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腫瘤指標偏高就一定是癌症嗎?

2021-01-10 百歲無慮

在癌症的發病率節節攀升的今天,體檢時檢查的腫瘤指標已經成為了一項必查項目。很多人都希望通過檢查腫瘤指標來排除甚至早期發現惡性腫瘤。然而,是不是腫瘤標誌物正常就代表著暫時與癌症絕緣?腫瘤標誌物偏高是不是就一定罹患了某種癌症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腫瘤指標偏高引起很多人的疑惑

腫瘤標誌物都有什麼作用?

腫瘤標誌物是指由腫瘤細胞產生的,存在於血液、細胞、組織或液體中,反映腫瘤存在與生長的一類物質。目前臨床上經常檢查的腫瘤標誌物有20多種。通俗點講,腫瘤標誌物就是用於反映惡性腫瘤是否存在的一類生化物質。在臨床上,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對於腫瘤的診斷、鑑別診斷、療效觀察以及預後評估具有一定的價值。

種類繁多的腫瘤指標

腫瘤標誌物絕對不是判定腫瘤的金標準

理想情況下腫瘤標誌物應該是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即一旦增高就應該可以確診罹患了某種惡性腫瘤,而如果正常則又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地排除惡性腫瘤。但實際上,目前沒有一個腫瘤標誌物能夠完全達到這樣的目標。也就是說,腫瘤標誌物即使增高,也並不代表一定患了惡性腫瘤,而腫瘤標誌物不增高,也並不表明一定沒有患惡性腫瘤。它對於判定腫瘤來說,它既不是一個充分條件也不是一個必要條件。例如,臨床上經常用於診斷肝癌的甲胎蛋白(AFP),在一些肝炎、肝硬化病人以及懷孕的婦女體內,其數值都會引起一過性升高。而一些較早期的病灶較小的肝癌則又可能正常。又比如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是診斷評估前列腺癌的一個重要指標,但當被檢測者患有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或者其他一些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時,也可會引起輕度的升高。因此,在臨床上若遇到某項腫瘤指標偏高的情況,必須具體地結合其他檢查來進行鑑別及明確。

孕婦的甲胎蛋白常常偏高

腫瘤標誌物增高,應該該怎麼辦?

由此看來,對於被檢者而言,腫瘤標誌物的升高除了與惡性腫瘤的發生有關外,可能與身體某個部位的炎症感染,甚至不同醫院之間在具體檢測過程中的方法、試劑種類的差別均有關係。因此,體檢者若檢查出腫瘤標誌物增高,可先到當地正規的醫院複查,然後根據複查的結果。醫生會根據其增高的幅度、個人的症狀、既往的病史等進行一個綜合的評估。一般來說,對於特異性較低的腫瘤標誌物輕度增高,可在當地醫院一個月複查一次,若繼續在原數值範圍波動,可定期複查,若有增高的趨勢,則需進一步行其他檢查以明確原因。而對一些特異性較高的腫瘤標誌物,即使輕度升高,也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進行必要的排查。

需根據具體的指標有針對性的檢查

不管怎樣,腫瘤標誌物對於篩查和早期診斷部分腫瘤的確是行之有效的一個方法。在這個得癌症年齡不分老少的時代,每個人特別是有腫瘤相關高危因素的人,每年一次的體檢還是必不可少的。小編今日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對此問題,你是否還有其他疑問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看完體檢報告恐慌了 腫瘤標誌物指標高是怎麼回事
    浙江在線04月28日訊33歲的孫女士近日參加了單位的體檢,體檢中心工作人員的一個電話讓她膽戰心驚:「你有一項腫瘤標誌物指標偏高,是和消化道有關的,建議去醫院複查一下。」「我是不是得癌症了?」當天,孫女士就來到醫院的專科門診,哭著問醫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體檢季,在形形色色的體檢指標中,腫瘤標誌物因為和腫瘤掛鈎,顯得格外「扎眼」。
  • 「一滴血測癌症」 系誤讀,體檢要不要測腫瘤標誌物
    實際上,羅永章本人早前也在接受採訪時糾正過「一滴血可測癌症」這個說法,準確地說,一滴血可以監測腫瘤,絕非「測癌症」。癌症,一提到這個詞就讓很多人背後發涼。對於癌症的預防和檢測,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從前不太被提起的「腫瘤標誌物」,如今也成了體檢標配。似乎不測一下,就不能安心。可現實是,很多人測完之後非但沒安心,反而更擔心。這就有點尷尬了。
  • 年年體檢卻被查出肺癌 普通體檢能查出癌症嗎
    ­  年年體檢卻還是被查出肺癌­  「這個春節我們一家人都過得不舒坦。為什麼我每年體檢都正常,而這次一發現就是肺癌呢?」渝北64歲的張先生在重慶市腫瘤醫院健康體檢與腫瘤風險篩查中心查出患有肺癌。本來在春節前,他已經拿到體檢報告,醫生也對報告進行了解讀,但他還是不能接受這個結果。
  • 腫瘤指標都正常卻是肺癌晚期?項目錯了就是「假體檢」
    湖北省腫瘤醫院腹部內科主任徐慧婷表示,儘管有一部分人每年都做去醫院進行體檢,且雖然大部分體檢中包括癌胚抗原指標,但該指標不完全是結直腸癌的預警信號,有些人可能患癌後這個指標會有明顯升高,但有些人即使患結直腸癌,甚至直到晚期,該指標也還處於正常範圍值。因此,根據此標準來判斷是否患有腫瘤,並不能獲得準備結果。
  • 李詠患癌去世,普通體檢到底能不能查出癌症?9成人都想錯了
    ➤ 年年體檢,能及時查出癌症問題嗎?定期體檢是個好習慣,但是單純的常規體檢很難及時發現癌症。● 普通體檢在查癌方面的意義:平時咱們做的絕大部分體檢屬於常規體檢,主要作用在於通過檢查各項生理指標,來檢測你的健康狀態;可以篩查常見病、慢性病。如果是已經有明顯症狀的腫瘤,也能發現。
  • 體檢報告中的箭頭代表什麼?各項指標啥意思?
    在很多人眼中,體檢就是空腹、抽血、檢查、拿報告就完事了,但其實體檢最重要的就是分析體檢報告,拿到體檢報告應該注意什麼,體檢報告中的各項指標具體什麼意思,今天就來給大伙兒科普科普~來源丨百度1體檢報告中的常用醫學術語都是啥意思
  • 為什麼年年體檢,還是查出晚期癌?
    為什麼很多人年年體檢,突然有一天告訴你自己查出了癌症,並且還是晚期?比如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李詠,從診斷出癌症到去世,僅僅17個月。於是有很多人疑惑,癌症的發生不是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嗎?有的人年年單位組織體檢,為什麼去年體檢沒有發現異常,如今卻查出癌症晚期?
  • 體檢報告裡的異常指標 哪些最重要? 留意臨界值變化
    趙小蘭說,有些體檢報告中,會出現如複查、定期檢查、進一步檢查等術語,這並不是醫生隨意開的,更不可輕視。  複查:指某一項檢查指標此次出現異常,如尿酸偏高,可能與檢查前飲酒有關,應在一周內第二次檢查。  受檢者特別要注意體檢中處於臨界值的指標。一定要注意定期體檢並要特別留意這些臨界值的變化,如果通過一段時間的飲食、運動調整仍無法緩解,應立即就醫。  尿常規  尿常規是臨床上不可忽視的一項初步檢查,不少腎臟病變早期就可以出現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 腫瘤指標高一定是癌嗎?
    核心提示:腫瘤標誌物是用於反映惡性腫瘤是否存在的一類生化物質。理想情況下,一旦增高就可以確診患了惡性腫瘤,即靈敏度應100%;如果正常則排除惡性腫瘤,即特異性100%。但實際上,目前沒有一個腫瘤標誌物能完全符合這一定義。   近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越來越高,大家都寄希望在體檢時通過檢查腫瘤標誌物,早期篩查腫瘤。
  • 今年體檢新增3項癌症指標檢測
    而在嘉定,該免費體檢項目覆蓋面不僅擴大到60周歲以上老人,且今年還新增了3項癌症指標檢測,預計有12萬老年人受益。在嘉定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人們出示「隨申碼」綠碼、測溫正常後,便可入內體檢。中醫全科副主任醫師湯偉介紹,今年,嘉定鎮街道預計將有約7000名老年人參加體檢,每天預約100多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會通知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分時段前來接受體檢。
  • 「揭秘」為什麼有的人查出癌症後很快死亡,而上一次體檢「正常...
    01腫瘤惡性程度高有一些被查出的癌症,發展速度很快,很多治療手段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胰腺癌、肝癌、膽囊癌、膽管癌、小細胞肺癌、甲狀腺未分化癌等,這些腫瘤惡性程度高,對於放化療,靶向治療等手段,效果不好。所以,治癒率是比較低的。
  • 腫瘤標誌物是癌症「信號」?先走出這些誤區!
    核心提示:腫瘤標誌物,多數是由腫瘤細胞本身產生,或者是機體對腫瘤細胞產生反應之後產生的物質,可以一定程度反應腫瘤的類型、進展情況。不過,腫瘤標誌物的升高,並完全等於得了腫瘤。而反過來,腫瘤標誌物正常,也代表完全無事。
  • 年年體檢未發現異常,卻突然查出癌症晚期,問題究竟出在哪?
    癌症?我年年都體檢怎麼可能被查出肺癌晚期?醫生你再查一遍,肯定是出問題了!」醫院裡時而會出現這種質疑聲。有些患者被查出癌症後,產生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質疑醫生的檢查結果為誤診,全民體檢的普及讓人們幾乎每年都會進行體檢,但是為什麼年年體檢都沒有發現異常,卻突然被查出癌症晚期?是誤診嗎?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 這種癌症福建高發!出現這些症狀趕緊就醫!體檢一定要看……
    很多人每年都會去做體檢,然而體檢完後,體檢報告上的指標都正常,卻在體檢後不久的某一天突然被查出癌症。這是為什麼?「很多人之所以沒檢測出癌症,是因為他們做的是普通健康體檢,健康體檢不等於防癌體檢。」此前,福建省腫瘤醫院體檢中心林金宋主治醫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 |甲胎蛋白|X光片|癌症|體檢|篩查|-健康界
    醫生通過腸鏡檢查,發現其乙狀結腸處有一新生物,取活檢後病理結果為結腸腺癌,隨後通過腹部增強CT、核磁共振等進行進一步檢查,發現吳女士已出現肝臟的多發轉移,屬於癌症晚期。這讓吳女士一家人倍受打擊,每年做體檢時癌胚抗原指數都正常,怎麼最後發現癌症時還已是晚期?
  • 看了上千份體檢報告,終於明白為什麼癌症一查出來就是晚期!
    咱們一般人做的這些體檢項目想查出早期癌症,尤其是消化道的早期癌症,幾乎不可能。 這是我電腦裡,三四年下來存的上千份體檢報告的樣本。 Pet-ct的作用主要是在對癌症進行分期,鑑別是否轉移復發,以及癌症的預後評估上。你要說,真用它查找身上可能的癌症病灶,它並沒有比我上面列的專項檢查有任何的優勢。 而且有時候,還會把根本不是腫瘤的識別成腫瘤,造成一種假陽性的結果,把人弄的心理恐慌,造成過度檢查。
  • 錦旗感謝慈銘體檢好醫生,仁心仁術挽救生命
    據悉,2015年李先生70歲在慈銘體檢時,報告顯示PSA前列腺腫瘤篩查指標偏高,在慈銘醫生的建議下,李先生在女兒的陪同下到各大醫院複查,李先生女兒介紹道:「我們連著3個月3次複查後結果都顯示PSA指數異常,幸運的是確診為癌症0期,我們全家人都特別感謝慈銘,救了父親一命!」
  • 腫瘤和癌症是一個意思嗎?得了腫瘤就一定治不好了嗎?醫生來解惑
    近日2020年的癌症數據被發布出來,這又引發了大部分人的關注,因為權威機構根據這個數據,對全球癌症的發病率、死亡率以及發展趨勢,也都做了一個預估,在數據裡面,中國去年癌症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400萬,是世界第一,這跟中國人口多,基數大也有一定的關係,但是癌症對人體傷害太大,讓人對他避之不及,在臨床中也會遇到一些患者
  • 女子年年體檢「正常」卻癌症晚期,那還要不要體檢?
    今年50多歲湖北武昌的吳女士,平時很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每年都會去醫院進行常規體檢。一個月前她突然出現持續便血的情況,趕緊到醫院就診。醫生通過檢查,發現吳女士為結腸腺癌,並已出現肝轉移,屬於癌症晚期。這讓吳女士一家人備受打擊,每年做體檢時「癌胚抗原」都正常,怎麼最後發現癌症時已是晚期了呢?原來,「癌胚抗原」這個指標不完全是結直腸癌的預警信號,有些人可能患癌後這個指標會有明顯升高,但有些人即使是癌症晚期,這個指標還在正常範圍內,因此用癌胚抗原來判斷是否患有腫瘤是不準確的。
  • 體檢報告中,哪些指標應重點關注?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調查者中,63.6%的人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62.6%的受訪青年表示平時壓力大,怕體檢查出問題;60.9%的受訪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作」得太多,已經給身體造成了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