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很多人來說,這是時代的分水嶺。
特別是疫情的發生,讓很多人在災難面前,幡然醒悟。人生的意義或許不再只限於你賺了多少錢,更在於一個安全的環境,以及一個健康的身體。
對於娛樂圈來說,這一年多來發生得太多,公知名聲變臭,娛樂圈在肅清等等,總之這一年,時代正在以它的節奏在進行變革。
以高曉松為代表的公知們不再受尊崇,正在被時代拋棄
2020年6月,微博上貼出了一張主題為「特別直播,八位文化名人送上畢業寄語」的海報。
這8位名人,他們一個個在很多觀眾的眼中,不僅是名人,更是掌握著話語權的公知。
但是本來是一場充滿著濃鬱「文化氣息」的直播,結果卻慘不忍睹。可能連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被罵得那麼慘。
高曉松直播到一半,就被情緒憤怒的網友罵得狗血噴頭,不得已只能提前關播。
網友罵高曉松的理由是:「一個拍三國志手遊廣告的所謂公知,一個著名的『歷史製造家』,也配給廣大人民讀名著?」
不僅僅是高曉松,著名的記者柴靜,這個氣質優雅而又鋒芒畢露,並被人們所推崇的公知女神,也在一次訪談中翻車了。
在節目《面對面》中,柴靜站在西方媒體的立場,對丁仲禮院士關於碳排放方案不斷提出質問。
面對柴靜的「咄咄逼人」,丁仲禮反問:「那我就要問你了,中國人是不是人?為什麼同樣是人,中國人就應該少排放?」
丁仲禮院士還問:「科學家有主流嗎?」
最後,丁仲禮院士從容稱:「這不是人類拯救地球的問題,地球不用拯救,需要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不久後,萬能的網友在網上爆料柴靜全家已經移民美國的消息。這些年來,柴靜幾乎消失,沒有再發聲。
公知們一個個不是名聲受損,就是被時代拋棄,是因為人們更不尊重知識了嗎?
恰恰不是,相比以往人們對公知們言論的「照單全收」,到現在對他們所說的話產生質疑,甚至是否定,更加說明了人們更尊重知識。
這種尊重的背後,是真理不再掌握在少數擁有強大話語權的公知們身上,而是允許「百花齊放」,對真理釋放出了更開放的態度。
不管是高曉松對西方的大肆讚揚,還是他那些讓人觸目驚心的歷史觀點,都無法再蒙蔽人們的心智。
而對於柴靜所堅稱的「應該犧牲我們的發展,把拯救世界排在第一位」,和丁院士認為的「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理應享有公平的排放權」,這兩種觀點之爭,人們也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而不再是被柴靜這樣的知名媒體人所推著走。
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年輕一代見識的增長和眼界的開闊,公知們不再是年輕一代的精神領袖。很多年輕人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判斷,讓公知們不再「知識壟斷」。
公知們被罵,也是在提醒他們,他們所掌握的知識,不應用來忽悠公眾,而是要用來服務大眾。
劣跡藝人被資本放棄,做藝先做人
2020年,對很多明星來說,日子不好過。很多明星,嘗到了什麼叫巔峰過後的落寞和寂寥,人生猶如過山車一般。
先是國家廣電總局出臺新規,新規明確規定:網絡直播不得為劣跡藝人提供公開出鏡發聲機會。
這項新規的出臺,讓很多劣跡藝人的直播復出夢破碎。
新規出臺後,範冰冰在郭敬明新電影中的鏡頭慘遭換臉,之後和弟弟範丞丞合拍的雜誌被迫下架。
而仝卓在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中的鏡頭,也被AI換臉。
曾經半個娛樂圈的偶像吳秀波,乾脆就在娛樂圈中消失了。
李小璐在直播首秀後,也退出了直播的舞臺。
總之,劣跡藝人曾經動輒幾千萬片酬,無比風光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2020年12月8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正式發布「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去浮華浮躁、重創作規律』的幾點意見」。
這一新規,嚴重打擊了很多不背臺詞,想著「躺贏」,企圖矇混過關進行撈金的明星們。
12月21日,針對郭敬明、於正的抄襲行為,111名作家、編劇等聯合發聲:抄襲剽竊者不應該成為榜樣!
迫於輿論壓力,2020年最後一天,郭敬明在時隔15年後,為自己抄襲《圈裡圈外》,公開向莊羽道歉。
同一天,於正針對《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的行為,向瓊瑤道歉。
之後,於正發文宣告退出正在錄製的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
而不久後,郭敬明正在上映的電影《晴雅集》,也被迫下架。
雖然娛樂圈沒有明確指出要封殺於正和郭敬明,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郭敬明和於正的時代,或許已經落幕。
不管是公知們的沒落,還是娛樂圈的肅清動作,都在向人們證明,時代在變革,曾經企圖蒙蔽公眾的,總會有被歷史清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