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和「風向標」。最近,立足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正忙著埋頭做好自己的事的江蘇,在交通建設這件大事上,又製造了一波熱度。
昨天,相信很多江蘇人的朋友圈被這樣一件大事刷屏了:
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交通強國江蘇方案》。該方案以滿滿乾貨,帶著我們穿越時空,「瞭望」了一番未來30年江蘇交通大格局。
從這份方案中,我們能看到不少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比如,到2035年,江蘇高快速鐵路達到5000公裡以上,貨運鐵路達到1700公裡以上,全面發力「軌道上的江蘇」。南京祿口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進入全球前50位;加快通用機場建設,實現15分鐘航程覆蓋全省域,打造軌道上的「機場群」。
往近了說,未來13個設區市的居民將輕鬆實現2小時「串門」;往遠了說,你躺在家裡下單的國外商品,也有可能實現江浙滬「包郵區」的到貨速度。海外旅遊就更別說了,可以直達的國家將會越來越多。
這樣的畫面,光是想想就覺得很美好有沒有。
巧的是,就在同一天,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專題調研江蘇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也引來不少關注。
既是調研,自然要深入了解最新的發展情況,提一提新的要求。「瞭望君」注意到,婁勤儉一行首先來到省交通運輸綜合應急指揮中心,通過指揮系統察看全省各主要交通樞紐實時運行情況,隨後還召開了座談會。
滬通公鐵長江大橋和太湖隧道是全省交通體系的關鍵節點,對於促進蘇錫常都市圈建設、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調研中,婁勤儉與滬通公鐵長江大橋項目和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項目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視頻連線,鼓勵他們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快推進工程建設,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平安工程、標誌性工程。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句。去年10月,交通運輸部將江蘇列入交通強國建設全國第一批13個試點單位,要求科學制定和完善試點實施方案。儘管受到了疫情影響,江蘇仍然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拿出了這樣一份詳實的方案,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為何如此重視?就是在最近的這次專題調研中,婁勤儉書記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說,要加快衝破交通建設領域的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進一步提高對交通建設「窗口期」的認識,抓住用好政策機遇,強化以我為主意識,通過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切實把「窗口期」變成江蘇交通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
「窗口期」,指的是做某件事情的最佳時間段,錯過這個時間段就沒有機會了。簡單點說,你不重視,機會就會一閃而過。
當前,江蘇面臨著「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重大機遇,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大格局,正逢其時。
搶佔先機,需要更高的視野和更清醒的自我審視。「瞭望君」注意到,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光是在公開場合提及交通建設的次數,就不下十餘次,他還多次就交通建設展開專題調研。
2017年11月30日,就任江蘇省委書記不久,婁勤儉便在南京就推進江蘇省交通運輸事業發展進行專題調研時提出,要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以世界眼光來加強謀劃、科學規劃。要從系統性角度和時代進步角度來研究江蘇省交通基礎事業發展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更有針對性地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2018年3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開放日上,婁勤儉就曾直言,江蘇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最核心的是創新驅動,最主要的是建立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最迫切的是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2019年2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開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婁勤儉出席並宣布2019年全省重大交通項目集中開工。這個會議是當年春節後第一個全省性大會,足見江蘇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高度重視。
這樣的畫面太多了。值得一提的是,加快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被寫進了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
可以清晰感受到,近兩年來,江蘇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確實在以更強的速度衝刺,以更全面的視角在布局發展。
2018年5月,江蘇省鐵路集團揭牌成立。按照「蘇北突破、蘇中提升、蘇南優化」的思路,徐宿淮鹽、連淮揚鎮、鹽通、滬通一期、連徐和南沿江城際鐵路等6條高鐵開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滬通二期等一大批項目排隊開工。
去年9月,依託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成立的東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運行,開啟了決定樞紐地位的關鍵一戰。12月16日,徐宿淮鹽鐵路、連淮鐵路開通運營,蘇北5市邁進高鐵時代,實現了全省設區市通動車全覆蓋。
江蘇交通建設還有更多的好消息傳來——
滬寧杭形成「一小時高鐵圈」;
全省公路總裡程約16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4874公裡;
建成過江通道14座,包括蘇通長江公路大橋、泰州長江公路大橋等一批世界級橋梁工程;
港口綜合通過能力約21億噸、萬噸級以上泊位數509個、2億噸大港數7個,均居全國第一;
2019年,完成公鐵水空綜合客運量12.1億人次。新開國際客運航線15條,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5800萬人次,南京祿口機場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
全省新開通城市軌道線路4條,總裡程躍居全國第二;
長三角區域新增21條毗鄰公交客運銜接線路;
江蘇鎮村公交開通率達到95.8%,居全國領先水平
......
截至2019年,全省鐵路總裡程達到3550公裡;全年完成公鐵水空綜合客運量12.1億人次;交通建設投資1396.5億元,同比增長16.6%,可以說是交出了一張漂亮的答卷。
有句話說,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優秀。看完剛出爐的《交通強國江蘇方案》,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感受:在發展的道路上,江蘇果真敢於給自己出「難題」!
這份指導未來30年交通運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亮出的是江蘇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的雄心: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省,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交通運輸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構建「三網兩圈」
「三網」即擁有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幹線網、廣泛的基礎網。
「兩圈」即構建「高品質出行圈」,基本實現一日聯通全球,半日通達全國,2小時暢行江蘇全省,各設區市1.5小時抵達南京;構建「高效快貨物流圈」,基本實現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貨物經由江蘇口岸直運主要發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
明確三個定位
在交通強國建設中打造先行區,率先在國內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中當好先行軍,以交通運輸的率先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實施,支撐引領江蘇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全面深化交通領域改革中勇做探路者,積極探索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管理模式及科技創新,提升交通運輸發展質量和效率。
......
非常之事必須有非常之為。堅持缺什麼補什麼、老百姓關心什麼抓什麼、哪裡薄弱提升哪裡,才能跑出發展「加速度」。
當前,「樞紐經濟」以及鐵路建設等對於江蘇來說是熱門話題。如何布局?在這份熱騰騰的《交通強國江蘇方案》中也多有體現。
比如,加快過江通道建設,促進跨江融合發展。融合鐵路、公路、城市道路、城市軌道等交通方式以及橋梁、隧道等過江形式,建設多功能複合型過江通道。到2035年,江蘇已建和在建長江過江通道達到36座,長江兩岸相鄰縣(市、區)實現直連快通。
比如,提升南京首位度,提升全球直達能力,建設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構建直連全國的「米」字形高速鐵路網,構築南京都市圈軌道網。支持鎮江、揚州融入南京都市圈樞紐布局。著力打造無錫、連雲港、徐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蘇州、南通、淮安等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等。
「瞭望君」還注意到,近期公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中也提到,江蘇將實施樞紐城市能級提升工程,共建世界級機場群工程、共築世界級港口群工程。重點提升南京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通州灣新出海口,規劃研究蘇州機場,依託連雲港海港、徐州陸港、淮安空港構建蘇北「物流金三角」。
雖說經過多年努力,江蘇綜合交通基礎設施、運輸結構等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交通運輸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應當說已經具備在交通強國建設中打造先行區,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中當好先行軍的堅實基礎。
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推動交通大省向交通強省邁進是一場硬仗,要擔起為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的探路使命,江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條路怎麼走?在最近的這次調研中,婁勤儉指出,要準確把握率先建成交通強省的戰略目標,進一步提高對交通發展「高質量」的認識,切實滿足高質量發展對要素高速流動、高效配置的需求,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先行區。
他還提出「四個緊抓」,劃出了重點——
緊抓重大項目推進,加快在建項目進度和計劃項目開工,形成滾動發展態勢。
緊抓重要規劃事項落地,加快推進淮安空港、徐州國際陸港、通州灣新出海口等規劃建設。
緊抓重點惠民工程實施,推動城市以及城際、城鄉之間公交網絡建設,以交通建設帶動產業富民、助力脫貧攻堅。
緊抓交通安全治理,發揮好交通運輸管理職能作用,從源頭上排除隱患、降低風險,築牢交通安全的防線。
建設交通強省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可以預見的是,江蘇未來的「路」,一定可以走得更遠更好。
撰稿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林元沁
素材來源 交匯點 中國民航網
值班主編 鬱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