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自然科學的明珠,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說,這門學科也是學生時代的噩夢。一個班的學生,有考近乎滿分的學霸,自然有不及格的學渣。曾有一位數學老師說;「代數難、幾何煩、三角函數越學越簡單。」可惜這句話不完全對。對於學霸來說,可能數學一直很簡單,對於學渣來說,所有題目都是越學越難。
數學是必修課程之一,如果讓孩子從開始就對數學感興趣,真正將數學的原理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在寓教於樂中領悟到數學的魅力呢?這裡推薦一本美國老師培訓數學特長生的專用教材《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學》(初級篇)。這本書適合2~3年級學生,全書設計了26次大闖關,也就是26個生活場景中實際遇到的數學問題,520道場景式數學題,近400幅精彩漫畫,讓孩子愛上數學,運用數學的方法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
作者愛德華·佐卡羅。1974年畢業於北艾奧瓦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在大學畢業後,佐卡羅開始了長達四十餘年的教師生涯,在過去的十餘年中,他的教學工作轉向以數學教學為主,先後教過數百位數學天才生,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沒有合適的教學資料,他就開始為這些學生開發教材,經過十餘年的試用和修訂後,這些教材最終公開出版,就是大名鼎鼎的「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學系列叢書。」
《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學》(初級篇)從最基礎的數學概念開始,緊密結合生活中遇到的場景,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一、關於零花錢的幾個小建議
瑪利亞6歲了,她每周可以拿到2美元零花錢。媽媽說她的零花錢每年都可以多4美元。也就是說,當瑪利亞7歲時,她每周的零花錢有6美元,當她8歲時,每月的零花錢有10美元。
但是媽媽說她還可以選擇用另外一種方式增加自己的零花錢:零花錢每年翻一倍。也就是說,當她7歲時,零花錢是每月4美元,等她8歲了,零花錢就是每月8美元了。
瑪利亞怎麼選呢?如果只考慮6歲、7歲、8歲的時候,第一種方法合適,但是再往後呢?瑪利亞開始想選擇第一種,不過為了對比,她做了一個表格:
她差點就選錯了。
用數學知識解釋: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差別,尤其是等比數列,指數級的差別越到後面數字越驚人。對於小孩子來說解釋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可能有些困難,不過從零花錢的角度看,更能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和理解。
這是《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學》(初級篇)開頭選的一個例子,很貼切也很實用。零花錢的問題可以說是孩子們遇到的第一個財務問題,如何獲得更多的零花錢?得到零花錢後怎樣支配,都可以從這個問題上延伸。讓孩子們在從小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不是更有意義嗎。買東西的時候該怎樣衡量商品的價格呢?付款的時候如何找零?判斷判斷哪件商品價位是否合理。
二、神奇的乘法
學習乘法的概念,可以快速得到答案,乘法不僅能翻倍,是能翻很多倍呢。
《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學》中列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如何你有7堆硬幣,每堆有5枚,你一共有多少呢?
三、數學是一種語言
數學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語言,數學用屬於自己的運算法則、專有名詞來解釋這個世界。
用代數來解釋問題。
數學是一門學科,數學在應用中得以成長。《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學》(初級篇)中列舉的26個大闖關,都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基礎開始學習數學,建立數學思維。愛德華·佐卡羅豐富的教學經驗也為本書增添了更多的實際意義。
圖片來源:《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學》(初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