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猝不及防地體驗了一把被一個小帥哥窮追不捨的感覺,然而,他追我卻不是因為我長得漂亮,而是因為我在一條老巷子裡拍了幾張照片……
前幾天,趁天氣晴好,我準備去探探文昌門裡的高培支故居,看看它開門了沒有,期間,我繞了一點路,從柏樹林進入東廳門,又從東廳門的街道拐到一條老巷子——開通巷,想拍一些西安街巷市井生活的照片。
東廳門和開通巷都是很有底蘊和來歷的老街巷,其中,東廳門為東西走向,開通巷為南北走向,開通巷的北端出口恰好位於東廳門上,形成一個「丁」字路口。唐時,開通巷一線曾是皇城「長安城」的東城牆,而東廳門則被城牆一分為二,城外的街道是居民區,城內的街則是左藏外庫院(負責接納和儲藏各地轉至中央的財物)所在地。
明朝時,西安城向東和北兩個方向擴展,東城牆移到了現在的位置,原來的城牆根於是成了居民坊巷,也即今天的開通巷。
城牆東移之後,原來被城牆分為城內、城外兩條街的東廳門也連接為一條街,因為西安府主管軍佐事物的官署(軍廳)設於此而得名。
如今這裡十分熱鬧,街道兩邊開滿了各種各樣店鋪,尤其是花樣繁多的小吃店,加上路邊琳琅滿目的攤販,行人來來往往,充滿了生活氣息,走在這樣充滿了歲月痕跡和人文魅力的巷子裡,我忍不住掏出了相機,想多留些影像。
走到開通巷時,我發現這裡正在拆遷,一些老房已經空了,屋主搬走了,巷道邊上堆積著磚瓦,顯得有些凌亂。一些民房院子的大門上張貼著通知和告示,出於好奇,我便湊近仔細地看了起了,為了積攢素材,我還習慣性地拍了下來。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在我身後響起:「這裡不讓拍照!」
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穿著綠色衣服、貌似工作人員的年輕男孩。應該是拆遷辦的人員,他說要想拍照需先去「指揮部」登記。我嫌麻煩,便沒理他,向前走準備離開這裡。沒想到,這男孩一直尾隨著我,我想拍個路邊的老式水龍頭,也嚴肅地阻止我。
無奈,我走出了開通巷,經過下馬陵、文昌門、柏樹林,進入興隆巷,高培支故居就在這條巷子裡,故居沒開門,但來都來了,還是要拍幾張照片的,正當我對著高家大院大門拍照時,這小帥哥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了,說,這裡也不能拍。
這是被跟蹤了嗎?我都被氣樂了。不想和他糾纏,就走了幾步,進了臥龍禪寺,這是一個旅遊景區,總算是能拍了。等我逛好拍好出來,這小帥哥不見了,於是,我掉頭,又去興隆巷高家大院拍了幾張。
這段時間,西安市碑林區三學街周邊正在進行棚戶區改造,目的是保護歷史文化,提升周邊環境,東廳門、開通巷、興隆巷也在改造範圍內,我無意間端著相機闖入了正在改造中的街巷,可能被人誤會我有什麼動機……
其實,「三學街-碑林博物館-書院門」整體提升改造是好事情,誰不願意看到一個更有文化品位的西安呢!
黃小黃走陝西:愛陝西,走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