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愛玲的小說中,除了《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受大眾和專家都認可的小說外,還有一部被評論家質疑的小說,那就是《傾城之戀》。
傅雷評這部小說:「作品的重心過於偏向頑皮而風雅的情調,儘是些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者的精神遊戲。」
對此,張愛玲的回應是:「從腐舊的家庭裡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
《傾城之戀》講的不是小女孩和浪蕩子談戀愛的故事,講的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年輕女性求生的故事。
所以大家會看到故事中的主人公白流蘇,已經沒有女性共有的那種天真、單純。或者更準確地來說,她把這些東西都掩蓋起來了。
作者把女主角的年齡定在了二十八歲,歷經滄桑。她已經結過一次婚但因為不堪家暴而離婚,居住在娘家,娘家人將她的錢財全部敗完後要趕她出門。
通過親人和婚姻,她看清了親情和愛情的虛偽,這就讓她在遇到範柳原時變得自私、勢利、小心翼翼。
範柳原本不是媒人介紹給白流蘇的,是介紹給家中的待嫁女孩的。奈何範柳原看上了白流蘇,兩人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範柳原是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原文是這樣描述的:「範柳原的父親是一個著名的華僑,有不少的產業分布在錫蘭馬來西亞等處。範柳原今年三十二歲,父母雙亡。」
從這裡可以看出,範柳原家裡非常有錢。但為什麼條件這樣好的人成了大齡「剩男」?因為他不想結婚,是一個浪子。
他家裡雖然有錢,但是由於原生家庭不幸,過的都是顛沛流離的生活。慢慢地,就往放浪的一條路上走,嫖賭吃著,樣樣都來,獨獨無意於家庭幸福。
對於範柳原的示好,閱歷豐富的白流蘇是這樣看待的:
「範柳原真心喜歡她麼?那倒也不見得。他對她說的那些話,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對女人說慣了謊的,她不能不當心──她是個六親無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
白流蘇雖然不相信範柳原是真的愛她,但她在範柳原的身上看到了賴以生存的機會,她決定抓住這個機會。
至於愛情,在這個節骨眼上,白流蘇沒有心思去想愛情,也沒有資本去談愛情。愛情始終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上。
所以,在白流蘇初次見到範柳原的時候,雖然範柳原對她表現出了明顯的興趣,但她接近範柳原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對方娶她。
畢竟,就像她自己說的一樣:「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初次見面之後,範柳原為了方便同白流蘇進一步接觸,就邀請對方到香港去。她為了抓住這次機會,心一橫,也就去了。
去了之後她才發現,範柳原和她認知中的浪蕩子不一樣。別的浪蕩子是純粹的浪蕩子,範柳原內在有其嚴肅、傳統的一面。
「他每天伴著她到處跑,什麼都玩到了,電影、廣東戲、賭場、格羅士打飯店、思豪酒店、青鳥咖啡館、印度綢緞莊、九龍的四川菜……晚上他們常常出去散步,直到深夜,她自己都不能夠相信,他連她的手都難得碰一碰。」
白流蘇到了香港之後,她怕對方對她不軌,如果真的被對方得逞,那她此次前往香港的目的就達不到了。
因為白流蘇使用的策略就是利用對方對自己的感情衝動讓對方娶自己,如果婚前被他得到了,對方對她的熱情自然就散了。
和對方在一起玩了幾天之後才發現對方崇尚靈肉相融的戀愛,並沒有對她做出不妥的舉動。只是,對方說的話她不太聽得懂。
玩了幾天後,範柳原知道白流蘇在提防他,並不表露自己的內心感情。於是,他決定冷幾天她,開始和其他女性親近:
「這一次,他的身邊躺著一個女人,瓣子盤在頭上。就把那薩黑荑妮燒了灰,流蘇也認識她。」
就是這次冷遇,讓白流蘇發現自己這些天同範柳原在一起完玩已經對他有愛情了。因為她會吃醋了。
範柳原見自己的計謀已經得逞,他又開始重新去「討好」白流蘇。他想,既然白流蘇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感情,對他應該比之前要熱情一些。
此時的白流蘇已經明白了範柳原的心思。對方想和她有逢場作戲,但是不想和她結婚。使用的策略就是讓流蘇愛上他,自願獻身。
在看清了對方的意圖之後,她就在想自己的退路。就在這時,她半夜接到了範柳原向她表白的電話。
兩人在這次電話中大吵一架,也將兩人各自的心思全部拆穿。白流蘇指責他是個不負責任的浪子,範柳原指責她和自己在一起就是為了錢,不是因為愛。
吵了一架之後,第二天白流蘇就說自己要回上海。範柳原提議說要送她,她沒有拒絕。
相處過一陣子的兩人,心態都早已有了微妙的變化。白流蘇知道自己喜歡上了對方,範柳原由於還沒有得到她,依然放她不下。
所以,在白流蘇回來後不久,她又收到了範柳原接她到香港去的消息。就是這一去,白流蘇就徹底淪陷了。
女性在真愛一個人後,她的智商是會降為零的。這次去香港後,被愛情衝昏頭腦的她已經忘了初心,讓對方得逞了。
女人是很容易被愛情迷惑的。儘管白流蘇經歷豐富,但是她依然抵擋不了愛情的巨輪。所以,後來的白流蘇,是愛上了範柳原的。
原文中的這句話也可以證明:「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們兩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為在幻想中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
這次之後,白流蘇就徹底淪為了範柳原的情婦,對方供養著她,但是就是不願意和她結婚。
本來白流蘇的結局是可悲的,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戰爭打響了。戰爭讓浪蕩的人感到生命和親人的可貴,於是範柳原同她結婚了。
這部作品是張愛玲作品中少有的擁有圓滿結局的作品。然而,看似圓滿的結局,背後卻是更大的蒼涼,範柳原再也不把情話說給她聽了。
白流蘇最初想和範柳原在一起是因為錢,在一起後對方冷落她,她依然需要這段婚姻,也是因為錢。
她做不到像範柳原這樣隨心所欲,是因為她沒有錢,她要依靠男性生活。所以就算一段婚姻中沒有愛,她也要維持。
這就說明,在一個女性的生命中,想要擁有純粹、美好、平等、瀟灑的婚姻和戀愛,必然是先要有謀生的能力的。
白流蘇之所以會變成這樣,是因為那個時代給女性的工作機會太少了,所以她才會靠婚戀生存。
如今我們遇到的時代和白流蘇遇到的那個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各類職業中都有女性的身影。在謀愛之前,建議先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