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數十年間,我國的房地產行業發展頗為迅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現在的房子似乎越蓋越高了,而住在高層住宅中的人也有很多。
對於開發商來說,花了錢才拿到的土地,要儘可能地將房子蓋得更高,才可以賺到更多,而對於買房之人來說,高層住宅不管是通風還是採光,往往會更好,因而也有一批人比較傾向於買這類房子。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高層住宅截止於2017年時,就有23.5萬棟,在全球範圍來看是最多的,而經過三年的發展,這個數字或許會更大。
高層住宅雖然存有一定的優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的問題也漸漸的顯露出來,在經過了數年的風吹雨淋過後,高層住宅難免也會變得老舊,管道老化、牆皮破損以及電梯故障等問題也可能出現,這對於住戶來說會造成一定的不便,而與低層相比,維修成本也比較高。
而高層住宅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也不能忽視,目前很多城市中的消防雲梯最高也只能達到大概50米左右,也就相當於16樓,因而在意外發生後,高層的逃生救援也會有一定難度。
由是,作為北大的教授的朱國鍾曾經直言,以後高層住宅很有可能淪為「貧民窟」。
而今,我們國家也出臺了新規,從明年起,不再建造高樓,高層住宅或將會消失?
根據住建部所發布的新規,對於超過250米的新建建築需要進行嚴格的限制,而超過100米的也需要嚴格的執行相應的審批制度,同時也要匹配消防救援的能力。
由此來看,從明年起,超過100米的高層住宅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若是按照一層高度為3米來計算,也就是說超過33層的高層住宅再得到批准的難度可能會更大。
此外,在新規中還有指出,中小城市中也需要對新建的超過高度的建築進行嚴格的控制,至於縣城則主要以多層住宅為主。
對於「多層住宅」,其實也不難理解,一般指的是4—6層的住宅,7—9層的住宅則屬於中高層住宅,至於10層以及10層以上的便算是高層住宅了。
根據之前的《住宅建築設計規範》中的相關規定,底層的室內地面和最高的入口層的樓面之間的距離在16米以上,或者是7層和超過7層的住宅應該安裝電梯。
不過,隨著「舊改」接棒「棚改」的推進,北京曾發布過新的《住宅建築設計規範》,根據相關規定,室外設計地面與住戶入口層的樓面之間的距離超過9米,或者4層以上的新建住宅必須要安裝電梯。此外,像浙江以及江蘇等地也曾出臺過相似的新規。
對於很多老人和小孩來說,上下樓時乘坐電梯比較方便,而當提攜重物或者搬家時,很多年輕人也喜歡乘坐電梯,4樓以上裝電梯似乎是一件好事。
不過,住在一樓的用戶卻很少用得上電梯,但仍需要支付維修的費用,因而很多一層的住戶也紛紛反對。
針對這種情況,以前是只要有一戶不同意安裝電梯就不能安,但根據部分地區出臺的新規,現在只要是有三分之二的住戶同意安裝便能安。
而對於一層的住戶來說也不會「吃虧」,根據新規,一樓住戶除了可以不用出安裝的費用外,還可以有一筆補償,因而很多一樓的住戶也紛紛同意加裝電梯了。
從此可見,這些新規的出臺皆是為了解決大家的居住問題,從而使我們有更好的居住環境,對此,大家怎麼看?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