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宋朝被稱為「詞的朝代」。宋代湧現出像柳永、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晏幾道、秦觀、黃庭堅等這樣大家耳熟能詳的文人墨客。
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李清照在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李清照就像一朵紅花,點綴著大宋文壇上的萬點綠叢之中。
李清照不僅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而且被譽為「天下第一才女」。
誠然,雖然李清照生於男尊女卑的古代,但她確實學富五車、才華橫溢,尤其是在婉約話語方面,絲毫不遜色於任何鬚眉濁物。
自古以來,大多數鶴立雞群的人都很傲慢,李清照也不能倖免於俗。作為女人,她比男人更傲慢。
李清照曾寫過一篇關於詞的專論文章,題目叫《詞論》,不到一千字。其中有柳永,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曾鞏.宋代詩人16人,數量龐大,咖位之高,幾乎覆蓋了整個北宋詩人。
這些被後世頂禮膜拜的宋詞翹楚,竟然無一例外,被李清照批評了個遍。
除了《詞論》,李清照還有一句經典「狂言」:「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意思就是:「在我看來,別人寫了那麼多詠梅作品,卻都俗氣得很。我自己試著寫了一首,你們看過之後,就知道我不是在說大話了。」
李清照這話說得簡直太狂了,梅花傲雪凌霜,象徵著高潔的情操和不屈的精神,向來是文人騷客歌頌的對象。古往今來,誕生了無數的詠梅佳作,比如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再比如蘇軾的《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這首被後世奉為經典的梅花佳作,在李清照眼中竟然都是不入流的「俗筆」。那麼,何為「不俗」?李清照自己寫的那篇詠梅詞又到底如何呢?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上文提及的這句「狂言」是李清照為詞作《孤雁兒》所寫的詞序。
《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初春的清晨,我在藤床紙帳,這樣優雅的環境中醒來,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悲傷和嚮往。沉香燒完了,香爐裡沒加,香爐的溫度就涼了,我的心情就像水一樣荒涼寂寞。《梅花三弄》的笛子吹動樹枝上的梅花。雖然春天來了,卻激起了我無限的幽恨。
門外細雨瀟瀟下個不停,門內伊人枯坐,淚下千行。明誠既逝,人去樓空,縱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與自己倚闌同賞呢 ?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間天上,四處茫茫,沒有一人可供寄贈。
通過以上賞析,不難看出,李清照用「花開」和「人愁」作為鮮明的對比,刻意烘託出一種孤獨和憂傷的心情。它的「不俗」點是這首歌《孤雁兒》明明是詠梅,卻為悼亡。
這個詞是在趙明誠死後創造的,其中提到的「吹簫人」指的是曾經和親密無間的丈夫「說不盡、無佳思」,思念為趙明誠而說,「又催下、千行淚」,她折下的紅梅也是有意送給趙的,只恨天人永隔,物是人非。她愛過和愛過的人再也不能和她一起賞梅了。
李清照《孤雁兒》確實不錯。它將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與風景和優美的語言完美結合,表達了對亡夫趙無限的悲痛和無盡的懷念,畫面優美,感情真摯,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效果。至於這個詞是否像李清照自己說的那樣,是超越所有前人的「詠梅千古第一傑作」,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李清照作為一個女人,在古代由此作為,甚是少見,李清照還有很多出名的詩詞,如果你還想了解她的話,在這裡給大家推薦這本《李清照詞傳》。
這本書裡集全了她一生所寫的詩詞,也介紹了她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將李清照少女時代、相夫治學的少婦時代、顛沛流離的老年時代都作出描述,中間穿插了她在不同時期的詞作,詞人形象躍然紙上。
這套書裡面不止有李清照,還有其他5位名家詩詞。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看到了他的豁達。
當我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現在你只需要不足百元就可以把《李清照詞傳》,還有《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都一起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