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筠:《最美世間讀書人》之一

2021-02-19 南充筠子國學文學館

前言:2013年初冬,應南充電視臺邀約,舉辦《書香南充   最美世間讀書人》講座系列。現整理成文字稿件,以饗讀者。

窗竹影搖書案明,野泉聲入硯池澄。

晨昏憂悅每相伴,最美世間讀書人。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張筠。很高興又和大家相聚在《南充人話南充》。在冬天裡做講座,一定要與大家分享一個溫暖的話題才好。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話題才能達到溫暖這個目的?每天晚上散步,一走到北湖廣場,看到的就真的是一幅人間歡快、和美的景象,人們或載歌載舞,或閒庭信步,老人們相攜前行,情侶們喁喁細語,總之就如同陶翁所言: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時候,你就會由衷地說:感謝筷子兄弟,感謝小蘋果,正是你們這首神曲從天而降,才使得跳廣場舞的大叔大媽大哥大姐有了更深的動力去活動筋骨,從而達到肢體暖和,心情舒暢的目的。

不過,這說話就怕不過,仿佛筠子我天生就是那麼一個掃興的人,每次不把話題引向沉重決不罷休。不過,我想說的是,跳廣場舞、喝壩壩茶很不錯,只是生活僅僅如此,還真的缺了點什麼。比如,當我們離開廣場,回到小區,回到家裡,回到生活的深處,又有什麼樣的活動,才能直抵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使之充盈豐滿、安寧自在呢?電視嗎?麻將嗎?撲克牌或者其他?就我個人而言,當我忙了一整天收工回家,洗漱已畢,就會以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斜靠在床上,看書,或者瀏覽微信。就在前不久,我在微信上看到一位老人的故事。那是一位走過百歲的老人,她身材弱小,神情疏淡,悠悠地走過她孤單的百年,她就是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文章說楊絳先生把她獨生女錢瑗所有的版稅,以及她先生錢鍾書的版稅,加上她自己所有的版稅,都集結在一起,去清華大學捐了一個基金,這個基金不是鼓勵那些學習冒尖、出國留學的孩子,而是鼓勵廣大孩子去讀書,所以就叫「好讀書獎學金」。清華大學的領導讓她跟大家講講來龍去脈,坐在主席臺上的楊絳先生站起來說:「我個子小,我站著說。」然後她平平靜靜、從從容容地講了這個過程,並深深地給大家鞠了一躬。她說:「謝謝清華大學成全了我們仨的心願。」

這是一則豆腐塊大小的消息,我看的時候卻淚流滿面。因為我想到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大概都不會對各種高調捐款陌生,但是楊絳先生捐出的,是他們全家人的心血。他們不能去走穴,他們只有真正地「爬格子」,錢先生的那些手稿真的是用筆尖把一個一個的字釘在稿紙格子裡的,就是這樣累積起來的七十二萬元全部捐了出來。末了,楊絳先生還鞠了一個躬,她以深深的謙恭和感恩對大家說:「謝謝你們成全了我們仨的心願。」她的行為解答了我心裡的一個困惑,我想作為一個女人,她的獨生女和她的先生都先她而去,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她不是痛心疾首、不堪回顧,而是用一種平和溫暖的筆觸寫下了《我們仨》,她還能夠把他們的經歷晾曬在她的記憶裡,然後讓它定格在光陰中,讓三個人永遠在一起。是什麼力量讓她做到這一點,又是什麼力量讓這樣一個孑孓獨行的老人,讓一個那麼瘦小的她,走過了百歲年華,到今天臉上還有那種安詳的光彩。看到她這次捐助的時候,我忽然明白了,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一個讀書人的承擔,這就是一個文化人活在世上人們無法企及的美麗。

文章的最後,附了楊絳先生的「百歲感言」。她說: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這麼長篇幅地引用楊絳先生的話,實則是她內心的博大、廣闊、光明和通達深深地震撼了我。特別是先生最後一句話,讓我痴在跟前,一言不發很久很久,那句話楊絳先生是翻譯英國詩人蘭德的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心意:「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熱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如此的舉重若輕,如此的輕描淡寫,卻分明讓聽者感受到讀書人的力量,知識分子的心量以及文人內心的篤定和豁達。

是啊,當人們忙完了白天的白,還要靜對黑夜的黑,如何在家裡、在獨處時能夠真正地安靜下來?這個問題,陳丹青先生幫我們回答了。他說:「一本好書會讓我安靜下來,會讓我有內心生活。我每天出去都是應酬、謀生、作假,片刻的安靜都是讀書帶來的。法國人蒙田有句話,大意是人類的一切災難在於人回到家還安靜不下來。我很慶幸我沒有變成在自己的房間裡面安靜不下來的人。這和我這麼多年堅持閱讀有很大的關係。我對閱讀充滿感激。」陳丹青先生的這段話,是他在作客鳳凰衛視中文臺與學者主持人梁文道先生對話時的一段自我表達。這段話裡蘊涵了很深的力量,當事人舉重若輕地說著,卻深深打動了作為旁觀者的我,並引起了強烈的共鳴。鳳凰衛視中文臺有個讀書欄目名叫《開卷八分鐘》,每天以八分鐘時間介紹一本新書、奇書,內容涉及文學、歷史、科學、財經、商業、宗教、人物傳記,凡此等等無所不包,主持人也正是梁文道先生。梁先生本身就是一個社會活動家,1988年開始撰寫各類藝術、文化時評,出書多部。所以,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梁文道,在節目中以最有效的方式來探究思想精髓,帶讀者進入一個個迥異奇妙的書中世界。在收看了幾期《開卷八分鐘》之後,我和眾多的書迷一樣,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進去,節目裡邊還請到何亮亮、呂寧思、馬鼎盛等有名的主持人,一檔由真正的文化人主持的文化節目,立意高,所解讀的作品也不是那麼通俗易懂,本以為會曲高和寡,門庭冷落,誰知其收視率卻節節攀升,很快居於各種娛樂節目的前位。看來這個世界的讀書人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了,這種現象實在可喜呀。前幾天我讀完了由梁文道先生主講的《開卷八分鐘》精選而成的書,書的名字叫《讀書,讓我們不再孤單》,實話說我是陷在裡面很久都沒有出來。在書中,梁文道解讀莫言,王安憶,陳丹青,曹雪芹,川端康成,也解讀馬塞爾·普魯斯特以及大仲馬甚至莎士比亞等人的作品,古今中外,不拘一格,凡他認為篩選出來的經典的作品均可以一讀再讀,直到挖出作品的精髓來涵養自己為止。《讀書,讓我們不再孤單》這本書裡的作品,有一半以上我都讀過,但一看梁先生的解讀,那不同的視角,非凡的見解,大膽的解構,的確讓人耳目一新,受益良多。於是就萌發了在本地電視臺做幾期關於讀書方面講座的念頭。路雖遠,行必至;事雖難,做必成。今天,為期兩月的《書香南充:最美世間讀書人》講座就正式拉開了序幕。

實話說,這麼多年以來,我在我們這座城市做過很多講座,足跡遍及學校、街道、機關乃至鄉村。現在回頭來看,其實千講萬講,都不離一個中心,那就是如何開發人的生命性情,如何長養我們的內在生命,從而以美好的心活下去。再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兩字:讀書。但是說實話,但凡做講座,無論聽者的多寡,對我來說,無疑都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以我自己浮淺的學養和修為,是斷斷不敢也不能為人師表的,站在今天這個講堂上我也滿是惶恐,這一點,我是深有自知之明的。但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算是人生的承擔之一吧。本次講座所分享的內容,多是名家語錄、智者的言語,過程中還援引了一些文化名人的演講詞,對於這些,我只是做了一個歸納和總結,如果因此能行在詩文深處,行在智慧深處,在別人的故事裡映照我們自己的人生,朋友們能有一絲半縷的收穫,於我而言,則善莫大焉。

關於讀書,還是清朝蕭掄謂先生的一段話說得好,他說:「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在蕭先生看來,書不可一日不讀,更不可一月不讀,否則耳目不清爽,胸臆無佳想。我想,人之所以為人,是在於人有著與動物最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的心靈,他的思想。如果給到一定的條件,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一種擴充和提升的可能,於是就有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和界定。所謂價值,按時下通俗的說法,就是要在短短的一生中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來,而這種精彩不僅是一種內在的自信,更在於這種內在的自信能夠挺立於世,能夠利益和福澤周圍的人。在咱們果州,在南充,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自信挺拔、福澤周遭的傑出人物。例如,秦末漢初有巴人領袖範目,西漢有開國名將紀信,民間天文學家落下閎,辭賦家、賦聖司馬相如,三國則有碩儒譙周、大將王平,晉有書寫《三國志》的陳壽,唐朝則有高道袁天罡、李淳風師徒,宋朝有陳省華、陳堯叟、陳堯佐、陳堯諮父子4人,而堯叟、堯諮乃兄弟狀元郎,南宋還有抗金名將張憲,明有父子宰相陳以勤、陳於陛、「嘉靖八才子」之一的任翰、詩書雙絕的黃輝,近現代更以開國元勳朱德元帥、民主革命家張瀾、大將羅瑞卿以及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而聞名於世。在以上南充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中,絕大部分是文武雙全,龍章鳳姿,丰神俊朗,令世人追思無限。如果要探究這些人的人格養成,一定是以幼時、少年所受的教育決定的,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其父祖乃讀書人,他們用中國歷代聖賢留給子孫後代的精神財富去養育他自己的兒孫,而這些經史子集實在是太富足,太豐美了,他們不僅教給人們思考的方法,更多的是讓人們如何懂得對那些有價值的東西的追隨;讀過之後,就用生命去歷練,讓時間去成全,最終成全了這些閃亮的名字,在西山,在萬卷樓,在北湖,在大街,在小巷,在果城的每一個角角落落,守候和滋養著後來的人們。

中國文化是一座高峰,殊途而同歸,不管我們在儒釋道哪一條路上走,最終我們都會在山頂相逢。記得《周易》最早對於「文化」下的界定,叫做「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大概是「文化」最早的界定。這裡它給了我們兩個坐標:第一是宇宙自然的坐標,第二是社會人生的坐標。站在宇宙自然,就要觀察天文,了解四時春夏秋冬的更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們應四時而生,應四季而長。第二在社會人心中要「觀乎人文」,每一個人的想法,我去觀察,然後提煉出一種理念和價值觀,再去流化人心,這叫「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中國文化的儒釋道,其實內心價值是相通的。我們看看中國儒家講一個人一生的成長,為什麼從「十有五而志於學」到「三十而立」,外在的行為很多可以確立標準了,但四十歲才求諸內心,智者不惑,開始從外在的社會標準認同,走向內心的權衡。道家的精神大家很了解,莊子有一個觀點叫做「乘物以遊心」,講我們在物質世界上都像乘車乘馬那樣穿行而過。我們的今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穿越物質世界,最後也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叫做「遊心」,放牧自己的內心,達到心遊萬仞,情至八方就是莊子所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生命逍遙遊。佛家的核心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還說:「諸行無常,萬法無我,涅槃寂靜」,佛者,覺悟也,佛就是覺悟了的人。蘇東坡與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可他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並未感到不快,只是微笑閉口不語。回家之後,蘇軾得意洋洋地對自己的妹妹蘇小妹如此這般地說了一番,未料妹妹說道:「 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哥哥你說佛印禪師是牛屎,那就是你自己心中的映照呀。」蘇東坡慚愧直至,對朋友愈加佩服。這個故事流傳很廣,世人皆知。誠然,心中有佛,所見乃佛。心中有佛,大概就是有一顆仁義慈愛之心、善良誠懇之心、感恩憐憫之心、大度包容之心,用這樣的心,去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生,就會看到世界的美好,天空的蔚藍,花鳥的可人,以及人間的真情。

所以,在我的理解中,讀書一方面可以帶來生命的自信,另一方面,會讓自己更多地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待人處世。讀書不是非要拔高到一種信念、一種要求,閱讀應該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們透由讀書回到了自己的一種生命需要而已。這世間的文人與天地共存,與人間煙火相依,寫出的作品總是能夠感天動地。因為他們始終把最深情、最關切的目光投給了眾天下的苦難蒼生。從中國古代傑出文人的身上,我們品到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這是歷史給予我們的饋贈,讓後人們一直吸吮著傳統文化的甘露。他們從不拿信念、原則和個性做交易,也有了當今「文人失意不失志」的美談。當我們向屈原、司馬遷、杜甫、曹雪芹,國外的雨果和海明威,柏拉圖,聖賢馬丁路德金,特蕾莎修女,聖雄甘地等等這些精神明亮的人們致敬的時候才發現:這敬意無邊無際,這敬意滿含了虔誠,這種敬意和虔誠,已深深地植根在中國大地的沃土上,影響著每一個華夏子孫。在果城,在南充,陳壽,譙周,任瀚,黃輝,張瀾,這些傑出人物的故事,接下來都得讓我們慢慢去了解,去探尋,去感悟,從而實現自我的生命成長。

讓我們用楊絳先生的話來作為今天講座的結尾。楊先生說:「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讀書這件事,關鍵還在於自己。」《書香南充:最美世間讀書人》,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書的世界,舉著文字作為火把,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我是張筠,咱們下期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專題】榜樣的力量 | 十大傑出車間主任張筠
    2010年3月10日,張筠,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正當19歲,經同鄉介紹,從1500多公裡外的四川省南充市,來到了新寶股份二公司,做總裝部生產拉線拉長。他在基層歷練了四年,後因個人事由辭職。時隔半年,他處理完事務,選擇回到新寶股份——2015年5月,他再次回歸,在二B公司總裝部二車間擔任拉長一職,開始書寫他嚮往的工作生涯篇章。對工作,張筠有著一股夏天般的火熱激情。
  • 文雪兒大女張筠28歲入行,被批評太老,同齡張鈞甯卻名利雙收
    文雪兒「大女」張筠上熱搜提到文雪兒,可能大家並不是很熟悉。文雪兒的原名叫張惠英,因為她起步的比較晚,而且退休又早,所以她的名氣並不是很大。據媒體透露,文雪兒在娛樂圈時就有了兩個女兒,而在近日,她的大女兒張筠首次出現在娛樂圈的話題上了熱搜榜!
  • 生活家·張筠聊美食 | 香煎肉眼牛排
    所以今天張筠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香煎肉眼牛排的做法。首先我們要進行醃製牛排這個步驟,將粗鹽,檸檬片,大蒜瓣,百裡香,依次塗抹到牛排上,包上保鮮膜,在冰箱裡冷藏至少四個小時。取出牛排之後放涼一小時,擦去牛排表面的水分,並且拿掉醃製的香料,接著用橄欖油塗抹牛排表面。
  • 【讀書時間】張筠:為什麼非讀書不可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張筠
  • 「世間最美情郎」 寫盡世間最美情詩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相比政治影響力倉央嘉措的詩歌更讓人熟知,他的詩歌寫盡了世間愛與憎、 苦與樂、 行與思、 感與悟,情詩更讓人感動:一:《十誡詩》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第六最好不相對
  • 愛情詩詞十首,道盡了世間最美的情感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十首最美的愛情詩詞,寫盡了世間所有的情!這首詞是宋代詞人李之儀的經典作品,全首詞的上片寫的是相思之深以及相離之遠,下片寫的是女主人公對於愛情的執著追求以及深切的祈盼。詞中通過描寫江水來比喻一種相思之情綿綿不斷,希望自己的情能夠得到對方的回應,一種真摯的情感就這樣宣洩而出。這首詩是感嘆兩個相愛的人卻不能一起長相守,全首詩表達的是一種心酸以及無奈。
  • 張筠:一人·一報·一生情
    終於在暑假的某一天,當村長的二哥在鄉上開會,中午回家從褲兜裡拿出一張帶汗的《南充日報》來,素來不善言辭的他臉色通紅,說話結結巴巴:張筠,的作文,發表了,在報紙上,題目是《十八歲了》。啥,娃的名字上報紙了?這是姓張的幾輩人都莫得的事呀!只認得一個「張」字的爸爸手抖得拿不住筷子,哥哥姐姐們飯也不吃踮起腳後跟你爭我搶,母親一字不識眼珠也跟著兒女們東轉西轉。
  • 倉央嘉措與納蘭容若,世間最美的相遇!
    兩個身份特殊的少年,在他們各自短暫的一生中,為世間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絕唱。當倉央嘉措的情歌邂逅納蘭容若的詞,便是世間最美的相遇!倉央嘉措《最美的情郎》: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讀書人,自帶光芒
    我欽佩這樣的人,並固執的以為這樣的人,才是有「背景」的讀書人,才是人們口中「文化人」的模樣! 書有光,讀最美!讀書不一定讓你有文化,但文化人,必定熱愛讀書。 二腹有詩書氣自華。每個喜歡讀書的人,都自帶光芒!
  • 遇見你,是世間最美的風景
    遇見你,是世間最美的風景 作者 | 淺月若寒 來源:淺月若寒 心與心的交融,情與愛的傳奇,這將是世間最美的風景,紅塵很美,因為有你,不離不棄,約定永恆。 想起你,心是暖的,笑是甜的,念起就是溫暖,天涯也是咫尺。 紅塵如夢,我卻獨為你風情萬種,字字心語,凝成音符,天上人間,為你譜一曲戀歌。
  • 「最美逆行者」溫暖疫情下的人世間
    每當危難時刻,總有一群「逆行者」衝鋒在前,用自身愛崗敬業、勇於擔當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己,「最美逆行者」溫暖疫情下的人世間。「最美逆行者」是人民群眾心中可靠的「隔離牆」。疫情肆虐,無情奪取人的生命,在病毒面前,手無寸鐵的人民群眾顯的是那麼的弱小,恐懼、擔憂的心態在所難免。
  • 歌曲《世間斑斕不及你》致敬「最美逆行者」
    「聖潔的白衣如此美麗,美的像朵蓮花不染淤泥……」歌曲《世間斑斕不及你》由遼寧省瀋陽市南京一校長白島二分校「90後」黨員教師李依純作曲並演唱。疫情期間當得知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積極請戰支援武漢的抗疫事跡後,李依純深受感動,為逆行的醫護工作者創作了歌曲《世間斑斕不及你》。
  • 將夜:書院讀書人是夫子人格的分裂,還是貓膩對存在價值的自勉?
    這樣的描述,為讀書人賦予了神秘的光環,他一定是一個高人吧?很多年前,夫子曾說過讀書人很有修行潛質,但被讀書人拒絕,他說只有讀書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修行將嚴重佔用他看書的時間,是謀財害命。二師兄君陌的評價一針見血:此人讀書讀成了傻逼!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你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是倉央嘉措廣為傳誦的一首詩。我是因為這一首詩和一個人而去了西藏,去遊覽了布達拉宮。同時,我也曾遊走在拉薩的街頭,可我不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因為在三百多年前,最美的情郎已經在拉薩留下了深深的印跡。這個最美的情郎就是倉央嘉措,在歷史上也是備受後世所爭議的西藏六世達賴喇嘛。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曾聽說過「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而倉央嘉措一生都糾纏在佛與情之間,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女生不能太過相信宿命輪迴,痴痴地一生只盼今生有緣人。
  • 《世間最美》新歌上線,和許萍一起遇見美好
    這世間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像這四時四景,恰如其時,近期,許萍的最新作品《世間最美》即將上線,與以往的歌曲相比,《世間最美》在風格上採取了新的嘗試,也對美這個定義有了更細膩的詮釋。這首《世間最美》將以滿滿的正能量,為聽眾帶來心靈的震蕩,治癒系的歌詞,就像一陣春風,充滿了溫暖和愛,帶來美的享受,各位粉絲敬請期待吧,讓我們和許萍一起,細數世間的種種美好。
  • 中國十大古鎮之一,「最美」的古鎮之一,一生不能錯過的地方
    相信很多人都去過麗江古鎮,可是,卻很少有人到過黃姚古鎮,它是中國十大古鎮之一,也是中國最美的小鎮之一,黃姚古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在喀斯特地形的山體下,一重又一重的山,藏著一個很美麗的小鎮,等著遊客去發現,看著小鎮,這裡遠離枯燥的生活,離都市的喧鬧,遠離生活中的煩惱,遠離塵世間的雜擾
  • 女人與花,世間最美的畫卷!
  • 肖戰唱的歌被官博分享,是《你是此生最美的風景》,道來世間美好
    「你是此生最美的風景,讓我心碎卻如此著迷,就算世界動蕩,再絕望也有微笑的勇氣。」肖戰唱的歌被官博分享,是《你是此生最美的風景》,向我們道來世間美好。近期,發生了太多的事,有讓人開心的,也有讓人難過的。世間種種,也總是有著矛盾,或快樂或難過。
  • 北京鍾書閣(融科店),屬於讀書人的世外桃源,環境更加適合辦公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寫過這樣一句讓許多讀書人怦然心動的詩句。而在今年夏天,號稱上海「最美書店」的鐘書閣終於在北京開闢了第一家分店,帶來了一片屬於讀書人的世外桃源。沿扶梯一路往下走,鑽入融科中心B2層,眼前是噴泉小橋,一派江南風景。右手邊一扇大門上方,掛著一塊古色古香的黑底招牌,這便是「鍾書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