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張愛玲筆下的愛情從不浪漫,皆不圓滿

2020-08-19 Lady電影

許鞍華導演的電影《傾城之戀》,對原著的還原度極高,很有張愛玲書裡的薄涼之感。

張的書名雖然叫《傾城之戀》,但這份感情確實沒有半點浪漫可言,很多人拿電視劇版的來跟許導的做比較,認為電視劇拍的很美很浪漫.

但小編認為電視劇只是單純的借用了張愛玲原著的外殼,借用了人物的名,裡面的內容幾乎跟原著無關。

電視裡範柳原竟然極有愛國精神還參加了抗日戰爭,陳數飾演的白流蘇造型很美,但並不是張愛玲筆下的舊式女人。

她智慧精明,還懂得琴棋書畫,完全就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如果你忘掉原著,把她當成跟書無關的電視,你還看得下去,如果你是張迷小妖建議你別看了,真的會吐血。

很多人詬病許鞍華的電影版女主角選的不好,男主發哥倒是英俊瀟灑。

發哥當年好年輕,範柳原那種壞壞的,不負責任,甜言蜜語張口就來的浪子形象演的很傳神。

可是女主角長得一臉薄涼苦情相,她身上也有東方女人的味道,但外形不出眾,五官寡淡,表情又極木訥,少了張愛玲筆下白流蘇在面對喜歡男子時不經意流露出的那種媚態。

張愛玲是中國女性作家的傑出代表,她文筆犀利,對人情世故是冷冷的旁觀,對男歡女愛是遠遠的疏離。

她筆下的男女主角鮮有走向圓滿的,你幾乎看不到羅曼提克的純愛男女,有的皆是深諳算計利弊的俗世之人,《傾城之戀》的這一對也是如此。

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當時上海的名門望族白家,因子孫不善持家,已經到了坐吃山空的地步。

一大家子人擠在白公館裡,顯得異常擁擠,我們的女主角就出身在這個沒落家族。

家裡的三叔當家,四叔因年輕時吃喝嫖賭玩壞了身體,在家沒什麼地位,妻子當他是個廢人,經常用語言刻薄他,

三嫂四嫂妯娌二人最愛說人是非,被她二人說的最多的就是離了婚在娘家一待就是七年的白流蘇。

流蘇在白家排行第六,外人都叫她六小姐。婚後發現丈夫紈絝無德,對她經常拳腳相加,受不了的流蘇提出離婚。

當時民國雖然可以允許女人主動提離婚,但被封建思想束縛了幾千年的人民對此還是頗為不滿。

兩人離婚,流蘇得到了一筆不菲的賠償,娘家人看在這筆財產的份上,也欣然接受了這個潑出去的水。

沒想到幾年下來,白家投資連連失敗,流蘇的錢也被賠的精光,漸漸的沒了錢的流蘇在這個家簡直呆不下去。

那對妯娌逮到機會就會惡言惡語慫她,認為她失去了女人的本分,嫁出去了死都是別人家的鬼,還有臉回來禍害娘家,類似的難聽話當著流蘇的面都說得出來。

這幾年,她不是不想離開,可她只是一個舊式中國女人,沒上過學堂,沒有知識文化,也沒幹過活,毫無獨立能力。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無用處,如果貿然離家也只有死路一條,唯一的出路只有再嫁。

流蘇面容姣好,屬於不容易老的類型,身材保持的也不錯,但家裡還有一個未出嫁的庶出七小姐寶絡,家裡人的心都放在了妹妹身上,哪裡還有閒工夫管她這個二手貨。

前夫死了,前夫家派人來告知白家,希望流蘇以原配夫人的身份回去守喪,且提出只要回去可以保證她的後半生衣食無憂。

這個提議讓白家人頗為心動,認為流蘇回夫家守寡至少可以減少養一個人的負擔,說不定未來還能幫襯下娘家,於是家人紛紛支持她回去。

流蘇很生氣,都離婚了這麼多年回去算個什麼事。

她堅決不同意,但家裡沒人支持她,她哭著去找母親主持公道,母親也只是一味搪塞。

流蘇傷心欲絕,眼看著如花美眷,就這麼如流水而逝,再不抓住這幾年的時間另嫁,她的後半生會很悽涼。

時間已經不允許她還能輕輕鬆鬆的談戀愛了。而她也是在這樣的狀態中遇到範柳原的,可想而知,她的內心有多想要抓住這個男人。

媒人徐太太來白家是為了給七妹介紹男人, 看到流蘇一個人垂淚自傷,就告訴她別擔心,等她辦完七妹的事就來幫她張羅。

目前她手中有了一個極好的人選,這個男人有穩定工作,妻子去世後留下五個孩子,認為很適合她。

流蘇雖說比七妹出眾,但在這個社會,未婚的女人總比離婚的女人要更好許配好人家,像流蘇,只有離異居的男人才可能看的上她。

徐太太給寶絡介紹的男人就完全不同,說這男人是東南富商,一直生活在英國,如今定居在香港,剛到上海,準備找一個上海女人成家。

白家一聽無不歡喜, 連四嫂都想著把自己兩個年紀尚輕的女兒帶過去,指不定人家會看上自己的親女兒,七妹聽到後很是氣惱,就故意拉著流蘇一同前往,以車座不夠不讓那小姑娘上來。

只是這次的相親,洋派的範柳原竟然看上了有著典型東方女人味道的流蘇,完全不理會她有過婚姻。

他一心想跟這個女人調情玩樂,所以在雙方見面時,頻頻邀請唯一會跳舞的流蘇,兩人一曲又一曲的跳著,把白家人都氣瘋了,認為流蘇竟然不要臉到搶七妹的男人。

自此範柳原離滬回港,眾人又開始諷刺流蘇。

徐太太跟丈夫要去香港做生意,本來答應了給流蘇介紹男人,便邀請她一同前往香港,說香港很多上海去的男人比較喜歡上海女人,指不定會遇到好人家,而且帶著流蘇同行,他們路上也好有個照應,費用徐太太包了。

流蘇一聽,猜得到這是範的主意,雖然不知兩人會怎樣,但不賭一把說不定以後再也碰不上這樣的機會了,權衡後她也就應允了。

到了香港,範柳原早就在那等著她,他還狡猾的安排白流蘇住在他隔壁。

從去的第一天開始,他每天安排兩人外出遊玩,流蘇享受又忐忑,這個男人沒有定性,也沒想著要娶她。

範柳原風流慣了,他雖說是富家子弟,父親在英國遇到了風月場的女人,兩人真走到了一起,才有了範柳原。

父親一直不敢回去面對正宮,範柳原在父親死後也吃過不少苦頭,等到老家來人確認,他才成為合法繼承人,也才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他到處遊玩,白流蘇是他想要談戀愛的對象,但還沒到讓他想要結婚的地步。

這個離婚的女人舉止有些羅曼提克,就像京劇裡的女人,一顰一笑很是不同,可這個男人也太知道自己的優勢。

他富有,外形不差,撲上來的女人多的要命,包括那個自稱是落難的印度公主,張的小說描寫他時說「那範柳原雖然夠不上稱作美男子,粗枝大葉的,也有他的一種風神。」

他撩妹技巧太好,情話都不重樣,但又不是過分主動,總是撩撥的流蘇以為兩人關係又進一步時他就自然的後退,可流蘇不同,她已經沒有退路,但又不可以主動。

兩人就這麼一退一進,一來一往中調情說笑著,誰都不吃虧,又誰都不得利。

流蘇看著這個不斷挑逗她的男人,她是心動的,但又是克制的,她看得出來範柳原只想讓她當情人,對她,可以養,但結婚,不可能。

兩個人之間虛虛實實, 真真假假,就這麼相處了一段時日,看著出雙入對的他們,熟悉二人的人早已把她當成範柳原的情人,甚至有人叫她範太太。

流蘇是又氣惱又開心,惱的是白擔了這個虛名,喜的是未來如果能成真那也是好的。

範柳原很精明,故意在大庭廣眾之下跟她親密,白流蘇名聲受了影響,今後也就只能從了他。

當然這過程中,兩人也有過真心相待的時候,在老牆下,範柳原說: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而深夜電話的那次表白,範柳原也是帶著幾分真心的,只是那真心裡又有幾分玩心,還不足以讓他定下來。

白流蘇認為這樣下去,她沒辦法再次翻身,只有提出回上海,範柳原不舍也不能給她什麼承諾。

白流蘇失望而歸,只是人還沒回到家,關於她的流言已經在家裡傳開,家裡人人都說她被騙吃了虧。

四嫂的話最為剜心:一個女人上了男人的當,就該死;女人給當給男人上,那更是淫婦;如果一個女人想給當給男人上而失敗了,反而上了人家的當,那是雙料的淫惡,殺了她也還汙了刀。

你看被束縛的何止是男人。

一個離了婚還能守婦道的女人,還有機會再嫁,但一個名聲敗壞的女人是沒有出路的,流蘇如今的處境越發難了。

幸好這時,範柳原打來電報告知她已買好船票讓她到香港。她不得不去,因為已經沒了退路。

徐太太一家已經搬到了別的地方,她住在範柳原安排的酒店,只是今時不同往日,她半推半就間也算是接受了兩人的情人關係,但婚姻更是遙遙無期了。

可還沒相聚多久,範柳原就要前往英國處理生意上的事情,有可能一兩年都回不來。

白流蘇一聽情知不妙,兩人正式同居才一周,她沒有任何信心憑著這一周的時間能夠讓這個男人在未來對她還能像今天這般殷勤,沒有婚姻的保障,他跟她之間隨時都會斷了關係。

範柳原倒是尊重她的意見,可回上海白家,也可以留在香港。

流蘇早已不能回那個家,範柳原便單獨租了一套大房子,再僱個傭人,她就這麼待在香港,白流蘇此時已經沒了選擇,她只能留在這裡等待,等待這個她沒有半點把握的男人。

不想在範柳原離開香港沒一天,日本就開始攻打香港,流蘇的居所都被炸出了一個大洞,就在她茫然無措的時候,範柳原突然出現了,流蘇內心有了些著落。

這麼一場戰爭,也不知道何時能停,有個男人在身邊,她方覺得有了依靠。

戰爭下人人自危,不知還能不能有明天, 此時範柳原也想開了,既然如此,不如有個伴。

於是他主動提出去報館登報告知兩人完婚。

但即便如此,要婚後範柳原一心一意對她,這是兩人都沒信心的事情,但好歹結婚了,白流蘇終於可以當上堂堂正正的範夫人,其他的沒那麼重要。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個女人的全部追求也就是如此。

小說的結尾處寫到: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處。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來,將蚊?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傾城之戀,真的不是因為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導致一座城市傾倒,而是因為一座城市的淪陷,讓兩個陷入困境中的男女走進了婚姻。

如果沒有這場戰爭,白流蘇會在這場情感的較量中一敗塗地,回不去的老家,又無法自力更生,下場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幸好有了這場戰爭,成全了她。

千萬別再說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了,會顯得你很天真。


從女性視角解讀經典影視,喜歡的親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例如張愛玲筆下的男人,是柔軟可愛的,振保迷戀於王嬌蕊的嬌嗔,範柳原著迷於白流蘇的中國女人形象。張愛玲筆下的女性更是突顯了女性主題及女性情慾,充滿頹廢和唯美的想像。像王嬌蕊、白流蘇、曹七巧均既唯美又背德。《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她和範柳原的相遇就像是一場浪漫的偶遇。
  • 《傾城之戀》白流蘇和範柳原是張愛玲筆下的美滿結局?
    關於張愛玲,我簡單的說兩句,奇女子一位,有不同尋常的才情和風骨,早年家境優渥,是真正的上海富家,自小就見過了花園,使喚過了傭人,她筆下的香港或是上海等等地方的奢華景致,包括《傾城之戀》與她自身經歷過的有很大相關。
  • 張愛玲:關於《傾城之戀》的老實話
    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講的並不是一個偉大愛情故事,而是平淡日子裡的「傳奇」。一對斤斤計較的男女,範柳原與白流蘇,精心算計著周邊的人,來來回回,同自己較勁。一場戰爭顛覆了一座城,成全了他們,可以抵住單調、無望、孤獨的宿命,期限是十年八年。這篇故事奠定了張愛玲的「祖師奶奶」地位。她對世事與人心的洞察,筆下的精緻與荒涼,都在這裡了。
  • 解讀張愛玲《傾城之戀》的悲劇色彩
    《傾城之戀》摘要: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具有濃重的悲劇色彩,筆下的人物悲苦悲涼,作者越是冷靜的描寫越讓人不寒而慄。閱讀張愛玲的小說總會讓人感到一些壓抑。她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太累太苦了。他們為生活和愛情而受苦,一生就是一個悲劇。從始至終,張愛玲的小說都揭示了一個蒼涼的舊社會的複雜和世態炎涼。張愛玲用悲劇的寫作手法來表現她對女性觀念的冷酷和冷峻。
  •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在現當代著名女作家中,出過許多才女,如寫過《生死場》的蕭紅,寫過《莎菲女士的日記》的丁玲,最觸動小編心的,卻是張愛玲。在張愛玲看來,所謂愛情,不過在講一場風花雪月的傳奇。
  • 張愛玲《傾城之戀》:如果婚姻與愛情無關
    與同時代的其他女作家拼命淡化自己女性身份,把文字變得剛硬不同,張愛玲完完全全把自己女人的一面展現出來。她的文字感性細膩敏感又才華橫溢,無論時局如何動蕩,她筆下只有愛情。才華橫溢,出名趁早張愛玲是完完全全靠才華寫作的作家,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發表了大量的很優秀的作品。今天要講的這本《傾城之戀》也是在她23歲左右發表的。在這一年她同時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所以她的真實創作年齡是很小的,也體現她的才華。
  • 文學欣賞:張愛玲《傾城之戀》賞析
  • 讀張愛玲〈傾城之戀〉:一場賭上餘生成敗的愛情博弈
    如果能抓住他的心,就能獲得更好的歸宿;但如果失敗,將失去容身之處。一起來看白流蘇的這場愛情豪賭。1941 年冬,中國香港淪陷。而張愛玲筆下關於戰時的愛情篇章《傾城之戀》誕生了。名為「傾城」之戀,悽美而諷刺,而故事也戲劇性發展,一個城市的陷落,成全了一段佳話。故事裡,上演的不是浪漫的戰時戀愛,而是一對男女在愛情與現實間的拉鋸之戰,對女主角白流蘇而言,更是一場「賭上」餘生成敗的愛情博弈。在女性主義開始「覺悟」的 1930 年代,她爭取的不只是愛情與婚姻,更是女人能「自主」命運的可能。
  • 《傾城之戀》:傾覆一座城 成全一段情
    關於張愛玲耳熟能詳的作品,諸位都可以信手拈來:《第一爐香》《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封鎖》《琉璃瓦》《金鎖記》《連環套》……《傾城之戀》出自於張愛玲筆下,飽含其濃鬱情感,沉澱其深刻思考。從上海到香港,從傳奇愛情到世俗婚姻,勾勒出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情感變化,演繹出他們的離合悲歡。
  • 張愛玲《傾城之戀》: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
    文/時光沒有誰的愛情比白流蘇的愛情更加轟轟烈烈了,一座城市的顛覆,只為了成全的一段婚姻。也沒有誰的愛情比白流蘇更悲慘了,兜兜轉轉好幾年,用了一個城市的傾覆,才換來範柳原娶她的決心。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裡,沒有甜甜蜜蜜的愛情,沒有刻骨銘心的思念。有的,只是理性和刻板,還有那些壓抑內心已久的悲傷。
  • 《傾城之戀》:圓滿也悲涼
    今天分享的內容是一部老電影《傾城之戀》,該作品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傾城之戀》,導演許鞍華,主演周潤發、繆騫人,該片1984年上映,獲得第2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服裝設計獎02圓滿下的荒涼&34;這是故事的結尾,初讀這部小說的時候我不過二十出頭
  • 改編張愛玲——電影《傾城之戀》之可能
    張愛玲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共有五部(桑狐導演的《太太萬歲》《不了情》是直接寫的電影劇本),全部出自港臺:1984年許鞍華《傾城之戀》(繆騫人、周潤發
  • 《傾城之戀》告訴女人們:以經濟為基礎的婚姻,是沒有愛情可言的
    如今再看這段話,有些感慨,一個女人受了多大的傷害,卻還是不忍心看到那個負心漢被人攻擊,值得慶幸的是,她現在和外國男友,過得也很幸福。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張愛玲 《傾城之戀》就連曾經霸氣說出「出名要趁早」,顯得有些孤傲的張愛玲,在愛情裡卻也低到了塵埃裡,還期盼在塵埃裡能開出花來。
  • 看「旗袍女皇」陳數如何演繹一段傾城之戀!
    一部《傾城之戀》讓陳數走進了觀眾的內心,陳數是為數不多的低調安靜的女演員,她不張揚、不妖媚,安靜之中還流露著一種風情,她不算美得驚天動地,但卻屬於十分耐看的類型,這樣一個溫文爾雅、嫻靜婉約的女子將張愛玲筆下的白流蘇演繹的淋漓盡致,在為觀眾帶來一場愛情傳奇的同時,還帶來了一場旗袍盛宴。
  • 小說《傾城之戀》:張愛玲寫給自己的童話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張愛玲的小說寫盡了人性的黑暗,人情世故看得如此透徹的,也只有她張愛玲一人。《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筆下唯一一篇結局圓滿的小說,也是她寫給自己的一部童話故事。得遇一知心人,是她一生夢寐以求。
  • 【看電影】《傾城之戀》,香港第一女導演許鞍華讀民國第一才女張愛玲,到底傾不傾城(第1369期)
    一對痴男怨女糾纏不清的愛情故事,在其筆下卻獨有一種韻味和情致,1983年時,導演許鞍華由於檔期臨時接拍了《傾城之戀》,雖然作品在努力地百分百還原作品,張愛玲也曾經發來電報鼓勵,影片也得到了「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第2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服裝設計」兩大獎項,但觀眾似乎不太為所動,尤其是「白流蘇」一角和原著的差距,一直是「張迷」們的遺憾。
  • 許鞍華 周潤發 繆騫人《傾城之戀》
    1984年,許鞍華導演拍攝了她從業以來的第五部電影《傾城之戀》,這部影片是根據張愛玲的同名作品改編的。
  • 張愛玲《傾城之戀》:生命從來不簡單,也不可能簡單
    今天要談談她很重要的作品,也可能是最著名的作品——《傾城之戀》。 張愛玲有一篇文章就以《傾城之戀》為例談到自己的美學理念,她說:「我喜歡參差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比較接近現實。在《傾城之戀》裡面,女主人公白流蘇從老舊的家庭中走出來,去了香港。香港戰爭的這番洗禮,可以把一個人改變,可是這場戰爭沒有把白流蘇感化為革命女性。這一場戰爭對於男主人公範柳原影響很大,把範柳原轉向了平時的生活,甚至讓這個浪子成了家,可是婚姻並不使他成為「聖人」。(張愛玲用了這兩個字)。
  • 《傾城之戀》:終於看懂了這部電影的好
    大學時看了很多張愛玲,其中最喜歡的,始終是她的《傾城之戀》。這部作品,跟她其他作品相比,無論氣質,還是主題,都很不一樣。,但兩人在精神戀愛,還是步入婚姻的選擇上存在分歧,導致這段感情進行的不那麼順利......
  • 《傾城之戀》10句經典語錄:真正的摩登情愛,重塑自我,洞穿人生
    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正是如此。落魄的白公館,離異的白流蘇,黃金單身漢範柳原,兩顆原本陌生而又充滿猜忌的靈魂,最終在硝煙戰火之下上演一場傾城之戀。只不過,所謂「傾城」二字,並不是特指絕色佳人的傳奇故事,而是指一座城的傾覆成就了兩個人的愛情。張愛玲以一貫的細膩與冷致,在《傾城之戀》中開啟一場微妙複雜的男女情感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