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影院因「禁止外帶食品」而引起的訴訟糾紛可說是屢見不鮮。而大眾媒體與工商部門對此的報導也更多傾向於維護普通觀眾的利益,在這方面,包括萬達、大地等院線公司都嘗過「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感受。
而如果你有心在網絡上輸入「影院禁止外帶食品」等字樣,看到的新聞也大多是諸如「霸王條款」、「責令賠償道歉」的負面標題報導。
那麼,到底有沒有人能站在相對客觀中立,又了解情況的立場上談談這個問題呢?好吧,之前也許沒有,但今天艾維電影就要來說句公道話了。咳咳,請給我五分鐘時間,醞釀一下情緒。
1、影院為什麼不讓外帶食品?
眾所周知,人家開影院為了什麼,自然是賺錢養家餬口。因此,就如同飯店不讓自帶酒水一樣,賣品銷售作為影院利潤的主要來源之一,其重要性也僅次於票房分成。而一張電影票別看有時能賣到四五十塊錢,但刨掉林林總總的各種分成稅費,剩下的也就能交交水電費、場租費而已,至於其他的人工和設備折舊費用,則還要靠賣品和映前廣告來補貼,所以你如果是個心態比較平和的人,哪怕自己不買爆米花,也不能壞了規矩,讓影院的小姐姐們沒飯吃不是?
哪怕退一步說,人家影院發不發工資和你沒半點關係,你就是要自帶食物進場,但總也要考慮其他觀眾的感受吧,食品的氣味會不會影響到別人?咀嚼食物的聲音會不會太響?而且你有沒有考慮過,如果有人帶頭壞了規矩,接下來影院吃什麼東西都沒人管,反過來別人會不會影響你的觀影情緒呢?
我們知道,電影院作為一個供觀眾欣賞電影藝術的場所,對環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相應的前期投入也非常巨大,上至影廳建設的聲學設計(隔音、吸音與音箱擺放等),下到放映機、銀幕的投影效果,乃至座椅間距、地燈設計,一切都是為了給觀眾帶來更純粹的觀影體驗。在此情況下,確實只有少數的幾種食品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最終被認為適合在影廳裡食用。另外,中國人的素質差異又比較大,也許你只是在外面買了桶便宜點的爆米花,但其他人要是在影院嗑瓜子呢?到時誰又來保證你的觀影利益?
2、影院「禁止外帶食品」到底違不違法?
昨日,艾維電影就這一問題特地諮詢了專業律師,得到答覆如下:
「禁止外帶食品」確實限制了消費者的權利,而且,由於各家影院都「禁止外帶食品」,也使得觀眾失去了「用腳投票」的選擇權。因而,從某種程度說這確實是一個「霸王條款」。
但在另一方面,與飯店「禁止外帶酒水」不同,影廳作為一個特殊的公共場所,對室內環境的要求比較嚴苛。一個影廳裡如果坐著幾十個人,這些人在「外帶食品」的問題上不僅與影院有利益衝突,互相之間也容易產生矛盾。外帶食物看上去是觀眾的正當權利,但如果你的權利行使損害到其他觀眾的權利,就顯然失去了正當性。電影院要追求利潤最大化,「禁止外帶食物」固然是為了搞壟斷經營,但同時也是為了維護觀影環境,以吸引更多觀眾。
綜上所述,如果顧客心疼腰包,大可以情緒化地抱怨。但消協人士則不宜先站隊,更應從專業角度分析影院的經營選擇,找出使影院與顧客雙贏的方式(這也是艾維電影發布這篇文章的初衷)。
3、「禁止外帶食品」的雙贏途徑在哪裡?
前文說了,艾維電影要站在相對客觀中立的立場上看問題,所以在拐彎抹角的說了那麼多影院好話後,下面也要適當提點影院幾句。
首先,影院服務人員在勸阻觀眾不要外帶食品時,態度是不是過於生硬?你是僅僅對觀眾說:「喂,我們影院不讓外帶食品。」還是溫言暖語的勸服:「麻煩您將食物先寄存下,上面規定不讓外帶入場,我們也很為難。」
其次,影院有沒有為觀眾提供解決問題的合理途徑?在這個問題上,影院不是執法部門,服務人員也沒有沒收食品,或強行限制觀眾人生自由的權利,只能是好言勸阻,實在不行甚至還得賣萌裝可憐,但建議在檢票口附近設置便利的免費寄存櫃,甚至在個別觀眾執意要帶食物入場時,影院服務人員也可相應退讓,只要對方口頭上答應不吃,也就算息事寧人了。
最後,影院也要讓顧客在面子上過得去。特別是遇上幾個朋友、一家人,或者戀人一同來觀影的,影院服務人員在勸阻時就更要掌握技巧了。對於這類客人,我們可以說「您的孩子真可愛啊,不過我們影廳不能外帶食物,望見諒,您可以寄存在我這,或者到那邊購買爆米花家庭餐。」或「幾位美女,我們影院不讓外帶食物的,實在對不起,您可以先存在我這,賣品部有適合您的無糖飲料和低脂食品。」不知道這樣會不會讓人容易接受點呢?
(本文由艾維電影原創,轉載需添加白名單)
——往期推薦——
又是一年3·15 解讀影院熱點表象背後的哪些「小動作」
【時評】「觀影提示」說沒就沒,中國樂天影城恐不復存在……
影院成功,選址佔一半——Auto cinema也不例外
2017年新玩法,影院+微影院?
影院的「女生節」3.7元電影票為什麼不如「雙十一」受歡迎?
影院經營要特立獨行 但且勿忘初心!
影院的各位,你們可能看了假的票房數據
真愛粉請點右上角,在訂閱號中點擊「置頂公眾號」按鈕,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更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