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山港一處雨水口,有乳白色汙水排入港中。」近日,長興縣泗安鎮的「河小二」董瑋瑋在日常巡查中發了一處隱蔽的排汙口,立即拍下照片上傳至「河長制」軟體上。結束巡河活動後,董瑋瑋以「河小二」的身份在「志願匯」 APP上打了一次卡。
當天,該鎮城建辦的工作人員就與浙江工業大學聯繫,請來了一部「水下機器人」對董瑋瑋反映的潘家山港管網進行檢查。原來,附近的汙水管有一處破損,汙水流入了雨水管排入潘家山港。隨後,工作人員對汙水管進行了修復。
憑藉著熟悉河道,具備護水知識,董瑋瑋不久前被聘為「河小二」青年民間河長志願者。擔任「河小二」以後,他不僅每天巡查一遍自己負責的河道,還在村裡發動青年人加入「河小二」志願者隊伍中。 3月26日, 2000多名來自泗安鎮各村的護水志願者,對鎮內18條河道31個點分片包幹開展河道保潔巡查、清理水域垃圾。
按照「全面剿滅劣Ⅴ類水體」的目標,長興在全年常態化基礎上,組織萬名「河小二」青年民間河長志願者,集中100天、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開展「河小二」突擊隊護水行動。
「以省控、市控劣Ⅴ類斷面和小微劣Ⅴ類水體為重點,我們招募上下遊流域周邊的青年志願者,進行宣傳勸導、護水哨兵、工程觀察和科普教育等活動。」共青團長興縣委副書記潘宇歡告訴記者。
「以前參加的治水志願活動基本上屬一次性活動,清理垃圾去一次,之後基本沒有什麼事了。現在就不同了,當上了『河小二』就要把它做好,自己變成了『考生』,讓老百姓來評論治理情況。」煤山鎮的一名「河小二」吳兆麟告訴記者。在他手機裡的「河小二」微信群中,記者看到各村的青年志願者們時時刻刻發布動態,一旦發現河道有汙染,還會立即發定位共享到群裡。
在當地,以「河小二」為主體,還組建了一支工程項目觀察團。每當河道治理工程或者生活汙水治理工程進村後,志願者們就會組團現場了解、監督工程推進情況和質量安全。「我們以『志願匯』 APP為主要載體,招募、管理『河小二』。目前,長興『志願匯』共註冊志願者達3萬多人,已有萬餘人『上崗』。」縣誌願者協會秘書長王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