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白流蘇到底愛不愛範柳原?

2020-12-27 湯靜諾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除了《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受大眾和專家都認可的小說外,還有一部被評論家質疑的小說,那就是《傾城之戀》。

傅雷評這部小說:「作品的重心過於偏向頑皮而風雅的情調,儘是些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者的精神遊戲。」

對此,張愛玲的回應是:「從腐舊的家庭裡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

《傾城之戀》講的不是小女孩和浪蕩子談戀愛的故事,講的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年輕女性求生的故事。

所以大家會看到故事中的主人公白流蘇,已經沒有女性共有的那種天真、單純。或者更準確地來說,她把這些東西都掩蓋起來了。

作者把女主角的年齡定在了二十八歲,歷經滄桑。她已經結過一次婚但因為不堪家暴而離婚,居住在娘家,娘家人將她的錢財全部敗完後要趕她出門。

通過親人和婚姻,她看清了親情和愛情的虛偽,這就讓她在遇到範柳原時變得自私、勢利、小心翼翼。

範柳原本不是媒人介紹給白流蘇的,是介紹給家中的待嫁女孩的。奈何範柳原看上了白流蘇,兩人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範柳原是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原文是這樣描述的:「範柳原的父親是一個著名的華僑,有不少的產業分布在錫蘭馬來西亞等處。範柳原今年三十二歲,父母雙亡。」

從這裡可以看出,範柳原家裡非常有錢。但為什麼條件這樣好的人成了大齡「剩男」?因為他不想結婚,是一個浪子。

他家裡雖然有錢,但是由於原生家庭不幸,過的都是顛沛流離的生活。慢慢地,就往放浪的一條路上走,嫖賭吃著,樣樣都來,獨獨無意於家庭幸福。

對於範柳原的示好,閱歷豐富的白流蘇是這樣看待的:

「範柳原真心喜歡她麼?那倒也不見得。他對她說的那些話,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對女人說慣了謊的,她不能不當心──她是個六親無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

白流蘇雖然不相信範柳原是真的愛她,但她在範柳原的身上看到了賴以生存的機會,她決定抓住這個機會。

至於愛情,在這個節骨眼上,白流蘇沒有心思去想愛情,也沒有資本去談愛情。愛情始終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上。

所以,在白流蘇初次見到範柳原的時候,雖然範柳原對她表現出了明顯的興趣,但她接近範柳原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對方娶她。

畢竟,就像她自己說的一樣:「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初次見面之後,範柳原為了方便同白流蘇進一步接觸,就邀請對方到香港去。她為了抓住這次機會,心一橫,也就去了。

去了之後她才發現,範柳原和她認知中的浪蕩子不一樣。別的浪蕩子是純粹的浪蕩子,範柳原內在有其嚴肅、傳統的一面。

「他每天伴著她到處跑,什麼都玩到了,電影、廣東戲、賭場、格羅士打飯店、思豪酒店、青鳥咖啡館、印度綢緞莊、九龍的四川菜……晚上他們常常出去散步,直到深夜,她自己都不能夠相信,他連她的手都難得碰一碰。」

白流蘇到了香港之後,她怕對方對她不軌,如果真的被對方得逞,那她此次前往香港的目的就達不到了。

因為白流蘇使用的策略就是利用對方對自己的感情衝動讓對方娶自己,如果婚前被他得到了,對方對她的熱情自然就散了。

和對方在一起玩了幾天之後才發現對方崇尚靈肉相融的戀愛,並沒有對她做出不妥的舉動。只是,對方說的話她不太聽得懂。

玩了幾天後,範柳原知道白流蘇在提防他,並不表露自己的內心感情。於是,他決定冷幾天她,開始和其他女性親近:

「這一次,他的身邊躺著一個女人,瓣子盤在頭上。就把那薩黑荑妮燒了灰,流蘇也認識她。」

就是這次冷遇,讓白流蘇發現自己這些天同範柳原在一起完玩已經對他有愛情了。因為她會吃醋了。

範柳原見自己的計謀已經得逞,他又開始重新去「討好」白流蘇。他想,既然白流蘇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感情,對他應該比之前要熱情一些。

此時的白流蘇已經明白了範柳原的心思。對方想和她有逢場作戲,但是不想和她結婚。使用的策略就是讓流蘇愛上他,自願獻身。

在看清了對方的意圖之後,她就在想自己的退路。就在這時,她半夜接到了範柳原向她表白的電話。

兩人在這次電話中大吵一架,也將兩人各自的心思全部拆穿。白流蘇指責他是個不負責任的浪子,範柳原指責她和自己在一起就是為了錢,不是因為愛。

吵了一架之後,第二天白流蘇就說自己要回上海。範柳原提議說要送她,她沒有拒絕。

相處過一陣子的兩人,心態都早已有了微妙的變化。白流蘇知道自己喜歡上了對方,範柳原由於還沒有得到她,依然放她不下。

所以,在白流蘇回來後不久,她又收到了範柳原接她到香港去的消息。就是這一去,白流蘇就徹底淪陷了。

女性在真愛一個人後,她的智商是會降為零的。這次去香港後,被愛情衝昏頭腦的她已經忘了初心,讓對方得逞了。

女人是很容易被愛情迷惑的。儘管白流蘇經歷豐富,但是她依然抵擋不了愛情的巨輪。所以,後來的白流蘇,是愛上了範柳原的。

原文中的這句話也可以證明:「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們兩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為在幻想中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

這次之後,白流蘇就徹底淪為了範柳原的情婦,對方供養著她,但是就是不願意和她結婚。

本來白流蘇的結局是可悲的,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戰爭打響了。戰爭讓浪蕩的人感到生命和親人的可貴,於是範柳原同她結婚了。

這部作品是張愛玲作品中少有的擁有圓滿結局的作品。然而,看似圓滿的結局,背後卻是更大的蒼涼,範柳原再也不把情話說給她聽了。

白流蘇最初想和範柳原在一起是因為錢,在一起後對方冷落她,她依然需要這段婚姻,也是因為錢。

她做不到像範柳原這樣隨心所欲,是因為她沒有錢,她要依靠男性生活。所以就算一段婚姻中沒有愛,她也要維持。

這就說明,在一個女性的生命中,想要擁有純粹、美好、平等、瀟灑的婚姻和戀愛,必然是先要有謀生的能力的。

白流蘇之所以會變成這樣,是因為那個時代給女性的工作機會太少了,所以她才會靠婚戀生存。

如今我們遇到的時代和白流蘇遇到的那個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各類職業中都有女性的身影。在謀愛之前,建議先謀生。

相關焦點

  • 電視劇《傾城之戀》如果沒有戰爭傾城,範柳原還會和白流蘇結婚嗎
    但是,如果沒有那場傾城戰火呢?範柳原還會和白流蘇結婚嗎?範柳原不愛白流蘇嗎?不,他很愛白流蘇。他對白流蘇一見鍾情,始終不能相忘。他不是不想和流蘇結婚,他是不想結婚。戰火燒來之前,範柳原還是不想結婚,老邱在宴席上那麼逼他,他還是不鬆口,不願意承諾婚姻。最後還是流蘇給他打了圓場。
  • 《傾城之戀》白流蘇和範柳原是張愛玲筆下的美滿結局?
    一部《傾城之戀》颳起了無數俊男美女的追慕熱潮,白流蘇和範柳原這一對光聽名字都是美麗至極,張愛玲就是有這個本事,她的事物描寫,對人物的洞察和美化外象的能力是一流的。電影裡的《傾城之戀》並沒有她所描寫的那樣優雅典致,連白流蘇也不太像我心中想像的樣子,一個打動了範柳原的女子,一個聰明而知進退的年輕女子該是怎樣的傾國傾城?
  • 《傾城之戀》範柳原不願娶白流蘇,可為什麼經歷戰火娶白流蘇為妻
    《傾城之戀》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一座城市的傾覆就是為了成全一段戀愛。這本書的男主角範柳原,一個妥妥的富二代,而女主角白流蘇是大齡離異女。但兩人自從相遇就相互吸引,互相說著俏皮話,互相打趣,看似真切卻又不真切。
  • 傾城之戀:白流蘇與範柳原,在感情博弈中驚出來的愛
    《傾城之戀》是由張愛玲所著的愛情小說,也是她作品中較為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該小說主要講述了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故事,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熬了一段時間,範柳原果然從香港來了電報,電報只有寥寥幾個字:「乞來港。船票已由通濟隆辦妥」,白流蘇在白家所遭受的待遇已經讓她忍無可忍,於是她第二次來到了香港。「腹背受敵」的白流蘇以為她這次是輸了,她這次來香港除了她對於範柳原的愛以外,還迫於來自於白家的無形的壓力。
  • 王漫妮妄想成為「白流蘇」,但梁正賢卻不是「範柳原」
    王漫妮一聽便不高興了。但是明顯王漫妮更在意的是梁正賢是不與任何一個女孩子結婚,還是只是不和她結婚。王漫妮明明知道梁正賢是不肯負責任的人,卻仍然一頭栽進去,無非是希望有一天梁正賢想結婚了,而她恰好在身邊。
  • 張愛玲《傾城之戀》:生命從來不簡單,也不可能簡單
    今天要談談她很重要的作品,也可能是最著名的作品——《傾城之戀》。 張愛玲有一篇文章就以《傾城之戀》為例談到自己的美學理念,她說:「我喜歡參差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比較接近現實。在《傾城之戀》裡面,女主人公白流蘇從老舊的家庭中走出來,去了香港。香港戰爭的這番洗禮,可以把一個人改變,可是這場戰爭沒有把白流蘇感化為革命女性。這一場戰爭對於男主人公範柳原影響很大,把範柳原轉向了平時的生活,甚至讓這個浪子成了家,可是婚姻並不使他成為「聖人」。(張愛玲用了這兩個字)。
  • 《傾城之戀》:抗爭與妥協並存,白流蘇性格中的矛盾性分析
    讀過她作品的人,很多都深深愛上了她文字中的細膩,她的一生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比如《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入人心,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比如《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便是一個時代一類女性的縮影。
  • 【名著解析】張愛玲美其名曰《傾城之戀》,也不過是對平凡夫妻
    傾城之戀》也是一樣。不可否認《傾城之戀》電視劇是非常優秀的作品,裡面的所有演員都是戲骨極品。但唯一缺憾且不可避免的就是男女主角比小說中的他們要純良且忠於愛情,而張愛玲筆下的範柳原與白流蘇可不是這樣具有高潔品格的人。而《傾城之戀》展現的卻是一個字:俗!表面上看,白流蘇與範柳原都很風雅不接地氣,而實際上他們都是在現實生活中不難找到的俗人。
  • 張愛玲《傾城之戀》:說白了,白流蘇只想找一張「長期飯票」
    她的寫作,大多數融入了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感受,《傾城之戀》也是如此,白家的落魄,實際上也就是張愛玲家族的落魄,白流蘇在愛情裡吃的那些苦,大概也是張愛玲有著同樣的體會與感受。善良美好的洪蓮讓範柳原度過了人生低谷,也讓重新繼承千萬財產的範柳原在失去她之後,變的玩世不恭,遊戲人間。所以,白流蘇與範柳原的相遇,不是純粹的,兩個人對於彼此都有屬於自己的目的,範柳原一開始也不愛她,但是卻希望白流蘇能夠撲到自己的懷裡,也就是作為一個情人的身份。
  • 《傾城之戀》:終於看懂了這部電影的好
    大學時看了很多張愛玲,其中最喜歡的,始終是她的《傾城之戀》。這部作品,跟她其他作品相比,無論氣質,還是主題,都很不一樣。是新時代的男人,範柳原被白流蘇的古典氣質所吸引,白流蘇被範柳原的浪漫氣質所俘獲,但兩人在精神戀愛,還是步入婚姻的選擇上存在分歧,導致這段感情進行的不那麼順利......
  • 張愛玲《傾城之戀》: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
    也沒有誰的愛情比白流蘇更悲慘了,兜兜轉轉好幾年,用了一個城市的傾覆,才換來範柳原娶她的決心。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裡,沒有甜甜蜜蜜的愛情,沒有刻骨銘心的思念。有的,只是理性和刻板,還有那些壓抑內心已久的悲傷。年少時愛讀張愛玲,知道張愛玲是一位寫「愛情」的作者,便將她的書全部找來,挨個讀了一遍。
  • 《傾城之戀》:離過婚快30的白流蘇,只憑一個動作,徵服範柳原
    白流蘇和範柳原的這場博弈,明明勝負已定,白流蘇不得已向命運妥協,做了範柳原的情婦,將承受娘家更激烈的嘲諷……香港卻突然遭遇了轟炸。在危難面前,範柳原竟主動放棄了原本的堅持,給了白流蘇一個妻的名分。峰迴路轉,白流蘇轉危為安。"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傳奇裡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傾城之戀,指的就是這般傾城之下,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情。
  • 《傾城之戀》:傾覆一座城 成全一段情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我喜歡參差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傾城之戀》裡,從腐舊的家庭裡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
  • 《傾城之戀》範柳原為什麼喜歡離異女白流蘇而不是其未出閣的妹妹
    《傾城之戀》從字面上說講的就是戀愛的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範柳原是華僑富商之子,還繼承了一筆極大的遺產,非富即貴,妥妥的富二代。
  • 《傾城之戀》:白流蘇的愛情,真不簡單!
    《傾城之戀》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的是白府六小姐白流蘇和香港首富範天河之子範柳元「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傾城之戀」字面意思指的是一座城市(香港)的毀滅,才成全了一段愛情。「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
  • 《傾城之戀》:兩人的一場愛情博弈,終於在傾城之刻塵埃落定
    《傾城之戀》用一種詮釋愛情悲劇最好的一部作品 , 白流蘇和範柳原兩人在相互博弈中相互試探,最終卻因戰爭的爆發成就了刻骨銘心的傾城之戀。01、兩個缺愛的人,註定無法全身心地投入,故彼此試探小說《傾城之戀》中的男女主角範柳原和白流蘇,他們兩個都缺少愛,所以他們既渴望得到愛,但是又害怕被傷害。
  • 《傾城之戀》調情高手範柳原:只戀愛不結婚的男人,到底在想什麼
    張愛玲的代表作《傾城之戀》裡的男主人公範柳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浪漫多金,善於調情,流連於女人叢中,而後將她們棄為敝履。他要她們,卻又打心眼裡看不上她們。他是真的縱情聲色嗎?不是的。他本質上是一個追求精神戀愛的人。表面上的浪子,其實是一個內心沒有安全感,對愛和被愛極度不自信的人。
  • 張愛玲《傾城之戀》:如果婚姻與愛情無關
    今天要講的這本《傾城之戀》也是在她23歲左右發表的。在這一年她同時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所以她的真實創作年齡是很小的,也體現她的才華。也正是因為她創作時年齡尚小,所以她的小說中很少出現對於家國,戰爭方面的思考,簡單來說就是很好懂,說難聽點就是格局小。
  • 精讀中英雙語張愛玲《傾城之戀》選段
    《傾城之戀》不是張愛玲最滿意的作品,卻一定是讀者最難忘的作品之一。傳奇卻又合情合理的情節發展,張愛玲式的語言,戰爭視角下獨特而平凡的主角,大團圓中含著悲劇的結局,都讓小說擁有了不凡的名字和受眾。在《傾城之戀》作品集翻譯中,小說《金鎖記》來自原翻譯出自張愛玲本人。據她所說,這篇作品對了解作者本人想法有很大幫助。故事的開頭,白公館是一個舊式的大家庭,雖然表面上仍是「望族」「詩禮人家」,但早已沒落。
  • 解讀張愛玲《傾城之戀》的悲劇色彩
    作家錢亞玲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進行了深度的解讀,通過和《金鎖記》的對比研究,分析傾城之戀的研究價值,並得出了雖然《金鎖記》的篇幅和力度都超過《傾城之戀》,但是《傾城之戀》的研究價值更深刻的結論。同時在白流蘇選擇投奔範柳原、範柳原決心收留白流蘇的過程中,第一眼感受到的不是愛情,而是金錢觀,範柳原喜歡白流蘇,但是紈絝不想負責,他想到了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計劃——把白流蘇培養成他的情人。這樣,他就既能得到感情的滿足,還不用走向「婚姻的墳墓」,而白流蘇也是如此,不身敗名裂但又不能失去長期飯票,只能和範柳原結婚,所以在前期白流蘇誘惑範柳原並拒絕身體接觸的時候,就是體現了白流蘇的勢利之心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