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為期四天的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12月7日在廈門落下帷幕,兩岸近千家參展商齊聚6.8萬平方米的線下展區,參與文化旅遊、數娛影視、創意設計和工藝美術4大專業版塊14個主題展覽。
【解說】作為大陸對臺文化交流融合第一平臺——海峽兩岸文博會歷經十多年發展,已贏得兩岸業界人士的認可與青睞。展會期間,不少臺灣青年帶著創意產品慕名而來,他們希望能在這裡和同業者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同期】參展臺青 張釗瑞
當我們的一些不管是產品或是商業模式在大陸整個市場的時候,會層層經過考驗,變成說當我們在這邊有辦法發展很好的時候,其實對於我們未來去往一些東南亞的市場,或往日本市場去走的時候,會就是變成是說更有信心。
【解說】在上海工作二十多年的臺商張富賢,近幾年來專注開發文創產品,為了參加海峽兩岸文博會,他特地帶來了團隊新開發的高密度毛氈材料作品,小小的文創產品蘊含著新材料科技、循環利用的環保理念等創新思維。
【同期】參展臺商 張富賢
在大陸碰到一個問題就是說很多人很喜歡這樣子的傳統文化,但是年輕人會覺得它比較刻板,比較傳統,所以我們希望結合一個新的媒介新的材料,新的設計方式,結合傳統的文化內容,把它這個結合起來,讓它能夠傳承下去,這樣子年輕人也會喜歡,因為傳承這件事情就是,重要一點就是說,你必須要讓年輕人可以喜歡,喜歡這些事情就可以得到傳承。
【解說】如何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是業界持續研究探討的課題,歷經三十多年發展的臺灣霹靂布袋戲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源自福建閩南傳統布袋木偶戲,卻融入了影視拍攝手法、使用電腦特效加強聲光爆破效果等現代表現形式,自1984年誕生以來霹靂布袋戲已製作超過兩千集,成為兩岸年輕人熟知的經典形象。
【同期】參展臺商 魏裕國
攝影技術提升之後,我們就配合現代時下的審美觀,漸漸地把這個木偶改成九頭身,這就是木偶的一個演變,過去從一個掌中戲,一隻手(操控),現在是你必須要兩隻手,甚至你在製作的過程當中,有可能需要用到兩個人一起來玩這個木偶。
【解說】霹靂布袋戲至今已有五代傳承,魏裕國表示,每個時代它都在求新求變,在堅持武俠劇情、重視詩詞文採的同時,擺脫了以往印象的表現手法,如今霹靂布袋戲已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效果顯著。
【同期】參展臺商 魏裕國
我們目前的營業額大概有一億五(千萬)左右的人民幣,有五分之一(營業額)是來自大陸,那這五分之一來自大陸非常可觀,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就增加了大概兩千五百萬左右的人民幣,所以相對於臺灣,臺灣用了三十年,大陸用了兩年多就有這麼好的成績,我們對於大陸的市場是非常期待。
【解說】據悉,作為大陸唯一以「海峽兩岸」命名,並由兩岸共同舉辦的大型文化展會,海峽兩岸文博會展示和交易方式全方位創新,為兩岸參展客商和廣大群眾呈現文旅融合的精彩盛宴。
李思源 錢曉芸 福建廈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