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傾城之戀》:如果婚姻與愛情無關

2020-12-25 肖泛川

也許你沒看過張愛玲的書,但一定聽過陳奕迅的《紅玫瑰》《白玫瑰》這兩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林夕就是根據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寫的詞。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如今張愛玲的文字多見於十幾歲的文藝青少年的空間的個性籤名,通常夾雜著唯美的配圖,或者是顧影自憐的自拍,用矯揉造作的情感,粉飾無病呻吟的個性。

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好說,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張愛玲《愛》

但如果翻看自己幾年前的動態,誰也不能確保自己能夠免俗,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推崇的文藝,如同與曾經的殺馬特,都是自己熱血沸騰追逐美好的青春。

他對她說過許多溫柔的話,但他不曾吐過一個字說他愛她。——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

在作家身份之前,張愛玲更是一個女人

張愛玲是一個很時髦愛美的女人,她就把自己的第一筆稿費買了一支口紅。如果在現在她活在現在,一定是一個每天發發自拍,寫寫字的文藝女青年。

與同時代的其他女作家拼命淡化自己女性身份,把文字變得剛硬不同,張愛玲完完全全把自己女人的一面展現出來。

她的文字感性細膩敏感又才華橫溢,無論時局如何動蕩,她筆下只有愛情。

才華橫溢,出名趁早

張愛玲是完完全全靠才華寫作的作家,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發表了大量的很優秀的作品。今天要講的這本《傾城之戀》也是在她23歲左右發表的。

在這一年她同時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所以她的真實創作年齡是很小的,也體現她的才華。

也正是因為她創作時年齡尚小,所以她的小說中很少出現對於家國,戰爭方面的思考,簡單來說就是很好懂,說難聽點就是格局小。

張愛玲自己也說:我甚至只是寫男女之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裡沒有戰爭也沒有革命,我以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爭或革命的時候更素樸也更放肆的。

張愛玲

楊絳就曾評價張愛玲的文字格局太小,甚至還在給他人的信中這樣寫道:

我覺得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我對她有偏見,我的外甥女和張同是聖瑪利女校學生,我的外甥女說張愛玲死要出風頭,故意奇裝異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難看,一臉『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學都看不起她。

楊絳都是一些格局很大的作品,這樣說張愛玲也無可厚非。

《傾城之戀》裡面收錄了張愛玲《傾城之戀》《心經》《第一爐香》《第二爐香》等在內的多篇短篇小說,張愛玲自己也說《傾城之戀》是她寫過最好的作品之一,所以今天我們詳細聊聊《傾城之戀》。

張愛玲的小說,無論結局是好是壞都給人以一種悲涼的感覺。張愛玲文筆冷靜,小說常用第三人稱即「他」來描寫,以一種全知的視角來敘述,小說中雖然沒有摻雜太多她的個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調悲涼。

如開頭:

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小時,然而白公館裡說:"我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說明白公館的人都是很古板的,而且這個開頭似乎預示著結尾的悽慘。

白流蘇很早就離了婚,娘家人覺得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心裡不悅,但是當時白流蘇離婚是分得了一些財產的,衝著這些家產,娘家人就留了她。

但是白流蘇的三叔四叔不是什麼好東西,拿著她的錢去搞投資,很快就賠光了,這個時候白流蘇一直呆在白家就成了白家的累贅。

恰巧,徐太太來到白公館告訴三爺三奶四奶奶一個消息:白流蘇的前夫死了,幾個人就商量著讓白流蘇回去奔喪,或許還有機會爭得一些家產。

其實張愛玲對人物內心的把控是十分到位的,在寫白流蘇無依無靠時:

你年輕麼?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在這裡,青春是不希罕的。他們有的是青春──孩子一個個的被生出來,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紅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來,眼睛鈍了,人鈍了,下一代又生出來了。這一代便被吸收到朱紅灑金的輝煌的背景裡去,一點一點的淡金便是從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這個時候白流蘇不回去,她的娘家人就和她撕破了臉皮。

提起錢來,這話可就長了!我早就跟我們老四說過──我說:老四你去勸勸三爺,你們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姑奶奶的錢哪,沒的沾上了晦氣!她一嫁到了婆家,丈夫就變成了敗家子。回到娘家來,眼見得娘家就要敗光了──天生的掃帚星!

這時候反倒怪起了白流蘇晦氣,但是她也只能依附於娘家。

而徐太太喜歡給一些沒落的家族攀親,中間可能會拿一些好處之類的她就提議給白家做個媒,這對白家是個大好事,就準備把範柳原也就是男主角跟七妹撮合到一塊。

範柳原繼承了家裡的財產,是一個花花公子。

所以白家人,尤其是白家的四奶奶就把範柳原當成了一個寶,說範柳原如果看不上七妹的話,是不是會喜歡小女孩之類的,其實她的意思就是想自己女兒嫁給範柳原,自己也能從中撈點好處。

不湊巧的是,範柳原浪蕩慣了,帶著一行人到了歌舞廳,這卻為白流蘇做了嫁衣。白家那規規矩矩的家教哪裡肯教女孩子跳舞,而恰巧白流蘇先前跟以前的丈夫學過幾支舞,是一個很新潮的女人,就跟範柳原相談甚歡。

接下來,徐太太就把白流蘇騙到了香港。

白流蘇不是個傻女人,她清楚的知道,白家她已經呆不下去了,她就決定去賭一把,賭範柳原對自己的愛。

流蘇的父親是一個有名的賭徒,為了賭而傾家蕩產,第一個領著他們往破落戶的路上走。流蘇的手沒有沾過骨牌和骰子,然而她也是喜歡賭的,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如果她輸了,她聲名掃地,沒有資格做五個孩子的後母。如果賭贏了,她可以得到家人虎視眈眈的目的物範柳原,出淨她胸中這一口氣。

這裡寫了一些範柳原跟白流蘇之間的情話。

流蘇笑道:"怎麼不說話呀?"柳原笑道:"可以當著人說的話,我完全說完了。"流蘇噗哧一笑道:"鬼鬼祟祟的有什麼背人的話?"柳原道:"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著人說,還得背著自己。讓自己聽了也怪難為情的。比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流蘇別過頭去,輕輕啐了一聲道:"偏有這些廢話!"柳原道:"不說話又怪我不說話了,說話,又嫌嘮叨!"流蘇笑道:"我問你,你為什麼不願意我上跳舞場去?"柳原道:"一般的男人,喜歡把女人教壞了,又喜歡去感化壞女人,使她變為好女人。我可不像那麼沒事找事做。我認為好女人還是老實些的好。"流蘇瞟了他一眼道:"你以為你跟別人不同麼?我看你也是一樣的自私。"柳原笑道:"怎麼這麼自私?"流蘇心裡想著:"你最高明的理想是一個冰清玉潔而又富於挑逗性的女人。

這個時候範柳原是希望白流蘇是因為愛他而跟他在一起,而不是為了生活才不得不和他在一起。

但是此時的白流蘇的眼裡,範柳原只是不想和她結婚,只是想純粹保持著這種情人的關係的,但是又不直白地告訴自己,防止到最後兩個人都下不來臺。

兩個人就這樣陷入了僵持。

範柳原算計的是愛情,白流蘇算計的是結婚,是生活,反正不只是為了愛情。

接下來,為了吊範柳原的胃口,白流蘇欲擒故縱又回到了上海。

她以為自己能在這次攻防戰中增加和範柳原談判的一些籌碼,漸漸地,她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談判的資本,白家是沒有她的容身之所的,範柳原不理她,她毫無辦法。

她只能又灰溜溜逃回香港,去找範柳原。

這個時候的白流蘇已經放棄一切的幻想,放下所有的心機,重新思考她與範柳原之間的感情。

她這次來香港就是衝著當情人去的。

精神戀愛的結果永遠是結婚,而肉體摯愛往往就停留在某一個階段,很少有結婚的希望。

範柳原就給白流蘇租了個房子又僱了個傭人,範柳原就回英國去了,白流蘇就這樣當了範柳原見不得人的情婦。

接下來,香港遭到了轟炸。就在白流蘇不知道自己該躲到哪裡去的時候,範柳原回來接她。

在生死之間,在逃亡之中,他們之間所有的浪漫尊嚴丟得乾乾淨淨,兩個人在逃亡中突然找到了除了愛情之外的其他東西。

他們都找到了需要對方的一個理由。

在這動蕩的世界裡,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裡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

轟炸結束後,範柳原就正式娶了白流蘇當妻子,兩個人經歷了患難與共,也正式走到了一起。

好笑又諷刺的是,四奶奶也離婚了,視白流蘇為榜樣。

結婚之後範柳原就不跟白流蘇說俏皮話了,就像是兩個過於熟悉的人不會互相開玩笑一樣,雖然白流蘇無奈又心酸,不過這也由不得她。

城市的陷落成就了兩個人的婚姻,然而這場婚姻卻與愛情無關。

張愛玲的文字犀利而真實,直戳人心,敢於說別人不敢說的話,你偏偏又覺得很有道理。她的文字如同浮萍一般,沉浮都在其中。

或許婚姻靠愛情是走不到最後的,如果真的是這樣,一開始就明白也不算太糟。

相關焦點

  • 解讀張愛玲《傾城之戀》的悲劇色彩
    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刻畫了三種人間悲劇,並通過獨有的視角和反差烘託等,將其中的悲劇色彩體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的悲劇色彩進行簡析,並對其中悲劇色彩的產生原因進行研究和探討。2003年,楊澤編寫了《閱讀張愛玲》,集合了池上貞子、羅久蓉、康來新等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討論,對張愛玲的生平、創作等進行了深刻的研究,而從此以後,關於「張學」的研究也逐漸提上日程。作家錢亞玲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進行了深度的解讀,通過和《金鎖記》的對比研究,分析傾城之戀的研究價值,並得出了雖然《金鎖記》的篇幅和力度都超過《傾城之戀》,但是《傾城之戀》的研究價值更深刻的結論。
  • 文學欣賞:張愛玲《傾城之戀》賞析
  •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張愛玲,現代女性小說家,她出身名門,是李鴻章的外孫女,受過良好的中西教育。《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與代表作之一,發表這部小說時張愛玲僅僅只有23歲。張愛玲的小說主要圍繞著舊貴族和都市小中產階級的情愛糾葛,戀愛與婚姻為題材。
  • 改編張愛玲——電影《傾城之戀》之可能
    小說《傾城之戀》完成於1943年,那一年張愛玲23歲,她遇到胡蘭成是在1944年,一個甚至都沒有真正戀愛過的年輕姑娘如果不是天才,憑什麼遊刃有餘地把談情說愛的你進我退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我們仿佛看到躲在文字背後的她狡黠地眨著眼,嘻嘻笑著,讓男女主人公你推我擋演練戀愛太極,引得眾生為之癲狂。更厲害的是,她通過一個也許杜撰也許道聽途說的故事,揭示了個人與歷史若有若無的荒誕關係。
  • 《傾城之戀》告訴女人們:以經濟為基礎的婚姻,是沒有愛情可言的
    ——張愛玲 《傾城之戀》就連曾經霸氣說出「出名要趁早」,顯得有些孤傲的張愛玲,在愛情裡卻也低到了塵埃裡,還期盼在塵埃裡能開出花來。(二)婚姻太過現實,以至於愛情難以圓滿《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中篇小說,也是她的成名作以及代表作,講述了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傾城之戀》裡面的白流蘇和範柳原,這一對現實庸俗的男女,在愛情中充滿猜忌、不斷博弈,卻在戰爭的兵荒馬亂之中,終於確認了彼此的真心,走進了婚姻的圍城。
  • 張愛玲《傾城之戀》:生命從來不簡單,也不可能簡單
    今天要談談她很重要的作品,也可能是最著名的作品——《傾城之戀》。 張愛玲有一篇文章就以《傾城之戀》為例談到自己的美學理念,她說:「我喜歡參差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比較接近現實。在《傾城之戀》裡面,女主人公白流蘇從老舊的家庭中走出來,去了香港。香港戰爭的這番洗禮,可以把一個人改變,可是這場戰爭沒有把白流蘇感化為革命女性。這一場戰爭對於男主人公範柳原影響很大,把範柳原轉向了平時的生活,甚至讓這個浪子成了家,可是婚姻並不使他成為「聖人」。(張愛玲用了這兩個字)。
  •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在現當代著名女作家中,出過許多才女,如寫過《生死場》的蕭紅,寫過《莎菲女士的日記》的丁玲,最觸動小編心的,卻是張愛玲。在張愛玲看來,所謂愛情,不過在講一場風花雪月的傳奇。
  • 《傾城之戀》——張愛玲筆下的愛情從不浪漫,皆不圓滿
    許鞍華導演的電影《傾城之戀》,對原著的還原度極高,很有張愛玲書裡的薄涼之感。張的書名雖然叫《傾城之戀》,但這份感情確實沒有半點浪漫可言,很多人拿電視劇版的來跟許導的做比較,認為電視劇拍的很美很浪漫.但小編認為電視劇只是單純的借用了張愛玲原著的外殼,借用了人物的名,裡面的內容幾乎跟原著無關。
  • 張愛玲:關於《傾城之戀》的老實話
    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講的並不是一個偉大愛情故事,而是平淡日子裡的「傳奇」。一對斤斤計較的男女,範柳原與白流蘇,精心算計著周邊的人,來來回回,同自己較勁。一場戰爭顛覆了一座城,成全了他們,可以抵住單調、無望、孤獨的宿命,期限是十年八年。這篇故事奠定了張愛玲的「祖師奶奶」地位。她對世事與人心的洞察,筆下的精緻與荒涼,都在這裡了。
  • 張愛玲《傾城之戀》: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
    文/時光沒有誰的愛情比白流蘇的愛情更加轟轟烈烈了,一座城市的顛覆,只為了成全的一段婚姻。也沒有誰的愛情比白流蘇更悲慘了,兜兜轉轉好幾年,用了一個城市的傾覆,才換來範柳原娶她的決心。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裡,沒有甜甜蜜蜜的愛情,沒有刻骨銘心的思念。有的,只是理性和刻板,還有那些壓抑內心已久的悲傷。
  • 讀張愛玲〈傾城之戀〉:一場賭上餘生成敗的愛情博弈
    如果能抓住他的心,就能獲得更好的歸宿;但如果失敗,將失去容身之處。一起來看白流蘇的這場愛情豪賭。1941 年冬,中國香港淪陷。而張愛玲筆下關於戰時的愛情篇章《傾城之戀》誕生了。名為「傾城」之戀,悽美而諷刺,而故事也戲劇性發展,一個城市的陷落,成全了一段佳話。故事裡,上演的不是浪漫的戰時戀愛,而是一對男女在愛情與現實間的拉鋸之戰,對女主角白流蘇而言,更是一場「賭上」餘生成敗的愛情博弈。在女性主義開始「覺悟」的 1930 年代,她爭取的不只是愛情與婚姻,更是女人能「自主」命運的可能。
  • 看客心與劇中人——張愛玲《傾城之戀》零碎解讀
    於我來說,張愛玲就是這樣的歷久彌新。近來重讀《傾城之戀》,熱鬧裡看到點新意出來,就有些話想說說。張愛玲曾在《論寫作》中自嘲,作者對於讀者,似乎近於「妾婦之道」,「要迎合讀者的心理」。所以,即便是有限的題材,她也嘗試做到面面俱到。《金鎖記》取悅於文壇,傅雷先生稱之為「文壇最美的收穫」。《半生緣》見歡於市井,來易來,聚難聚,可不就是數十載的人世遊。
  • 渴望「傾城之戀」的張愛玲,無奈卻是一生欠安的愛情
    在這亂世的姻緣裡,張愛玲也僅僅是享有一份至純至真的愛情。「若沒有她,民國便是寂寞;已失去她,紅塵再無傳說,這樣的女子,世間只有張愛玲。」張愛玲,本名張瑛,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豐潤,出生於上海公共租界的公館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但從張愛玲小時候開始,她的父母之間的感情就不好。張愛玲父親經常吃喝嫖賭,生活極其奢靡,母親長期之下因無法忍受毅然而去。張愛玲的童年、青年都失去了母愛。
  • 《傾城之戀》:傾覆一座城 成全一段情
    關於張愛玲耳熟能詳的作品,諸位都可以信手拈來:《第一爐香》《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封鎖》《琉璃瓦》《金鎖記》《連環套》……《傾城之戀》出自於張愛玲筆下,飽含其濃鬱情感,沉澱其深刻思考。從上海到香港,從傳奇愛情到世俗婚姻,勾勒出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情感變化,演繹出他們的離合悲歡。
  • 《傾城之戀》:兩人的一場愛情博弈,終於在傾城之刻塵埃落定
    小說其實就是作者內心思想的映射,張愛玲出身在20世紀30年代的舊上海,燈紅酒綠的十裡洋場,在舊式家庭中父親三妻四妾,出身於顯赫的家世的她從來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老天又賦予了她滿腹的才情,寫小說成了張愛玲宣洩情感的出口。
  • 【名著解析】張愛玲美其名曰《傾城之戀》,也不過是對平凡夫妻
    傾城之戀》也是一樣。不可否認《傾城之戀》電視劇是非常優秀的作品,裡面的所有演員都是戲骨極品。但唯一缺憾且不可避免的就是男女主角比小說中的他們要純良且忠於愛情,而張愛玲筆下的範柳原與白流蘇可不是這樣具有高潔品格的人。而《傾城之戀》展現的卻是一個字:俗!表面上看,白流蘇與範柳原都很風雅不接地氣,而實際上他們都是在現實生活中不難找到的俗人。
  • 《傾城之戀》白流蘇和範柳原是張愛玲筆下的美滿結局?
    關於張愛玲,我簡單的說兩句,奇女子一位,有不同尋常的才情和風骨,早年家境優渥,是真正的上海富家,自小就見過了花園,使喚過了傭人,她筆下的香港或是上海等等地方的奢華景致,包括《傾城之戀》與她自身經歷過的有很大相關。
  • 張愛玲誕辰百年|細讀《海上花》③:《傾城之戀》裡有愛情嗎
    細讀張愛玲《海上花》3上一講中,我們關注了張愛玲小說中一種典型的男性形象——封建沒落貴族家的少爺,所謂的遺少式的人物。無論是《傾城之戀》裡在黑沉沉的舊陽臺上拉胡琴的白四爺,還是《金鎖記》裡以情愛作為誘餌,試圖騙取曹七巧錢財的三爺姜季澤,他們的形象毫無例外的是狂嫖濫賭、入不敷出,挪用公帳,最後潦倒收場。
  • 傾城之戀
    作家蘇童說:「我讀張愛玲的作品,就像聽我喜歡的音樂一樣,張愛玲的作品不是古典音樂,也不是交響樂
  • 張愛玲:傾城之戀,半生緣滅
    這是關於一代才女張愛玲的愛情追憶。張愛玲出身名門,她的祖父,是晚清名士張佩綸,祖母李菊藕,是封疆大吏李鴻章的千金,而他的父親,雖受一些古典文學的薰陶,偶寫一些詩詞歌賦,但卻身染煙毒,以至於在張愛玲五歲時,母親隻身國外留學,拋愛玲和弟弟於繼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