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女生容易喜歡會做飯的男生?心理學有答案:暈輪效應

2020-12-22 格蘭仕官方商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現在會做飯的男生~也挺多的,已經打破了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這樣一種認知——男士也進入了廚房。

而且,他們會做飯,不是煮個方便麵或者番茄炒個蛋那麼簡單,是真的會做,會擺盤,甚至可能男生比女生更加會做飯!(嗯~這麼一說,貌似印象中廚師都是男的多耶~)

無疑,會做飯的男生,很容易被女生加「印象分」哦!為什麼會做飯的男生變多了?(這裡說的「多」,不是指來自權威機構的全面統計,而是指來自生活的一個感受,並且還不少人都這麼覺得)

對於男生來說,原因有很多:出國留學,不學會做飯的話怕會餓shǐ;女友愛吃,自己愛做;畢業獨立生活,自然摸索學會了;還有的是從小家裡教育,要獨立,要做家務,將來要愛老婆……

對於女生來說為什麼特別喜歡愛做飯的男生?原因就很多了。

首先就是:吃得開心啦!

做飯,說簡單也挺簡單,說不簡單,有時候也挺費事的。自己吃的話,可能隨便對付一下就過了,如果有人做給自己吃,想想都很幸福,肯定喜歡啊!

不過,這只是淺層的原因。你以為女生喜歡吃、不喜歡做,是懶?不,其實會做飯的男生,會被女生自然而然認為他還具備其他很多優秀的品質,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是指人們在交往認知中,對方的某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品質就會掩蓋人們對對方的其他品質和特點的正確了解。

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比如,男生如果會做飯,那麼他在女生心中得到的認知印象,可不止「做飯」這麼一個詞(特別是女生心思都比較細膩)。其實當一個女生看到男生會做飯,她的心裡會自動腦補出很多男生其他的特點來,比如:

1勤奮、考慮周到、成熟

你看,會做飯的話,那得採購食材,對吧?勤奮的男生才會花時間去市場/超市買菜吧?

買食材的時候需要考慮配菜,對吧?要考慮到家裡的冰箱裝不裝得下對吧?這會讓一個人學會做事情考慮各方面,理性。

另外,會採購的男生,會知道菜市行情,以後結婚了就不會一問拿錢就嫌棄「怎麼老是花那麼多錢」對吧?

2會體貼妻子的辛苦,會致力創造良好「做飯」環境

會做飯的男生,知道炒菜時油煙對皮膚和頭髮都不好,結了婚之後會懂得體貼妻子,要麼自己攬下做飯重任,要麼會給妻子選擇一個好的油煙機,不讓做飯油煙令到妻子心煩,耽誤心情還影響美麗。

3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

會做飯的男生,就知道做飯不容易,一個新菜式可能也要嘗試很多次才會做到完美,所以他能明白做飯炒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順利」——可能是這次沒把握好火候,可能是那次鹽給多了一丟丟……所以結了婚之後,即使自己不做飯,也懂得珍惜為他做飯的人,不會不顧後果地挑剔菜難吃,會懂得分擔,如果不做飯就會幫忙收拾碗筷,或者給家裡買個「懶人家電」洗碗機來分擔妻子的負擔。

4、會過日子

會做飯的男生,一般對於生活是有自己的追求,不將就(吃外賣)不應付(不會隨便吃個面就算了),他們在即使沒那麼好的環境,也會努力創造好的生活給自己和家人(參考《爸爸去哪兒》裡的黃磊「黃小廚」),不讓自己吃苦,也不讓家人吃苦,所以給人感覺:會過日子。

試想想,在你累了想要休息不想做飯的時候,你是覺得他煮麵給你吃好呢,還是依舊有大餐吃好呢?

所以看完,你知道女生為什麼喜歡會做飯的男生了嗎?

番茄醬想,以上這些優點,也許有時候只是暈輪效應的心理作用,屬於認知偏見。但實際生活中,很多會做飯的男生,也確確實實具備以上這些優點。不怪女生想得這麼多啦~

記得十一國慶黃金周,回家路上,很「榮幸」的堵在了高速上,一堵就是好幾個小時,真的是很無奈很無奈。期間曾見到其他一些人下車休息的休息,玩耍的玩耍,而令番茄醬吃驚的是:一對年輕夫妻,直接在路邊吃起了飯,不是啃乾糧哦,真的是整個電飯鍋都帶著,就是那種很小型的電飯煲,他們提前做好了飯菜,連同電飯煲帶在車上,預防堵車肚子餓的。

當時我就覺得,這對小夫妻,真會過生活!

也許女生要求不多,她們不怕吃苦,只是身邊的這個人,是否有在努力地不讓她吃苦。

11.11快到了,你今年還單身嗎?不用怕,單身也要好好愛自己,不如就從好好吃飯開始吧!從現在開始,每月學會一個新菜式,可能學著學著時,某一天不經意下露一手就吸引住了她?然後給她做好吃的!

微波爐,也可以輕鬆做美食

本文由格蘭仕官方商城創作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關注我,了解更多做美食的家電哦!微波爐、烤箱、電飯煲、多功能電熱鍋……總有一款適合你啦!

相關焦點

  • 暈輪效應是什麼?|暈輪效應在心理學上有什麼應用?
    暈輪效應,也叫光環效應,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於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效應。「愛屋及烏」、「一俊遮百醜」都是暈輪效應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體現。這種愛屋及烏的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和光環效應相反的是惡魔效應,即對人的某一品質,或對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壞的印象,會使人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評價偏低。
  • 周末心理學: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屬於心理學範疇,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暈輪效應愈來愈多地被應用在企業管理上,其對組織管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各種組織決策上。
  • 不一樣的心理學:暈輪效應,影響我們喜歡或討厭一個人的罪魁禍首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講述不一樣的心理學。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1篇——暈輪效應。當你對一個人有好感並喜歡他時,他身上的優點,能蓋住此人身上所有的缺點,正是應了「情人眼裡出西施」、「愛屋及屋」。可一旦他觸及你的底線,做出讓你生氣、傷心、排斥和反感的事情時,他身上的缺點,會蓋住所有的優點,由此產生此人身上全是缺點的想法,名人的人設崩塌也是如此。之所以出現這兩種極端的情況,是由於暈輪效應在其中發揮著不可動搖的強大作用。
  • 過年相親心理學:渣男五步法第一步「暈輪效應」
    前幾天有網友問:心理學愛好者?來你來分析一下渣男五步法,其實我最開始接觸心理學就是從這開始的。接下來我就介紹下過年相親心理學之渣男五步法的第一步「暈輪效應」《渣男五步法》風靡中國已經十幾年了,多少女人深陷其中?多少男人為之瘋狂?
  • 巧用「暈輪效應」,讓女人愛你不能自拔
    情感的世界裡,不乏這樣的場景,在沒邂逅之前,一個人還能保持平靜如水的狀態;可是,在某個轉彎的地方,遇到怦然心跳的對象,從此便會認定對方是餘生的歸宿。女人情感真摯,一旦動了情,就會有不離不棄的念頭。同樣的,男生亦是如此,如若真正愛上一個人,他們也會全力以赴,甚至冒著飛蛾撲火的危險,也要將緣分把握住,再苦再累也不足惜。
  • 暈輪效應:為什麼明星的人設會崩?
    第九期的欄目,給大家介紹一個著名的心理效應——暈輪效應!為什麼明明是同一個人,衛靈公和普希金對他們的態度和看法,會產生如此大的差異?這就是暈輪效應在作怪。「暈輪」,指的是颳風的前夜,月亮周圍會圍著一圈光環,這一圈的光環會導致月亮周圍產生的模糊不清的現象。暈輪效應,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概念。
  • 十大心理學效應暈輪效應
    暈輪 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暈輪效應)
    桑戴克最早提出了暈輪效應。他認為,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往往從一個局部出發,進而擴散得出整體的印象,容易犯下以偏概全的錯誤。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所以,暈輪效應也可以被稱作「以點概面效應」,是由於主觀推斷而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
  • 暈輪效應,對生活中有什麼影響
    生活現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日本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一批女模特和一般的大學生混在一起,然後安排一同去參加了一個公司的面試,面試的結果是這樣的,面試官在面試大學生的時候,對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學生們沒辦法回答,他們往往會覺得這些學生太笨了,但是對於那些模特們,面試官的主觀態度,是他們可能由於面試緊張
  • 教招備考-解析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非常有趣,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我們教師類考試的考點之一。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梳理並解析一些咱們考試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一、理論解析(一)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尤為重要。我們在面試時會精心打扮自己,以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就符合首因效應的原理。
  • 心理學:如何避免愛情中的「暈輪效應」?
    當你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你會覺得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美好的,即使有覺得不好的地方,你也會很耐心很耐心地告訴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可能會產生很多不同的看法,你會覺得他並沒有一開始那麼好,甚至有很多東西你非常看習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暈輪效應什麼意思什麼梗?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什麼意思什麼梗?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暈輪效應時間:2020-05-08 14:2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暈輪效應什麼意思什麼梗?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暈輪效應 又稱光環效應,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現象。
  • 印象形成——暈輪效應、登門檻效應
    印象形成——暈輪效應、登門檻效應我們繼續的關注,講義當中出現的較少的社會心理學部分。社會心理學主要在咱們課本當中呈現的形式是印象形成。印象形成這個地方考試的時候主要還是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咱們在備考過程中,把這些概念記住就可以了,可能有的人看過說這些概念,還是記不清相關知識。
  • 多地出現日暈,順便談談心理學的「暈輪效應」
    今天就來科普一下我們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 很多宗教裡的神都有光暈 暈輪效應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有時候也被稱作是「光環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成見效應」等等,指的是人們在人際知覺中形成的
  • 身邊的心理學:刻板效應及暈輪效應等異同
    在心理效應中,有刻板效應、定勢效應、慣性效應、投射效應、暈輪效應、近因效應及首因效應等七個心理效應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一、共同點。泛化指的是當某一反應與某種刺激形成條件聯繫後,這一反應也會與其它類似的刺激形成某種程度的條件聯繫,這一過程稱為泛化,泛化有二種形式:一是不完全泛化,即反應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類似、相關聯的事件;二是完全泛化,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類似、無關聯的事件。一般情形是不完全泛化,即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類似、相關聯的事件。
  • 教師考試常考實驗——暈輪效應和刻板效應
    在教師招聘或者教師資格考試中,常常會涉及到著名人物的著名實驗,本文將對暈輪效應和刻板效應實驗的實驗內容、結論、常考點進行梳理,希望對考生理暈輪效應和刻板效應有一定的幫助。一、暈輪效應1.實驗內容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做了一個試驗。
  • 學習中的「暈輪效應」:孩子成績不好,家長的責任少不了!
    班上有一個靦腆的女生,叫晴晴,有一次下午下課後她,拿著試卷,來到辦公室問我Computer這個單詞的正確讀法。剛下完課的我慌慌張張地想上廁所,我就直接扔下一句:"晴晴真愛學習,你等會兒,老師必須上下廁所,回來再告訴你。"
  • 生活中如何正確處理暈輪效應
    心理學稱這類現象為暈輪效應又叫」光環效應「!暈輪效應實驗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做了一個試驗。上課之前,實驗者向學生宣布,臨時請一位研究生來代課。接著告知學生有關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況。其中,向一個班學生介紹這位研究生具有熱情、勤奮、務實、果斷等項品質、向另一班學生介紹的信息除了將「熱情」換成了「冷漠」之外,其餘各項都相同。而學生們並不知道。
  • 《八駿圖》:你為什麼總愛錯誤的人?警惕愛情裡的「暈輪效應」
    沈從文對內心矛盾感的細緻刻畫,可謂細緻:眼前追尋的新的,永遠比舊的更有吸引力,但是新的,總有一天會變成舊的。正如五月天歌中所唱:「開始總是一場沉迷,於是我糊塗說出,不能沒有你。」這種不斷衝動迷戀的背後,其實印證了一個心理學定律-暈輪效應。
  • 什麼是「暈輪效應」,看看第一印象有多重要
    「暈輪效應」容易讓人以偏概全。因此,我們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注意「投射傾向」、注意「第一印象」和避免「以貌取人」。注意「投射傾向」有些人總是從好的一面來解釋別人,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副菩薩心腸;而有些人則總是惡意判斷他人行為,即使是好事,他也會認為這是「別有用心」。這是因為他本人猜疑心重。這種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點附加給對方的現象,即「投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