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導演的電影《傾城之戀》,對原著的還原度極高,很有張愛玲書裡的薄涼之感。
張的書名雖然叫《傾城之戀》,但這份感情確實沒有半點浪漫可言,很多人拿電視劇版的來跟許導的做比較,認為電視劇拍的很美很浪漫.
但小編認為電視劇只是單純的借用了張愛玲原著的外殼,借用了人物的名,裡面的內容幾乎跟原著無關。
電視裡範柳原竟然極有愛國精神還參加了抗日戰爭,陳數飾演的白流蘇造型很美,但並不是張愛玲筆下的舊式女人。
她智慧精明,還懂得琴棋書畫,完全就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如果你忘掉原著,把她當成跟書無關的電視,你還看得下去,如果你是張迷小妖建議你別看了,真的會吐血。
很多人詬病許鞍華的電影版女主角選的不好,男主發哥倒是英俊瀟灑。
發哥當年好年輕,範柳原那種壞壞的,不負責任,甜言蜜語張口就來的浪子形象演的很傳神。
可是女主角長得一臉薄涼苦情相,她身上也有東方女人的味道,但外形不出眾,五官寡淡,表情又極木訥,少了張愛玲筆下白流蘇在面對喜歡男子時不經意流露出的那種媚態。
張愛玲是中國女性作家的傑出代表,她文筆犀利,對人情世故是冷冷的旁觀,對男歡女愛是遠遠的疏離。
她筆下的男女主角鮮有走向圓滿的,你幾乎看不到羅曼提克的純愛男女,有的皆是深諳算計利弊的俗世之人,《傾城之戀》的這一對也是如此。
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當時上海的名門望族白家,因子孫不善持家,已經到了坐吃山空的地步。
一大家子人擠在白公館裡,顯得異常擁擠,我們的女主角就出身在這個沒落家族。
家裡的三叔當家,四叔因年輕時吃喝嫖賭玩壞了身體,在家沒什麼地位,妻子當他是個廢人,經常用語言刻薄他,
三嫂四嫂妯娌二人最愛說人是非,被她二人說的最多的就是離了婚在娘家一待就是七年的白流蘇。
流蘇在白家排行第六,外人都叫她六小姐。婚後發現丈夫紈絝無德,對她經常拳腳相加,受不了的流蘇提出離婚。
當時民國雖然可以允許女人主動提離婚,但被封建思想束縛了幾千年的人民對此還是頗為不滿。
兩人離婚,流蘇得到了一筆不菲的賠償,娘家人看在這筆財產的份上,也欣然接受了這個潑出去的水。
沒想到幾年下來,白家投資連連失敗,流蘇的錢也被賠的精光,漸漸的沒了錢的流蘇在這個家簡直呆不下去。
那對妯娌逮到機會就會惡言惡語慫她,認為她失去了女人的本分,嫁出去了死都是別人家的鬼,還有臉回來禍害娘家,類似的難聽話當著流蘇的面都說得出來。
這幾年,她不是不想離開,可她只是一個舊式中國女人,沒上過學堂,沒有知識文化,也沒幹過活,毫無獨立能力。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無用處,如果貿然離家也只有死路一條,唯一的出路只有再嫁。
流蘇面容姣好,屬於不容易老的類型,身材保持的也不錯,但家裡還有一個未出嫁的庶出七小姐寶絡,家裡人的心都放在了妹妹身上,哪裡還有閒工夫管她這個二手貨。
前夫死了,前夫家派人來告知白家,希望流蘇以原配夫人的身份回去守喪,且提出只要回去可以保證她的後半生衣食無憂。
這個提議讓白家人頗為心動,認為流蘇回夫家守寡至少可以減少養一個人的負擔,說不定未來還能幫襯下娘家,於是家人紛紛支持她回去。
流蘇很生氣,都離婚了這麼多年回去算個什麼事。
她堅決不同意,但家裡沒人支持她,她哭著去找母親主持公道,母親也只是一味搪塞。
流蘇傷心欲絕,眼看著如花美眷,就這麼如流水而逝,再不抓住這幾年的時間另嫁,她的後半生會很悽涼。
時間已經不允許她還能輕輕鬆鬆的談戀愛了。而她也是在這樣的狀態中遇到範柳原的,可想而知,她的內心有多想要抓住這個男人。
媒人徐太太來白家是為了給七妹介紹男人, 看到流蘇一個人垂淚自傷,就告訴她別擔心,等她辦完七妹的事就來幫她張羅。
目前她手中有了一個極好的人選,這個男人有穩定工作,妻子去世後留下五個孩子,認為很適合她。
流蘇雖說比七妹出眾,但在這個社會,未婚的女人總比離婚的女人要更好許配好人家,像流蘇,只有離異鰥居的男人才可能看的上她。
徐太太給寶絡介紹的男人就完全不同,說這男人是東南富商,一直生活在英國,如今定居在香港,剛到上海,準備找一個上海女人成家。
白家一聽無不歡喜, 連四嫂都想著把自己兩個年紀尚輕的女兒帶過去,指不定人家會看上自己的親女兒,七妹聽到後很是氣惱,就故意拉著流蘇一同前往,以車座不夠不讓那小姑娘上來。
只是這次的相親,洋派的範柳原竟然看上了有著典型東方女人味道的流蘇,完全不理會她有過婚姻。
他一心想跟這個女人調情玩樂,所以在雙方見面時,頻頻邀請唯一會跳舞的流蘇,兩人一曲又一曲的跳著,把白家人都氣瘋了,認為流蘇竟然不要臉到搶七妹的男人。
自此範柳原離滬回港,眾人又開始諷刺流蘇。
徐太太跟丈夫要去香港做生意,本來答應了給流蘇介紹男人,便邀請她一同前往香港,說香港很多上海去的男人比較喜歡上海女人,指不定會遇到好人家,而且帶著流蘇同行,他們路上也好有個照應,費用徐太太包了。
流蘇一聽,猜得到這是範的主意,雖然不知兩人會怎樣,但不賭一把說不定以後再也碰不上這樣的機會了,權衡後她也就應允了。
到了香港,範柳原早就在那等著她,他還狡猾的安排白流蘇住在他隔壁。
從去的第一天開始,他每天安排兩人外出遊玩,流蘇享受又忐忑,這個男人沒有定性,也沒想著要娶她。
範柳原風流慣了,他雖說是富家子弟,父親在英國遇到了風月場的女人,兩人真走到了一起,才有了範柳原。
父親一直不敢回去面對正宮,範柳原在父親死後也吃過不少苦頭,等到老家來人確認,他才成為合法繼承人,也才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他到處遊玩,白流蘇是他想要談戀愛的對象,但還沒到讓他想要結婚的地步。
這個離婚的女人舉止有些羅曼提克,就像京劇裡的女人,一顰一笑很是不同,可這個男人也太知道自己的優勢。
他富有,外形不差,撲上來的女人多的要命,包括那個自稱是落難的印度公主,張的小說描寫他時說「那範柳原雖然夠不上稱作美男子,粗枝大葉的,也有他的一種風神。」
他撩妹技巧太好,情話都不重樣,但又不是過分主動,總是撩撥的流蘇以為兩人關係又進一步時他就自然的後退,可流蘇不同,她已經沒有退路,但又不可以主動。
兩人就這麼一退一進,一來一往中調情說笑著,誰都不吃虧,又誰都不得利。
流蘇看著這個不斷挑逗她的男人,她是心動的,但又是克制的,她看得出來範柳原只想讓她當情人,對她,可以養,但結婚,不可能。
兩個人之間虛虛實實, 真真假假,就這麼相處了一段時日,看著出雙入對的他們,熟悉二人的人早已把她當成範柳原的情人,甚至有人叫她範太太。
流蘇是又氣惱又開心,惱的是白擔了這個虛名,喜的是未來如果能成真那也是好的。
範柳原很精明,故意在大庭廣眾之下跟她親密,白流蘇名聲受了影響,今後也就只能從了他。
當然這過程中,兩人也有過真心相待的時候,在老牆下,範柳原說: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而深夜電話的那次表白,範柳原也是帶著幾分真心的,只是那真心裡又有幾分玩心,還不足以讓他定下來。
白流蘇認為這樣下去,她沒辦法再次翻身,只有提出回上海,範柳原不舍也不能給她什麼承諾。
白流蘇失望而歸,只是人還沒回到家,關於她的流言已經在家裡傳開,家裡人人都說她被騙吃了虧。
四嫂的話最為剜心:一個女人上了男人的當,就該死;女人給當給男人上,那更是淫婦;如果一個女人想給當給男人上而失敗了,反而上了人家的當,那是雙料的淫惡,殺了她也還汙了刀。
你看被束縛的何止是男人。
一個離了婚還能守婦道的女人,還有機會再嫁,但一個名聲敗壞的女人是沒有出路的,流蘇如今的處境越發難了。
幸好這時,範柳原打來電報告知她已買好船票讓她到香港。她不得不去,因為已經沒了退路。
徐太太一家已經搬到了別的地方,她住在範柳原安排的酒店,只是今時不同往日,她半推半就間也算是接受了兩人的情人關係,但婚姻更是遙遙無期了。
可還沒相聚多久,範柳原就要前往英國處理生意上的事情,有可能一兩年都回不來。
白流蘇一聽情知不妙,兩人正式同居才一周,她沒有任何信心憑著這一周的時間能夠讓這個男人在未來對她還能像今天這般殷勤,沒有婚姻的保障,他跟她之間隨時都會斷了關係。
範柳原倒是尊重她的意見,可回上海白家,也可以留在香港。
流蘇早已不能回那個家,範柳原便單獨租了一套大房子,再僱個傭人,她就這麼待在香港,白流蘇此時已經沒了選擇,她只能留在這裡等待,等待這個她沒有半點把握的男人。
不想在範柳原離開香港沒一天,日本就開始攻打香港,流蘇的居所都被炸出了一個大洞,就在她茫然無措的時候,範柳原突然出現了,流蘇內心有了些著落。
這麼一場戰爭,也不知道何時能停,有個男人在身邊,她方覺得有了依靠。
戰爭下人人自危,不知還能不能有明天, 此時範柳原也想開了,既然如此,不如有個伴。
於是他主動提出去報館登報告知兩人完婚。
但即便如此,要婚後範柳原一心一意對她,這是兩人都沒信心的事情,但好歹結婚了,白流蘇終於可以當上堂堂正正的範夫人,其他的沒那麼重要。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個女人的全部追求也就是如此。
小說的結尾處寫到: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處。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來,將蚊?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傾城之戀,真的不是因為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導致一座城市傾倒,而是因為一座城市的淪陷,讓兩個陷入困境中的男女走進了婚姻。
如果沒有這場戰爭,白流蘇會在這場情感的較量中一敗塗地,回不去的老家,又無法自力更生,下場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幸好有了這場戰爭,成全了她。
千萬別再說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了,會顯得你很天真。
從女性視角解讀經典影視,喜歡的親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