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是倉央嘉措廣為傳誦的一首詩。
我是因為這一首詩和一個人而去了西藏,去遊覽了布達拉宮。同時,我也曾遊走在拉薩的街頭,可我不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因為在三百多年前,最美的情郎已經在拉薩留下了深深的印跡。這個最美的情郎就是倉央嘉措,在歷史上也是備受後世所爭議的西藏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藏傳佛教六世達賴喇嘛。他的一生很短,世壽只有24歲,但卻充滿著傳奇的色彩,他寫下世間最深情的詩篇,他在紅塵的舞臺上出演了世間最美的情郎。傳說他是蓮花生大師轉世,他精通深奧的佛法,化繁為簡,把難懂的佛經化為最質樸的詩句來布道。他擁有世間最尊崇的身份,卻又走入最深的紅塵。倉央嘉措無論在文學史上還是宗教史上,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也是一個不得不讀的人,倉央嘉措的詩歌亦是不可不讀的經典。他可以說是藏傳佛教中最具傳奇性、最受愛戴、最受尊崇的上師。倉央嘉措從寂寞深遠的雪域高原,走入這最深的紅塵之中,憑藉一首《不負如來不負卿》揚名於世。當然還有廣為傳播的那道《見與不見》,但據很多資料顯示,這是扎西拉姆多多的作品,被喜好倉央嘉措的人們誤以為是他的詩歌了,可見風格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其實很早之前是就想寫一篇關於倉央嘉措的文章,因為他太過於傳奇,身份奇特,遭遇悽慘,神秘離世。而最近聽了朱子巖的一曲《那一世》,這首歌的詞就是改編自情僧倉央嘉措的作品《那一天》,可以說朱子巖演繹的非常優美,潔淨的嗓音裡帶著絲絲的柔情,有如天籟般從天緩緩的流淌人世,讓我想起多年前曾對倉央嘉措道歌痴迷的青蔥歲月。他的每一個首詩歌都讀了很多遍,對他的傳說如數家珍。誦遍萬千佛卷,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一句句讓人感悟的道歌。
經歷過這一次實地的遊玩,沿著倉央嘉措曾經的足跡走了一次,在布達拉宮、青海湖留下了我的思考。對他的體悟又更深了一些,才敢提筆寫這篇文章。寫倉央嘉措,一定要先見識一下他的詩。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那一日,壘砌瑪尼堆,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月,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不為輪迴,只為在途中與你相見;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地,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音,不為參悟,只為尋你一絲信息;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在途中與你相遇;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喜樂平安。原本,我很難理解什麼叫瑪尼堆?什麼叫風馬旗?在西藏遊歷時,還住在叫「風馬飛揚」的青年旅社裡,而到處可見的壘砌的石堆、寺院的經筒、藏民朝聖時的五體投地的磕長頭、轉神山、轉湖。只有你深刻的了解了藏文化之後,你才會有一定的認知。
除了這些文學上的成就,倉央嘉措還留下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而這段故事又與他的身份產生的碰撞是巨大的,他是一位寄託了世間一切旖旎情感的上師,僧與俗,佛與塵,枷鎖與人性,讓他變得極其神秘,也讓眾生為他傾倒。「情僧、達賴喇嘛、遊走在紅塵裡的情郎」這一個個稱謂,這是多麼的驚世駭俗啊!在這首詩裡,你可以感受到倉央嘉措從糾結到慈悲的心路歷程,得與得不到都為對方以最高的祝福,這是我們現代人所要學習的愛情觀以及對感情的態度。我也查過各種資料,可以見到倉央嘉措大致的生平,他出生於公元1683年,出生地為藏南門隅地區,父母都是信奉寧瑪派佛教的農民家庭。因藏傳佛教有「轉世靈童」的教規,小時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 1697年,倉央嘉措十五歲,被從藏南迎到拉薩,拜五世班禪羅桑益喜為師,落髮受戒,取法名為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後被迎至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在著名學者桑傑嘉措的直接培養下,學習天文歷算、醫學及文學等,對詩的造詣很深。而小時候的倉央嘉措生活在民間時,過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紅教的教規並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大家都知道,藏族民間的愛情生活比較自由,倉央嘉措愛情方面的觀念也是自由化的。當他成為達賴喇嘛後,格魯派的教規是嚴禁僧徒結婚成家、接近婦女的。何況身為達賴喇嘛,一族人的至高至純的信仰,是藏人的精神導師,那就更要以身作則了。自由的思想受到束縛,使他難於接受這種清規戒律。所以他就化名為浪子蒼旺蕩波,悄悄的從布達拉宮的後門下山,變裝易名,深夜前往拉薩城中,混跡於茶坊、酒肆中,在吟詩喝酒中,認識了美麗的姑娘瑪吉阿米,化名為蒼旺蕩波的倉央嘉措多才又多情,很快捕獲了瑪吉阿米(未嫁少女的意思)的芳心。倉央嘉措把這一切都寫在了他的詩歌裡。他曾端坐在布達拉宮的亭臺上,望著天空的明月,思念著瑪吉阿米,吟出這樣的詩句:在那東方山頂,生起潔白的月亮,瑪吉阿米的臉龐,漸漸浮現在我心上;壓根兒沒見最好的,也省得情思縈繞。原來不熟也好,就不會這般顛倒。
這首詩被曾緘繹了七言詩,也算得其詩中的精髓了: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在一段時間的男歡女愛裡,他們自然做出了許多違反教規的「風流韻事」。而這些事情,恰恰被對立面所利用,於是在一個夜晚,倉央嘉措在酒肆約會結束回宮時,在皚皚的雪地裡留下一串腳印後,終於東窗事發。其實,倉央嘉措的心裡也早已明了,被揭曉也是遲早的事了,只是早一天晚一天而已。倉央嘉措沒有反抗,反而是坦然的接受,多年的佛法修行,早已讓他看透一切,得之泰然,失之坦然。他從容的走出宮外,清澈的美眸如同一泓清泉,望著東升的旭陽,輕聲吟唱起來:夜裡去會情人,早晨落了雪了,腳印留在雪上了,保密又有何用。與此同時,瑪吉阿米也被帶走,看著情郎被關押,瑪吉阿米哭成了淚人,緊接著全家就被遣離拉薩,自此兩人是一種相思、兩處愁,此生再也未曾相見。
年輕的倉央嘉措從此成為了西藏地區政治鬥爭的犧牲品。1706年6月27日,倉央嘉措被押送北京。當消息傳出後,在藏區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廣大僧俗群眾發誓要奪回他們的法王達賴。六世達賴果斷阻止,化解了一場極有可能發生的殺戮。這位年輕的最美的情郎、至高無上的達賴喇嘛,與滿含淚水的上千名喇嘛揮淚相別,一步一步地走向他人生的深淵。據說,公元1706年秋,倉央嘉措被押行至青海湖畔時,他就此失蹤了。正是人生風華正茂的24歲。有人說是當時的欽使被佛法所感動,故意放了他,也有人說倉央嘉措投湖自歿。也有這樣的傳說,倉央嘉措在這裡成功逃脫,從此遊歷天下,青、甘、川、康、藏、印度、尼泊爾、蒙古草原等地區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廣泛遊歷的所見所聞,開闊了倉央嘉措的眼界,跌宕起伏、豐富的人生閱歷,啟發了倉央嘉措的心智。人間苦難看得越多,倉央嘉措鑽研佛法悟道越深。他不遺餘力地弘揚佛法,布道四方,最後圓寂於1746年,世壽64歲。還有一說法是他在解送京城後,軟禁於五臺山,最終在五臺山圓寂。不管如何,俱成往事矣,縱觀他短暫的一生,可見他的命運大部分是由別人來主宰的,倉央嘉措一生的命運都是悲慘的,是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所幸,還有一段茶坊、酒肆中的蒼旺蕩波的人生是最美的插曲。
而他短暫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卻猶如鴻雁划過天際,留下了一道絢麗的光華,自小被選為轉世靈童,緊接著閉關學習,繼而成為萬人敬仰的活佛;這是世人所羨慕而不可得的成功之路。但他卻一如水中的浮萍而不能左右自己的生活,為了愛情而放棄了一切,包括生命,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或許說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愛情吧。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事實上,倉央嘉措更像水中的一朵青蓮,剛吐露芳華就遭受著狂風暴雨的摧殘,曇花一現便已凋零,就這樣在歷史與佛法的長河中驚鴻一瞥,又匆匆消逝,給人留下優美流暢的詩歌和無限的感嘆與唏噓……但他卻影響了佛學界與文學界、史學界,更影響著很多人的俯仰。
為豎幡幢誦梵經,欲憑道力感娉婷。瓊筵果奉佳人召,知是前朝佛法靈。
回首他傳奇的一生時,他兼具純真、熱情、叛逆、多才、慈悲,仍能夠讓我們感受到至純至美的詩歌,而這一切,至今仍是藏族文學史中千秋不朽的燦爛篇章;他的胸懷與品格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敬與熱愛,他始終在廣大藏族民從心目中保持著崇高的地位。他不愧為六世達賴喇嘛。(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達賴喇嘛」是什麼意思?這裡順道普及一下。達賴意為大海,喇嘛意為上師,「達賴喇嘛」意為德行象大海一樣的上師,也就是我們漢族人常說的「活佛」的意思。)
時事遷移,50年後,在拉薩的一個小山坡上,有一老嫗,她佝僂著身體,顫微微壘好了最後一個瑪尼堆。拿起轉經筒輕輕轉動起來,月華籠罩在她瘦弱的身上,如同籠上了一層薄薄的光紗。老嫗的雙眼裡噙滿了點點光華,很快就如同流星般墜落而下,悄無聲息,她喃喃念著「蒼旺蕩波」的名字,她的腦海裡閃著塵封50年的回憶。雪域江南門巴,紅教寺廟錯那,坐床法王拉薩。回憶起聖潔的雪山高曠的草原、離世的塵世之愛,曾經的纏綿悱惻。她知道這一輩子所希望見到的蒼旺蕩波再也見不到了。曾經的那一段美妙的愛情足以讓她回味一生。與他相處時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眼神與暖語,都曾在她的夢裡無數次的再現。想她所想,愛她所愛,他曾為她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她的指尖;他曾為她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貼著她的溫暖;他曾為她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在途中與她相遇。她從沒把他當成至高無上的活佛倉央嘉措,她只是作為一個女人,只把他當成自己最美的情郎,只願依偎在他的懷裡一起賞月,聽他吟唱詩歌。她轉著經筒,用藏語唱起了一首他曾經送給她的詩歌:瑪吉阿米自從和你相遇的那一刻起便知道你是我這一生無法忘懷的人不管我是你兒時的玩伴阿旺嘉措還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或是雪域浪子宕桑汪波亦或是草原尊者曲扎嘉措你都是我的瑪吉阿米你是我眼中最美的瓊結姑娘你是我心中最皎潔的月亮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如若有來生希望相逢的時候我依舊是當年的翩翩少年……唱完了最後一個字,她似乎用盡了力氣,身體軟軟的倒了下去,晚風拂著她的衣袂飄揚著,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在想什麼呢?她一定期望著與自己心愛的情郎在來世再續今生緣吧。
其實人生不斷的在經歷一個「情」,從小時的親情,到少年的友情,再到成年後的愛情。繼而在親情、友情、愛情的世界裡遊弋。而倉央嘉措找到了愛的真諦,那就是不執著與不放棄。縱觀歷史上無數功成名就的男人的成長、聖人的背後,似乎都離不開一個或一些睿智而偉大的女人。或許我們每個來到這世間的人,體悟「愛、情」就是人生一個重要的使命吧。愛與修行並非無關,如果沒有愛,我們怎麼可能體會人世間最喜悅與最悲傷的情感呢?深沉而真摯的情感讓我們感謝愛,痛苦悲傷的愛情讓我們徹悟愛,可以說愛、情才是我們修行最好的老師。其實無論什麼宗教信仰,愛都是修行的關鍵!不論佛教的慈悲、儒家的仁、基督宗教的愛,這些你都能在西藏體會到,即使你不信仰佛教,你行走在西藏的旅途中也會有洗滌心靈般清澈的感覺,所幸我曾遊歷過西藏,沿著倉央嘉措曾經的足跡一覽無邊風光的同時,還完成了一次心靈的朝聖。我曾在拉薩市八廓街的瑪吉阿米餐廳吃飯時聽老闆娘說過,她說她是瑪吉阿米的後裔,瑪吉阿米的故事就是她講給我聽的,但也無法證偽,希望是真的吧,如此,我喜歡的倉央嘉措,這個曾經世間最美的情郎也有了血脈的傳承了。倉央嘉措的詩很多,但這一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卻是我最喜歡的,而他對愛情的態度也曾有過這樣的回答,對我們迷茫的眾生也有一定有指引作用。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倉央嘉措的一生是精彩又遺憾的一生,他留下了太多的謎團,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水落石出吧。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我做不到這樣的境界,只在洋洋灑灑的五千多言中概況了倉央嘉措的一生,其間夾雜了一些自己的所見所聞與感悟而已。
最後,再送一首頗有智慧的詩給大家體悟吧!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
體悟「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人生的八苦,而懂得「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時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的哲理。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這是一種入世的智慧。萬法所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這是不昧因果的隨緣。而我們凡塵眾生所要做到的也不過是這三個悟道的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你勘破了嗎?你放下嗎?你自在了嗎?
喜歡的小夥伴們請舉起你們高貴的小手來收藏、關注哦!歡迎小夥伴們一起來討論交流。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也歡迎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