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7,香港回歸二十年,見證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

2021-02-17 管樂新世界

我們現在經常感嘆的就是「時間過得太快,不知不覺的我們又長了一歲」。日月如梭,時光如箭,香港回歸已經二十年了;但是20年前的一幕幕就像昨天一樣,時時的在我腦海中浮現.。

1997年5月份,我和三十五位精兵強將便進入了緊張有序的排練工作。這年北京天氣熱的格外早,4月30日氣溫已達30攝氏度,5月份已經提前進入了夏天。還沒有來的及享受一下和煦春風帶來的溫暖,老天爺便急不可待的變了臉,似乎老天爺也想再考驗一下我們的真誠吧。按照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的要求和交接儀式的安排,我們練習的內容分為:交接儀式會前演奏內容、交接儀式內容和禮號演奏內容。由於會前演奏部分的不可預知性,我們共背練了近二十首中國樂曲以備臨時選用。6月份,在衛戍區儀仗大隊院內搞了個模擬會場,按照交接儀式的程序進行了三次模擬演練。6月23日,我們乘專機到達深圳,第二天全體成員著駐港部隊服裝乘大巴赴港,參加與英國皇家樂團的聯合演習。

香港比我想像的要大、要繁榮要美麗,我們這些第一次入港的軍人由衷的感嘆東方明珠的璀璨光芒;好啊,她就要在我們的國歌聲中回家了,這是我有生來最感自豪的一件事。按照國際慣例,指揮首先與英方指揮見面。這位英國皇家樂團的指揮年齡四十多歲,身高1.90米,陸軍上校、皇家爵士,在英國是位很有身份的貴族。我們伸手相握,在這一瞬間,我凝視著他的雙眸,看的出他骨子裡還深藏著大英帝國的傲慢。我心裡想你狂啥呀,有你哭的時候。

                與英國指揮互贈禮物

香港會展大廳坐落在美麗的維多利亞海灣,為交接儀式特別修建的、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香港標誌性建築。交接儀式會場是個長方型結構的,雙方樂隊站在主席臺兩邊,面向主席臺。上午11點多(即:6月24日)我們開始了第一次演練,說實在的心裡一點底都沒有,真有點緊張。我不知道對方的實力,也不知道我們的「較量」是什麼結果。但我們並不懼怕他們,因為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我們更有心理上的優勢。按要求首先由中國軍樂團開始,而後英中雙方交替演奏。第一輪演練,英國樂隊無論從演奏、從曲目安排和現場氣勢都被我們無情挫敗。英國樂隊指揮非常著急,現場立即更換曲目,應對我們的無情「打擊」。第二輪我們從心理上更勝一籌,以不變應萬變;英方則換上了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姻》中的詠嘆調《男子漢大丈夫》和艾爾加的《威風堂堂》進行曲與我們「頑抗」。就這樣,我們與英國樂隊在6月30日前進行了三次正式演練。

                  我們的第一次演練

1997年6月30日的夜晚,維多利亞海灣燈火輝煌,炫目的彩燈映照著海灣裡歡騰的龍舟,全世界的新聞焦點同時對準了海灣的會展中心大廳。23點20分,我和樂隊的一行人邁著整齊堅定的步伐步入交接大廳。這時能容納四千多人的大廳裡已座無虛席、鴉雀無聲;英方貴賓與中方貴賓分別坐在兩邊,表情都十分嚴肅,氣氛令人窒息。前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等國際政要全都坐在我的面前,據說,這四千多極具身份的貴賓,已經在大廳裡等侯了一個多小時了。我的心跳在加速,不停的喘著粗氣,因為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至此我才理解到,我們的會前演奏是「戰爭中的和平」。

                  儀仗大隊升旗手朱濤

23時38分我示意大家拿起樂器,23點40分《茉莉花》這首舒緩輕柔的江南民歌,像和煦的春風吹遍了這個「冰冷」的大廳,大廳裡頓時像解了凍松花江,湧動著春的暖意。那些表情嚴肅的貴賓也開始借題攀談起來,這也許是音樂所具有的獨特的魅力吧。讓我更想不到的是,當我們演奏完《茉莉花》的時候,大廳裡驟然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這真是意外驚喜。接著我們與英方樂隊交替演奏了中國樂曲《輝煌時刻》、《民族團結盡歌舞》和《歌唱祖國》。回顧這段難忘的歷史我特別要一提的是:選擇《歌唱祖國》是有所顧慮的。由於港英政府的破壞和阻撓,香港回歸的很多方面都是困難重重,當然也造成了一些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不足。

香港回歸三劍客:左:儀仗大隊大隊長李本濤,中:解放軍軍樂團指揮於建芳,右:儀仗大隊升旗手朱濤

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這樣極具國際影響的國際重大事件的活動中使用一首國內家喻戶曉的愛國歌曲,會產生什麼效果和影響?沒有什麼底。我們沒有權利決定是否能夠使用它,我們必須有信心把它演奏好。當英方奏完第三首樂曲,我轉身面對樂隊凝住目光奮力一揮,嘹亮的《歌唱祖國》如奔騰的長江之水一瀉千裡。這時我只感到我身邊的許多貴賓和著樂曲的節奏動情的拍手,有些人則勇敢帶頭唱起來了,而且掌聲越來越大歌聲也越來越嘹亮。這哪是唱,分明是在傾訴是在呼喚!剎那間,我們的演奏也完全融入了炎黃子孫愛國激情的熱流之中。我好幾次看不清面前的同事,激動的淚水幾次欲奪眶而出。《歌唱祖國》我指揮了無數次,但這是讓我終生最難忘的一次。交接儀式結束後,一些港商和華僑緊緊的拉著我的手:你們演奏的太好了,奏《歌唱祖國》的時候我們的手都拍疼了,我們是流著眼淚聽完你們演奏的,你們為中國人爭了光。

中英雙方八首樂曲演奏完畢,會場漸漸恢復了平靜,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就要開始了。在交接儀式上,英方為自己制定的方針是:體面撤出。他們提出要把英國國歌奏到1997年6月30日最後一秒鐘,我方的態度也很堅定:不管你們的國歌奏到什麼時候,必須在1997年7月1日零時零分零秒前結束,連餘音也不能超過,否則就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我得到命令就是:不管英方能否準時奏完,你必須在7月1日零時零分零秒指揮樂隊奏響中國國歌。時任我團總領隊的齊景全團長提出了:早一秒可恥,晚一秒恥辱的口號;這也就是說,這時的一秒並不是時間的概念而是國家主權必須準確無誤,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我深知這裡面的利害關係,自己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準確掌握時間,外交部與組委會商定採用一大型電子鐘記時,此鍾與中央電視臺互對。由於條件所限我們只能用秒表對準大廳的那臺電子鐘,然後採用倒記時讀秒的方式來完成任務。

1997年6月30日23點整張景山幹事(時任我團辦公室外事幹事)與大廳電子鐘做最後一次時間校對,然後穩穩的站在了我的身旁,他將在23點最後十秒種的時候給我讀秒。他的任務也不輕鬆,讀快讀慢都直接影響著我的起拍時間,也就是說他也是萬萬不能出錯的,此時他和我,我與樂隊之間構成了一個「生死鏈」。23時59分10秒英國皇家樂隊指揮棒起,《主佑吾王》(英國國歌)奏響。原來他們的國歌每次都奏50秒左右,正好在零時零分零秒前結束,現在為什麼這麼快,30多秒就結束了呢?他們留下了近12-14秒的空白與他們初始堅持要把英國國歌奏到30日最後一秒的提法怎麼如此不一至呢?我的心情不由的一緊。這時的每一秒鐘竟顯的那麼漫長,我的脈搏在驟然加速;站在江澤民主席身旁的李鵬總理也忍不住抬手看了一下腕上的手錶,當他確信時間沒有問題的時候又放心的等待著。「50、51、52、53、54、……」當張景山讀到58秒的時候,我果斷的揮動了指揮棒。公元1997年7月1日零時零分零秒,《義勇軍進行曲》的號角劃破了維多利亞海灣的夜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第一次在香港奏響。它向世界宣告,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統治的香港已成歷史;一個遭受百年凌辱的「東方之珠」,露出了她美麗的容姿!

香港回歸是二十世紀中國二十件大事記之一,我有幸參加這一舉世矚目的盛典,並成為第一個在香港奏響中國國歌的中國人而永載史冊,它是我永遠的自豪和驕傲。

(作者於建芳原解放軍軍樂團國家一級指揮)

       羅大佑歌曲 於建芳改編

演奏:解放軍軍樂團

指揮:於建芳

錄音:崔如峰

選自:CD《輝煌時刻》-紀念香港回歸特輯

          

按二維碼關注管樂新世界,樂曲需求請加「rxh1973」微信聯繫

                                          

 

 

  

 

相關焦點

  • 見證1997 香港回歸
    2017年7月1日 紹興晚報 A06、A07版     今天就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日子。1997年6月我作為紹興日報社的特派記者赴香港採訪。當時作為地市報的記者能夠見證這舉世矚目的大事深感榮幸。在香港的半個多月日子裡,我每天感受著香港同胞喜迎回歸的氛圍中。港九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香港回歸的招貼和彩燈。聆聽著離開祖國的孩子正一步步邁向母親懷抱的腳步聲。我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幅幅歷史的畫面,見證下這難忘的瞬間。
  • 我和我的祖國|再現1997香港回歸
    》,近日曝光了七個故事之一——由薛曉路執導的《回歸》,還原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盛況。本次發布的除了「回歸」故事預告和海報,還首度曝光了五位主演杜江、朱一龍、惠英紅、任達華、王洛勇的角色海報。在分離了154年後,為了保證香港分秒不差回歸祖國懷抱,無論軍人、警察,還是普通香港市民,陸港兩地同胞勠力同心。這背後也凝聚了他們共同的心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1997年7月1日0點0分,香港準時回歸祖國懷抱,這一歷史性的瞬間,是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再現1997香港回歸
    》,近日曝光了七個故事之一——由薛曉路執導的《回歸》,還原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盛況。  杜江朱一龍再現三軍儀仗隊風採  惠英紅任達華回歸儀式熱淚盈眶  導演薛曉路以回歸儀式籌備前後幾個普通人的視角切入,再現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時刻。
  • 香港回歸二十年|梁愛詩:大浪淘沙見真金
    香港的民主法治進程遇到了怎樣的挑戰?等熱點問題梁愛詩坦率直言、直抒胸臆。-1-見證回歸時刻  肩負歷史使命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開啟「 港人治港「新時代 梁愛詩,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
  • 1997~2017,香港回歸20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舉國歡慶
  • 貴州茅臺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酒丨見證每一刻瞬間,銘記每一次歷史!
    其實,在資深美酒收藏者的眼中,還有一個地位非凡、極為特殊的系列的茅臺酒。1997年,為了慶祝香港回歸這一舉國盛事,貴州茅臺推出了香港回歸紀念酒。可以說,它是茅臺集團歷史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紀念酒。對於中華民族如此重要的歷史時刻,誰不想用美好的事物來分享、見證、收藏這種喜悅,茅臺香港回歸紀念酒一經問世,便成為了人們追逐的焦點。
  • 西泠網拍丨文匯報 ·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紀念專場
    月1日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文匯報》頭版西泠網拍 · 藝是七月月度拍賣會「文匯報 ·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紀念專場」與您共同慶祝這歷史性的一刻創辦於抗戰時期的1938年,是當代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型綜合性日報。它見證並記錄了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在中國當代社會和中國新聞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香港回歸老照片,1997年
    本篇照片近六十張,從年初到7月1日,大幅度報導了香港市民在回歸前後的畫面。【本篇為篩選後結果】編輯不易,若君喜歡請打個賞!1997年2月4日留資 劉彥武攝春節前夕,香港市民喜迎新春盼回歸,大家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香港順利回歸的祝願。這是地處九龍北京道的裕華國貨公司在門前搭起的迎回歸牌樓。
  • 1997到2017,香港回歸20年,這28張歷史圖片帶你回顧滄海桑田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5樓大會堂舉行。7月1日零時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隊奏起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一起徐徐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標誌著香港同胞從此成為祖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展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 《有一說一》特別策劃,《我和我的祖國》帶你回到1997年的香港
    歷史瞬間 全民記憶1997年7月1日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天意味著香港,從百年的苦難向我們走來了。為了慶祝這一年,七位導演(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領銜主演(黃渤、張譯、吳京、馬伊琍、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演繹了7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經歷,以小人物見證大時代,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片。舉國同慶 萬眾一心杜江延續「硬漢形象」,在《我和我的祖國》之《回歸》中飾演了一名軍人。
  • 香港百年歷史——割讓與回歸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回歸祖國20年來,香港這顆「東方之珠」迎來了無數璀璨瞬間,也經歷過幾許風風雨雨
  • 《中國香港珍郵》今起等面值兌換,每人僅限一套.郵票發行單位:中國郵政/香港郵政,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特別發行
    套   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 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永 載史冊的一個瞬間,歷史將會記住提出「一國兩 制」創造性構想的鄧小平先生,2017年又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慶,「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 遇」為主體,彰顯「一國兩制」偉大思想。
  • 1997年香港回歸,大喊「我終於有國家了」的溫兆倫,現在怎樣
    說到香港回歸這一歷史事件,其實很多人應該都是留有比較深刻的印象。在1997年香港成功回歸中國,這曾經是轟動一時的大新聞事件,到如今,依舊有很多人會因為自己是1997年生的,而感到非常的光榮,因為這正是香港回歸中國的那一年。1997年是全國舉國歡樂的一年,同樣也是不少已經在外遊蕩多年的人重回大陸的歷史性時刻。
  • 1997年香港剛回歸就迎巨大「災難」,中央出手助其挺過危機
    已脫離祖國百年的香港,終於回到母親的懷抱。也是在這一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逝世了。這位促成香港回歸的老人,最終還是沒能到香港的土地上走一走。03:16文/周俊生1992年,青春歌手艾敬在廣州創作了民謠歌曲《我的1997》,引爆歌壇。在這首歌裡,她唱出了中國年輕人對1997年的嚮往。
  • 「約」你讀書丨央視熱劇《我的1997》,獻禮香港回歸20周年
    「知青」「逃港」「改革開放」「下海經商」「香港回歸」……這是一代人或苦或甜的人生記憶,這是一段歷史或悲或喜的時代頌歌。1976年到1997年,是香港回歸風雨歷程的20年,無論是家國情懷還是歷史變遷,在父輩人們心中,那時候的香港,的的確確是其銘記的一個時間記憶點。而書中的主人公高建國,就是那個時代的踐行者。
  • 1997年香港回歸,鄧小平雖享榮光,其實毛主席才是計深遠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當中有一段表現的是香港回歸的故事。鄧小平同志雖然於1997年2月19日逝世,但這份榮光屬於他談及香港回歸與鄧小平同志,一定撇不開柴契爾夫人。柴契爾夫人在20世紀80年代曾連任英國首相,也是香港回歸事宜的主要談判者。
  • 方寸之間看回歸:香港郵政發行郵票見證20年變遷
    兩套紀念郵票分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以及中國郵政和香港郵政聯合發行的《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紀念郵票一套四枚,總面值為13.3港元。這套郵票採用了單點透視的立體構圖方式,以平版加燙壓印刷技術印製。
  • 香港回歸20年 | 重溫1997
    1997年7月1日,香港結束了長達100年的屈辱殖民史,東方之珠正式完璧歸趙,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這一天,註定將是被中華名族記載史冊的日子。20年後,四季更迭,時光荏苒,在你心中,對於香港的記憶是什麼呢?今天,香港回歸20周年,微微就和大家聊聊關於香港的那些事兒。1842年,南京條約籤署,清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 1997年 2009年 2021年 春晚見證了時代的變化
    它起源於1979年,正式開辦於1983年。央視春晚陪伴電視機前的無數個家庭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今晚我們將再一次迎來牛年春晚。1997年,2009年,2021年,同為牛年,不一樣的春晚見證了時代的變化。1997年 牛年春晚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在九十年代中後期,城市經濟開始起步,鄉下人開始了進城務工之旅。
  • 回歸前一天,香港街頭是什麼景象?
    原標題:《大雨衝刷香港回歸夜》作者:曹景行 (著名媒體人,曾任鳳凰衛視言論部總監、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鳳凰衛視新聞評論員、《亞洲周刊》副總編輯、《明報》主編、《中天新聞頻道》總編輯)本文刊於2017年6月29日解放日報朝花周刊·綜合版,私家車999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