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知足常樂,人生圓滿;及時行樂,人生不滿」
呃,是不是覺得有點懵圈,沒錯,我之前也是這樣覺得的,哈哈,今天咱們慢慢聊聊這個有什麼不一樣
「知足常樂」這個詞是出現在《道德經》裡面的,主要就是說:人懂得滿足,就會感到快樂 千金易得,快樂難求,也是當代成年人的真實寫照了
人慢慢長大,懂得多了,反而少了樂趣,不再如兒童一般,哪怕一顆糖都能樂呵半天
「及時行樂」這個詞很微妙,它不屬於褒義詞,也不歸類與貶義詞
褒義:在合適的時機,去做自己喜歡和開心的事
貶義:把及時行樂當做一個藉口,用來麻痺自己揮霍青春的行為,算得上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乃需要細細品味 接下來聊聊我自己的看法(僅代表本人觀點):
知足常樂:我覺得一個人是要懂得知足常樂的,為什麼呢?
因為人只有在一種感到滿足的狀態下才會激發快樂的情緒,「樂一樂,十年少」
這個滿足代表的東西還是很多的;可能是品嘗一道美食後,來自味蕾激發的滿足;
在觀看看完某一部電視、電影、綜藝節目,真正可以哈哈大笑,這個也是來自精神上的滿足;
也可能是路上看到某一朵花開的燦爛,看到陽光下照射下的世界是那麼地晴朗,也可能是一個天真兒童純真的笑容,那一刻,心靈上也會得到滿足
這種滿足感,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當你伸手和世界擁抱,世界也會擁抱你 及時行樂呢,主要也是有兩方面,一個是在合適的時機去做開心的事,比如晚飯後和家人到公園裡散步,享受一下家庭帶來的天倫之樂;也可以是閒暇時間和好友一起出去旅個遊;坐下來和老朋友一起品品茶、下下棋、喝喝酒… 當然,還有一種及時行樂,也是一種不好的典範(生活裡看到的某種想像,不針對任何東西):
放假的時候,家裡的小孩子一昧地看電視、玩手機、玩玩具,如果你訓斥他,他就會這樣回答你:「好不容易放個假,還要一直寫作業,玩一玩都不行」「為什麼我的同學都可以玩,我就不可以」
(這時候就會有家長去用一種覺得是不是孩子也要及時行樂的心態去看待這件事的時候:在孩子還天真不懂的時候去做一些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會不會給他留下一些更好的回憶,於是就會開始默認這種觀點)
還有一種挺嚴重的現象,關於青少年抽菸喝酒這個事情(本人觀點,不針對某人某物):特別是一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抽菸、喝酒、熬夜玩手機、打遊戲…
但但深入了解你會看到,他身邊一定會有這樣的隊友,有可能是父母、堂表、同事和他一樣的觀點,做同樣的事
值得讓人注意的還有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拿著三千塊錢的工資,過著八千塊錢的生活」,各種花唄、信用卡、白條層出不窮,也是一種及時行樂心理作祟,結果就是到了下個月,拆了東牆補西牆
「現在年輕有資本,想幹什麼幹什麼,別到了老了才後悔」
當然,我個人理解的是對於理想、夢想,在事業上的追逐,在成長路上的挑戰,並非是用來掩耳盜鈴的一種方式
「知足常樂」,能夠讓你更容易找到滿足
「及時行樂」,中介詞,沒有人能夠定義它,但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
這兩個詞,你get到了嗎?
(以上僅代表本人觀點,重要的事情說三次,四次也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