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父親自述: 「我可以不愛女兒的全部」

2021-03-03 我們30這一年

大家好,這裡是《我們30這一年》,我是Deer。

當我和展展決定做父親節這一期節目的時候(雖然又一次推送晚了TAT),我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了身邊的藝術家朋友沈博倫。


他只比我們大一歲,已經有了一個5歲的女兒。在我們錄製節目那天,離父親節還有2天,但對於博倫而言,可能更重要的是與今年的父親節同一天到來的女兒的生日。

 

2015年的父親節,26歲的博倫擁有了自己的女兒。彼時,他已和孩子的母親分手。


這對觀念先鋒的前戀人在熱戀時便沒有結婚的打算。相識一年後,即便發現有了孩子,他們依然不打算結婚,但決定將孩子生下來。據說他們當時還曾經眾籌繳納」未婚生育「的罰款,鬧的沸沸揚揚。懷孕期間,兩人的親密關係破裂,決意分手。此時孩子在母親的體內已經4個月了,他們最終決定讓孩子誕生到這個世界上,並準備以「teammate」的方式一起撫養女兒。


自我認識博倫以來,父親這個標籤似乎就牢牢的粘在他身上,當然還需要加一個修飾詞「藝術家式的」。他曾有一個藝術項目叫做「望女成鳳」,在有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把女兒通過氣球送上天,以表達某種批判與反抗,最終因為資金沒有到位而沒有成型。除此之外,陪伴女兒成長的這5年,在他的朋友圈留下了很多有愛的時刻。比如下面這些👇





今年疫情以來,博倫和女兒長達幾個月沒見上面。用博倫的話來說,女兒進入了和母親「共生」的階段,表現為粘著媽媽,抗拒和爸爸接觸。在他記錄養育女兒的公眾號【所謂的爹】上,博倫用一篇長文總結了自己的思考《和女兒一起進化5 | 如何面對自己是一個「糟糕的」父親》。

糟糕的父親,在很多情況下,可能都會被總結為不負責任,不提供父親應提供的經濟支持、生活陪伴、思想指導等,或者只能提供其中某一項。按照這種理解仔細掰開聊的話,我想,有一句話可以概括父親們面臨的審判:「所有的父親都是缺席的父親」。而我說我有可能走向的一個局面就是這樣的,缺席的父親,經濟上缺席,生活上缺席,情感上缺席。

博倫到底是不是一個糟糕的父親?我得承認,在這場談話開始時,我帶著很大的主觀敵意發問。按照世俗的眼光,他承擔的責任有限,尤其是經濟上的。但我也承認,除了他對自己的價值體系的極度自信外,多數理念我是贊同的,尤其是關於不要因為親子關係而綁定「愛」。他讓我開始反思,是否我對父母有了過高的期待,而這本質是一種「交換關係」,根本不是愛。


如果以行動和陪伴來衡量一個父親的好壞,顯然博倫絕對不是一位糟糕的父親。


博倫為女兒生日烤的蛋糕



【收聽指南】


00:00~3:05 開場,介紹本期嘉賓青年藝術家沈博倫

 

藝術家爸爸會給女兒即將到來的生日準備什麼禮物?

 

「用我的舊T恤給她做一條夏天的毛巾毯。」

 

3:05~6:00 小心翼翼地試探:分手後,父母雙方如何照顧女兒?

 

「在女兒不願見我前,都是一半一半。每周各3天、4天。」

 

6:00~11:25 為什么女兒抗拒見爸爸?

 

「他們那邊邊界感少,孩子就沒有邊界感。孩子對我這邊的邊界感是抗拒的。一旦我的邊界感介入,她就會不舒服」。「本質是沒有達成共識。」

 

11:25 ~16:00 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嗎?

 

展展從博倫的理論中獲得了啟發和慰藉:「生理上是爹,就是爹」。

 

「我不認為父親是一個客人。」

 

16:00 ~18:25 「Teammate」式父母對孩子殘忍嗎?

 

「生下來怎麼就是怎麼樣,只是一個習慣問題。」

 

18:25 ~22:50  「我可以不愛女兒的全部。」

 

「女兒身上有我不喜歡的特質,我認為我可以不愛她的全部。她也沒必要愛我全部。」

 

「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你可以選擇你的路,我可以不支持這條路的選擇,但是我一樣尊重尊重並且愛你這個人,但並不代表我愛你這部分的選擇和行動。」 

 

「對於父母,期待太多了會轉化為一種仇恨。」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很多時候都期待。你完成期待我就愛你,不完成期待我就不愛你,這才是這才是一種交換的關係。」

 

23:40~ 24:35 期待和孩子成為朋友嗎?

  

「雖然會為她不想和自己做朋友而難過。但我不會去改變這個事實,也不會去努力,或者說我只在我價值觀範圍內努力。」

 

24:35~ 28:40 有一個爸爸的「競爭者」也不錯啊,你是幾分的父親?

 

「我至少是一個7分父親。」 

 

「重要的不是你要變成什麼樣的人,而是知道你是誰。這是學校無法帶給女兒的,但我可以帶給她。我的存在就可以帶給她。」

 

28:45~32:50 女兒的到來有改變自己什麼嗎?

 

「她改善了我的價值體系。女兒跟所有人一樣,都是認識世界的一個渠道。」

 

「所有愛意湧動的時候,都是一個人看她照片的時候」

 

32:50~ending 所以,到底對女兒的愛是?

 

「愛是一種付出,純粹地付出越多,愛得越多。」

 

(那你愛你女兒嗎?)

 

「有一部分,但也不是很純粹。」

 

(你會為她付出到什麼程度呢?)

 

「就是價值觀,價值觀是底線。」

 

「任何育兒書都是bullshit。」

本期BGM:

陳蘿莉 - 致未來兩歲女兒的安眠曲

楊亞茹Triste - 爸爸的筆(Cover 魏如萱)

zmi - A Little Girl

製作:

錄製:Deer 展展 

嘉賓:沈博倫

剪輯:Deer

文字:Deer

歡迎在網易雲音樂、荔枝、podcast搜索【我們30這一年】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父親》父愛如山,父愛如水,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不經意的時候傷害過最愛自己的人。不知道事後大家有沒有為自己的行為而後悔呢!我有一個母親,她可能不是最漂亮的。但是卻是我最愛的人。每一次我跟我的母親吵架以後,我都會非常的後悔。但是我小時候的記憶好像全部停止在母親上,不要誤會,我不是沒有父親。我只是有一個沉默寡言的父親。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
  • 一位女企業家的自述:此前,我不會愛父親,甚至不會愛兒子,怎麼可能真心愛客戶?
    如何愛客戶?如何與客戶建立心與心的連結?一直是此前困惑她的問題。如今,她找到的答案是什麼?以下是她的自述。我從未感受過父親的愛,因而也不會愛父親。這困擾了我半輩子,後來,我將這樣的困擾也帶給了孩子。在學習中華文化後,我首先開始讀懂了父親。
  • 胖姐分享:《非典型孤獨 Atypical》承認我病了不容易
    關注本微信公眾號「胖談社」並後臺回復「非典型孤獨」可以有汁源。他有趣但痛苦的自我發現之旅讓他的家庭重新思考人生:什麼才叫正常 Leigh飾演他的母親Elsa,她也在她的自我發現旅途中;Rapaport飾演他的父親Doug。Brigette Lundy-Paine飾演Sam的姐姐Casey,Amy Okuda飾演Sam的治療師Julia。   Gordon將執導本劇的第一集,也將和 Rashid及Mary Rohlich一起擔任執行製片人。
  • 非典型孤獨
    其實我不太會用文字安利給大家東西 因為不太會表達 所以用最直白的話給大家安利了。。。今天給大家安利一個超級超級超級棒的劇它的名字叫做《非典型孤獨》網飛(Netflix)出品 豆瓣8.4分一共八集 一集30分鐘 小編看完第一集後覺得真的好看死了!
  • 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女兒看完眼淚止不住地流,看完不哭你找我
    那個時候是06年吧,5000塊錢,不是小數字,特別是對於那對夫妻來說,幾乎是全部了。父親把錢遞給了女兒說:這是5000塊錢,你點點,女兒:不用點了,父親聲音很大的說:你點點看看。女兒開始點了,然後就說:數目是對的,我走了。
  • 《帶我回家》:看似自私自利的父親,讓女兒重新找到被愛的證據
    所以麥琪的父親將麥琪生的女兒艾洛蒂送到了孤兒院,以希望能夠有人來領養這個孩子。而父親的行為則讓麥琪心生怨恨。她不理解父親的行為,更狠父親把自己的孩子悄無聲息的送走,以至於後來她不肯原諒父親。卻不知道父親在背後為她所做的一切。父親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家族,另一方面是為了麥琪的人生。哪一個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女兒有一個好的前程,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 《非典型少年 第三季》Sam的堅守
    《非典型孤獨》(《非典型少年》)講述的是患有孤獨症(自閉症)的美國男孩Sam成長的故事。圍繞著Sam,家庭成員爸爸、媽媽、妹妹,以及Sam的醫生、朋友、同學、愛人,每個人的生活也都面臨著各自的問題。生活到底是怎麼回事,所有人都在探尋著。Sam不是最嚴重的「孤獨症」,所以他可以相對自由地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 「分房子分地的時候沒有我,醫藥費憑什麼管我要」父親:你不孝順
    家裡分財產,父母沒有通知她,父母把全部的財產都公證了,兩個弟弟一人一半,各一套房,老家的地也只有男的才有,一分錢也沒給來娣留,他們說,來娣是外人。在這種壓抑的情緒裡長大的來娣,成年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逃離這個冷漠無情的家庭,她像是自由的鳥兒一般,飛出那片陰霾,在大千世界自由的翱翔,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她在也不想回去了。
  • 深夜流淚然後熱搜:父親愛的女兒不容易得到幸福
    二有人說鄭爽太卑微了,不愛。恐怕我不配做整容手術;為胡彥斌寫一本書,寫100篇關於他們愛情的小文章;為張恆投資公司等。有人說她因為愛而迷失了自我。這樣一個不為外界所想的女孩,已經過了很多人理想的外表,卻成了失戀的羔羊。其實,她並不是卑微的愛人。只有她父親愛的女兒才不容易得到幸福。三因為他早年的職業生涯,他父親總是在身邊保護他的女兒。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老伴離開後,我就剩一個親人了,也就是我的兒子,到時我想著養兒防老,然後我就把我這大半生努力賺來的錢,有50萬全都給了兒子,讓兒子拿著,那個時候我也沒有多想,認為給兒子也很正常,反正到了我百年之後,那個錢也是兒子的,而且我一個老人根本就花不了那麼多錢,我兒子如今壓力那麼大,我作為父親,我也應該多多幫忙,我的那個錢也正好可以幫助他。
  • 劉德華8歲女兒太會長,基因全部遺傳父親,網友:可以C位出道了
    俗話說:「女兒像爸爸,兒子像爸爸」,還有一種說法是「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很多女孩子不僅僅性格像爸爸,就連長相也像,其實這和基因有著很大的關係,同時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出來女兒和爸爸的關係遠遠好於媽媽,這是很常見的一種行為,那麼究竟父親的那些會遺傳給女兒呢?下面先來看看這個例子。
  • 《馬克的女兒》: 有缺憾的父親,完整的父愛,致敬所有的父親
    在平淡的日子裡,女孩健康的成長,享受著這個有些缺陷的父親,全部的愛。而她也在愛著他的父親。一次意外,女孩頭部受傷了。父親送女孩去到了醫院。我想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女孩的親生的母親終於找到了女孩。比如,你愛著你的孩子,所希望的就是,盡最大的可能,盡最多的時間,去和孩子在一起。而,有的時候,愛卻是一种放手。我想,《馬克的女兒》,更多的是講述了馬克,如何學會,放手的「愛」。有的時候,擁有的愛是最容易的。而選擇成全的放手,卻是最難的。就像馬克一般,一個自己愛了五年的女兒,一個可以用命去交換的女兒。
  • 父親對女兒說:男人可以窮,但必須能做到這3點,不然再愛也別嫁
    小溪永遠忘不掉父親小時候對自己說的這句話。小溪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中,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走了。懂事的時候她總會問父親為什麼母親會走呢?父親總是沉默,可是眼神裡卻布滿了遺憾和哀思。父親的話不多,但是很愛小溪,他是個木匠,手上磨出了老繭,在他看來女兒就是自己的命。無論多辛苦都要培養自己的女兒,小溪也很爭氣,考了一所特別好的學校。
  • 爸爸,我可不可以不做你的女兒?
    她死於父親的皮帶和衣架。小女孩最後一句話是:爸爸,我起不來了。 這位父親,在她還沒出生時就因為搶劫入獄五年,去年10月才獲釋。這期間,小女孩的母親生下她就離開了這個家,平日都是爺爺奶奶照顧她。兩天前,父親才回家。為了教育女兒「不要頂嘴」,他用一個多小時把她活活抽死了。桌上,還擺著小女孩正在寫作業時用的新華字典。
  • 《摔跤吧,爸爸》父親「望女成龍」的背後,更多的是對女兒的愛
    有人說,這位父親這種做法是扭曲的愛,不應該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女兒身上,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但是,其實從很多方面看,這位父親是很愛自己的女兒的,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主宰自己的未來,每天不用面對鍋碗瓢盆,相夫教子而苦惱。
  • 《非典型少年 第三季》非典型少年第三季
    《非典型少年》是一部成長題材劇集,講述了 18 歲的自閉症患者山姆(凱爾·吉克瑞斯特飾)尋求愛與獨立的故事。山姆踏上有趣而感人的自我發現之旅,而其他家庭成員也不得不應對各自生活的變化,他們遇到了同一個主題:什麼才是正常的人?珍妮佛·傑森·李飾演山姆的母親艾爾莎,她也在尋找真實的自我。麥可·拉帕波特飾演他的父親道格。布裡蓋特·蘭迪-佩恩飾演山姆的妹妹凱茜、奧田艾米飾演心理醫生朱莉婭。
  • 一位26歲足浴店技師的自述:染上愛滋病後,父親將我逐出了家門
    溫馨提示:文章配合音樂,閱讀體驗更佳自述 瑤瑤丨編輯 小思醫生《故事來源粉絲求助,已授權做過改編》沒有想到因為一次錯誤的選擇,我居然被顧客染上愛滋病,一直嫌棄我的父親更是將我逐出了家門,現在的我就如同一顆浮萍,無依無靠。
  • 「非典型」網紅黃燦燦:我是一個演員 獨家
    會在微博發段子,大談自己上廁所的重口味經歷,會曬出大額頭的素顏自拍(還能好好當網紅嗎),被質疑買榜炒作會站出來否認,對於我們刁鑽的提問也不打太極「都是公司安排的」,堪稱一個大寫的耿直girl。娛樂圈需要新鮮血液,95後的黃燦燦有無限可能。ZAKER娛樂為你揭秘新一代「尹夏沫」,看「非典型」網紅變遷史,以及「燦哥」與小弟的相愛相殺。
  • 《東離劍遊紀》的典型與非典型
    凜雪鴉跟蔑天骸的對決。一方面,他要給不熟悉這個劇種的人看;一方面,他要向熟悉這個劇種的我們致意:「我向來很喜歡武俠,現在我也來寫一部,請招了!」從這裡出發,我們可以確定,他會相當遵守正統武俠的精神,不會在這上面亂搞。果然,我們看到主角殤不患是一個超脫名利的大俠,其餘角色則各有其對名聲、武道的糾結與執念,最後正道勝出,反派挫敗。那麼,可以反轉、可以惡搞的地方在哪裡呢?
  • 電影《我是山姆》:七歲低智父親深沉的愛
    《我是山姆》影片於2001年12月3日在美國上映。又名《不一樣的爸爸》,豆瓣評分高達8.9,曾獲得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第2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等獎項。 這是一部溫情治癒的影片。智力水平只有七歲的成年人山姆,某天收養了一個女流浪,女子給山姆生了另一個女兒後,拋棄他們父女兩人,徹底消失。養育一個女兒,對常人來說好像再普通不過,可是對於一個智商只有七歲的山姆,可謂是「困難重重。」一個智商只有7歲的父親用他的愛來支撐起的故事,一個7歲的女兒用理解,耐心和依偎來充實的故事,這是造物主用心創造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