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世路,儘是那讓人分辨不清的愛恨情仇,漫步前行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下一站將抵達哪裡,也不知要歸去何處。在這亂世的姻緣裡,張愛玲也僅僅是享有一份至純至真的愛情。「若沒有她,民國便是寂寞;已失去她,紅塵再無傳說,這樣的女子,世間只有張愛玲。」
張愛玲,本名張瑛,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豐潤,出生於上海公共租界的公館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但從張愛玲小時候開始,她的父母之間的感情就不好。張愛玲父親經常吃喝嫖賭,生活極其奢靡,母親長期之下因無法忍受毅然而去。張愛玲的童年、青年都失去了母愛。
父親續弦,繼母的欺負以及父親對她的打罵,使張愛玲的生活在她母親離去後就充滿了痛苦和不快樂。「我覺得我的頭偏到這一邊,又偏到那一邊,無數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還揪住我的頭髮一陣踢」。張愛玲對於父親對自己不分青紅皂白地毒打這樣描述過。父親的狠毒讓張愛玲的內心感到絕望「希望有個炸彈掉在我們家,就同他們死在一起我也願意」從此以後,張愛玲對於父愛也不再抱有幻想。
後來,張愛玲逃離了父親轉而追尋母親。然而對於張愛玲來說,母親的自私與冷漠是她的又一個厄運。張愛玲與母親之間的感情並不想尋常母女間親密,反而像陌生人一樣疏遠,僅是過馬路時手臂偶爾的碰觸,張愛玲的內心都充滿歡喜。
十九歲時,張愛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倫敦大學,但因為戰亂只能轉去香港大學。張愛玲的母親卻是寧願去旅遊,也不願意用這筆錢來承擔張愛玲的學費,其母更是三番五次的對她說:「我真後悔為你花那麼多錢。」張愛玲的獎學金也被母親拿去打麻將,輸得分文不剩後離開了香港。她與母親的關係也自此走向了結局。「你忽然醒悟,感情原來是這麼脆弱的。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風雨同船,晴天便各自散了。」
張愛玲在她二十三歲的時候,遇見了年長她十四歲的胡蘭成。從此,倔強高傲的張愛玲就「跌落到卑微的塵埃裡」。一九四三年,張愛玲發表《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 等著作。第二年,張愛玲就和胡蘭成秘密結婚。她懷抱著「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美好願望與胡蘭成約定終生相伴、結為夫婦。
然而,胡蘭成卻是與她的父親一樣生性風流,在與張愛玲結婚前就已經有過三任妻子。更是在與張愛玲在一起沒多久又轉而愛上了一個名叫小周的護士,還有同學的妹妹範秀美、佘愛珍、日本女人,在顛沛流離中一路與各種女人交歡。張愛玲雖然對這段感情仍抱以希望,但在一九四七年,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的訣別信,二人感情自此走向了盡頭。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裡說,張愛玲是哭著離開的,回去後,她寫信告訴他,她一人在雨中撐傘佇立,面對著滔滔黃浪,涕泣久之。
一九五二年,張愛玲離開香港,並於一九五五年移民美國。這時,張愛玲遇見了桑弧,開始了她新的「半生緣」。桑弧性格內向,在與桑弧的交往中,張愛玲找到了初戀的味道。然張愛玲卻覺得自己配不上桑弧,這段感情最終也是無疾而終。
張愛玲在桑弧之後又與賴雅相遇並相戀結婚,然在一九六七年,賴雅因病去世。後來,張愛玲也應邀成為了雷德克裡芙女校駐校作家 。一九六九年,張愛玲將舊作略作改動後易名為《半生緣》在臺灣出版。一九九四年,出版自傳《對照記》。
對愛情絕望的張愛玲開始自暴自棄,後來,七十五歲的張愛玲也於一九九五年在美國加州公寓去世,七天後才被人發現。去世時的房間連床都沒有,她躺在地板上。張愛玲的一生,父母的否定、冷落與遺棄使她成為了心靈上的棄兒。生活的冷酷無情,讓她逐漸變得孤單且涼薄。
張愛玲一生描寫的都是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但她一生中遇到三段愛情,每一段都以悲劇收場。張愛玲的人生路曲折坎坷,在愛情道路上的飄零更是讓人唏噓。你對張愛玲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