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的發病率節節攀升的今天,體檢時檢查的腫瘤指標已經成為了一項必查項目。很多人都希望通過檢查腫瘤指標來排除甚至早期發現惡性腫瘤。然而,是不是腫瘤標誌物正常就代表著暫時與癌症絕緣?腫瘤標誌物偏高是不是就一定罹患了某種癌症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腫瘤標誌物都有什麼作用?
腫瘤標誌物是指由腫瘤細胞產生的,存在於血液、細胞、組織或液體中,反映腫瘤存在與生長的一類物質。目前臨床上經常檢查的腫瘤標誌物有20多種。通俗點講,腫瘤標誌物就是用於反映惡性腫瘤是否存在的一類生化物質。在臨床上,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對於腫瘤的診斷、鑑別診斷、療效觀察以及預後評估具有一定的價值。
腫瘤標誌物絕對不是判定腫瘤的金標準
理想情況下腫瘤標誌物應該是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即一旦增高就應該可以確診罹患了某種惡性腫瘤,而如果正常則又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地排除惡性腫瘤。但實際上,目前沒有一個腫瘤標誌物能夠完全達到這樣的目標。也就是說,腫瘤標誌物即使增高,也並不代表一定患了惡性腫瘤,而腫瘤標誌物不增高,也並不表明一定沒有患惡性腫瘤。它對於判定腫瘤來說,它既不是一個充分條件也不是一個必要條件。例如,臨床上經常用於診斷肝癌的甲胎蛋白(AFP),在一些肝炎、肝硬化病人以及懷孕的婦女體內,其數值都會引起一過性升高。而一些較早期的病灶較小的肝癌則又可能正常。又比如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是診斷評估前列腺癌的一個重要指標,但當被檢測者患有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或者其他一些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時,也可會引起輕度的升高。因此,在臨床上若遇到某項腫瘤指標偏高的情況,必須具體地結合其他檢查來進行鑑別及明確。
腫瘤標誌物增高,應該該怎麼辦?
由此看來,對於被檢者而言,腫瘤標誌物的升高除了與惡性腫瘤的發生有關外,可能與身體某個部位的炎症感染,甚至不同醫院之間在具體檢測過程中的方法、試劑種類的差別均有關係。因此,體檢者若檢查出腫瘤標誌物增高,可先到當地正規的醫院複查,然後根據複查的結果。醫生會根據其增高的幅度、個人的症狀、既往的病史等進行一個綜合的評估。一般來說,對於特異性較低的腫瘤標誌物輕度增高,可在當地醫院一個月複查一次,若繼續在原數值範圍波動,可定期複查,若有增高的趨勢,則需進一步行其他檢查以明確原因。而對一些特異性較高的腫瘤標誌物,即使輕度升高,也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進行必要的排查。
不管怎樣,腫瘤標誌物對於篩查和早期診斷部分腫瘤的確是行之有效的一個方法。在這個得癌症年齡不分老少的時代,每個人特別是有腫瘤相關高危因素的人,每年一次的體檢還是必不可少的。小編今日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對此問題,你是否還有其他疑問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