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所有期待拉滿之後,《棋魂》無疑拍出了一個堪稱糟糕的大結局。
觀眾沒有看到褚贏回到南梁的故事,棋譜上的無名氏沒有變成褚贏的名字,搞笑擔當洪河更是在幾乎所有人收穫幸福大結局的情況下獨自悲傷收場,更關鍵的是,觀眾最期待的天才對決,最後收穫的僅僅是一句異口同聲的:就這?
但即使結局引發爭議,甚至不乏觀眾表示寧願故事停在32集,《棋魂》的豆瓣評分還是停在了8.4。而劇集開分是7.2,還被不少觀眾質疑虛高。
現在這部開局被群嘲的漫改翻拍劇逆襲已經不是新聞了。
早在大結局之前,劇集逐步上揚的口碑已經證明了小糖人最終還是沒在古裝劇上翻車。而小糖人這次改編日本堀田由美原作、小畑健作畫的經典同名漫畫《棋魂》的國產真人網劇實驗,不僅讓一波原著粉們自願「打臉真香」,更為國產翻拍劇又指出一條明路:觀眾不是不能接受改編,只是不能接受瞎編和魔改。
成功的逆襲,糟糕的結局
小糖人改編《棋魂》的確是步險棋。
首先,根據堀田由美和小畑健創作的漫畫改編,1997年開始在《周刊少年JUMP》連載,不僅是棋牌類漫畫作品的巔峰,更是日本熱血漫的代表,在無數漫迷心中絕對是神作。
其次,雖然圍棋番在日本具有一定的國民性,但正如劇中人物說的那樣,作為圍棋的起源國度,近年來的國內圍棋實際上在國民度上出現了一定的下降趨勢,這意味著劇集在國內劇粉基礎相對薄弱,而最有可能追劇的原著粉又必然帶著挑剔的眼光審視新作,就已經註定了劇集難以實現天然共鳴。
而且為了避免陷入學齡兒童+冷門圍棋+非大熱日漫這樣改編高風險疊加,劇集不得不大改,把時光這個對圍棋毫無興趣、只想賺錢買四驅車的懵懂少年在褚嬴的幫助下成為了一個「連拿棋都不會」的「圍棋神童」的故事,快進了六年。
在完成這一系列改編後,這部熱血棋幻網劇果然迎來了糟糕的開局,首當其衝被質疑的,就是主角「褚嬴」「白粉厚塗、紫色眼妝」的「東方不敗」式妝容。
幸好,觀眾口碑逆襲的速度很快。 劇集開播沒多久,之前號稱要棄劇的觀眾不但回來了,還用口碑帶了一波新粉。
擅長於打造《最好的我們》這類青春劇的小糖人,很快拿出了高口碑劇製作的看家本領。
首先是在視覺上,觀眾紛紛表示被「神之一手」震撼到了!
當一顆顆棋子化作星辰,迸發出星雲般的色彩,國產特效終於沒讓觀眾失望。
而隨著故事展開,起初造型趕客的褚嬴很快成為劇集吸粉點,張超幾乎是憑演技頂著坑爹的造型,把那個愛棋如命但又頑皮呆萌的人物展現了出來。
接下來演技備受看好的20歲的胡先煦也開始找到狀態,雖然痘痘和黑眼圈清晰可見,但憑演技很快立住了角色。
兩位演員的對手戲幾乎完美還原了原作的人物化學反應,這顯然成為劇集口碑逆襲的最大關鍵,雖然情節上有漏洞,但人物的表現力可以讓人原諒那些不足之處。
除此以外,小糖人還請來了中國圍棋協會為該劇坐鎮,由職業棋手範蔚青為這部劇進行指導,這樣劇中的圍棋專業度呈現又有了保證。
有了這一切,劇集評分開始蹭蹭猛漲,實現了今年以來國產網劇最大豆瓣評分增長的同時,也完成了口碑逆襲。
但也正因為口碑逆襲,才更引發了觀眾對最後四集大結局的不滿。
幾乎所有觀眾都指出了同樣的問題:
1、褚嬴。
到底是徹底消失還是回南梁了,之前他穿越回去時情景很真實,應該不會消失才對,可如果沒消失,為什麼故事完全沒交代他回到南梁幹了什麼?
2,蘭因寺。
第一次到達這裡的時光,按照古人的習慣從右至左開始讀字,卻發現讀錯了,
觀眾都以為這是編劇下的大棋:古人所建立的寺廟,為什麼會出現現代的寫字順序呢?除非褚嬴真的回到南梁,就可以解釋的通了。還有棋譜,那麼重的篇幅描寫,所有人都在期待無名氏變成褚嬴的名字。
並沒有。
3,洪河。
要放棄圍棋。早前編劇說結局會有一個全劇重要淚點,而洪河的扮演者也在社交網站說:本周大結局你們都會心疼洪河的。
很好,觀眾的確都同情洪河了,同時也想要打編劇。
最後,為什麼不把故事停在32集?最後四集到底演了個啥?
為什麼把一部有內核的劇掉到青春傷痛文學的水平?預告片團隊接手大結局了?
《棋魂》為什麼沒毀?靠本土化與共情
儘管有一個不算成功的大結局,但整體來看,《棋魂》依然逆襲了。
這其實再次證明,有原作堅實的故事打底,只要不魔改,出來的東西一定會是好看的。
《棋魂》成功在哪裡?
首先是本土化。
雖然主創不惜重金購置了原版片尾曲的版權,但對於一部帶著日本文化積累的熱血少年漫,如果照著拍,必輸無疑。
小糖人的做法是:把作品改編為一部自己擅長的青春向的國產網劇,所以,從故事背景、人物設定到主題內核都進行了本土化改編,而事實證明小糖人的改編是成功的。
相比原作更像一部披著青春噱頭的行業故事,本劇不僅圍繞時光從一個頑皮懵懂的孩童,成長為一個真正熱愛圍棋並為之付出的圍棋青年的經歷,完成了對圍棋選手在職業生涯道路上的掙扎、以及圍棋行業的思考,更透過他與俞亮之間追趕與被追趕的關係變化,以及一組青春少年的自我成長與友情故事,講出了一個豐富真實的青春故事。
為了讓劇集更好看,編劇還加入了大量本土化喜劇元素,而且還不違和,在尬笑滿天飛的國產劇中就更可貴了。
此外劇集還加入了97年香港回歸的時代大背景,圍棋比賽拿獎高考可以加分這樣頗具中國特色的細節,甚至連《還珠格格》也融入了故事,當褚嬴化作沉迷的追劇中年,那個時代就在觀眾心中落地。
但做出上述改編後,《棋魂》的魂丟了嗎?
沒有。
即使歷經千年,褚嬴對「神之一手」還抱有期待的棋士信念從未改變。
而時光VS褚嬴亦師亦友的憨憨師徒情、時光VS俞亮亦敵亦友的竹馬兄弟情,最後還是融入了原漫中二、熱血的內核。
但這種主題的呈現又是高度本土化的,比如通過棋牌室變麻將館這樣的細節,傳遞出自然的喟嘆:再這樣下去,圍棋,就不是中國的了。
在完成這一切之後,劇集很容易就實現了與觀眾的共情。
尤其是大結局褚贏消失的段落,小糖人完全展現出了自己卓越的煽情功力,通過懸念一步步鋪陳後,在時光睡著的時候,讓褚贏對在睡夢中的時光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比起神之一手,他最想要的是永遠陪伴在時光的身邊。
這樣的場景就像對著劇迷心中砰得開了一槍,所有人都中槍了。
但正是這樣的精彩段落,也讓這個不圓滿的大結局,顯得更糟糕了。
在這個缺點之外,不難看出小糖人也沒能跳出中式校園青春劇的套路,除了故事,鏡頭表現上更是與網飛近期播出的體育題材劇相去甚遠。
但在一切遺憾背後,《棋魂》還是為本土化改編作品提供了重要啟示:只要保持原作精神內核,真實的本土化不但不會讓改編劇翻車,反而會為改編作品注入二次生命,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時候國劇也能有更多屬於自己的競技題材原創好故事?
一個給小糖人的建議是:既然大結局已經拍成這樣了,為什麼不索性順應民意,拍一部《棋魂》續集,讓觀眾看到褚嬴在南唐的故事。
那時光怎麼辦?當然是讓時光再從蘭因寺穿越過去。
那麼把蘭因寺的書寫順序顛倒的,不是褚嬴,而是時光。如果當真如此,這可真是一盤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