 貝葉斯定理還能用來把妹?
    根據貝葉斯定理,我們可以得出:這個是由貝葉斯定理,結合劉同學嘗試的結果,重新估計小姐姐對劉同學好感度的公式,對於這種無法進行大量重複實驗求取其概率的情況,貝葉斯派的做法是:先假設一個非常主觀的概率,然後通過反覆測量(觀測/嘗試),來修正這個概率,使其變得客觀
  • 清華大學朱軍:貝葉斯學習回顧與最新進展|YEF 2020
    如上圖所示,右邊三條曲線刻畫了「有用」信息的增長速度,其中最快的增長速度為N的1/2次方。這反映的事實是,有用信息的增長「跟」不上模型體量的增長速度。這種形式模型的不確定性,直觀的體現為過擬合的現象。通常模型給的輸出(例如深度神經網絡)往往是一個概率,研究員通常把此概率解釋成置信度。而實際上並不能反映不確定性的因素,這種度量也過於樂觀。
  • 貝葉斯定理還能用來把妹......
    這個是由貝葉斯定理,結合劉同學嘗試的結果,重新估計小姐姐對劉同學好感度的公式,對於這種無法進行大量重複實驗求取其概率的情況,貝葉斯派的做法是:先假設一個非常主觀的概率,然後通過反覆測量(觀測/嘗試),來修正這個概率,使其變得客觀。而超模君讓劉同學去試探一下,就是為了獲取本次的觀測結果。這個是之前超模君盲猜的妹子對劉同學的好感度,也就是貝葉斯定理中的先驗概率(先於試驗/觀測的概率)。
  • 求y=x+√(1-x)在區間「-1,1」上的最值的方法
    主要內容:分別介紹用換元法、導數法和平方法計算y=x+√(1-x)在區間[-1,1]上最大最小值的思路和步驟。用到的公式:1.y=cx,則y'=c。其中c為不為0的常數。2.y=√(a-bx),則y'=-b/2√(a-bx)。
  • 文科數學高考必背公式總結
    =2sinAcosAcos2A=2(cosA)2-1=(cosA)2-(sinA)2=1-2(sinA)2tan2A=2tanA/[1-(tanA)2](sinA)2+(cosA)2=1二、誘導公式公式一:設α為任意角,終邊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數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
  • 已知2/x+1/y=1,求x+y的最大值的四種方法
    主要公式:1.均值不等式:正實數a,b滿足a+b≥2√ab。2.柯西不等式:對於四個正實數x,y,b,c,有以下不等式成立,即:(x+y)(b+c)≥(√xb+√yc)^2,等號條件為:cx=by。方法一:「1」的代換x+y=(x+y)(2/x+1/y)=(2+1+x/y+2y/x)利用均值不等式,則有:x+y≥(2+1+2√2)。
  • 專欄 | 貝葉斯學習與未來人工智慧
    果然,在第四季第 2 集中我們看到了下圖中的公式(用紅框標出)——貝葉斯定理!該定理素以其簡單而優雅的形式、深刻而雋永的意義而聞名,在今天的機器學習大潮中,貝葉斯定理仍會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其作用將日益凸顯。1. 貝葉斯定理貝葉斯定理是英國數學家貝葉斯提出的,當時的目標是要解決所謂「逆概率」問題。
  • sin(x) 爸爸和cos(x) 媽媽的對話
    我大概用了統計學+大數定律+正態分布+貝葉斯的方法,在妹紙的海量空間照片中
  • 很全面的三角函數公式及推導過程(名家收藏)
    y=tanx函數:y=tanx;定義域:{x|x∈R且x≠kπ+π/2,k∈Z};值域:無最大值、無最小值;周期性:π;奇偶性:奇函數;單調性:在[kπ-πy=cotx函數:y=cotx;定義域:{x|x∈R且x≠kπ,k∈Z};值域:無最大值、無最小值;周期性:π;奇偶性:奇函數;單調性:在[kπ,kπ
  • 高中數學誘導公式全集
    常用的誘導公式有以下幾組:   公式一:   設α為任意角,終邊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數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 巧用兩點間距離公式求最值
    巧用兩點間距離公式求最值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任意兩點A(x1,y1)B(x2,y2)的距離是AB=√(x1-x2)+(y1-y2),也可以寫成AB=(x1-x2)+(y1-y2),原理很簡單,以AB為斜邊,構造直角三角形,使其兩直角邊分別與坐標軸平行,利用勾股定理可得
  • 坐標正算反算公式講解
    直線段OA的距離值賦予給計算器的字母I,I>0直線OA與直線AO的方位角關係:1、 當直線OA的方位角≤180°時,其反方位角等於a+180°。2、 當直線OA的方位角>180°時,其反方位角等於a-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