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公知翻車為你說句公道話

2020-08-28 三秒六

高曉松,公知翻車,為你說幾句公道話。

二十八號,高曉松做了一場直播,結果慘不忍睹,被罵的狗血淋頭。最後迫於無奈,人民日報關閉了直播,還刪除了原來的微博宣傳貼。

本以為事情就此平息,但第二天高曉松直播翻車熱搜登頂,無數的網民都知道高曉松被罵到自閉的事情。結果就是了解不了解事實的人都出來要罵一頓高曉松各大自媒體平臺罵聲一片。為了客觀真實的表達我的觀點,我來整合一下對高曉松的批評以此逐條分析為高曉松說幾句公道話。

第一點,高曉松是一個美國人。確切的說是一個由中國國籍改到美國國籍的華人。最根本的問題是說高曉松不愛中國。

首先我想說轉換國籍真的就說明這個人不愛國了嗎?並不是。國際社會認可了這種轉換國籍的方式,這種方式合理也合法。如果一個人轉換了國籍可以更好地造福世界我覺得沒有任何的問題。對於科學對於學術不分國界。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每年有那麼多的社會精英,學術專家加入美國國籍。因為事實是,在學術上,我們真的比不過許多歐美國家,這他媽就是事實,國際社會認可的論文是SCI,不是中國的機構發表的論文,這一點就說明我們的學術能力和科學氛圍,設備以及學術交流環境確實差很多。

如果國內真的生活環境,學術環境,經濟環境都遠高於美國,那麼多的名校生那麼多的精英會去美國留學,加入美國國籍嗎?不要讓政治凌駕於學術和科學之上,這是很可悲的。如果政治束縛科學的發展束縛了每個人追求幸福的能力,那麼政治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政治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的發展,而不是束縛每個人的追求和理想。

所以請不要用愛國做道德綁架。

第二個是說高曉松是歷史製造機,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他對臺灣歷史的說法和關於蘇俄布爾什維克的歷史說法以及還有對韓戰期間中國戰俘的歷史敘述。

必須要說明的是歷史沒有真的,記錄的角度不同記錄的方式表述歷史的方式都能影響到歷史的真實性。

高曉松所能接觸到的歷史真相完全肯定地說是要比我們多得多,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如何了解更真實的歷史。 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接觸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政治立場上的人手中的歷史一手資料。而高曉松做到了。

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高曉松真的是歷史製造機,那為什麼從來沒有一個歷史專家蹦出來說,高曉松你說的不對你在瞎扯淡。高曉松的侃大山節目從曉松奇談到曉說火的一塌糊塗,幾十億播放量。如此多的關注度,也從來沒有一個專家說你說的歷史是捏造的。而網線後面的你,狗屁不懂連幾本歷史一手資料都沒讀過就在這裡說高曉松是歷史製造機?

你真的是理性地看待這些歷史的嗎?

而且這樣的節目除了主觀的感受,其他的客觀事實比如說歷史表述,後面有一大堆的工作人員會為高曉松考證,絕對不會胡亂瞎說 ,稍微長點腦子的人都能知道這幾點,所以那些在微博上一頓臭噴的網民,你們真的理性認真的以嚴謹態度來求證問題了嗎?

第三個就是關於高曉松總是拿歐美和中國做對比,來說事。說他是印吹,美吹,日吹甚至有說是精日分子。

對於這種說法我真的很無語,本人從曉松奇談一直聽到曉說結束,幾乎所有高曉松的節目都聽過。很多時候高曉松節目中只是主觀表述對這個國家的觀感,這有什麼好噴的呢,印吹沒吹的意思不應該是不了解事實捏造真相嗎,而高曉松並沒有捏造任何一條每個國家的事情和觀感。

最後我想說為什麼我們要拿一些歐美國家的優勢和我們對比說事情,不是為了證明我們的國家有多麼差勁而是為了讓我們的國家更好國內的政治生態社會環境國民素質更高。孩子的家長也總是這樣只能看到別人的長處,這恰恰證明了我們對祖國的愛。如果我真的一點都不關心我的國家,我不會拿這些對比的,曉松也是這樣。

相關焦點

  • 為高曉松說幾句公道話
    以我所看過的高曉松的節目做判斷,他不能算一個崇洋媚外的人。明朝三無只是他對朝代的看法,也許他就是一個唐粉宋粉明黑呢,無論他說得對不對,這個上升不到不愛國的層面。鄭成功的老爸鄭芝龍是大海盜,海盜與倭寇是混在一起的,很多倭寇其實就是中國的海盜,鄭成功早年跟著他爸縱橫海外時,說他是倭寇也沒有錯到離譜。
  • 被罵到直播不下去,高曉松的公知人設,為何一夜間崩塌到如此地步
    在高曉松這裡,情況實際也差不太多,網友在意的,已經不是高曉松在說些什麼,而是不想聽高曉松或者馬東這些人說。可以說到了「人醜衣裳破,說啥都是錯。」的地步。在開噴的網友眼裡,高曉松和許多「中國美人」、「黃阿瑪」一樣,拿著國外身份,然後又回來人模人樣地指手畫腳,掙中國人的錢,然後錢再去美國使費,給美國人交遺產稅,換句話說,晶片已經換了另一個嬸兒了。
  • 當無知驅逐公知,高曉松懵了!
    有人疑惑不解:最近高曉松被罵的那些都是真的嗎?他真是美分嗎?有人幸災樂禍:高曉松這幫公知已經翻車了,你站錯臺啦!有人義憤填膺:他一個美國人,掙著中國的錢,還大談家國情懷,太無恥了!。。。高曉松和他的小夥伴們到底說了什麼人神共憤的話呢?沒有人能告訴我。我懷疑那些擊掌相慶奔走相告的,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反正跟著罵就對了。甚至他們連這八個公知都認不全,更別提讀過他們的作品。反正名氣最大的就是高曉松和馬東,逮著這兩個算他們倒黴。
  • 高曉松今天才翻車?太晚了
    這話是張學良的原話不假,但你要加上開頭和結尾,意思根本不那個意思。高曉松這期節目就是惡意的把張老先生的話,剪出那麼幾段來支持他高某人的觀點。 高某人什麼觀點呢?——張學良在他嘴裡,已經快不是人了。我說張學良作為一個歷史人物,無能,怯懦,志大才疏,這些東西可能是有的,但也絕對不是高曉松講的那樣,幾乎連人倫都沒有了。 高曉松說什麼呢?
  • 高曉松直播翻車後的第10天,重發微博,看他怎麼說?
    6月28日,由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人民文學出版社和蜻蜓FM發起,高曉松策劃的《名人讀名著》公益節目上線,由高曉松、馬東、麥家等名人在新華網直播,為青年推薦名著。三、攻擊人民公知形象從2012年開始,高曉松做過的脫口秀節目很多:《曉松說》、《曉說》、《曉松奇談》、《矮大緊指北》、《曉年鑑》、到最近的《探世界》。
  • 論公知們的倒掉
    ,直到今天,通過眾多媒體平臺的發酵,高曉松直播翻車的事已經天下皆知。除了高曉松之外,還有奇葩說的馬東及鸚鵡史航,還有作家江南等,大都是三觀被高曉松認可的人。直播平臺也是非常高大上,除了選定的直播平臺,高稱新華網也同步直播。完美的策劃,強大的平臺,這麼多有頭有臉的名人,合在一起搞的直播,竟然直接翻車了。這個事有意思。二為什麼會翻車呢?
  • 高曉松直播翻車沉默的背後:真相是被現實的招安與苟且
    還有人直罵他一個大學沒畢業的假公知冒充什麼學者,有什麼資格帶領大家讀名著?當然馬東也挨了罵,於是有人為馬東不值,認為他是被高曉松帶溝裡去了。猶記得前幾年,有篇文章特別火《年少不懂高曉松,讀懂已不再少年》,對高曉松的熱血青春及生活方式的讚賞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一轉眼,曾經被無數人頂禮膜拜的驕子就被罵得狗血淋頭,成為一枚時代的棄子。有人說,高曉松「公知人設」的翻車說明時代變了,年輕人的是非判斷力強了,不容易忽悠了,這一點我不太同意。
  • 直播翻車精神汙染?高曉松淪落至此!真心不冤
    其實我認為這場直播雖然翻車,但其影響力應該已經到位了,雖然這個影響力是負面的。事後網上對高曉松的批判一浪高過一浪,甚至被他的老前輩司馬南在節目裡嘲諷的一文不值。網友對高曉松的認知轉變過程,用這句話概括再合適不過轉眼,曾經被無數人頂禮膜拜的驕子,被罵的是狗血淋頭,成為一枚時代的棋子。這其中究竟有何奧妙呢?高老師以前我們都說他的身份是音樂人,他確實創造出了不少家喻戶曉的歌曲,而且這些歌曲在樂壇有著一定的地位,但是現在提及他都是會被冠以公知的稱號。那現在說說工資扣在高老師頭上合適嗎?首先什麼是公平?
  • 我看中國的公知現象
    最近高曉松做了一場直播,結果出現了大型翻車現場,直播開始後,評論區罵得狗血淋頭,意識到問題的直播方,緊急中斷了直播。
  • 《我和我的家鄉》高曉松戲份被全刪:國籍問題最諷刺
    比如《最後一課》中的王俊凱和楊紫,《回鄉之路》中的吳京和王源等,這些角色雖然都只有簡單的一兩句臺詞,但都是超強明星客串。 目前來看,原因大概可以總結為2個: 第一,高曉松的公知身份 在一開始,公知其實一個褒義詞,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隨著我國國民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公知逐漸開始成為一個貶義詞。所謂公知,這類人最典型的行為,就是胡編亂造,扭曲事實。
  • 「音樂才子」,「人生導師」,「直播翻車」——高曉松的雙面人生
    ,然後痛哭流涕地跟我爸說:你要不要跟我談談心呢?內心很悲涼,那之後到父親去世的二十幾年,高曉松和父親說過的話沒有二十句,吃過的飯只有三頓。 被嫌棄的出生,冷漠的父子關係,冰冷的家庭氛圍,讓他的內心充滿了孤獨和不安全感,同時也對世界、對人性都充滿了悲觀的色彩,成長的經歷塑造了高曉松的雙面性格,也為他之後璀璨的人生道路埋下了很多的隱患。
  • 2020年名場面:公知被罵,劣跡藝人被資本放棄,時代在變革
    人生的意義或許不再只限於你賺了多少錢,更在於一個安全的環境,以及一個健康的身體。 對於娛樂圈來說,這一年多來發生得太多,公知名聲變臭,娛樂圈在肅清等等,總之這一年,時代正在以它的節奏在進行變革。
  • 《殊途同歸 第二季》S02E03 為繼母說句公道話
        看到第三集的評論,想為繼母說句公道話:悲劇發生幾個相關者都有責任,包括繼母、父親,但根源所在還是男主,他的確是有嚴重的心理或精神問題。劇中沒有正面描寫繼母心理,也沒有給出事實和證據說明她就是心黑,但相反,大量細節描寫了男主的心理和精神問題:雖然未必能說就是精神病,但用偏執、抑鬱、臆想等形容他至少不會錯。
  • 為「不是特工的特工爺爺,沒有動作的動作片」說句公道話
    同樣以特工為主角的《11處特工皇妃》已經開拍,名字卻被改成了《楚喬傳》。向《甄嬛傳》、《羋月傳》、《黛玉傳》、《女醫·明妃傳》看齊,就是不讓你從名字猜出劇情,非常有「創意」。祖孫之間的溫情各位自己就可以在家看,還是以自己為主角的,何苦去電影院看呢?本來社長是不想點評這個片子的,畢竟質量一般。說句不厚道的話,不是追求影院效果的特效大片,沒有多少零花錢的學生黨大可以等著在網上看。但看到網上罵聲一片,很多都是為罵而罵,仿佛罵完就高人一等一樣,社長覺得有必要說句公道話,當然以不劇透為前提。
  • 為妖魔化的影院「禁止外帶食品」說句公道話!
    而如果你有心在網絡上輸入「影院禁止外帶食品」等字樣,看到的新聞也大多是諸如「霸王條款」、「責令賠償道歉」的負面標題報導。  那麼,到底有沒有人能站在相對客觀中立,又了解情況的立場上談談這個問題呢?好吧,之前也許沒有,但今天艾維電影就要來說句公道話了。咳咳,請給我五分鐘時間,醞釀一下情緒。  1、影院為什麼不讓外帶食品?
  • 難得,宋祖德竟然說了句公道話,這次得到了網友的力挺
    以往他都是一副討人厭的嘴臉,今天竟然說了句公道話,挺讓人佩服的。他說:炒作戀情是戲子走紅的捷徑。這個言論得到了不少網友的支持,有的網友說:雖然我對宋祖德沒好感,但這段話我還是很贊成的!以前特討厭宋祖德,現在也沒變,但這個人這次說得還挺在理。我們畢竟是吃瓜群眾,宋祖德更接近於娛樂圈,他上面說的這些話一定不是憑空捏造的。
  • 難得,宋祖德竟然說了句公道話,這次得到了網友的力挺!
    以往他都是一副討人厭的嘴臉,今天竟然說了句公道話,挺讓人佩服的。他說:炒作戀情是戲子走紅的捷徑。這個言論得到了不少網友的支持,有的網友說:雖然我對宋祖德沒好感,但這段話我還是很贊成的!我們從宋祖德的言論中得到這樣一個消息。娛樂圈經常有藝人這麼幹,故意放出真真假假的戀愛消息,然後關機,等外界炒作得差不多了再打開手機。
  • 高曉松直播被罵到停播,國籍問題成焦點,4個關鍵詞分析挨罵原因
    現在,高曉松頭上有音樂製作人、流行歌曲詞曲創作者、導演、編劇、董事長等很多光環。在這麼多光環中,有一個光環是高曉松非常不想要,但卻始終扔不掉的,這個光環就是「公知」。在昨天的直播中,高曉松就因為頭上的「公知」光環被觀眾一直罵,導致這場直播開始沒多久,就被觀眾罵到停播。
  • 高曉松直播被罵到停播,國籍問題成焦點,4個關鍵詞分析挨罵原因
    在昨天的直播中,高曉松就因為頭上的「公知」光環被觀眾一直罵,導致這場直播開始沒多久,就被觀眾罵到停播。事情的起因,要從《人民日報》籌劃發起的「名人讀名著」活動開始說起。適逢畢業季,《人民日報》邀請高曉松、馬伯庸、江南、馬東、史航、魯豫、白茶、麥家等八位嘉賓,用直播的方式講讀文學名著,以此為畢業生們送去寄語和祝福。
  • 51歲高曉松直播被罵到退場,網友:你的文化自信,有些過頭了
    高曉松,有一個筆名,人稱「矮大緊」。說到這個名字,你可能已經想到他那「五大三粗」的體型模樣。高曉松說:「人都有兩面性,所以高曉松為名的作品都是陽光,美好,回憶,愛情為主題,相反矮大緊就是以憤怒,悲哀,絕望為主題。」是的,和他對音樂以及對自己所闡釋的一樣,高曉松的言論也多少透露著兩面性,以至於經常被質疑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